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泰和名人故事五四班.ppt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9936080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和名人故事五四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泰和名人故事五四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泰和名人故事五四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泰和名人故事五四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泰和名人故事五四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班会课泰和名人故事,快阁名闻天下,始于宋代大诗人黄庭坚的名诗登快阁。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江西诗派首领,在北宋诗坛上,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齐名,世号“苏黄”。黄庭坚任泰和知县时,也常登阁游憩,并于元丰五年(1082)赋诗一首: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陈循,陈循(13851462),字德遵,号芳洲。泰和县澄江镇城东人。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状元,官至太傅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兼华盖殿大学士。他一生有过辉煌,也有坎坷,最后含冤而终。,少年时代

2、 陈循生于明洪武乙丑年(公元1385年)二月十六日寅时,五岁丧母,十岁丧父,仲兄早卒,独与比他大十岁的长兄德逊相依,兄弟二人团结相处,和舟共济,生活清苦。但他少年时候,就以聪慧闻名乡里,“初入乡塾读书,不三数过辄背诵,老成咸异之。叔父陈一敬罢官归,从受业,大有造诣”(南寮陈氏宗谱)。陈循十七岁为邑庠弟子员,文学已出其辈类,部使者行县,屡试之,在高等,声誉籍然。永乐甲午年(公元1414年)乡试第一(解元),第二年,礼部会试第二,按会试考官拆卷第一名是陈循,因主考官梁潜是江西泰和人(洪武二十九年举人),与陈循是同乡避嫌,遂改以洪英第一(会元)。殿试时陈循终于以实力获得状元。他是明代第十二名状元,也

3、是在北京录取的第一名状元,明朝前期的十一名状元都是南京考取的。本邑先有谶云:“龙洲过县前,泰和出状元。”杨士奇在南京寄二绝,其一云:“龙洲过县千年谶,黄甲初登第一名,从此累累题榜首,东城迎喜过西城。”其后六年,城西曾鹤龄举进士第一,后十八年,真定(今河北正定)曹鼐为泰和典史补进士第一。,从政翰林 陈循高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他对朝廷的典章制度非常熟悉,为官后常随侍帝王左右,历事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在朝四十三年,是重要侍臣之一。明成祖朱棣至北京,命他取秘阁书进宫,于是便留在朱棣身边。洪熙元年(1425)任侍讲。宣德初年(1426)受命入直南宫,日承顾问,并赐给玉河桥西面的一座豪华

4、府第。宣宗朱瞻基巡视时,陈循仍是随从,不久升侍讲学士。正统元年(1436)兼经筵讲官,后进翰林学士。共事有少傅杨士奇、杨荣、尚书杨溥,内阁学士高毂、商辂、萧镃、王文,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兵部侍郎于谦等。起初朝廷大事,官吏和百姓建言,以及奏章的草拟,都是“三杨”(指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史称“政归三杨”。到正统九年陈循入文渊阁,典机要事务时。杨士奇、杨荣,已先后去世。陈循和曹鼐(今河北正定人,宣德八年癸丑科状元)、马愉(今山东临朐人,宣德二年丁未科状元)三人掌内阁。由此,内阁三大臣皆为状元郎。礼部遵照常例由杨溥主议大事,英宗朱祁镇认为杨溥已年老,应休息颐养,命陈循等予议。陈循受圣旨:

5、“凡处军国重务、应制等文字及大官给膳,悉同士奇,日侍经筵讲说史故事如故。”正统十年(1445)年陈循晋升户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正统十四年(1449年8月底)又升为户部尚书,仍兼其它职务。景泰元年(1450)升为首辅,景泰二年(1451)升为少保太子太傅兼文渊阁大学士进华盖殿大学士。,陈循是一个富有才学的台阁重臣,怀抱着治理国家和减轻人民痛苦的愿望,又好为排难解纷。在宣德时期,御史张楷献诗忤旨,得罪宣宗,将要治罪。陈循从中向宣宗解释说,张楷也是出于一片忠爱之心,于是得到解脱。御史刘祚上疏触犯皇上,引得宣宗发怒,陈循婉言为他解释,宣宗才免刘祚一死。永乐戊戍年(1418),梁潜以职务违错被逮,使者

6、均来自皇宫,人皆惶恐。陈循与梁潜居同院,尽力庇护他的家人。梁潜平日所作诗文类稿,当时多散逸,循遣人访求于市,倍价赎还,“今锓梓以传者,公所赎也”。陈循的学问颇为当时学者所推崇,他的诗作也有不少好作品,是明代的文学家。如省亲诗赠郭绍容:“忆别严亲久,今朝定省游。满斟桑落盏,稳驾木兰舟。燕语东风暖,莺啼绿树稠。倚门亲望久,去去莫迟留。”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事亲至孝的情感,语调亲切和谐,感情真挚深厚。又如山城月夜自和东行集句韵:“蟾光如水浸清秋,防塞将军在戍楼。千里无尘烽火寂,夜深犹起看旄头。”这首诗写的是和平时期的边塞生活,尽管边防无战事,却仍然月夜查军情,这正是对官兵们的赞扬。宣德十年(1435)与

7、王直、王英受命修宣庙实录。他的著述还有芳洲集十卷、东行百咏集句九卷、芳洲年谱一卷。陈循是明代第一个官至一品的状元。他为人宽厚,关心人民疾苦。景帝朝,有一年冬天,皇帝到河南、河北视察,适逢大雪,麦子冻死。循上疏,请求拨款购买麦种给百姓补种,代宗允准。,保卫北京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分兵四路,大举南侵,明军溃败,塞外城池仅剩一座大同(今属山西),也被也先包围。宦官王振鼓动英宗御驾亲征。陈循与礼部尚书胡滢、吏部尚书王直等率百官谏阻。然而英宗被王振蛊惑,不听劝解,执意亲征,结果在八月十六日发生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丧师弃地、俘君辱国的“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败,使明王朝遇到严重的

8、危机。消息传到京城,皇宫上下一片恐慌。当时有拥立英宗弟弟郕王朱祁钰者,陈循即对众臣说道:“虏寇理屈而情畏,大势必不敢久留圣驾,当立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郕王辅佐,再想办法把皇帝迎回来。,罗钦顺理学大师,配享孔庙。泰和人士也。早年高中探花,可见其才气。历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太常卿、吏部右侍郎、吏部尚书等职。早年信禅,后悟其空,“释氏之学,大抵有见于心,无见于性,故其为教,始则欲人尽离诸象,而求其所谓空,空即虚也”(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中一)。专攻程朱理学,认为“理即是气之理”,“理须就气上认取,然认气为理便不是”困知记续卷上)。与朱熹“理生气”论相异,黄宗羲称“先生(指罗钦顺)之论理气,最为精确”,然其“言心性则与朱子同,故不能自一其说耳”(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中一)。反对王学“心即理”、“致良知”之说:“岂可谓心即理,而以穷理为穷此心哉”(同上)。力主程朱格物工夫,“欲见得此理分明,非用程朱格物工夫不可所贵夫格物者,正要见得天人物我原是一理,故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困知记附录)。其教育要旨乃归于理学教育纲领“穷天理,灭人欲”,认为当去者不去,当存者必不能存,人欲肆而天理灭矣。着有困知记、整庵存稿等,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