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约诊疗服务工作定期分析资料评审标准与要点 级别 评价要素与方法1医院至少开展两种以上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形式。2门诊实行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3出院复诊患者实行中长期预约。 专家、专科、普通门诊、出院复诊均开展预约服务。2111 实施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与分时段服务,对门诊和出院复诊患者实行中长期预约。 有出院复诊患者、慢性病预约服务登记,资料完整。1有职能部门负责统一预约管理和协调工作。2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流程。3有方便患者获取门诊和预约服务公开的医疗信息。4有出诊医师管理措施,变动出诊时间提前公告。2121 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有可操作流程,提高患者预约就诊比例。5医务人员熟知预约
2、诊疗制度与流程。1有信息化预约管理平台。2有专人负责预约具体工作。3对中长期预约号源有统一管理和协调。1不断提高预约就诊比例,门诊预约率达到门诊量 50%以上。2121 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有可操作流程,提高患者预约就诊比例。2对预约诊疗情况分析评价,持续改进预约工作。1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开展预约转诊服务,有规范,有流程。2有与基层医疗机构预约转诊协议。3规范开展基层医疗机构预约转诊工作。2131 建立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约转诊服务。4转诊预约患者携带转诊全面病历资料。1有提高转诊质量的相关培训和指导。2信息系统支持病历资料协同传输。 对预约转诊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持续改进转诊工作。诊疗预约工作定期分析评价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