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家论初三学习方法.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875497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家论初三学习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专家论初三学习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专家论初三学习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专家论初三学习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专家论初三学习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家论“初三学习方法”初三,是初中阶段学习关键的一年,学习得法,将直接有助于以后的升学。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应该具备良好的心态学生进入初三,就立刻成为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关注点。繁重的学习任务,老师、父母的期待都给学生心理上施加着压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影响心智” 。为此我们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正视压力,变压力为动力。 (一)正视压力、战胜恐惧 (二)开阔胸襟、激励斗志 (三)不怕失败、放眼未来 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不能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表现: 1、学习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总是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 。 2、不会科学利用时

2、间:虽然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但忙不到点子上,实际效果不佳。不善于挤时间,平时松松垮垮,临到考试手忙脚乱。 3、不求甚解,死记硬背:不经过理解,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不假思索地重复。 4、不能形成知识网络:知识网络是知识体系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识经过学生输入、加工、储存过程而在头脑中形成的有序的状态。如果没有合理的知识网络,再多的知识也只是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有的学生单元测验成绩很好,可一到综合考试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这种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科之间,对各章节之间不能及时总结归纳整理,致使知识基本上处于“游离状

3、态” 。这种零散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很容易被张冠李戴。 5、不会听课:课前不预习,对上课内容完全陌生,无法带着疑问去学;听课时开小差不记笔记,或充当录音机的角色,把老师所讲的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只让自己的记录与教师的讲述保持同步,而不让自己的思路与教师保持同步;课后不及时复习,听完课就万事大吉。 6、不会阅读:不善于选择阅读书目,完全凭个人兴趣或完全听从老师的安排;处理不好“博”与“精”的关系,要么广种薄收,要么精读于一而漏万;阅读速度慢,阅读之后没有什么收获。 7、抓不住重点和难点:找不到学习上的突破口,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出击,浪费了时间与精力。 8、理论与实际脱离:只满足于学习书本上的知

4、识,不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表现为动手能力差,不喜欢上实验课和操作课,不关心现实生活。 9、不善于科学用脑:学习时不注意劳逸结合,不善于转移大脑兴奋中心,使大脑终日昏昏沉沉,影响学习效率。上述表现是中学生中最常见的,一个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成绩又怎能会提高。(二)应具备的九种有效学习方法 1、有计划的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这个时期初三刚刚进入综合复习阶段,而这个阶段也是学生最迷茫无措的阶段,所以最好能订一个学习计划,长远计划和短安排相结合,最好能细致些、具体到早、午、晚做什么,学什么,复什么。2、平衡各科,注意基础,优劣结合。中考是一门综合性的考试,各科

5、都要有较好的成绩,中考总体成绩才会提高。一般来说,做到“门门全优”是很困难的,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比较喜欢、学起来比较顺手的科目,也有些不大喜欢甚至感觉头痛的科目。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妥善处理好优势科目和劣势科目的关系,尽量保持平衡。不要整天都忙于同一门功课。实践证明,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所以要合理安排早中晚学习那科,这样效果就好多了。3、搞好生活,保证学习,提高效率。从某种意义来说,中考不仅是智力的竞争,也是体力的竞争,紧张的学习尤其需要有良好的身体,而要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则要养成一种紧张而有序的生活习惯。“开夜车”或不午睡,牺牲休息时间去突击学习不仅会搞垮身体,实际上也不利于学习。

6、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时间,按时作息,充分休息好,以保持充沛的精力,旺盛的斗志。以这种状态去学习,收效会更大。4、必要的课前预习: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课前预习的基本要求是: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找出学习难点,做好听讲准备。5、听好 45 分钟的课:在学习过程中,会听讲是最重要的。孩子有了预习的基础,在心理上就会有想听听教师怎么讲、跟自己的理解一样不一样的愿望。教师讲课,比孩子预习的要深入,要告诉孩子上课跟着教师的教学走,眼睛看、耳

7、朵听、心里想,需要做练习时马上动手,要明确地记住重点和难点,基础知识、定义、定理要进行强化记忆,要掌握例题的解答步骤、方法,如遇卡壳的地方,要反复思考弄懂。 6、提高作业质量:做作业的要求是看清题,抄准题,理清思路,一次做对,认真检查。家长应教育孩子,做作业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技能的过程,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印。做作业时要在旁边预备草稿本或草稿纸,作业本上尽量减少或没有涂改的痕迹。作业要自己检查,不能依赖家长,家长也不要越俎代庖。 7、及时纠正错题:孩子做错题是经常发生的事,从纠正错误入手也是辅导孩子的好方式。给孩子一个专用的本子,孩子每次作业或考试出现错误,就让孩子在专用的本子

8、上将题目抄下,然后按正确的方法重做一遍,之后分析错误原因,用红笔将错误的内容标出。过一段时间,与孩子一起整理错题,将错误的类型汇总,看一看哪部分错的最多,哪种错误原因最为常见。 8、做读书笔记和摘要:读书时笔记和摘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记下书名、作者;摘抄生字、新词及佳句;记录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在书上批注;列提纲;写读后感。 9、具备多种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是进行方法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教给学生思维方法除了让他们学会将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一些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外,还应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辩证思维等思维方法的培养,使孩子的思维能够灵活运转。 三、应该具备的几种

9、功夫。 屁股:用屁股学习是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阶段,成绩大幅度提高的学生的共同点就是“屁股坐得住” 。 “坐得住”意味着坐到座位上最少要 2 个小时不挪窝,高考是 2 2.5 小时考一科,如果坐不住,就连考试都应对不了。同学们可以循序渐进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定性,能达到 2 小时不动了,就再适当延长时间,慢慢地就会发现,随着时间的增加能提高精神集中力。能长时间坐得住已经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每个人都要时常检查一下自己的屁股是不是固定在课桌前边。 手:只用眼睛看的学习就像用没有线的针缝衣服一样荒谬。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写、算非常重要,随着动手写过的纸张堆积高度的增加可以看到成绩的攀升。一旦屁股和手的阶段习

10、惯化了,在自都感觉不到的时候成绩已经进入了高分行列 。脑:能坐得住,手也充分调动起来了,下一步就是排除杂念制定目标。在充分理解中考出题原则的基础上,按各科的学习特点从基础知识到深化学习,自我开发学习方法,动员自己的头脑,实现自我开拓。 心:前三个阶段都做到了,学习自然就进入了用心感受的阶段。通过学习能感到欢喜,感觉到学习的喜悦、幸福、充实、满足感,能感觉到学习的最终目的带给自己的成就感,从而迸发出对学习的无限热忱!中考各科复习及备考策略现在距离中考还有一个月,如何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复习非常关键。考生应该把各科知识点归类复习,通过适当做一些练习题来巩固优势、突破自己的弱项和不足。 根据以往不少同

11、学成功的经验,做好复习备考主要抓住三条: 首先,要按照学校的安排,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复习。学校的安排和老师的指导,是根据本年度考试范围和要求作出周密的计划,因此,严格地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每一阶段、每个环节的复习备考,至关重要。 其次,要从考生本人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恰当的复习策略。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针对本人实际情况确定复习策略时,同学们应主动征求和听取老师和家长的意见,接受他们的指导。 再次,要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尤其是在当前考试改革的条件下,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能适应的,在复习中更多地关注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注意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一 语文复习备考 策略

12、近几年语文考试越来越注重综合理解和实际运用的能力。今年中考新增加了“语言综合运用”这一考点,虽然关于这个考点怎么出题现在还不知道,但是从选择题数量减少、需要死记硬背的题目的减少来看,中考的语文科目正在越来越还原语文的本质。 复习可分三阶段,考生应注意对考点做针对性的精练,不能盲目以量取胜。 第一阶段,考生应该抓住考纲上列出的考点,以平均 23 天攻克一个知识点的速度把考纲上的考点都过一遍。 第二阶段,考生应把考点之间联系起来进行复习。比如说字词的运用,在选择题和文段阅读题中都会考,所以要结合文段阅读来复习。 中考前第一阶段的复习与第二阶段的复习没有明显界限,考生可以两个阶段有所交叉地进行复习。

13、 第三阶段是做综合题,考生应通过实战做题进行操练,发现自身短处然后弥补不足。考生应注意考纲上的考点,做针对性的精练,不能盲目以量取胜。 二 数学复习备考策略 1、数学知识宜归类复习:学生应该分“几何”、“代数”两大板块进行复习,在精练的原则上多做题;适当做一些往年的中考题和外地中考题,开拓思维。2、数学:每道习题落笔头上,数学学科要求考生从现在开始认真对待每一道练习题,每做一道题都得把它吃透弄懂,不要再留下疑点和漏洞。从现在开始就要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要把答案写完整,将答案落实在笔头上。尤其是对于一些看上去简单的题目,考生也要认真对待。以往很多学生就吃亏在答这类题目上,看上去觉得很简单,但实际

14、做起来不然,因此学生一定要把解题的每一步骤都写完整。3、学生在这个复习阶段一定要回归基础:不一定要钻难题、偏题,也不要搞题海战术,要注重学习方法,回归课本,抓住典型题目进行练习。考生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上,课本上的例题具有典型性,可以有选择地做。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这个阶段更要特别注意,不要为了考高分或者不丢分而把主要精力放在钻研难题上,因为中考毕竟还是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老师提醒这类学生千万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三英语复习备考策略1、英语细致复习不遗漏:英语那么多词汇、句型、语法,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复习才好。理不出个头绪,总是复习了后面的知识又忘了前面的。学生要以基础知识复

15、习为主,先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尽可能做到细致、全面不遗漏。每天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记忆,大致包括捋清时态、记忆典型句式结构和固定词组的用法等,强化记忆课后的单词,保证基础知识不丢分。成绩一般的考生不要花大量时间用于难度较大的题型,要把复习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保证不丢分。教材中最基本的单词和最典型的语法句式等,是成绩较差的考生这个阶段要着重复习的内容。2、英语复习时,多读课文、“吃透”课文最重要:因为所有的语言点和语法点都在里面出现过。考生多读课文可以锻炼语感,这有助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成绩好的同学可以适当加大阅读量,可选择一些精选文章进行练习,还可以多做些完形填空题

16、,进行拔高训练。考生要想提高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在复习中就要“吃透”课文,四化学复习备考策略善于归纳、总结和串联知识点,重视“活”题,不要一味追求难题 中考化学科不是一年比一年难,而是一年比一年“活”。考试万变不离课本,所以考生复习化学一定要以课本为主。 第一轮复习,考生应该把课本通读一遍,进一步对化学基本概念的字词进行推敲、理解。 第二轮复习是“块状复习”。学生应该以会考指导书为蓝本,对以下 4 大板块的知识进行复习:1、基本概念和基本用语;2、元素和化合物知识;3、化学实验;4、化学计算。第三轮复习则是做各种考试题型,锻炼分析处理题目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复习阶段,主要是“老师讲,学

17、生练”。学生要提高做题速度和熟练程度,巩固基础题,重视“活”题,但不是一味追求难题。? 五物理复习备考策略物理科目考试近几年除了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还重视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的考察。 学生在复习期间,在保证基础知识扎实之外,还应注意以下 5 点:1.注意物理问题与生活实际的联系;2.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关注两者的协调发展;3.重视物理实验能力;4.注意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锻炼;5.注意中学各个学科之间的渗透。 因为近几年物理考试的计算题已经不再是单纯考计算,还要求考生配上文字说明,这就涉及学生的语文水平即语言表达能力。很多学生比较害怕开放性题目,即语言叙

18、述题,包括探究题、阅读材料题、社会调查题,因为表达不清就容易失分。建议学生复习期间多做开放题的练习,先模仿别人怎么回答,再研究为什么这样答,自己融会贯通运用。 在考前最后一个月的复习当中,考生应该抓住物理会考指导书。这本书上有一套综合模拟题,其题型也就是中考将要出的题型,考生要把整本书上的题做好。 六 政治复习备考策略考生要想夺取政治学科的高分,分层复习是制胜关键,考生应在心中牢记复习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通读课本力求熟练。考生可以运用框架学习法,将书本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构建适合自己理解和记忆的知识框架。 第二层次:将书本知识转化为题型训练。“做题、做题、再做题,通过解题提高对基础知识的转

19、换能力。”考生要尽快熟悉中考政治科目的各种题型,重视答题方法,对不同类型的题目采取不同的解题策略。在培养转换能力的前提下,增强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政治开卷考试中通常会有“对某问题请提出几点建议”或“对某问题你认为应该怎么办”等建议题,而解这类题目的对策是:在阅读材料中发现问题后,找出教材中的相关的知识点,然后再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该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或建议。但要注意建议的角度和所提建议的可行性,而建议的角度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制、环保等方面出发。第三层次:理论和实践结合,实践即指时事。考生应将一年来的大事进行分类,再把分类结果与书中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尤其应注意适当进行开放题的训练,因为开放题往往与时事紧密联系。 此外,考生在熟谙三个层次后,考生在学习过程还应始终和课程标准联系在一起,根据新课标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练习,通过游刃有余逐个击破。(二)2007 年中考复习建议1、坚决依托课标和课标解读,把握方向2、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学会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和拓展知识第一、考试日常化,检测课堂化,及时巩固第二、注重平时的技巧训练第三、重视试卷讲评3、周密计划,多轮复习4、密切联系时政,关注热点和焦点问题,加强探究与实践能力。5、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都要训练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