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弹性力学-10.ppt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9934342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弹性力学-10.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弹性力学-10.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弹性力学-10.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弹性力学-10.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弹性力学-10.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章 等截面直杆的扭转,要点:,(1)等截面直杆扭转问题的基本方程, 扭转应力函数,(2)按应力求解扭转问题的方法,(3)扭转问题的薄膜比拟理论,10-1 扭转问题中应力和位移,10-2 扭转问题的薄膜比拟,10-3 椭圆截面的扭转,10-4 矩形截面杆的扭转,10-5 薄壁杆的扭转,10-6 扭转问题的差分解,主 要 内 容,10-1 扭转问题中应力和位移,问题:,(1)等截面直杆,截面形状可以任意;,(2)两端受有大小相等转向相反的扭矩 M ;,求:杆件内的应力与位移?,1. 扭转应力函数,求解方法:,按应力求解;,半逆解法 由材料力学中某些结果出发,求解。,(3)两端无约束,为自由扭转

2、,不计体力 ;,材料力学结果:,(1),(自由扭转),(2),侧表面:,(10-1),扭转问题的未知量:,为三向应力状态,且不是轴对称问题。,扭转问题的基本方程,平衡方程:,(8-1),将式(10-1)代入,得:,(a), 扭转问题的平衡方程,相容方程:,相容方程:,(9-32), 扭转问题的相容方程,(c),边界条件:,(1)侧面:,(2)端面:,(n=0, ),(b),(d),(e),(f),(a),(b), 扭转问题的相容方程, 平衡方程,基本方程的求解,由式(a)的前二式,得, 二元函数,由式(a)的第三式,得,由微分方程理论,可知:一定存在一函数(x,y),使得:,于是有:,(10-

3、2),(x,y)扭转应力函数,也称普朗特尔(Prandtl)应力函数,将式(10-2)代入相容方程(b),有,(10-3),由此可解得:, 用应力函数表示的相容方程,式中:C 为常数。,结论:,等直杆的扭转问题归结为:,按相容方程(10-3)确定应力函数(x,y),然后按式(10-2)确定应力分量,并使其满足边界条件。,定解条件边界条件,(1)侧表面:,将 、 l、m 代入上述边界条件,有,又由式(10-2),应力函数 差一常数不影响应力分量的大小,,表明:在杆件的侧面上(横截面的边界上),应力函数 应取常数。,(10-4), 扭转问题的定解条件之一。,对于多连体(空心杆)问题, 在每一边界上

4、均为常数,但各个常数一般不相等,因此,只能将其中的一个边界上取 s=0,而其余边界上则取不同的常数,如:,于是对单连体(实心杆)可取:,Ci 的值由位移单值条件确定。,(2)上端面:,由圣维南原理转化为:,(c),(d),(e),对式(c),应有,同理,对式(d),应有,对式(e):,分部积分,得:,同理,得:,将其代入式(e):,得到:,(10-5),结论:,等直杆的扭转问题归结为解下列方程:,(10-3),泛定方程:,定解条件:,(10-4),(10-5),应力分量:,2. 扭转的位移与变形,由物理方程,得:,再几何方程方程代入,有,(f),积分前三式,有,代入后三式,有,又由:,得:,从

5、中求得:,代入 f1、f2 和 u、v 得:,其中: u0、v0 、x、y、z 和以前相同,代表刚体位移。,若不计刚体位移,只保留与变形有关的位移,则有,(10-6),将其极坐标表示:,由,将式(10-6)代入,有:,由此可见:,对每个横截面(z =常数),它在 x y 面上的投影形状不变,而只是转动一个角度 =Kz 。,K 单位长度杆件的扭转角 。,将其代入:,有:,将两式相减,得:,(10-7),(10-8),将其对照式(10-3):,(10-3),可见:,(10-9),实际问题中,K 可通过实验测得。,10-2 扭转问题的薄膜比拟,1. 薄膜比拟概念,比拟的概念:,如果两个物理现象,具有

6、以下相似点:,(1)泛定方程;,(2 )定解条件;,则可舍去其物理量本身的物理意义,互相求解确定。,扭转问题的薄膜比拟:, 由普朗特尔(Prandtl., L.)提出,薄膜在均匀压力下的垂度 z ,与等截面直杆扭转问题中的应力函数 ,在数学上相似(泛定方程相似、定解条件相似)。,因此,可用求薄膜垂度 z,的方法来解等截面杆扭转问题。这种方法,扭转问题的薄膜比拟方法。, 为扭转问题提供了一种实验方法,2. 薄膜比拟方法,设一均匀薄膜,张在水平边界上,水平边界与某受扭杆件截面的边界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大小,薄膜在微小的均匀压力下,各点发生微小的垂度 z 。,有关薄膜假定:,不能受弯矩、扭矩、剪力作用,

7、只能受张力 T (单位宽度的拉力)作用。,2. 薄膜比拟方法,方法说明:,取薄膜的一微小部分( abcd 矩形),其受力如图,,ab 边上拉力:,ab 边上拉力在 z 轴上投影:,cd 边上拉力:,cd 边上拉力在 z 轴上投影:,ad 边上拉力:,ab 边上拉力在 z 轴上投影:,bc 边上拉力:,bc 边上拉力在 z 轴上投影:,在 z 方向上外力:,两边同除以dxdy,整理得:,或:,(10-10),边界条件:,(10-11),对于均布压力,有:,式(10-10)和(10-11)变为:,(a),另一方面,扭转问题有:,(10-8),(10-4),将式(10-8)、(10-4)改写为:,(

8、b),比较式(a)、(b)可见:,当薄膜与扭杆横截面具有相同的边界时,变量:,与,决定于同样的微分方程与边界条件,因而,两者应有相同的解答。并有:,(c),3. 扭矩M、截面上的剪应力与薄膜体积、斜率的关系,薄膜与边界平面间的体积为:,由式(c):,(c),得到:,代入上式,有:,由式(10-5):,得到:,(d),或,扭矩 M 与薄膜体积的关系,截面剪应力与薄膜斜率的关系,由,可得:,其中:,薄膜垂度 z 沿 y方向的斜率。,(e),(f),结论:,当薄膜受均布压力q 作用时,使得:,则得:,(1),(2),(3),由于 x、y 轴方向是可以取在扭杆横截面上任意两互相垂直的方向,因而可得到如

9、下推论:,(1)在扭杆横截面的某一点处,沿任一方向的剪应力,就等于该薄膜在该点处沿垂直方向的斜率。,(2)扭杆横截面的最大剪应力,等于该薄膜的最大斜率。,注:最大剪应力的方向,与该薄膜的最大斜率的方向垂直。,10-3 椭圆截面的扭转,1. 问题的描述,椭圆截面直杆:,长半轴为a,,短半轴为b,,受扭矩M作用。,求:杆中的应力与位移。,2. 问题的求解,求应力函数 ,根据:,(10-4),及椭圆截面方程:,可假设:,(a),(b),式中:m为待定常数。将其代入方程(10-3):,得到:,(c),利用方程(10-5):,(c),利用方程(10-5):,(d),式中:,代入式(d), 有:,可求得:

10、,(e),(e),(c),将其代入式(e), 得:,(f),至此, 满足所有的条件:,(10-4),(10-3),(10-5),求剪应力,(1)剪应力分量:,(10-12),(2)合剪应力:,(10-13),(3)最大、最小剪应力:,对上式求极值,当,(10-14),当 a = b 时,与材料力学中圆截面结果相同。,求杆的形变与位移,由,得到:,(10-15), 杆件单位长度的扭转角,单位长度的扭转角,位移分量,由,(10-16),可求得:,由式(10-7)和式(f) :,(f),比较两式,得:,对其分别积分,得:,式中:w0 为常数,代表刚体位移。,若不计刚体位移,则有:,(10-17),表

11、明:,扭杆的横截面并不保持平面,而翘曲成曲面。,曲面的等高线在 xy 面上的投影为双曲线,其渐近线为 x、y 轴。,仅当 a = b 时(圆截面杆),才有 w = 0,横截面保持平面。,10-4 矩形截面杆的扭转,1. 问题:,图示矩形截面杆:,a、b、M,(1),(2),两种情形:,a b;,求:杆的应力与位移。,2. 问题的求解,(1)a b 情形:, 狭长矩形,一般情形;,求应力函数 , a b,,由薄膜比拟可以推断,,应力函数 绝大部分截面几乎不随 x 变化,即不受短边约束的影响,对应的薄膜几乎为一柱面。,可以近似地取:,而:,变为:,对上式积分,有,利用边界条件:,可求得:,(a),

12、利用式(10-5):,积分求得:,(b),(c),求剪应力,(1)剪应力分量:,(10-18),(2)最大剪应力:,(10-19),杆件的变形,单位长度扭转角:,由式(10-9):,(10-20),此时应力函数 可表示为:,(d),(2)任意情形( a /b=任意值 ):,求应力函数 ,基本方程与边界条件:,此时应力函数 为一般函数:,求解思路:,对狭长矩形结果,进行修正。,将 分解成两部分,即:,其中: 1为狭长矩形的应力函数,即:,(e),(f),(g),(g),调整函数F,使其满足边界条件:,将式(g)代入方程:,得到:,因为:,有:,(h),表明:F 应为一调和函数。,原问题转化为:,

13、(i),由问题的对称性,F 应为 x、y 的偶函数。,满足上述条件的函数只能是:,(j),将式(j)代入式(i)第二式,得:,将上式右边为,级数,,并比较两边系数,有,代入函数F,有,最后确定应力函数 为:,(k),求最大剪应力:,由薄膜比拟可以断定,最大剪应力发生在矩形横截面长边的中点(如点A:x = 0 , y = b/2),其大小为:,(l),单位长度扭转角K:,应用式(10-5):,(m),代入式(l), 得最大剪应力公式:,(n),将上述两公式表示成:,(10-21),(10-22),式中:、1仅与a / b 有关。,扭转问题解题小结:,(1),求应力函数 ,(10-3),(10-4

14、),(10-5),由式(10-4)及边界的几何形状设定应力函数 ,然后由式(10-3)、(10-5)确定待定常数。,对多连体截面杆:,(10-3),(10-4),(10-5),其中:,(1)Ai 为第 i 个内边界所围的面积;,(2) i 为 第 i 个内边界的值;,(3),求变形与位移,单位长度扭转角:,(10-9),位移分量:,(2),求应力分量和最大剪应力,合剪应力:,例:,图示空心圆截面杆件,外半径为a,内半径为b,试求其扭转剪应力及位移。,解:,求应力函数 ,为使 在外边界上的值为零,内边界上的值为常数,可取:,(1),由端部边界条件式(10-5)得:,于是,得,(2),(3),求剪

15、应力,(4),(5),求变形与位移,单位长度扭转角:,位移分量:,(10-7),由:,刚体位移,由于变形引起的轴向位移:,即平面保持平面假设成立。,10-5 薄壁杆的扭转,1. 开口薄壁杆件扭转,分类:,(1),开口薄壁杆件;,(2),闭口薄壁杆件。, 仅讨论其自由扭转。,假定:,(1)由于杆件壁厚 b 很薄,可近似视其为狭长矩形的组合;,(2)曲的狭长矩形与同长度、宽度的直狭长矩形差别不大。,扭转剪应力与变形:,设 ai、bi 分别为扭杆横截面的第 i 个狭长矩形的长度和宽度,Mi 为为该矩形面积上承受的扭矩(为整个横截面上扭矩的一部分),i 代表该 矩形长边中点附近的剪应力,K代表该扭杆的

16、单位长度扭转角,则狭长矩形的结果,有,扭转剪应力与变形:,设 ai、bi 分别为扭杆横截面的第 i 个狭长矩形的长度和宽度,Mi 为为该矩形面积上承受的扭矩(为整个横截面上扭矩的一部分),i 代表该 矩形长边中点附近的剪应力,K代表该扭杆的单位长度扭转角,则狭长矩形的结果,有该 矩形长边中点附近的剪应力及杆件的扭转角:,(a),(b),由式(b)得:,(c),整个横截面上的扭矩为:,(d),比较式(c)与式(d),有:,将上式代回式(a)(b),有:,(10-23),(10-24),由于每个狭长矩形的扭转角相同,所以整个横截面的抗扭刚度为:,说明:,(1) 式(10-23)给出的狭长矩形中点处

17、的应力值精度较高;但两个狭长矩形的连接处误差较大,可能发生远大于中点处的应力。 应力集中。,(2) 连接处应力随连接圆角的半径 而变化,图中给出胡斯(J. H. Huth)用差分法计算得到的结果。,2. 闭口薄壁杆件扭转,扭转剪应力:, 由薄膜比拟方法分析。,方法说明:,在薄壁杆横截面的外边界上张一薄膜,使得薄膜在外边界上的垂度为零;,为使薄壁杆横截面的内边界上的垂度为常量,假想在薄膜上粘一无重不变形的平板,平板的大小、形状与横截面的内边界相同;,由于杆壁的厚度 很小, 可以预料,沿壁的厚度方向薄膜的斜率可视为常量,如图所示。,于是,杆壁厚度为 处的剪应力大小(等于薄膜的斜率)为:,(e),由

18、杆横截面上的扭矩 M 与薄膜、杆横截面所围的体积间关系,有:,(f),式中 :A 为横截面内外界所围面积的平均值。,由此得:,将其代入式(e),有:,(10-25),(10-25),显然,其最大值发生在壁厚最小处,即:,扭转变形 单位长度扭转角K,考虑平板CD的平衡:,在杆壁中线取一微小长度ds,该微段薄膜对平板的拉力为:Tds ,它在 z 轴方向的投影:,平板所受的压力( z 轴方向)为:,由 z 轴方向力的平衡,即,由式(f)可得:,而:,由此可得:,因而,可求得:,(10-26),对于均匀厚度的闭口薄壁杆, 为常驻量,上式即变为:,(10-27),式中:s为杆壁中线的全长。,说明:,(1

19、) 在截面的凹角处,局部的最大应力max可能发生远大于 式(10-25)给出的应力值。,(2)局部最大应力随凹角处的圆弧半径 的增大而减小。,杆的抗扭刚度:,小结:,(1)开口薄壁杆件:,(10-23),(10-24),剪应力:,单位长度扭转角:,抗扭刚度:,(2)闭口薄壁杆件:,剪应力:,(10-25),单位长度扭转角:,(10-26),(10-27),抗扭刚度:,对于均匀厚度的闭口薄壁杆:,对于均匀厚度的闭口薄壁杆:,例:,如图所示,开口和闭口薄壁杆件,两者的壁厚相同,试比较受扭时的剪应与抗扭刚度。,解:,(1)开口薄壁杆件,剪应力:,由式(10-23):,得:,抗扭刚度:,由式:,(2)闭口薄壁杆件,剪应力:,由式(10-25):,由式(10-25):,抗扭刚度:,(3)两者比较:,剪应力:,设:,抗扭刚度:,可见:,对于截面积大致相同的两种薄壁杆,开口剪应力是闭口的15倍;,闭口的抗扭刚度是开口的75倍;,结论:开口薄壁杆件比闭口薄壁杆件的抗扭能力差。,作业:,104,作业:,101,选做:,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