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曲靖市丹凤中学2015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993773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曲靖市丹凤中学2015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南省曲靖市丹凤中学2015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云南省曲靖市丹凤中学2015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云南省曲靖市丹凤中学2015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云南省曲靖市丹凤中学2015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云南省曲靖市丹凤中学 2015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语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 17 小题,其中 16 小题,每小题 2 分,第 7 小题 8 分,共 20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嗜好(sh) 破绽 (dng) 迸流 (bng) 味同嚼蜡 (jio)B.惬意 (xi) 澎湃 (pi) 赫然 (h) 泰然处之 (ch)C.绮丽 (q) 贮藏 (zh) 枢纽 (q) 茅塞顿开 (s)D.肇事 (zho) 阻遏 () 荡涤 (d) 鲜为人道 (xin)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能用括号中的词语替代的一项是(2 分) ( )A今年元宵之夜,我国各地都可以观

2、赏到最大最圆的元宵月亮,天空中还呈现着难得一见的半影月食。(观测)B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十个重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既着眼于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又着眼于产业的长远发展。(计划) C每有闲暇,他都会坐在阳台上赏玩古物,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自得其乐)D优秀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它对人的影响既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耳濡目染)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 分) ( ) A. 看到电视画面上数百头藏羚羊被盗猎分子枪杀而横尸荒野的惨状,我们无不感到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即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B. 桌凳坏了,有人悄悄修好;地上有纸屑,有人随手捡起,同学们对身

3、边小事无所不为。 C. 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去年到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正言顺。 D.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A王老师亲切的走到我面前对我说:“以后不要迟到了!”B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做人要诚实,不能用欺骗的手段获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C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祖国的天然屏障。D为了弥补城市生活用水不足,只好将废水回收利用。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节,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与春节、清明

4、节和中秋节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B是用更多的时间来阅读经典,还是用更多的时间来阅读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C雾霾天气使中国不少城市的居民频发呼吸道疾病,各大医院呼吸科的接诊人数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飙升了七、八倍。D哲学不仅为人们提供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更有助于人们形成对个人和公共生活必不可少的价值观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好的生活,什么是好的公共生活。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B香菱学诗一文选自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著作红楼梦。文章塑造了香菱这个一心学诗、孜孜求教的形

5、象,她的老师是贾宝玉。C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他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D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书,就是傅雷家书。7根据提示填空。(每空 1 分,共 8 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 用“ , ” 表现出作者舍生取义的决心。晏殊浣溪沙中表达惋惜和欣慰交织的情感并深蕴着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请你写出连续两句与“送别

6、”有关的诗句。(课内外均可), 。二、语文综合运用(第 8 小题,含(1)(2)小题,共 6 分)8(1)删改下面句子中划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2 分)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改后为: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 。(2)“阳光”的本义,从字面上就可以明白,即太阳所散发出来的光芒,感情色彩上不含褒贬,是个中性词。如“温暖的阳光、阳光灿烂”等等。今天,由于社会的日新月异,这个词语,也在发展变化,使我们在感受阳光带来的温暖的同时,也感受到“阳光”一词带给我们的丰富含义。下面三个例子中,“阳光”分别有了怎样的含义呢?请你选两例给予恰当的解释。(4

7、 分)一条竖花色的直身背带短裤,可以有很多件 T 恤与之相配,脚蹬一双旅游鞋,轻松休闲,很阳光,有种很青春的感觉。马书记说:“冯乡长帮凤舞山庄挖你们的人才,虽然做法有些不阳光”“给你点阳光就灿烂,给你点木炭就造炸弹。”我的解答:第_例,解释_第_例,解释_三、阅读(本大题含 925 小题,共 44 分)(一)(3 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910 小题。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9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的句子是:(1 分), 。10下面对该词

8、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 此 词 是 苏 轼 的 第 一 首 最 具 豪 放 风 格 的 作 品 , 表 现 他 决 心 抗 击 辽 、 夏 侵 略 的 爱 国 壮 志 。自 此 , 他 树 起 了 “自 是 一 家 ”的 旗 帜 , 提 高 了 词 品 , 扩 大 了 词 的 界 境 。B. 开 篇 着 一 “聊 ”一 “狂 ”两 字 , 更 见 作 者 的 潇 洒 豪 放 , 也 隐 约 透 露 出 怨 愤 之 情 ;再 用一 个 “卷 ”字 , 写 出 众 多 人 马 像 疾 风 一 样 驰 骋 山 冈 的 壮 观 的 出 猎 场 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

9、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自己年老,赦免自己过去罪名的愿望。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二)(12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115 小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方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10、。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1

11、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盛大B.朝晖夕阴 晖:日光C.则有去国怀乡 国:国家D.波澜不惊 惊:惊讶1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前人之述备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 分)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译文: 14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语句中加点部分。(3 分)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15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两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

12、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3 分)(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619 小题。(11 分)筷子春秋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梜”,礼记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郑玄的注释:“梜,犹箸也”。史记谓“纣始为象箸。”这些都说明“箸”的称呼可能最早在商代出现。“箸”变成为今天的“筷”,有个说法可能与沿江或沿海的船民有关,因为“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便有不吉利的意思,为了趋吉避凶,他们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为大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从此“筷子”便在民间叫开了。古代用筷子的情况也可参考画像砖。汉代盛行厚葬,墓室中大量使用精美画像

13、砖,以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因而留给后人丰富的形象资料。1973 年湖南马王堆一号汉墓有“彩绘云龙纹漆案”出土,有趣的是这漆案上面还摆放了 5 个写有“君奉食”的小盘、两个酒卮,案面上还放有一个耳杯,杯上还放有一双竹筷。红楼梦描写的宴饮场面中几乎都出现了筷子。比如第四十回写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时,在座的主人和宾客每人都手执一双竹筷。今人虽然不能亲眼目睹那时人们使用筷子的场景,但却可以从流传至今的文献和文学作品中领略人们当时使用筷子的状况。筷子之所以延用至今,在于它取材方便、制作容易。从饮食进化的历史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再自然不过,其后出现的“匕”,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汤匙。说文谓“匕,亦

14、所以用匕取饭”。今天的“匙”是由“匕”发展而来。匕作为一种食器虽然对人进食有帮助,但用金属或瓷土作原料制作起来很麻烦。同时它的分量重,使用起来也很笨拙,所以难以准确取到所需食物,筷子恰好能够扬长避短,取而代之。至于使用筷子何以那么方便灵活,许多名人都进行了探寻并做出相应的解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曾经说:“中华族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中国人早在两汉时期便使用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运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这是迄今为止,对这一问题最简单、最科学的一种解释。一个民族的传统习惯,常常体现该民族人民的处世特色,就像中国人惯于使用筷子,而西方人善于使用刀叉,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和西方人

15、在性格上的差异。正如蔡元培先生当年对西方记者调侃的那样:“中国人从来是尚文明,而不尚武力的,从餐桌上就可看出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区别。”16本文标题筷子春秋中的“春秋”的意思是 (2 分) 17本文是从“筷子名称的由来”、 、 和“使用原理”等几方面来介绍筷子的,文章的说明顺序是 。(3 分)18从第段可知“筷子”取代“匕”成为现今中国最主要的进食工具的原因是:(3 分)(1) (2) (3)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筷子在秦朝时被称为“梜”,是礼记中的记载。B.“箸”,变成今天的“筷”,其实与沿江或沿海的船民有关。C. 第六段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表明中国人使用筷

16、子不使用刀叉,说明中国人只尚文不尚武。D. 筷子是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绝妙运用。(四)(18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2025 小题。种欢喜得欢喜那是一个晴朗的秋日,阳光洒满小院。很多孩子在玩滑梯、荡秋千,或在院里你追我赶地疯跑,清脆的笑声中,夹杂着含糊不清的话语。一个穿着棉布碎花裙的女孩,蹲在一棵桂花树下,眼睛盯着地面,仿佛周围的喧哗都与她无关。这是一所聋儿语言康复中心,看着那小小的、孤单的身影,我心里升起一股莫名的酸楚。每天为生活奔波忙碌,还要与青春期的女儿“过招”,有一段时间我的心情很低落。在某论坛看到“跟我一起做义工吧!去找寻快乐密匙”这句话后,一个周末,我跟随志愿者来到这

17、所特殊的学校。我上前跟女孩搭话:“你几岁了?家住哪里?”可她不予理睬。她就像生活在孤岛上,喧哗如潮水般漫过来,经过她身边时,皆要绕道而行。她低着头,用树枝在地上胡乱画着,这让我感觉很没趣。难道她听不到我讲话,或者不会说话吗?我带着疑惑向老师询问,他解释了其中的缘由。女孩曾接受过学前语言康复训练,她既聪明又努力,各方面恢复得很快,能与他人正常沟通交流。后来,她到一所普通小学就读,也可以跟上班里的学习进度。但跨进初中以后,她变得敏感、脆弱。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嘲笑的眼神,都会在她的心里掀起滔天波浪。她的心情变得很烦躁,不愿与人交流,成绩自然一落千丈。父母只好给她办理休学手续,把她送到这里接受

18、心理辅导。我和她之间仿佛隔着一堵墙,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走进她的心灵深处?我忽然想起包里装着随身听,里面有女儿从网上下载的歌曲。怕影响学习,为此事我还批评过她。我把随身听的声音调大,是曲调清悠的蓝莲花。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她缓缓地转过身来。我心里一阵暗喜,把随身听递到她手上,然后教她如何选歌。我们相对而坐,听了一首又一首的歌,她黑亮的眸子里闪动着笑意。我后来又去过那里两次,每次去之前,都会下载一些好听的歌。她仍旧不跟我说话,却会主动坐到我身边,与我一起静静聆听,神情中多了几分亲近。在随后的日子里,我被一些琐事缠身,抽不出闲暇时间,很久没有参加活动。半年以后的某一天,当我走进康复中心的教室时,看到她

19、正伏在桌上。她托着腮想了一会儿,低头在纸上迅速写几句,显得那么认真而又郑重,竟没有留意到身后的我。有个短发女孩站在门口冲她招手,她放下手中的笔,像风一样跑出教室。我在她原来的位置上坐下,目光扫过桌上的 笔记本,看到一行行整齐清秀的字:妈妈来看我了,给我一个甜甜的吻。她还告诉我,你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对于妈妈来说,都是值得高兴和骄傲的事。听了妈妈的话,我好开心啊!中午,我们吃了芹菜水饺,这是我最喜欢吃的,味道简直棒极了。想起在家时,妈妈经常包饺子给我吃,我希望能早些好起来,这样就可以和家人团聚了。老师说,每个人的心是一块田,你种下什么,收获的就是什么。我要种下快乐,因为我想做一个快乐的人,也想带给

20、别人快乐。就在这时,女孩跑回教室,当她看到我的时候,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阿姨好,我想您了!”,她缓慢地说道。这下轮到我吃惊了,自从认识她以来,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她开口说话。她说的每一个字,都如同一颗珍珠落在盘中,是那么地清悦动听。她的变化让我感到很欣慰,同时心里浮起一阵愧疚。我曾经有过很多抱怨和不满,为女儿不小心打翻奶茶而发火,因她写作业太慢而大声指责而对她的优点却视而不见。对一个并不熟悉的人,我可以尽量给予宽容和耐心,对身边的亲人却吝于赞美。我的心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了荒芜的花园。从今以后,我也要在心田里播下快乐的种子,收获满心的欢喜。我从来没有像这一刻那样,希望赶紧回到家中,给女儿一个深情的

21、拥抱,并真诚地对她说:“孩子,其实你真的很棒。”(作者顾晓蕊 有删改)20.“我”与小女孩的交往中,心理发生了多次变化。根据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填入下面的横线上。(4 分)没趣 欣慰、愧疚21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回答问题。(4 分)“她的变化让我感到很欣慰,同时心里浮起一阵愧疚。”她的哪些变化让“我”感到欣慰?“我”又为什么会产生愧疚?答: 22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品味下面句子。(3 分)“她说的每一个字,都如同一颗珍珠落在盘中,是那么地清悦动听。”答: 23. 结合文意,选出信息提取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我”心里升起一股莫名的酸楚,可见我小时候也是一个孤独的聋儿。B女孩不

22、理睬“我”的原因是,因为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嘲笑的眼神,使她的心情变得很烦躁,再也不愿与人交流。C“我与青春期的女儿过招”,说明女儿在学习武术,回家后都要和“我”比划比划。D开头的景物描写,衬托了穿着棉布碎花裙的女孩的活泼开朗。24 作者说:“对一个并不熟悉的人,我可以尽量给予宽容和耐心,对身边的亲人却吝于赞美。”有时我们对身边的人(家人、同学、老师等)也缺乏宽容和耐心,也吝于赞美。试举一例说说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4 分)答: 四、写作(50 分)25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字数不少于 600 字。(50 分)(1)题目:跨过那道坎(2)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

23、,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生活中总有一些不起眼的地方。人们往往不去注意,不去关心,甚至会忽视,但是这些不起眼的地方,往往会出人意料地发出明媚的光芒,绽放人生的精彩,让人们彻底改变对这些地方的看法。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语文模拟试卷答题卡三题号 一 二(一) (二) (三) (四)四 总分得分一、客观题(32 分)(16、10、11、12 题,每题 2 分,19、23 每题 3 分第 7 题每空 1分共 8 分)1、( ) 2、( ) 3、( ) 4、( ) 5、( )6、( )10、( )11、( )12、( )19、( )(3 分)

24、23、( )(3 分)7、 。 , 。(4) , 。(5) , 。二、语文综合运用(6 分,每小题 2 分)8、 (2 分)第_例,解释_(2 分)第_例,解释_(2 分)三、阅读(42 分) (一)9、 , 。(1 分)(二)13、 (2 分)14、 (3 分)15、 (3分)(三)(14 分)16 (2 分) 17 、 、。(3 分)18(3 分)(1) (2) (3) (四)20.(4 分)没趣 欣慰、愧疚21(4 分) 22.(3 分) 24(4 分)四、作文(50 分)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 D 2C 3A 4B 5C 6 B7甲光向日金鳞开一鼓作气人生自古谁无死,

25、留取丹心照汗青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二、语文综合运用(第 8 小题,含(1)(2)小题,共 6 分)8(1)近看西北,造三间临水轩斋(2)指年轻,健康,充满朝气和活力(答“青春”也对) 指光明正大,光明磊落 指给人的鼓励、表扬,或机会等三、阅读(本大题含 925 小题,共 44 分)(一)(3 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910 小题。9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10C.(二)(12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115 小题。11B 12 A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 分)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14运用比喻,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的璧玉,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月圆水清的特点。(评分:3 分。能答出“比喻”1 分,品析景物特点 2 分,大意对即可)15(3 分)开放题,观点明确、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619 小题。(11 分)16历史 17古代使用筷子的情况 筷子沿用至今的原因 逻辑顺序18 (1)取材方便、制作容易 (2)分量轻、使用灵活 (3)取物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