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市虹口区 2015 年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 16 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1原子中不带电的是( )A 中子 B 核子 C 电子 D质子考点: 原子的核式模型.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 根据对原子结构知识的掌握分析答题:原子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解答: 解: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认为:原子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故选 A点评: 本题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基础知
2、识即可正确解题2 (3 分) (2015 虹口区二模)在公共场所应轻声讲话,轻声是指声音的( )A 音色好 B 音调低 C 频率高 D响度小考点: 响度.专题: 声现象分析: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解答: 解: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小故选 D点评: 本题考查了音调和响度的区分,注意带有“高低”字眼的不一定指响度,例如高声喧哗、高谈阔论等,是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内容之一3 (3 分) (2015 虹口区二模)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 )A 30 B 35 C 37 D40
3、考点: 温度.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 37解答: 解: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 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选 C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人体的正常体温的记忆,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4 (3 分) (2015 虹口区二模)能鉴别物质的物理量是( )A 热量 B 密度 C 质量 D体积考点: 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分析: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根据密度的大小可鉴别不同的物质解答: 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同的,而体积、质量、热量不是物质的特性,和物质的种类没有关系,所以鉴别物质的种类应该利用密度的不同
4、故选 B点评: 能够用来鉴别物质种类的物理量有密度、比热容、热值、熔点、沸点等,但是也不能单纯只看这几个量的大小,还要结合多方面的知识,如:气味、颜色等来判断5 (3 分) (2015 虹口区二模)如图所示为磁极间磁场的分布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BCD考点: 磁感线及其特点.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分析: 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磁感线总是从 N极发出回到 S 极,结合各选项中的磁感线分布规律和方向判断解答: 解:根据磁感线的分布规律可知:磁感线从 N 极发出,回到 S 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观察图中磁感线的分布规律可知,选项 C 正确,选
5、项 AB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了磁极间磁场的分步情况,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6 (3 分) (2015 虹口区二模)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甲、乙两物体沿竖直方向运动,两次运动的 st 图象如图所示若甲的重力比乙小,则对应的测力计示数 F 甲 、F 乙 的大小关系是( )AF 甲 一定小于 F 乙 B F 甲 一定等于 F 乙C F 甲 可能小于 F 乙 DF 甲 可能大于 F 乙考点: 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 运动和力分析: 当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知道一个力可求另一个的大小和方向;所以可以从提供的 st 图象确定物体做什么运动,进一步根据二力
6、平衡的知识判断解答: 解:由两次运动的 st 图象和做竖直向上运动可知:两次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都处于平衡状态,因为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拉力为一对平衡力,所以 F 甲 =G 甲 ,F 乙 =G 乙 ;已知甲的重力比乙小,所以 F 甲 一定小于 F 乙 故选 A点评: 对物体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基础,能从 st 图象得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本题的突破口7 (3 分) (2011 上海)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 A 和 B 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 PA、P B 和压力
7、FA、F B 的关系是( )A PAP B,F A=FB B PAP B,F AF B C PAP B,F A=FB DPAP B,F AF B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重力的计算.专题: 压轴题;推理法;压强、液体的压强分析: 由图知,两液面相平,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又知道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可以得知两液体的密度关系;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h 相同) ,根据压强公式 p=gh 得出 pA、p B 的大小关系;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h 相同) ,根据压强公式p=gh 得出 pA、p B 的大小关系;升高的液面高
8、度相同, 甲 S 甲 乙 S 乙 ;对于圆柱形容器,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自身的重力,可得压力变化情况解答: 解:由图知,容器底面积 S 甲 S 乙 ,V=Sh,液面相平、h 相同,V 甲 V 乙 ,=,m 甲 m 乙 ,两液体的密度关系: 甲 乙 ;由 m 甲 m 乙 ,即: 甲 V 甲 乙 V 乙 甲 S 甲 h 乙 S 乙 h,可得: 甲 S 甲 乙 S 乙 ;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然相平,则: 甲 S 甲 h 乙 S 乙 h,即:m 甲 m 乙 ;由 G=mg 可得出:G 甲 G 乙 ;又 对于圆柱形容器,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pS=ghS=gv=mg=G,液
9、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F AF Bp=gh,液面仍保持相平(h 相同) ,且 甲 乙 ,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 AP B;故选 D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公式、重力公式压力和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用好圆柱形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液体重的关系(相等)是本题的关键8 (3 分) (2015 虹口区二模)从电源、电流表、电压表中选出合适的元件,填入图所示电路的 AB、CD、EF 两点间,闭合电键 S,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右移动时只有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大,则( )AAB 间一定是电流表 B CD 间一定是电压表C CD 间可能是电流表 DEF 间可能是电压表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
10、用.专题: 欧姆定律分析: (1)先根据电压表需要并联在电路中,确定电压表的位置;(2)再根据要求(闭合电键 S,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右移动时只有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大) ,确定电流表和电源的位置,进而对每个选项做出判断解答: 解:由于 AB 和 R1 串联、EF 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所以 AB 间、 EF 间不能连入电压表,电压表可以接在 CD 间;AB 间接入电源,EF 间接入电流表,这样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的电阻变大、分压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而电路总电阻变大、电流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小,只有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大,符合题意;若 A
11、B 间接入电流表,EF 间接入电源,这样电压表与定值电阻 R1 并联,测量 R1 两端的电压,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的电阻变大、分压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而电路总电阻变大、电流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小,两个电表的示数都变小,不符合题意;可见:AB 间接入电源,CD 间接入电压表,EF 间接入电流表,故 ACD 错、B 正确故选 B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连接方法和滑动变阻器变阻作用,先确定电压表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 26 分)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9 (3 分) (2015 虹口区二模)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 1.5 伏; 电 能的优点之一是便于输送和分配;丹麦物
12、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 磁场 考点: 电压;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专题: 电压和电阻;磁现象、电生磁分析: 一节干电池电压 1.5V;电的优点主要是:输送方便,安全、经济,生产、使用方便,清洁无污染;奥斯特发现了电能生磁即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且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取决于电流的方向,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解答: 解:一节干电池电压 1.5V;电能的优点之一是便于输送和分配;1820 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故答案为:1.5;电;磁场点评: 本题考查对电能优点和电流磁效应的认识,都是基础知识,属于基础题10 (3 分) (2015 虹口区二模)如图(a)
13、、 (b) 、 (c )所示的场景,其中图 (c) 体现了物体具有惯性,图 (a) 利用了大气压强,图 (b) 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均选填“ (a ) ”、 “(b) ”或“(c)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专题: 运动和力分析: (1)我们把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我们生活在空气中,经常利用大气压为我们服务,例如:钢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抽水机抽水、吸盘吸在光滑墙壁上等;(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解答: 解:(a)图中吸管吸饮料利用大气压强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
14、下,饮料就被压进吸管里;据(b)图能看出,由于力的作用,使得气球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即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据(c)图能看出,原来小车和车上的物体都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车上的物体下部由于摩擦停止运动,而上部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故出现了图中的现象,即该现象表明物体具有惯性故答案为:(c) ;(a ) ;(b) 点评: 平时学习物理知识时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多解释,提高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11 (3 分) (2015 虹口区二模)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此时入射角为 30 度,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增大入射角时,折射角 增大
15、(选填“增大” 、 “不变”或“ 减小”) 考点: 光的折射规律.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 折射规律: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并且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解答: 解: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由图可知入射角为 30,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现象中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故答案为:30;小于;增大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特别要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牢固掌握光的折射定律是关键12 (3 分) (2015
16、 虹口区二模)某高铁列车以 300 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以地面为参照物,列车是 运动 的(选填“运动”或“ 静止”) ,经过 0.5 小时列车行驶的路程为 150 千米;车轮行驶过后铁轨会发热,这是通过 做功 的方式使铁轨的内能增大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长度、时间、速度分析: (1)判断列车的运动状态要看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2)根据公式 s=vt 即可算出高铁行驶的路程;(3)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解答: 解:以地面为参照物,列车和地面之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列车以地
17、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由 v=得列车行驶的路程:s=vt=300 千米/小时0.5 小时=150 千米;列车通过时,车轮和铁轨之间相互摩擦,要克服摩擦做功,使铁轨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答案为:运动;150;做功点评: 本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公式的应用、改变内能的方法,本题很好的将这三个知识综合在一起且题目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有一定的综合性,同时也体现了物理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13 (3 分) (2015 虹口区二模)10 秒内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为 0.2 安,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2 库,若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3 伏,它消耗的电能为 6 焦1 度电
18、可供某用电器正常工作 10 小时,该用电器的电功率为 100 瓦考点: 电量及其计算;电功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专题: 电流和电路;电能和电功率分析: 已知电荷量和通电时间,根据公式 I=可求通过导体的电流;根据公式 W=UIt 可求消耗的电能;根据公式 P=即可求出导体消耗的电功率解答: 解:根据公式 I=可知,电荷量 Q=It=0.2A10s=2C;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3V,它消耗的电能为 W=UIt=3V0.2A10s=6J;1 度电可供某用电器正常工作 10h,该用电器的电功率 P= =0.1kW=100W故答案为:2;6;100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流、电能、电功率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
19、其变形式的灵活应用14 (3 分) (2015 虹口区二模)质量为 0.2 千克的木块漂浮在水中,排开水的重力为 1.96 牛,排开水的体积为 210 4 米 3若该木块漂浮在酒精中( 酒精 水 ) ,与水中相比木块受到的合力将 不变 (选填“变大”、 “不变”或“变小”) 考点: 阿基米德原理.专题: 浮力分析: (1)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根据漂浮条件确定木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得出排开水的体积;(2)根据漂浮条件确定木块在水中和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进一步确定合力的关系解答: 解:因为木块漂浮在水中,根据漂浮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水的浮力:F 浮 1=G 木 =m 木 g
20、=0.2kg9.8N/kg=1.96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F 浮 1= 水 V 排水 g,V 排水 = = =2104m3;木块漂浮在水中,根据漂浮条件,浮力等于重力,合力为零;同理木块漂浮在酒精中,根据漂浮条件,浮力等于重力,合力为零;所以木块受到的合力不变故答案为:1.96;2 104;不变点评: 本题考查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关键知道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自身重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15 (6 分) (2015 虹口区二模)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由于电阻 R、灯 L 可能出现了故障,闭合电键 S,小灯不亮,电压表无示数若电路中仅有一个元件出现故障,则故障可能是 灯 L
21、 短路、电阻 R 断路 (请写出所有的可能性)若电路中两个元件均出现故障,则用一个完好的电阻替换 电阻 R 后,通过观察 电压表的示数 就能判断出故障(选填“小灯亮暗情况”或“ 电压表的示数” ) 考点: 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专题: 欧姆定律分析: (1)首先从电路图中获取信息:两个灯泡串联、电压表 V 测量的是灯泡 L 两端的电压,小灯泡不亮,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有一处出现了故障,可能是某一处短路或断路,再根据具体的情况分析出故障的位置(2)电路发生断路,无电流通过,要将断路部分接通,再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出故障的位置解答: 解:(1)根据电路图可知,两个小灯泡串联、电压表
22、 V 测量的是灯泡 L 两端的电压,小灯泡不亮,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出现了断路或短路当小灯泡 L 出现短路时,灯泡不发光,电压表 V 与一段导线并联,没有示数;当电阻 R 断路时,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灯泡不发光,电压表没有示数;所以故障原因为:L 短路或电阻 R 断路;(2)若电路中同时出现 L 短路和电阻 R 断路,若果用一个完好的电阻 R 替换灯L,电路仍为断路,电压表无示数,小灯泡不发光,无法判断;要用一个完好的电阻替换断路部分的电阻 R,使电路接通,观察电压表的示数,若电压表没有示数,则小灯泡短路故答案为:(1)灯 L 短路、电阻 R 断路;(2)电阻 R;电压表的示数;点评: 本
23、题考查了用电压表示数和灯泡亮暗变化检测电路的故障的方法,解答时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出故障的原因,从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6 (4 分) (2015 虹口区二模)某小组同学在交流复习方法时,小明展示了用对比法整理两个电学实验的表格,如表所示:实验名称 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备注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电流、电压实验次数 多次实验相同点多次实验的目的 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不同点小红和小华各自提出了学习借鉴后的想法:小红认为可以将实验器材与测量的物理量相同、但实验目的不同的实验进行对比,提高对易混淆实验的辨析能力,比如将实验“探究物质质量
24、与体积的关系 ”与实验 测定物质的密度 对比小华认为也可以将探究过程类似、运用的科学方法相同的实验进行对比,提高对探究过程的认识,比如将实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与实验 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关系 对比考点: 物理学方法.专题: 其他综合题分析: (1) “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 测定物质的密度” 两个实验,都需要在实验中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即测量的物理量相同,但前一实验是为了通过分析得出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而后一实验则是要获得具体的密度大小,因此,实验目的不同;(2)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某一物理量往往受几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为了确定各个不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控制某些
25、量,使其固定不变,改变某一个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解答: 解:“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需要测量的量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质量与体积的测量找出二者之间的定性的关系;“测定物质的密度”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量也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质量与体积的测量,最终计算密度的大小因此,两实验相比,其实验目的不同,但测量的物理量相同;物质质量与密度和体积都有关系,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物质密度一定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和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阻一定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答案为:测定物质的密度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关系点评: (1) “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 测定物质的密度” 两个实验,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通过对两实验的类比,使我们对其有了更深的理解;(2)控制变量法是最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要正确理解和应用三、作图题(共 8 分)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17 (3 分) (2015 虹口区二模)在图中,根据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