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鄂尔多斯美术馆,荒原里的流动空间,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内蒙古鄂尔多斯美术馆 建 筑 师:徐甜甜 Gudlaume 陈英男 项目地点:鄂尔多斯新区考考什那文化区 项目功能:艺术展览与研究资料档案馆 建筑面积:2700 设计时间2006年 竣工时间:2007. 08 设计单位:DnADesrgn andArch rtectureBeijing 室内及景观设计:主题工作窒,负一层平面图,一层平面图,二层平面图,形态,外形总体上以曲面和折面为主;平面上以90度L形和45度L形以30度的穿插关系排列。这样能创造大尺度的空间,且在交通处理上也会更加灵活,符合美术馆的功能要求。,90,45,30,减法
2、,减法,N,北面建筑体量大,阻挡了秋冬时分来自西伯利亚的寒冷气流;南面敞开既迎夏季来自南太平洋的温暖气流,又得南面光照之利,总体上美术馆的保温能力良好。,秋冬寒冷气流,夏季温暖气流,气流回旋,整个公共交通呈现一个“8”字型的连续线路。建筑形体因此在沙丘上蜿蜒延伸,与地形相互作用形成半围合的院落或广场。沿路结合景观空间和地势,或以尽端点式玻璃幕墙远眺水库,或以侧墙连续玻璃引入院落风景,或以顶部开窗围合展览内容。光线也因此多样化,光影和空间交织出特有的节奏。建筑空间的艺术情景和外部自然风景交替出现,参观者的心理空间在艺术情境、建筑尺度和自然风光之间弹性转换。建筑师把感性带入到材料和节点设计中。虚实
3、之间并无常理,青石的外墙并不一定厚重,建筑摆脱重力,凌空飞舞,自由伸展。,侧墙连续玻璃引入院落风景,尽端点玻璃幕墙远眺水库,大量的开窗,良好的采光正符合美术馆的功能。,顶部细长的开窗既有采光的效果又给人以一种神秘感与接近感,符合艺术的特点。,交通与流线,公共展览线路和内部资料线路是美术馆的两条功能主线。展览的交通以线性展开,整个公共交通呈现一个“8”字形的连续线路水平低矮的入口顺沿沙丘坡地的自然地形扭转,在高处则挑起,可远望考考什那水库;继而反转,以自身建筑作为结构承载,蜿蜒回落到地面展厅既是公共展览流线的结束高潮,又向下延续开始内部资料流线,作为出口与入口相互对望。建筑形体因此在沙丘上蜿蜒延
4、展,与地形相互作用,形成半围合的院落或广场。,入口,建筑入口处的木质顶棚弱化了建筑强硬的外表,入口,一层平面,二层平面,整个公共交通呈现一个“8”字型的连续线路。,二层平面,负一层平面,二层公共展区结尾以建筑自身作为结构承载,蜿蜒回落到地面展厅既是公共展览流线的结束高潮或又向下延续开始内部资料流线作为出口与入口相互对望,建筑形体在沙丘上蜿蜒延展,与地形相互作用,形成半围合的院落广场。,楼梯是垂直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空间设计里最具塑感的部分。,直线条的楼梯与天顶的斜线相对应,灰色的混凝土、白色的墙壁与透明玻璃,三种材质也相互对应,二层,一层,公共流线的互相交叉,将建筑内部上下连接起来,汇报框架,这是一个生长于大地的建筑,宁静,美好,充满宽容,幽长的甬道带你走进建筑,走向大地深处,去认知自然,解读自然,忽然有了水影婆娑,有了希望的气息,以及人间的互助与温暖;,渐次走向高处,忽然见得阳光束束,虚无缥缈天堂的感觉,原来这里,我们一起守望故土,守望长眠青山的亲人。,The End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