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红楼梦,名著专题讲座,2,红楼梦讲座,红楼梦的巨大影响 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 论红楼梦悲剧的三重意义 浅析宝黛爱情悲剧 红楼梦教你感悟人生 红楼梦与 高考作文,3,红楼梦的巨大影响,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 清竹枝词 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鲁迅,4,曹雪芹,他的悲剧体验,他的诗化情感,他的探索精神,他的创新意识,成就了伟大的红楼梦,从而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高峰。,5,贾府人物关系一览表,宁国公贾演贾代化,贾 敷,贾 敬,贾珍贾蓉,贾惜春,(秦可卿),荣国公贾源贾代善,(贾母),贾 赦,(邢夫人),贾 琏,(王熙凤),巧 姐,贾迎春,贾 政,(王夫人)
2、,贾 珠,(李纨),贾 兰,贾元春,贾宝玉,贾探春,贾 敏,(林如海),林黛玉,6,一、即从写作题材的表层意义看,全书是通过贾府兴衰过程及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来写时代悲剧; 二、从写作题材的深层意义看,是通过几个女子的毁灭过程来写文化悲剧; 三、从写作题材的象征意义看,是通过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变迁过程来写人生悲剧。,红楼梦悲剧的三重意义,时代悲剧,8,一、荒淫,二、奢侈,三、一代不如一代,9,纵观中国历史,正是在上层社会蔓延的种种腐败现象,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当时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以至导致国力的衰微、王朝的没落。从这个意义上说,贾府的悲剧正是时代悲剧的一面镜。,1
3、0,文化悲剧,11,天人合一,逆来顺受、自我压缩的人格,造成了不冷不热、 不生不死的生存状态,12,贾迎春 林黛玉 薛宝钗,几个女子的毁灭,13,人生悲剧,时代悲剧侧重从横断面去解剖当时社会, 文化悲剧侧重从纵深处去反思民族的文化, 人生悲剧则是从哲学上去思考生命的本质,14,人之生也,与忧俱在。”生命的欢乐往往是在痛苦的追求之中才实现。 人生总是这样,总是不美满,总是有所欠缺,而生命原是要不断地受伤和不断复原,这是人人概莫能外的悲剧。,宝玉对人生的体悟,15,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感伤色彩,这侧重表现在许多曲、词的咏叹之中。如“多情公子空牵连”,“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风流灵巧招人怨”,
4、“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等等,都体现为美的毁灭,整部作品笼罩的感伤色彩,16,见者真故知者深,由于曹雪芹深刻体验到人世的痛苦和人生之“大哀”,故能将这种痛苦提升到一种人类痛苦的高度加以艺术概括和表现。 必须指出,这种悲剧感是不同于儒家的忧患意识的,儒家的忧患意识来源于群体意识中产生出来的责任心和义务感,而曹雪芹更直接的是与庄子的思想相通,他对人生之忧远胜于对家国之忧。因此,这种人生悲剧感也远比屈原、杜甫的“离忧”更具深沉特质、更具普遍的人生内涵。,17,走近红楼梦 浅析宝黛爱情悲剧,18,19,一、宝黛初会 宝黛前世各为一石一草,定有“木石前盟”,所以初见有似曾相识之感。,20,21,金锁配
5、玉宝钗故意大声读出玉石上的字,让丫环替她说了想说的话。,22,23,黛玉怨语黛玉深感来自宝钗的威胁,对宝玉的爱情始终怀疑。,24,25,共诉肺腑黛玉又喜又悲,对宝玉的感情终于放心。,26,27,病露真情两人的感情被封建家长们看出,成为家长们的心病。,28,宝钗扑蝶 宝钗灵机一动,将嫌疑转移动黛玉的头上,又维护了自已的好人形象。,29,30,31,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就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32,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6、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红楼梦教你感悟人生,好 了 歌,33,红楼梦与高考作文,34,2004高考福建满分作文:以“文学形象”为话题 薛宝钗魂断大观园 福建考生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伴着哀怨的泣声,宝钗从大观园门口缓缓走来。金钗银饰足显她的富贵,脂粉却掩盖不了她眼角的皱纹。 二十年如一日。往昔的青春容貌已不在,那微微闪现的白发便是最好的印证;往日热闹的大观园也是残败不堪,那满地的落叶便是极好的说明与诠释。 宝钗支开了丫头,独个坐在池边一块小石上。儿子如今是朝廷重臣,家道兴盛,早已另选他址建大院。而她,在费尽心血把儿子扶养大的同时,
7、早已变得空荡。 二十年的独守空房,几千个夜晚无尽的相思,都化作那滚烫的泪水洗掉脂粉,那脸上的坑坑洼洼便是岁月的最好诠释。 泪落连珠子。 宝钗惨笑。一直以来,她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世人皆怪她无情,害死了林妹妹,然而又有谁悲悯她二十年的孤寂呢? 当贾府被抄时,是她,冒着被人羞耻的不正身份协助处理。 当宝玉出家时,是她,压抑自己的苦楚稳住了王夫人。 当儿子出世时,是她,丢弃大小姐脾性,拼命挣钱让他吃好穿好。 多少个无眠之夜,多少次绣花针扎进她雪白的肌肤那曾经令宝玉出神忘形的肌肤,又有多少回她梦中搂着儿子哭泣。一切的一切,在今天全部化为泪水。 宝钗擦了擦眼里的泪水,头上的珠玉在风儿拂动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8、。一只蝴蝶飞过,她举起扇子刚要拍下时,她顿住了。岁月不饶人,往日的情趣已无,甚至力气也用尽了。那春花少女赴蝶图早已在岁月的腐蚀下消失殆尽。,35,她痛苦地闭上双眼,想起小时候父母的教诲。封建礼教扼杀了她的天性,她不惜一切追求荣华富贵,她得到了,然而她又失去了。她不甘心,她的爱情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她甚至间接逼死了疼爱的林妹妹。一切那么顺其自然,却又惹人心伤。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碧空中远远传来林妹妹的声音。 宝钗吃惊地四望。难道幻觉吗?她再次坐下。如今她已无牵无挂,儿子事业有成。可她有无限的悔恨,到底她得到了什么?难道她也不过是贾家传宗接代的工具?想到这,她又忿恨了:为什么要她活
9、在这个朝代,没有亲情,没有爱情。腐朽的王朝在堕落,儿子?她又惨笑。 急走几步,她忽然明白林妹妹当初的无奈。都是这个腐朽的王朝。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伴着惨淡的哀鸣,一阵水花溅起,一缕香魂随即消逝。 世人皆怪太圆滑, 哪知身世多浮沉。 香魂一断辞世去, 只怨朝代太腐朽。 【点评】这是一篇精彩的故事新编。既是新编,自然无须拘泥于原书情节,但却也不能任意为之,违背人物形象的原有的个性特点。红楼梦“千红一窟,万艳同悲”,故事情节可以新编,但原著悲剧的基调却是不能丢掉的。薛宝钗是书中的悲剧人物,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在新编时就不能将她塑造成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新新女性形象。但在阅卷时,笔者
10、却看到了不少写摩登少女薛宝钗的网络奇遇、QQ情缘、从商经历等,这实际上是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误解,也是对作文创新的误解。本文的成功便是扣紧了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创造性地虚构了“薛宝钗魂断大观园”的悲剧情节,将批判的矛头指向腐朽的朝代。这既是对原著的尊重,也是对原著创造性的再创作。文章以文末“世人皆怪太圆滑,哪知身世多浮沉。香魂一断辞世去,只怨朝代太腐朽”一诗为纲,着力刻画了薛宝钗悔恨、哀怨、孤寂、无奈的痛苦心理,为薛宝钗魂断大观园的悲剧做好铺垫,从而揭示了悲剧的 必然性以及悲剧背后的根本原因。这才是真正成功的故事新编。,36,宝钗的独白 福建考生做为一个女子,寻一个好良人,从此平平顺顺
11、度过一生,这有什么过错呢?我家表面上风光,其实里面早就垮了。大哥薛蟠又是一个败家子,母亲又毫无主见。 我不撑着点,为这个家打算打算,那怎么行!寄在人家屋檐下,又不像林妹妹与贾母关系亲。我能不想办法四面讨好,八面玲珑吗? 人道是,但见隔墙花,风雨早摧残,细料茅中草,漏夜茅舍搭,私从心底涌,花儿不 如茅中草。 况且,与人相处就应和蔼,我也从没有做过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之事。 至于用金玉良缘拆散宝玉与林妹妹之间的木石前缘。这可是凤姐企划,贾母点头安排 的。我不过也是其中一颗棋子罢了。我若是一名男子,我早就凭自己去考功名,兴家业了。可叹,你知道的,在我们那个 封建社会,女子是没有这个权利的。 唉,不然,
12、我也“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了。你不要嘲笑我,你不理解我们的社会,我以前也曾浪漫天真过,后来吃了冷香丸, 下了这“热毒”,回归正道了。我毕竟不是那个林妹妹,到底是个仙姝,超凡脱俗。我们那个社会,女子一生最重要的是娘家要好,但出生是天定的不可违。那就要找一 个好婆家,后半生才能有保障。,37,你想,有多少人夫家清贫,只好一生清苦,到老了还不知是否有一口饱饭吃;若夫家 不贤,犯了错很可能会牵连到妻儿的。你想那妻儿何错之有?我原想那宝玉至少还是一个通灵人,幸许:在我的牵引下,能走上正途,给我一个依 靠。没想到后来却还是疯疯癫癫。你也许没见我吵闹过吧。后来,宝玉出了家,我也只有认了,好在有一个遗腹子
13、,我能守着他,望他像李纳那 样,能苦尽甘来。唉,我至少也比许多女人幸福了,像那些望门寡,还没过门丈夫就死了,只能守寡一辈子(有些也跟着自杀了,自杀倒好,一了百了),只为了家族那块贞节牌坊。 其实,我很羡慕你们,只能恨自己生不逢时。罢了,罢了。【点评】采用人物独白写作的高考作文中越来越多了,这是因为人物独白形式便于对人物进行细腻的心理刻画,能够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饱满,为自己的高考作文赢得可观的发展分。但是人物独白要写好却是不容易的,没有对原著内容的熟悉,没有对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只是一味的“独白”,为“独白”而“独白”,却有可能弄巧成拙。因此,本文的脱颖而出便是自然的。首先,作者对红楼梦和宝钗
14、黛的爱情纠葛十分熟悉;其次,作者对宝钗的人物形象把握十分到位,仿拟人物的语言风格十分成功;第三,作者对封建时代的女性悲剧有一定的了解,笔端饱蘸悲悯与同情。因此,这篇人物独白获得满分便是自然而然的。,38,2005年福建省高考优秀作文 话题 :圆与多边形(图) 晶莹雪 寂寞林 曾不止一次为黛玉含恨而死泪雨满面,又曾不止一次因为宝钗不得幸福而感慨不公,不知道雪芹先生为什么要让这两个同为日月之精华的奇女子,在大观园中悲惨地结束一生。 记得曾看过很多关于钗黛二人孰是孰非的评论,觉得颇为愤慨。无论是宝钗还是黛玉,她们同是世间最美丽的女子。我怜黛玉,也惜宝钗,因为她们让我看到了女性特有的美丽与气质。 一、
15、大家闺秀篇 或许这个标题是百年来人们对这位商贩小姐统一的评价吧。不错,宝钗是一位恪守封建礼教、严格遵守道德规范的小姐,可正是她的沉稳与规范才让她令人刮目相看。小小年纪就能够处理好上下关系。老夫人喜欢,丫头们乐意,这样的好小姐上哪儿去找啊。 宝钗处事能力强却从不外露,仅是在凤姐儿生病的时候,她推辞不过,只好帮忙处理一些家事。可是从这对事情的处理中,便能看出她的睿智与过人之处。 其次,在大观园中要比的便是美貌与才能,这两样她都具备,此乃天下奇女子。 其实宝钗是规矩的,宽容的,她不介意一得一失。她有宽广的心胸,她敢于承担生活所有的不幸。宝钗啊,你就像是一个圆,毫无棱角可言,从不刺痛别人,又善于帮助别
16、人,你的心胸是那么宽,你为人是那么好。 你让我看到了一个女人特有的温和。,39,二、泪水长流篇 也许黛玉最显著的标志就是那双哭肿得像桃核一样的眼睛了,不知道这玉儿的眼泪为什么如此的多,哭得让人断肠。 在大观园中,这位恐怕就是最引人注目的了吧。由于家庭变故,从小寄居外祖母家的她变得小心翼翼,生怕被人耻笑了去,正是这样,才使得她多疑、猜忌。然而在骨子里,黛玉有的是水一样的柔情。 对待自己的爱情,黛玉敢于追求,她愿意表露出来,希望宝玉能了解。在这一点上,她突破了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打破了这些规矩。尽管她最后含恨而死,但仍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敢爱敢恨,敢突破,敢创新的奇女子。 虽然黛玉有时会有一些小性
17、子,小心眼,但这始终无法抹去遮住和她独有的光辉。黛玉啊,你就像是一颗星,虽锋芒毕露,难免刺痛他人,可你是那么特别,与众不同。 你让我看到了一个女人特有的气质。 三、合篇 无论宝钗,还是黛玉,无论是圆,还是星,她们各有各的光辉,各有各的美丽。宝钗的规矩像圆;黛玉的新颖像星。 我们看宝钗,也看黛玉;我们爱宝钗,也爱黛玉。我们要学做圆,也要学做星,闪耀独特的美丽光环。 (点评 ):走近一部名著,因为对于任何一个话题,在名著中都能够找到写作的材料。这篇考场优秀作文再次证明了这个观点。 当然,除了非常熟悉红楼梦,对书中的人物、故事信手拈来,作者还能根据作文题目,寻找到二者(试题与红楼梦)的契合点书中人物
18、和两幅图的相通之处;这样才可以既使文章切合题意,又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优势,从而写出优美的文章。,40,2005年浙江省高考优秀作文 话题: 一枝一叶一世界一曲红楼,万声叹息 舒芜先生在给红楼梦作序的时候曾经说过:“红楼一梦的可贵不仅仅在于文学价值的高深,更是因为这金陵十二钗唱出了封建末期女性的觉醒。”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是那样世态凄凉,贫富悬异。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黑暗的造就根源即是阶级的不平等,人性的不纯真,更是性别地位的不公正。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里的繁盛,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所有盛大繁华掩盖之下,因男尊女卑而引起的重重悲剧。那样一个个灵动鲜活的
19、生命,有纯洁善良的心灵,有感动世间的美丽,有字字珠玑的清好词工,却只能在那个被成群男子控制之下的凄冷社会里唱出一曲又一曲的悲歌:被折磨至死的是迎春;孤守青灯泥佛的是惜春;含怨而死的是可卿,跳井而死的是金钏这样的红楼,这万般叹息,是为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而潸然泪下的感慨,是对这个人情冷暖世间的无情鞭笞。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这叹息不仅是对大观园里所有女性觉醒而高歌的铿锵之音,小小大观园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温柔富贵乡”里有勾心斗角,有凶惨强暴,有尊卑之分,这样的“烈火烹油”的世界里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有许多清新的形象不为世俗所染,用高洁的姿态冷眼旁观。而林黛玉便是这些鲜活形象的最好代表。这个世姝
20、寂寞林在大观园里既是主又是客,这特殊的地位使她清醒看到世间的各样清寂。大观园“游丝软系飘香榭”的热闹在她眼里只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惊寒。所以她会认识到自身的可贵,会为自己贞洁的爱情而努力。所以她会在听到曲中唱词“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时候仿若置身凡尘之外,为女性的尊贵而动容。这样的红楼,这样的万般叹息,将世间生灵的觉醒寓于一园之中,却让人们看到燎原星火带来的欣喜。,41,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曹雪芹用看尽苍(沧)桑的老眼,墨香四溢而又锐利的笔尖在这红楼一梦里集结所有情思,感叹了黑暗与觉醒,道尽了那个世界的种种流连 【赏析】小小红楼大世界。考生认为“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里的繁盛,写尽了豆蔻年华
21、的热烈,亦写尽了所有盛大繁华掩盖之下,由男尊女卑而引起的重重悲剧”。“金陵十二钗”的悲剧显示了男尊女卑社会的残忍,黑暗。 考生也认为,黑暗的红楼中有觉醒者,应以美人林黛玉为代表。她的冷眼旁观,她的思考,她的抗争,是封建社会中觉醒女性的形象。 考生更认为,一曲红楼体现了作家曹雪芹对“黑暗与觉醒”的感叹。 要认识封建社会请走近红楼。启示:拿作文高分,熟读一部名著也很有效。,42,下课啦!,43,醉迷红楼,44,贾 迎 春 肌肤凝白,丰满之态,沉默温柔,宛如木头。 怯弱可亲却没有应该有的骄气,一脸的温和,一脸的微笑。 迎春没有傲人的才情,只有沉默如水的承受。 她慢慢地在这个世界里安静下来,退让,退让
22、,从来不知道争取, 连攒珠垒丝金凤丢失了也不予追究。这样的性格终是一生的悲剧。 也许,她是用着沉默来对这个社会做着无声的反抗;也许,在身份的卑微里已经遗忘了自己的性子。 纵然温柔可亲,却被迫入了孙家。 遍体鳞伤,受着虐待,除了哭泣也就注定最后的死。,45,林 黛 玉 眉尖轻愁,眸里淡忧,袅娜地在花下荷锄。 一声轻呼“宝哥哥“,画尽风流之韵味,连薛家的呆子也不由呆立于此。 若数才情,自是妙语连珠,“冷月葬花魂”就定格了自己一生的命数。 在暗花盈袖的信笺上,流着泪水开始写下了无法排遣的寂寞和忧伤。 寄人篱下的悲哀,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愤慨,她都一一写在了属于她的诗词里。 她言辞锋利,往往在瞬间让所有
23、的人哑口, 连李嬷嬷也目光含着讥诮地说这林姐儿一张嘴。 是的。她在这些沉重的封建思想里,展露了属于自己的反抗,微弱的。 然而,她终是知道自己最后的归宿,用微微的泪痕把自己放在了这样的园子。,46,47,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48,薛宝钗 皓齿明眸,婉转之余,肌肤似雪,宝玉不由也生出摸上她的念头。 妩媚里有着英气,眉宇里可以看到贵族的优越和不可一世的感觉。 在柳絮的飞翔里,她高叹“送我平步上青云“,较之黛玉大有意
24、境开阔之意。 她写下的诗词,格调里尽是那些权势里的高贵,才情不下于林。 终是顺境里成长的女子,眉眼里自是自在与轻松。 可,在薛家开始出现败迹的时候,也不由地不再到园子里去了,被所有的家事缠身。 宝钗自是八面玲珑之人,连赵姨娘都赞叹宝姑娘。 她是处理事情的圆滑之辈,深思数虑里可以不得罪任何一人,连林都被她感动。 然而,她也自有可怜之处,虽得宝玉,却失之心。,49,50,贾探春 顾盼神采飞扬,眉目里一片男儿的雄心壮志。 最喜欢她的张扬凌厉,满满的是现在新一代女性的感觉。 探春在这些姐妹里,最是自尊,最是潜藏了自卑。 她最痛恨无事生非的赵姨娘,鄙夷地和她撇清了关系,由此可见封建思想严重。 在园子被查封的时候,柳眉一竖,终是无人敢去。 的确,若她胆怯,最后也不免落入迎春的结局,可她是懂得反驳的。 一枝红杏,瑶池仙品,最后是乘船而去。 所有的女子里,她的结局可算是最好的,虽远离故里,却也富贵一生。,51,52,王熙凤(堂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聪明累,53,都道是金玉良缘, 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终身误,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