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933851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学习目标 1、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交往、交融等基本史实。 2、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3、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价值观。 学习重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及北方地区民族交融。 学习难点 北方地区民族交融。,一、淝水之战,1、背景:,前秦统一黄河流域以后,与东晋形成对峙局面,时间,东晋,交战双方,地点,双方军力对比:,公元383年,淝水(今安徽省寿县),前秦,前秦80多万 东晋8万多,东晋以少胜多,结果,想一想: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万,而东晋仅

2、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等。,前秦: 骄傲轻敌。 军队内部有很多其它少数民族的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 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东晋: 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 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 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2、经过,3、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二、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的一支,它发源于大鲜卑山(黑龙江流域大兴安岭的北段)为黄帝后裔,鲜卑人拓跋珪,1、北魏的建立和统一,公元386年,时

3、间,建立者,统一时间,439年,2、孝文帝改革,(1)背景,鲜卑族内迁较晚,与汉族无明显区别。,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499年),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5岁即位,公元490年亲政。,孝文帝从小就由汉人冯太后抚养,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更加倾向于汉化改革。,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孝文帝登基后,在冯太后的辅佐下,进行了改革,史称“孝文帝改革“。,(2)内容,洛阳,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从材料看:孝文帝为什么要将都城由平城迁至洛阳?,

4、都城平城,地处偏远,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吸收汉文化制度。,迁都洛阳,汉化措施,汉化措施,说汉语,魏书咸阳王禧传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而须改说单音节的汉语。下令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规定30岁以上的鲜卑官吏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鲜卑官吏要立即改,仍说鲜卑的,一律降爵罢官。,汉化措施,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服,胡服俑,汉服俑,比较汉服与胡服的区别?,鲜卑衣服狭而短,窄领小袖,便于骑射,汉服宽而长。,孝文帝出行图,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后北魏的衣冠制度,

5、汉化措施,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孝文帝下令把鲜卑族人的姓氏(通常是复姓),改为单姓。,汉化措施,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联姻,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想一想这种姻亲关系对北魏的统治有什么好处呢?,把汉族地主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血统的交融,加速了鲜卑的汉化。,学汉制用汉礼,影响,促进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原因,魏晋以来,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2)

6、表现,民族交融表现,经济上,密切交往,生活上,内迁各族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也接受少数民族的食物,服装等,政治上,文化上,心理上,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汉语成为北方主要通用语言,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民族交融领域,(3)作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 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中,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赤壁之战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淝水之战 A. B. C. D. ,D,D,2. 许多的成语故事都有它的历史渊

7、源。下列与淝水之战这一历史事件有渊源关系的成语典故是 ( ) 破釜沉舟 四面楚歌 草木皆兵 风声鹤咳A. B. C. D.,3.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上,除了汉族统治阶级建立的政权外,少数民族统治阶级也建立过统一北方的政权,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中,曾经统一过北方的是 ( ) 前秦 西晋 北魏 蜀汉A. B. C. D.,C,4. 下列关于商数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 都重农抑商 B. 都推行了汉化政策 C. 都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 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5.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一些历史资料

8、,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B,D,.6、某学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围绕“改革促发展”这 个中心,开展了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与其中,回答相关问题。 【雄关漫道】 材料一 孝文帝决心迁都,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公元494 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文武官员和20 万大军南下。到达A城时,正值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不愿意继续前进,孝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随行人员没有再反对,于是大功告成

9、。(1)材料一中的“A 城”是哪里?孝文帝为什么要精心安排这一迁都的“计谋”?,A城是洛阳,为了巧妙地冲破守旧势力的阻挠,最终实现迁都大计,(2)材料二所示的内容反映了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两项措施?(3)试举三例说明孝文帝改革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革故鼎新】,材料二,改汉姓、说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食物等,【论从史出】 材料三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北方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讧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4)根据材料三思考,孝文帝改革取得了什么效果?(5)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孝文帝改革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中原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兴盛,传统的汉文化在北方得到大发展。(意思相近即可),改革需要魄力、能力与坚韧不拔的毅力,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遇到阻碍时,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步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