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八年级下说明文阅读1.ppt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9898236 上传时间:2019-09-1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说明文阅读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说明文阅读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说明文阅读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说明文阅读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说明文阅读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复习,2012.3.22,单元感知,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一、基础知识复习,1下列加横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堤(t) 惟妙惟肖(xio) 休憩(q) 池沼(zho)B 拱桥(gng) 湛蓝( zhn) 斟酌(zhnzhu) 丘壑(h)C 脂粉(zh) 重峦叠嶂(zhng) 轩榭(xi) 矗立(ch)D 纤细(qin) 迥然不同(jing) 气氛(fn) 镂空(lu)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休憩 烟雾缭绕 金峦殿 B销魂 独占鳌头 蟠龙 C帷幕 失之毫厘 湛蓝 D钟磬 莫名其妙 绚丽,二分钟后提问,B,

2、A,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还在哪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副画的效果。( )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 ) 4辨析近义词,选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_而不仅是_。(技术 艺术 )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_ (完好 美好 完美)的图画。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_。 (巧妙绝伦 匠心独运) 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在游记里,十分_(崇拜 推崇)这座桥。 3分钟后提问,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3、,列数字,艺术,技术,完美,巧妙绝伦,推崇,中国石拱桥一文逻辑顺序很清晰,先谈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再概括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体情况,接着以赵州桥、卢沟桥为具体实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曾取得的辉煌成就。 桥之美先指出在画家眼里,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就是“桥之美”,然后举正反实例来具体说明这个看法。 苏州园林文章首先指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此后就分别从各个方面对苏州园林的这个共同点作具体解说。,课文回顾,故宫博物院是按照空间顺序来介绍。沿着游览参观路线,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有主有次地介绍故宫的建筑物和建筑布局。 说“屏”简单介绍了屏

4、风的功能与种类,对如今屏风的使用提出批评。,课文回顾,二、说明文知识梳理,1、 说明文类型: (1)按说明对象和目的分: (2)按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应用分为: 2、说明文结构: 常见的形式有:,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平实说明文与生动说明文。,“总分” 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3、说明顺序: 4、常用的说明方法: 5.说明文的语言:,(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举例子、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中考链接,三、说明文阅读演练,。,2011铜仁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苏州园

5、林(节选)叶圣陶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

6、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7、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选文第段说明的对象是_,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_(考点一:说明对象)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说明对象。判断说明对象,一般要看文章的标题,抓第一段 ,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判断说明对象的特征,要去找文中的总括句或总结句。 2所选文段采用的说明结构是什么?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考点二:说明文结构;考点三:说明方法) 思路分析 此题第一问考查说明文的

8、结构。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分总”“总分”“分总”三种形式。第二问、第三问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要结合画线句及其所在语境,进行仔细分析。 _,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总分结构。作比较。说明苏州园林的建筑与其他建筑的区别:不讲究对称。,3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其作用是: _ _ _ _ _ (考点四:说明文顺序)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了解常见的三种说明顺序;(2)认 清说明对象,根据对象作出判断; (3)抓标志性的词语;(4)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答题模式为: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便于读者理解。 4

9、.第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加横线的“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 (考点五:说明文语言)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 (1)表明态度(删还是不删)。(2)定性。 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 “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 显得太绝对),不符合实际。(4)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逻辑顺序,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不能去掉。 “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用在这里说明并不 是所有的河道都安排有桥梁,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0、、真实性。,。,谢谢合作,中考示例,练习,2011株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故宫博物院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

11、的两侧。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

12、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1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征是_ _。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说明顺序及说明对象的特征。判断说明顺序,找文中表明说明顺序的词,据此作出判断。概括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可以去找文中总括句,这样的句子一般出现在开头

13、部分。 2文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_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更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点。,空间顺序,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列数字,具体说明了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的特点,题型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答题技巧: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判断:(1)看题目。不少事物说明文题目就表示了说明对象。(2)抓第一段。有的选文没有题目,我们就看第一段,它往往会揭示说明对象。(3)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

14、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或特征 题型2: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答题技巧:(1)直接从文中找表明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这类句子通常是:说明文的题目、说明文段首的总括句和说明文结尾的总结句。(2)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做法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抓段首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再次”等。,答题指导,考点一:把握说明对象,考点二:理清层次结构,答题指导,题型1:指出说明文的结构形式。答题技巧:(1)明确说明文常见的几种结构形式。说明文的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解说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并列式。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

15、。递进式。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原因到结果等。(2)逐段概括要点,然后“同类合并”,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题型2:指出说明语段的作用。答题技巧:(1)从结构方面考虑:首段:引出说明对象,领起下文。中间段:承上启下。尾段:总结全文或前文,呼应开头。 (2)结合说明方法谈。答题模式: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题型3:概括段意或层意。答题技巧:(1)找总领句;(2)结合本段(层)说明特征概括,摘要点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答题模式:本段说明了介绍了,题型1:直接回答文章

16、或段落所用的说明方法。 答题技巧:(1)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摹状貌、引用等)的主要特点。(2)抓住语言标志,注意辨析。每一种说明方法都有自己的语言特征,如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有的”“例如”“比如”等词作标志;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常常以“好像”“仿佛”等词作标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常用“比多”“比少”“相当于”表示比较。 题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答题技巧:(1)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2)把握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举例子: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地说明了事物特征。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揭示了

17、事物的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列数字:更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点。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特征。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作比较:使被说明的事物特点突出。(答题要结合内容)突出了 (寻找比较点)。列图表:直观形象地写出了 引用说明: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逸闻趣事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3)联系该种说明方法说明的内容具体回答。 答题模式:使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形象具体(“条理清楚”“通俗易懂”等)。,答题指导,考点三:分析说明方法,题型1:直接指出选文或某段落的说明顺序,并说明其作用。 答题技巧:(1)了解常

18、见的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其中,逻辑顺序又包括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概括到具体、由特点到用途、由整体到局部等说明顺序。 (2)认清说明对象,根据对象作出判断。一般说来,对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等的结构或布局的介绍,多以空间为序;事理性的说明文常用逻辑顺序;介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工艺流程,事物的历史沿革等,一般都以时间为序。(3)抓标志性的词语。每一种说明顺序,都有其标志性的词语。如以时间或空间顺序说明的语段,常会出现表示时间或表示空间方位的词;以逻辑为序的语段常会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逻辑顺序的词。(4

19、)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就某一文段而言,先将其分成几个层次,然后概括每层的主要内容,最后把层意衔接起来就很容易弄清说明顺序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题型2:相连的几个段落可不可调换?为什么? 答题技巧:(1)看所给段落是否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一致。(2)找出相连的几个段落所使用的说明顺序。(3)写出不可调换的理由。 答题模式:这几个段落不可以调换,因为它们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答题指导,考点四:指出说明顺序,题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答题技巧: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这一特点答题。 答题模式:加点词在句中说明了事物的

20、特征,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2: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答题技巧:(1)表明态度(删还是不删)。(2)解释词语的含义。(3)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4)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显得太绝对),不符合实际。(5)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题型3:加点词能否换成另外一个,为什么?或某两个或多个加点词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答题技巧:(1)表明态度:不可以;(2)指出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指出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指出换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或颠倒

21、后与前文逻辑顺序不相符合。 题型4:“这”“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答题技巧:一般指的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或几句话,有时可能是某句话的一部分。,答题指导,考点五:品味说明语言,题型1:链接一则材料或几则材料,探究结果。 答题技巧:(1)读清题,把握题干中关键词或短语,理解题意;(2)析材料,明确材料和文章的关系,把握材料的个性共性,抓筛选点、提炼点;(3)看原文把握文章内容主旨; (4)精表述,结合原文和材料的内容、中心写出探究结果。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洁、明了。 题型2:提出解决被说明问题的办法。 答题技巧:(1)在原文中寻找答案。作者有时会在文中提出解决问题的

22、具体措施.(2)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去提建议。说明文中,一般都会对所说明的对象或事理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去提建议,会更为准确、快捷。(3)根据自己积累的生活常识回答问题时,要注意科学性。 题型3: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胆的想像。 答题技巧:(1)联系选文,结合一定的生活经验,合理表达。(2)推断要合乎科学,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题型4:就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拟写警示标语、广告语等。 答题技巧:(1)把握警示标语、广告语等的特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简明性和感染力;(2)在内容上,要能把握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迎合时代特点。,答题指导,考点六:拓展开放创新,。,3.

23、品味语言,拓展开放创新,中考示例,2011成都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城市绿墙宋淑运中国与外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围墙。迈出国门,浏览包括某些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城市,哪里都看不到像中国一样的围墙。在国外,一些城市所谓的“围墙”更多的是生机盎然的“绿色围墙”。所谓“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在巴西,绿色围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种上草籽,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这种植物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巴西利亚是

24、1960年才建立起来的新首都,几乎毫无历史价值可言,1987年却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这除了构思奇巧的三权广场、布局新颖的城市风格外,还因为该城突出绿化,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成了现代化新城的典范。 澳大利亚1927年建都堪培拉时,明确规定公私建筑都不许构筑非植物墙。今日堪培拉除了总理府保留一道围墙外,整座城市不见第二道围墙。机关团体为了掩蔽办公场所,便以参天的合欢树、桉树等筑起一道道绿色围墙。各国使馆都引进本国特有花木,精心编织绿色篱墙,让路人感觉如在游览各国植物园。 走进新加坡,只见树木葱茏、芳草如茵,根本找不到围墙样的建筑。这个641平方千米的袖珍国家,300万国民就生活在大大小小的

25、花园中。新加坡法律规定,有花园的住宅不允许筑围墙,让花木供路人欣赏,可予减缴房地产税;住宅楼须距马路15米以上,绿地应占65%,建筑面积占35%。为此,新加坡人只建绿篱不建围墙,从1971年开始大种其树,大铺草坪,连天桥、候车棚、电线杆都攀上藤蔓,使城市环抱在绿色之中。,。,非洲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因人口爆满,1979年决定迁都到内陆的阿布贾,迁都伊始,政府就颁布取缔围墙令。今日的阿布贾砖石围墙绝迹,绿树成阴,视野开阔,到处是万紫千红的花草、树墙、藤萝墙。中国筑围墙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围墙更在于它安全、分界的功能。今天,面对开放的世界,我们只有冲破围墙重地,以绿墙代替砖墙,才能与世界城市建设发展

26、的主流趋势相符合。 1文章第段“新加坡人只建绿篱不建围墙”一句中的“只”具有怎样的说明效果?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答时,可以先解释加点词,然后再指出其在句中的表意效果。 _2你认为这给我们城市绿化建设最有借鉴意义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实际,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考生拓展开放创新的能力。解答时先从原文中找答案,然后再结合自己积累的相关的常识,去谈看法。 _ _ _ _,“只”起限制范围的作用,在句中强调了新加坡人对城市环境绿化已达成共识。,示例一:城市绿化建设应该纳入政府行为的范畴。 示例二:只有让普通大众都具有了城市绿化的意识,才可能真正实现城市的绿化。 示例三:只有从环保的角度思考城市建设,才能真正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示例四:建筑城市绿墙是世界城市建设的主流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