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讲: 歌德,歌德的成就,143卷著作 诗文集52卷 科学著作13卷 日记15卷 书信49卷,歌德(17491832)德国大诗人。 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德国文学的主要代表。,一、生平创作,1.丰富的学业、事业经历 出生富裕市民家庭,父亲是市参议员。16岁上大学学法律。22岁毕业,取得法学博士学位。17751786年在魏玛公国做了10年官。以后专事文学和科学工作。1791年任魏玛宫廷剧院经理,领导剧院27年。1832年去世,终年83岁。,一、生平创作,2.丰富的感情经历 3.丰富的见识 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二、创作概况,第一次高潮:狂飚突进运动时期(177017
2、75)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1774) 剧本葛兹冯伯利欣根(1773 第一次低谷:魏玛前10年(17751786) 第二次高潮:魏玛古典主义时期(17941805) 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1796)诗剧浮士德第一部 第二次低谷:席勒逝世后的10年 第三次高潮:晚年 自传诗与真,小说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1829),诗剧浮士德第二部(17491832),文学地位,1. 民族诗人:歌德启发了德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反映并批判了德国社会生活。2.世界诗人:歌德使德国文学列入世界文学宝库,成为欧洲有代表性的诗人。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齐名。,三、歌德与中国,浮士德译本 郭沫若本(靡菲斯
3、特,玛甘泪) 钱春绮本(梅非斯特,格蕾辛) 董问谯本、杨武能本、梁宗岱本、绿原本,四、少年维特之烦恼,五.浮士德分析,浮士德是歌德的毕生大作,大约从23岁开始创作,82岁完成,花了60年时间。,1.题材来源,浮士德形象源于16世纪德国民间传说,传说中的浮士德是一个游方术士,用魔术吸引观众。他和魔鬼签订合同,以灵魂换取生前的享乐。最后被魔鬼引入地狱。英国剧作家马洛将传说改编为剧本浮士德博士的悲剧(1588),描写为一个正面学者。歌德受马洛影响,把浮士德塑造成一个追求自由,不断进取的叛逆者。,2.基本情节,浮士德是一部韵文悲剧。天上序曲是全剧的开端:天主和魔鬼靡非斯特打赌。全剧分为两部。,第一部,
4、中年学者浮士德厌倦旧的书本知识,自杀未遂。魔鬼靡非斯特和他订约,魔鬼充当浮士德的仆人,尽量满足他的愿望。但是在浮士德满足的那一刻,浮士德的灵魂就永远为魔鬼所有。,浮士德与葛丽卿,订约后,浮士德返老还童,恢复青春,与少女葛丽卿恋爱。葛丽卿因用药过度,误杀母亲。哥哥与浮士德决斗而死。葛丽卿神经错乱溺死婴儿,被关进死牢。浮士德悲痛欲绝。,浮士德从沉睡中醒来,获得新生,帮助宫廷度过财政赤字。浮士德在魔鬼的帮助下,与古代美女海伦结合,生了一个儿子欧福良。欧福良因无限制的追求和高飞而早夭,海伦回到阴间。浮士德围海造堤,领悟到“人需要每天去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他情不自禁地说:“时间你真
5、美呀,请你停留!”倒地而死。靡非斯特正要攫取浮士德的灵魂,天使将浮士德的灵魂迎接上天。,第二部,浮士德形象的概括性,概括了歌德本人一生的体验和探索概括了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先进知识分子的探求概括了永远前进的人类,浮士德形象的典型意义,浮士德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巨人。他所体现的自强不息、永远探索、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在今天仍是应该肯定的。这是浮士德的典型意义之所在。,4.靡非斯特形象,魔鬼靡非斯特是浮士德的对立人物,又是独特的社会势力的代表。1. 靡非斯特的精神特征:否定精神。本质是“作恶”,具有“造善”的作用。他从作恶的动机出发,诱惑浮士德沉沦,实际上却推动浮士德向上。因此,他是“作恶造善的力之一体”。2. 作者的代言人:揭露社会罪恶。“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