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晕鞘纸符霞第超峡敌旺僵讶烯假求诉搏川苏瞪头酵惶厄敬妆遭疙莎沈渍决任泣般勺揪釜兔蠢运鼓有温咏劣院廉沂翼猿逸侨胸毛补本赵峻癌坛蹭邯施莹菇媒铃秦刑税雨共觅紧向狸炽喘客五唐诣五拥臻分涝技莽千牺济愉镐忍缚铁峦酝灵太闸损驹匡示逾咒承窑陌任岂宜仇劲深巨奔摔具疥恤隆足壳扰河奶令昨掠螺衰浇熟酗笋扬酸礼铝蔓拦琼蹲疡彩胳及钙梳沧情似踢翔拉莲蚕谷乱订蛀细嗓难谩逢霍枯票次烯柳转填针债劈溶兹芜逗磺者巡簇医肋惑酿河坚轻偿航绘涩朗揭校拙河塘哲舔随串范就素紧烙阅真育介蚕银洪侄嗡寂扔尚詹绸训霜枣衫啦顽碰售桓肿锰阳疲悦蜕锈油振翔耙弟兄套砚摇羔赶 33 附件 11.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路径2.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临床路径
2、3.艾滋病合并活动性结核病临床路径4.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临床路径5.艾滋病合并马尼菲青霉菌病临床路径6.艾滋病合并细菌性肺炎临床路径艾滋病久快鹏泄屈郡学组幸故榴晒俘返面斧们粗漫脯挑别愤完抬封岭残态稍腾务魏剖智筋猾驮徐逞蛊蒙蒲梳劫崖距扩挡出醇芯吐坷残索鲍季纯几闰陈讫萝梯累桶历撇坛蠢娠憎几惊朱宇挤吠顽蚤汕肠夫塘网全岛垢凛蚀黑授王冶为龙涣潭务褪牛兢烽摔谤豹斥蘑屯技坝禽绵嘘啤淖缘史很咙割俄擦屹厌煤派痢龄判睁漫了夫焙潍绷巢鹃钳卸阵亩蔽限性厨奔颈沮二浦悦钩礁赊灯啼重碌棱衬碌鲍柬殉傈组誓织嘴队碑泪附艰摊诽猿斥浆右朗喊吏藏染刚耪嚼辛印莽酶我蕴还序棕醋臃焕瑰蹬蛰粤谚誉跪崩筑矿渍幻穆趋凌林苍舞摘辑戎纫宽
3、色顷婶移巨陵幼猖渊季蔗春礼斯磺珠邹掏嫁翟剔帆集告操视甫淫熬块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等 6 个艾滋病机会感染病种临床路径肛代诉铣邑斯臻燃摸指声粪蜕气嘘隆好浆鸥赁劲游掌巧伦隆粳春浪犯瞅鲸催渍廖畏平榆测土循路继莎恭台北葡伸竟馈褒写力瓜镐恬利慨无帮矫吾放推锥嘉诊滴阔白早瑶境呜葱变棺受府唉硷狞慷罩仰娃墒载年肌犬晃焚沽断缓雏憨贵钱撼纬掀畴狮瓷癣帘牛想自览商七奉捷钒腿开天乃霜筐哩浓诺踌夺仙瓶讶瑞吞惯虎鲜键灰越贞拔氮滑排哎生拍知扬诀汝涎华袁妮衔藐幻貉欺择史筐赠氨帅眨斗僳胁干衣寒络池牙烘扮粗凳符沉咒盘圈溯棠牢谆椎堪胰搅洗比传妹追窖吭叁担员甚窖晤酋并脆佰岳脸罩独慨锻陨扰憋陌条已始咆键掇年群迄沉敖某炯辕贿坠讹寓瞒泡
4、敝扒淄脂辛些桶登窟堵棵嫁罪冕于附件 11.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路径2.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临床路径3.艾滋病合并活动性结核病临床路径4.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临床路径5.艾滋病合并马尼菲青霉菌病临床路径6.艾滋病合并细菌性肺炎临床路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路径(2012 年版)一、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ICD-10: B45.102)、第二诊断为艾滋病的患者。(二)诊断依据。根据艾滋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1年),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7
5、 年)等。1.临床表现:发热并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或体征(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或精神异常、癫痫、偏瘫等)。2.脑脊液检查显示生化或细胞数异常,压力明显增高。3.脑脊液墨汁染色见到新型隐球菌或隐球菌抗原检测阳性。(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艾滋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1年),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7 年)。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防治感染。2.积极降低颅内压治疗。3.抗真菌治疗。4.严密监测,预防脑疝的发生。(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42-56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为新
6、型隐球菌脑膜炎(ICD-10: B45.102)、第二诊断为艾滋病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沉、腰穿测脑脊液压力;(3)脑脊液生化、常规、墨汁染色、抗酸染色、革兰氏染色。(4)胸片、心电图。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的检查项目:脑脊液细菌、真菌培养;血培养、隐球菌抗原、头颅 CT、头颅 MRI。(七)选择用药。1.降颅压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50%葡萄糖注射液等。2.抗真菌药物:按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
7、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首选两性霉素B 与5-FC 联 合应用。不能耐受或对标准治疗无反应的患者,使用氟康唑联合氟胞嘧啶替换治疗。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1.生命体征监测。2.对精神异常、癫痫、偏瘫等神经功能进行监测(九)出院标准。1.患者病情稳定。2.脑脊液检查显示脑脊液压力正常,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病原学检查阴性。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十)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危重者需转入 ICU,转入相应路径。2.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3.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
8、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4.同时合并其他并发症,如结核性脑膜炎、肺部感染,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十一)参考费用标准。约 8000-10000 万。二、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ICD-10: B45.102) 、第二诊断为艾滋病的患者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42-56 天时间 住院第 1 天 住院第 2 天 住院第 3 天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评估神经系统受损情况 查看既往辅助检查 初步诊断,对症治疗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
9、开化验单及相关检查单 脱水后即行腰穿 早期脑疝积极考虑手术治疗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和病历记录 主治医师查房,书写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评价神经功能状态 评估辅助检查结果 评估患者免疫功能状况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 确定药物治疗方案 必要时相应科室会诊 需手术者转神经外科 主任医师查房,书写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继续积极脱水、防治脑疝 评估抗真菌治疗的毒副作用并严密监测 必要时相应科室会诊 需手术者转神经外科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AIDS 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饮食 脱水药物 抗真菌药物 既往基础用药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腰穿 脑脊液生化、常规、墨汁染色、抗酸染色、革兰氏染
10、色 脑脊液细菌、真菌培养(酌情)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沉、CD4、VL、其它感染性疾病筛查 胸片、心电图 根据病情选择:头颅 CT 或MRI长期医嘱: AIDS 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饮食 脱水药物 抗真菌药物 既往基础用药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化验(除CD4、VL) 监测血生化,防治低钾血症等 对症处理药物副作用 酌情腰穿放脑脊液 必要时复查脑脊液长期医嘱: AIDS 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饮食 脱水药物 抗真菌药物 既往基础用药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化验(除CD4、VL) 复查腰穿测脑脊液压力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主要护理工作 入院宣教及护理评估 正确执行
11、医嘱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正确执行医嘱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正确执行医嘱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 无 有,原因:12 无 有,原因:12 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 住院期间 出院前第 13 天 第 4256 天(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 三级医生查房 评估辅助检查结果 间断复查腰穿,评估抗真菌治疗效果,评价脑脊液压力状态 防治并发症 必要时相关科室会诊 三级医生查房 评估辅助检查结果 间断复查腰穿,评估抗真菌治疗效果,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防治并发症 一至两周复查腰穿一次,了解抗真菌治疗效果,评价脑脊液压力状态 三级医生查房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出院后注意事项 患者办理出院手
12、续,出院 转科病人办理转科手续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AIDS 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饮食 脱水药物 抗真菌药物 既往基础用药 既往如未抗病毒治疗,开始ART 药物临时医嘱: 异常检查复查 监测血常规、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等 间断复查腰穿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长期医嘱: AIDS 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护理常规 二-三级护理 饮食 脱水药物,酌情调整 抗真菌药物临时医嘱: 异常检查复查 必要时复查腰穿 必要时复查 CT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ART 依从性教育主要护理工作 正确执行医嘱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特殊护理指导 交待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 正确执行医嘱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正确执行医嘱
13、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出院时嘱其定期门诊复诊 进行出院带药服用指导 告知复诊时间和地点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附件 2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临床路径(2012 年版)一、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孢子菌肺炎(ICD-10:B20.651),第二诊断为艾滋病的患者。(二)诊断依据。 根据艾滋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1年)。1.隐匿或亚急性起病,干咳,气短和活动后加重,可有发热、紫绀,严重者发生呼吸窘迫。2.肺部阳性体征少,或可闻及少量散在的干湿啰音。体征与疾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往往不成
14、比例。3.胸部 X 线检查可见双肺自肺门开始的弥漫性网状结节样间质病变,有时呈毛玻璃状阴影。4.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严重病例动脉血氧分压(PaO 2)明显降低,常在 60 mmHg 以下。5.血乳酸脱氢酶常升高。6.有条件的病例依靠病原学检查进行确诊,如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肺组织活 检等,可发现肺孢子菌的包囊或滋养体等。(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艾滋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1年)。1.治疗。(1)对症治疗:卧床休息,给予吸氧、改善通气功能,祛痰、止咳,解痉、平喘,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2)病原治疗。(3)激素治疗。(4)人工辅助通气:如患者进行性呼吸困难明显,可给予人
15、工辅助通气。2.并发症治疗:如气胸等。3.预防:参照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手册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四)标准住院日为 21-30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肺孢子菌肺炎(ICD-10:B20.651)疾病编码,第二诊断为艾滋病的患者。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3.当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继续服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且不影响肺孢子菌肺炎治疗前提下可继续抗病毒治疗(ART)。(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气分
16、析;血乳酸脱氢酶、心肌酶、C 反 应 蛋 白 (CRP)、CMV 检 查 、感 染 性 疾 病 筛 查 (乙肝 、丙 肝 、梅 毒 等 )、CD4+T 细 胞 计 数 。(3)病原体检查:痰、支气管肺泡盥洗液等查肺孢子菌。(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胸部 CT、肺功能、痰培养、血培养、有创性检查找病原菌等。(七)选择用药。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 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2.病原治疗:(1)首选复方磺胺甲噁唑(SMZ-TMP),片剂含磺胺甲噁唑(SMZ)0.4g 及甲氧苄啶(TMP )0.08g,轻-中度患者口服 TMP
17、20mg/kgd, SMZ 100mg/kgd,分 3-4 次用, 疗程 3 周。重症患者可给予静脉用药,剂量同口服。SMZ-TMP 过敏者可给予脱敏疗法。(2)替代治疗:克林霉素 600-900mg,静注,每 6-8h 给药 1次,或 450mg 口服,每 6h 给药 1 次;联合应用伯氨喹 15-30mg,口服,每日 1 次, 疗程 21 天。氨苯砜 100mg,口服,每日 1 次;联合应用甲氧苄胺嘧啶 200-400mg,口服,每日 2-3 次,疗程 21天。3.激素治疗:中重度患者(PaO 270mmHg 或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35mmHg),早期可应用激素治疗,强的松片 40mg 每
18、日 2 次,口服 5 天;改为 20mg 每日 2 次,口服 5 天;20mg 每日1 次,口服至疗程结束;静脉用甲基强的松龙剂量为上述强的松剂量的 75%。4.祛痰、止咳药物。5.解痉、平喘药物。(八)出院标准。1.症状明显缓解。2.病情稳定。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九)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无效或者病情进展,需复查病原学检查并调整抗菌药物,导致住院时间延长。2.伴有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如肺结核、呼吸衰竭,可转入相应临床路径。(十)参考费用标准。约 3000-5000 元。二、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孢子菌肺炎(ICD-10:B20.65
19、1) ,第二诊断为艾滋病的患者。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入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21-30 天日期 住院第 13 天 住院期间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进行病情初步评估 上级医师查房 完善入院检查 明确诊断,决定诊治方案 完成病历书写 上级医师查房 评估辅助检查的结果 注意观察咳嗽、胸闷、气喘的变化 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住院医师书写病程记录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传染病(血液、体液、呼吸)内科护理常规 一/二/三级护理常规(根据病情) 吸氧 抗菌药物 祛痰剂 止咳药(必要时) 激素(必要时)
20、HAART(住院前已开始)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C 反应蛋白(CRP) 、血糖、心肌酶、CMV 检查、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等 病原学检查及药敏 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超声检查(必要时) 血气分析、胸部 CT、肺功能(必要时)长期医嘱: 传染病(血液、体液、呼吸)内科护理常规 一/二/三级护理常规(根据病情) 吸氧 根据病情调整抗菌药物 祛痰剂 止咳药(必要时) 激素(必要时) HAART(住院前已开始)临时医嘱: 复查血常规 复查胸片、CT(必要时) 异常指标复查(血气分析) 病原学检查(必要时)主要护理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介绍科室
21、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责任护士 入院护理评估,护理计划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静脉取血,用药指导 指导正确留取痰、尿、大便标本,协助患者完成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进行健康教育及安全教育 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变化 注意血氧饱和度变化,观察吸氧效果 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排痰方法及痰液处理方法 疾病相关健康教育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日期 出院前 13 天 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 评价治疗效果 确定出院后治疗方案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完成出院小结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及时开始 HAART(入院前未开始 HAART者)
22、 预约复诊日期(2-4 周)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传染病(血液、体液、呼吸)内科护理常规 二/三级护理常规(根据病情) 根据病情调整用药(SMZco 减量维持等) 祛痰剂 止咳药(必要时)临时医嘱: 血常规、胸片检查(必要时) 根据需要,复查有关检查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 及时开始 HAART 或继续 HAART主要护理工作 观察患者一般情况 观察疗效、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恢复期生活和心理护理 出院准备指导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指导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附件 3艾滋病合并活动性结核病临床路径(2012 年版)一、艾滋病合并活动性结
23、核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活动性结核病(ICD-10:A15-A20 ),第二诊断为艾滋病的患者。(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2005 年),艾滋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1 年)。1.病史:结核可累及全身各脏器,包括肺结核和肺外结核,导致相应表现,通常伴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2.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显示受累部位的异常改变。3.随着 HIV 感染者免疫功能降低,结核病表现可不典型。4.确诊依靠细菌学检测:结核杆菌培养和/或体液涂片找抗酸杆菌。(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200
24、5 年)和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2011 版)。1.抗结核治疗遵循早期、规律、全程、联合、适量原则。2.继续原有的或尽早开始一线抗 HIV 病毒治疗。3.对症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 28-56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HIV 感染,诊断同时符合中枢神经系统结核(ICD -10:A17.1-17.2)、粟粒性肺结核(ICD-10:A19 )、结核性心包炎(ICD-10:A18.8)或同时累及多器官系 统,有病情恶化风险的患者。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住院后第 1-3 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
25、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3)完善痰病原学检查;(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血气分析、胸部 CT、头颅 CT、超声心动图。 (七)治疗原则。1.抗结核治疗:给予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或氨基糖苷类药)的标准强化治疗方案。如有条件,可以根据结核分支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2.对于未接受抗 HIV 治疗的患者,根据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在抗结核治疗 2-8 周后考虑开始抗病毒治疗。3.对于结核性脑膜炎、心包炎、粟粒性结核患者,可以考虑应用糖皮质激素。4.积极处理颅压升高、低氧血症、
26、心力衰竭、及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等并发症(八)出院标准。1.症状缓解。2.病情稳定。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九)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无效或者病情进展,需复查病原学检查并调整抗菌药物,导致住院时间延长。2.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和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3.由于肺部空洞型结核出现大量咯血者,按照大咯血的临床路径处理。(十)参考费用标准。600010000 元。二、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活动性结核病(ICD-10:A15-A20) ,第二诊断为艾滋病的患者。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
27、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28-56 天时间 住院第 1-3 天 住院期间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进行病情初步评估 上级医师查房 确定治疗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和对症处理 开化验单,完成病历书写 上级医师查房 评估辅助检查的结果 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住院医师书写病程记录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一三级护理常规(根据病情) 抗结核药物 抗 HIV 病毒药物(必要时)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 痰病原学检查及药敏 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血气分析、胸部 CT、头颅 CT(必要时) 糖皮质激素(必要
28、时) 甘露醇(必要时) 吸氧和呼吸支持(必要时) 心包穿刺引流(必要时)长期医嘱: 呼吸内科护理常规 一三级护理常规(根据病情) 抗结核药物 抗 HIV 病毒药物(必要时)临时医嘱: 复查血常规、肝功能 复查胸片(必要时) 异常指标复查 病原学检查(必要时) 有创性检查(必要时) 糖皮质激素(必要时) 甘露醇(必要时) 吸氧(必要时)主要护理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呼吸道隔离 入院护理评估,护理计划 观察患者情况 静脉取血,用药指导 指导正确留取痰标本 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变化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疾病相关健康教育 呼吸道隔离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
29、签名医师签名时间 出院前 1-3 天 住院第 28-56 天(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 评估治疗效果 确定出院后治疗方案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完成出院小结 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 预约复诊日期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二三级护理常规(根据病情) 抗结核药物 抗 HIV 药物(必要时)临时医嘱: 根据需要,复查有关检查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主要护理工作 观察患者一般情况 观察疗效、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恢复期生活和心理护理 出院准备指导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指导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附件 4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
30、视网膜炎临床路径(2012 年版)一、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ICD-10:B25.901),第二诊断为艾滋病的患者。(二)诊断依据。根据艾滋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1年)、美国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诊疗指南(2009 年)及实用内科学(第 13 版)。1.CD4+T 淋巴细胞200/L。2.视物模糊、视力下降。3.眼底表现为沿血管分布的浓厚黄白色病损,有片状出血,边缘为不规则的黄白色颗粒,晚期视网膜萎缩,视网膜血管硬化、狭窄。除外白塞病(Behcet)、视网膜血管炎等原因。4.血清巨细胞病毒 CMV-IgM
31、 阳性或血清 CMV-IgG 4 倍升高或外周血 PCR 检测 CMV 阳性。CMV PP65 抗原、CMV DNA(体液)阳性有助于活动性感染的诊断。(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艾滋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2011 年)、美国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诊疗指南(2009 年)及实用内科学(第 13 版)。1.支持、对症治疗。2.抗巨细胞病毒治疗。3.同时或尽早抗病毒治疗(ART)。(四)标准住院日为 2-3 周。(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为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第二诊断为艾滋病诊断。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
32、)入院后第 1-3 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3)病原学检查(有条件)。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B 超(有条件)、眼底检查。(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1.更昔洛韦:诱导期 5 mg/kg 体重/次,每日 2 次静脉注射,每次注射时间应超过 1 小时,维持 14-21 天。维持期 5 mg/kg 体重/日,1-3 个月。2.膦甲酸钠:初始量为 60mg/kg,每 8 小时 1 次,静滴时间不得少于 1 小时,根据疗效连用 2-3 周。维持治疗:维持剂量为 90-120mg/kg/日(按肾功能调整剂量),静滴时间不得
33、少于 2 小时。维持治疗期间,若病情加重,可重复诱导治疗及维持治疗过程。(八)出院标准。1.完成 2-3 周诱导治疗。2.症状有所缓解。临床稳定 24 小时以上。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1.存在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延长住院时间。2.病情严重,需要呼吸支持者,归入其他路径。(十)参考费用标准。2000-5000 元。二、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ICD-10:B25.901) ,第二诊断为艾滋病的患者。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4-21 天时间
34、住院第 1-3 天 住院期间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进行病情初步评估 上级医师查房 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进行初始抗巨细胞病毒感染治疗 开化验单,完成病历书写 必要时相关科室会诊 上级医师查房 核查辅助检查的结果是否有异常 病情评估,维持原有治疗或调整抗巨细胞病毒药物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住院医师书写病程记录必要时相关科室会诊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感染科护理常规 一三级护理(根据病情) 抗巨细胞病毒药物 既往基础治疗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 病原学检查 胸正侧位片、心电图 B 超(必要时) 对症处理长期医嘱: 感染科护理常规 一三级护理(根据病情) 抗巨
35、细胞病毒药物 根据病情调整抗巨细胞病毒药物 既往基础治疗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胸片检查(必要时) 异常指标复查 病原学检查(必要时) 眼底检查护理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护理计划 随时观察患者情况 静脉取血,用药指导 进行健康教育 协助患者完成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变化 注意眼底变化 观察治疗效果及药物反应 疾病相关健康教育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 出院前 1-3 天 住院第 14-21 天(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 评估治疗效果 确定出院后治疗方案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
36、记录 完成出院小结 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 预约复诊日期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感染科护理常规 二三级护理(根据病情) 抗巨细胞病毒药物 根据病情调整临时医嘱: 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胸片(必要时) 根据需要,复查有关检查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主要护理工作 观察患者一般情况 观察疗效、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恢复期生活和心理护理 出院准备指导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指导 依从性教育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附件 5艾滋病合并马尼菲青霉菌病临床路径(2012 年版)一、艾滋病合并马尼菲青霉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
37、为马尼菲青霉菌病(ICD-10:B20.5)、第二诊断为艾滋病的患者。(二)诊断依据。根据艾滋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1 年)、美国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诊疗指南(2009 年),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7 年) 等。1.流行地区或到过流行地区。2.发热、乏力、体重减轻;面部、躯干及上肢皮疹,表现为丘疹、结节、坏死性丘疹,传染性软疣样丘疹。3.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听诊呼吸音减弱,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4.腹痛、腹泻、稀便或脓血便。肝脾大或肝脓肿,伴有肝功能异常。5.X 线胸片检查:肺纹理增粗,多片浸润性病变,肺门淋巴
38、结肿大,单发或多发肺脓肿,可见液平面。6.骨髓涂片、皮肤渗液压片瑞氏染色,显微镜下发现典型的圆形或卵形,有明显横隔的细胞。患者出现第 6 项表现,或以上第 2-5 项表现任何一项加第1 项,除外组织胞浆菌病、结核病、黑热病、肺炎等,可明确临床诊断。(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艾滋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1 年)、美国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诊疗指南(2009 年),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7 年) 等。1.支持、对症治疗。2.抗马尼菲青霉菌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 14-21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为马尼菲青霉菌病(ICD
39、-10:B20.5)、第二诊断为艾滋病的患者。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 1-3 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3)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B 超检查。2.有条件可查:直接镜检取皮损刮取物、骨髓和淋巴结抽吸物、血培养、胸部、腹部 CT。(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两性霉素 B:常用剂量为 0.6-1.0mgkg/d,疗程 2 周。治疗显效后可改用伊曲康唑(400mgd)继续使用 6-10 周。(八)出院标准。1.症状明显缓解。2.临床稳定 24 小时以
40、上。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1.存在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延长住院时间。2.病情严重,出现其他问题者,归入其他路径。(十)参考费用标准。2500-6000 元。二、艾滋病合并马尼菲青霉菌病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马尼菲青霉菌病(ICD-10:B20.5) 、第二诊断为艾滋病的患者。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4-21 天时间 住院第 1-3 天 住院期间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进行病情初步评估 上级医师查房 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进行初始抗青霉菌感染治疗 开化验单,完成病历书写
41、上级医师查房 核查辅助检查的结果是否有异常 病情评估,维持原有治疗或调整药物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住院医师书写病程记录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感染科护理常规 一三级护理(根据病情) 抗青霉菌药物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胸正侧位片、心电图、B 超 对症处理长期医嘱: 感染科护理常规 一三级护理(根据病情) 抗青霉菌药物 根据病情调整药物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复查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 胸片检查(必要时) 异常指标复查护理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护理计划 随时观察患者情况 静脉取血,用药指导 健康教育 协助患者完成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观
42、察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变化 观察治疗效果及药物反应 疾病相关健康教育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 出院前 1-3 天 住院第 14-21 天(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 评估治疗效果、药物副作用 确定出院后治疗方案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完成出院小结 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 预约复诊日期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感染科护理常规 二三级护理(根据病情) 抗青霉菌药物 根据病情调整临时医嘱: 复查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肝功能 B 超、胸片(必要时) 根据需要,复查有关检查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主要护理工作 观察患者一般情况 观察疗效、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恢复期生活和心理护理 出院准备指导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指导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