1、1将相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3.学会简要复述故事。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学会复述故事。教学难点:通过人物言行,体会人物性格。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直奔中心,激发学生读书兴趣。1、板书课题后提问:(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后相继被赵王封为上大夫和上卿。这却引起了威震朝野、战功赫赫的大将军廉颇的强烈不满,廉大将军对此是怎么说的呢?(生看书,找到廉颇说的话。 )二、深入学习课文,了解人物品行。(一) 、品读廉颇的话,感知人物性格。1、指名读廉颇的话。师:要知道廉颇可
2、是一介勇夫,他坦率直爽,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说这番话时,他正在气头上,表情和语气可能是怎样的呢?师:请各自揣读廉颇的话(加表情、动作) 。2、再指名读。师:我听出来了,廉颇只有一点不满。允许我读一次吗?师范读(生鼓掌)师:谢谢你们的鼓励!能像我这样读吗?3、请愿意读的男生齐读。 (学生基本能读出那种粗声大嗓、毫不顾忌的气话来了。 )(评:开课就抓住廉颇的话反复读,有利于对廉颇性格的了解,并为学习“负荆请罪”埋下2了伏笔。 )(二) 、创设情境,深入文中,走近蔺相如。师:作为旁观者,你们怎么看待廉颇这番话?“蔺相如被封为上卿是不是靠一张嘴”?假如请你当说客,你又将怎样说服愤怒的廉大将军呢?1、
3、我想请三位同学扮演廉颇,其余同学扮说客。你们分组分别在三个故事中为自己发泄不满和说服廉将军找到理由。2、生自渎课文、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让学生充分的读书、讨论,不仅培养了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也为以下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引导表演、反馈自主学习情况。师:请认真听廉将军的话,水可一次站起来说服他。廉 1:蔺相如居然成了上卿!我连颇为赵国立下许多战功,他有什么能耐?不就靠一张嘴吗?竟爬到我的头上去了,哼!生 1:蔺相如在“完璧归赵” 一事中也为赵国立下了大功。师:作为说客,说话首先要有礼貌,还要注意对廉颇和蔺相如的称呼。生 1:大将军,恕我直言,蔺上卿能“完璧归赵”,也算
4、为赵国立了大功啊!廉 1:不就靠嘴会说吗?生 2:不!将军,蔺上卿靠的是机智和勇敢。师:(板书:机智勇敢)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生 2:上节课您给我们介绍过战国七雄中秦国最强大,我觉得蔺相如愿带着璧到秦国去,就已经表现出它的勇敢。师:你真聪明,能融会贯通了。生 3:当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时,他巧妙地要回璧,并理直气壮地说(生读蔺相如的话) ,说明他既聪敏又勇敢。师:你很会学习!不过读蔺相如的话时气还不壮。请一组同学齐读一次。注意:有理不在声高,要字字句句清楚、从容。 (生齐读)生 4:举行典礼时,蔺上卿早叫手下把璧送回赵国了。他这样做,完全可能激怒秦王而招杀身之祸,可他却大大方方的对
5、秦王说(生读蔺相如的话。 )师:他的确机智又勇敢,对他而言,国家的利益高于生命。但廉颇并不这样认为。听他怎3么说。廉 2:就算这样吧,可在“渑池相会”上,还不都因为我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秦王才不敢对赵王怎样的。生 5:您的确是位英勇善战的大将军,但蔺上卿也是功不可没的。 (师:我欣赏你对廉颇的评价,板书:英勇善战。 )廉 2:他?不就凭那张嘴吗?生 6:将军此言差也!我认为蔺上卿在这件事上仍表现出了他的机智勇敢。廉 2:何以见得?生 7:当他见赵王被侮辱时,面对强大的敌人,他毫不示弱,而是走到秦王面前逼秦王为赵王击缶。师:他怎么逼的,请二组的同学齐读蔺相如的话。 (读出咄咄逼人的味道。声音低
6、重、缓慢。)生齐读。师小结:蔺相如虽没有持刀作战,但他的唇枪舌战、他的机智勇敢,同样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可是,我们的廉大将军仍有些不服,在听听他怎么说。廉 3:既然他如此勇敢,为何见了我竟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害怕?我真看不起他!生 8:将军,这您就有所不知了。蔺上卿并非怕您,而是为了赵国。廉 3:哦,此话怎讲?生 9:蔺上卿说(生读蔺相如的话。 )廉 3:真是这样吗?你们再说一遍。 (三组齐读蔺相如的话。 )师:“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是不是蔺相如自我吹嘘”?生 10:在前两个故事中,我们已经知道他的确不怕秦王,所以他没有吹牛。师:蔺相如对敌人狠,对廉颇和,可见他多么顾全大局。 (板书:顾全大
7、局。 )师:至此,廉颇被你们说服了吗?何以见得?生 11:从他负荆请罪就可知道。(三) 、想象并表演“负荆请罪”,体会廉颇的性格。师:请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廉颇知错改了就行了,他为什么要背着荆条去请罪?再结合插图想象廉颇背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时会说些什么?蔺相如又会怎么说?1、生想象两人的对话,同桌试着表演。师训市、指导。2、指名上台表演,师具体指导。 (就动作、说的话及说话的语气进行指导。 )3、再请两位同学表演。4师:从廉颇的行为和语言中,我们体会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是一位知错就改的人。 (板书:知错就改。 )(四)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将相和”这个故事之所以成了历史上一段光彩不
8、灭的佳话,不仅因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的英勇善战、知错就改,更缘于这文武二将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将相不和,赵国危矣!” 可见,这将相二人对自己的国家都非常热爱。作业:将故事复述给家长听。板书设计:将相和英勇善战 机智勇敢廉颇 和 蔺相如知错就改 顾全大局热爱祖国5将相和教学反思教材分析将相和一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赞扬了蔺相如和廉颇的高尚品质,说明了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将相之间要加强团结的道理。本文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纵横交错的矛盾冲突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但是本文篇幅较长,为了不中断曲
9、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完整地体现作者精妙的艺术构思,我将把全文三个故事的读议安排在一节课之中,体现长文短讲。一, 抓住一条主线,做到长文短讲。 将相和的题眼在“和” 字上,作者的思路是将相由不和到和好。对于故事内容,学生在第一课时就基本了解了。教学时,我首先抓住“廉颇不服的心态”,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廉颇对蔺相如的错误评价上;再抓住“蔺相如是不是靠着一张嘴爬上去的”这一问题,让学生以说客的身份,分别对一、二、三(前一部分)个故事进行学习、讨论,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把学生的思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打破了从头学起的老框子,而且学生的学习有了明确的目的性。然后再通过一、二、三(前一部分)的读议
10、和说服廉颇的过程中把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尊严,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形象树立起来,廉颇的错误说法不批自倒。再讨论并表演将相是怎样和好的,不仅突出了蔺相如对敌狠,对己和,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也突出了廉颇虽然功勋卓著但能知错就改的精神。最后总结将相和好的原因为了国家的利益,把人物思想升华到爱国主义的高度,令人肃然起敬,达到文道有机的统一。二、精心创深情景,做到长文短讲。将相和写了三个小故事,每个故事又都有自己的起因、经过。如果不分主次,从头道来,不仅浪费时间,也不符合学习规律。所以,我创设了“廉颇发怒,众人劝说的情景”,以抓主线、找理由,说服廉颇的方法学习一、二、三(前一部分)的内容;第三个故事
11、是重点,它既体现了题意,又是全文故事发展的高潮。我则以表演的方式让孩子们自学自悟,力争表演到位。在本文的学习中,我注意了在比较中分析人物形象,抓住蔺相如与廉颇言行的比较,廉颇6前后不同言行的比较。而这三种比较又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启发学生从人物对话中(说客与廉颇的对话;廉颇与蔺相如的对话。 )获得比较的内容和材料。这样不仅在比较中更鲜明地突出人物形象,而且通过表演,使学生领悟到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三、突出训练重点,做到长文短讲。这篇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抓住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在学生自主读议时,教师就明确提出训练重点和要求,抓住蔺相如的言行,体会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并贯穿读议始终。在
12、读议第三段时又引导学生明确:“要想知道将相为什么和好,还要在他们的言行中找答案”。在总结全文时,先总结人物品质,然后提出“这些品质课文中并没有直接写出来,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总结这一课的主要写作方法抓住人物言行。四、精心设计问题。做到长文短讲。1、逆推式问题,意在理清思路,弄清三个故事间的内在联系,突破教材难点。比如,“蔺相如被封为上卿是不是靠一张嘴”一问,就需要学生逆推到完璧归赵、渑池会见中蔺相如的表现;又如“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是不是蔺相如自我吹嘘”一问又要求学生回顾蔺相如对敌狠、对己和的高尚品质,明确三个独立的故事是围绕一个中心写的。2、覆盖性问题,意在读懂一点举一反三。
13、比如,在引导学生弄清蔺相如抓住秦王以地换璧,揭穿秦王的骗局取得斗争的主动权之后,提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还表现在什么地方?”,使学生领悟到蔺相如的斗争策略。这样的问题,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3、对比性问题,意在突出人物品质。读议“负荆请罪”一节时,我提出“廉颇当初对蔺相如的态度很不服气,后来负荆请罪时是怎样的态度?”通过比较,廉颇坦率的性格,为了国家的利益知错就改的形象更加鲜明了。4、深究性问题,意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有些问题表面看上去很简单,但一深究就会发现还有很深的含义。比如“负荆请罪”一节中,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廉颇知错就改,他为什么要背着荆条去请罪?“突出了廉颇对自己错误的认识是十分深刻的,只有从国家的利益出发,才能有这样深刻的认识,突出了廉颇的形象,深化了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