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马克思和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比较分析.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873561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和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比较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马克思和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比较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马克思和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比较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马克思和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比较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马克思和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比较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克思和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比较分析摘要 本文拟对马克思和凯恩斯关于经济周期不同的理论进行论述及对比分析,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藉此希望给研究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提供一些新的着手点,把两种经济周期理论同中国实际情况相联系,更好的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周期的理论。本文先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大体内容,然后着重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比较这两种经济周期理论的异同。最后,简单分析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与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关键词:马克思 凯恩斯 经济周期 The Comparison of Marx and Keynes Econom

2、ic Cycle TheoryInternational Economics&Business MajorStudent: Wu Yu director: He YuHongAbstract: This paper is prepared to discuss the contents and differences of economic cycle theory, which were raised by Marx and Keynes. I hope that it will give us some new ideas about the macroeconomic situation

3、s, and combine this two economic cycle theory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 Then, I hope that we can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socialist economy cycle. First, the paper will discuss the main content of economy cycle theory. Then, the paper will stress the differences and the same points o

4、f those theory. Finally, the paper will analysis the influences of the Marxist economics cycle theory and the Keynes economic cycle theory.Keyword: Marx Keynes Economic cycle目录摘要 IAbstractI目次1 引言 12 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12.1 资本主义危机的必然性 22.2 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的周期性 32.3 经济周期波动的物质基础 43 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54 马克思与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的相同之处

5、55 马克思与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的相异之处 65.1 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性质的认定有所不同 65.2 关于经济危机及经济周期的成因的分析不同 75.3 关于经济周期的趋势的看法不同 86 凯恩斯和马克思的经济周期理论分析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启示 8参考文献 .1001 引言自资本主义诞生以来,经济周期性波动总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首先,周期性波动更加频繁,每隔几年左右便会又一次经济波动的出现。其次,经济波动的影响范围更加广,破坏力也更加大,以 2007 年次贷危机为例,其最初只是因为由于美国超量发放次级到款以及对资产证券化监

6、管不足而造成的,随后迅速蔓延至全世界,并在 2008 年演化成为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同时,政府应对经济危机和市场的调控也在加强,2008 年美国的 7000 亿美元 1的刺激计划以及中国的 4 万亿刺激计划就是例证。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也更加深远和剧烈。以美国来说,2000 年高科技泡沫破裂,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了超过了 60%2;而 2007 年次贷危机以后,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降幅都超过 40%3。实际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并不是什么新的概念,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的探讨自资本主义产生以来一直是经济学家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但是直到 2007 年的次贷

7、危机的发生,整个经济学界关于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的理论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早在 18 世纪末和19 世纪初的英国,其就发生了个别工业部门的局部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4。1825 年,英国第一次爆发了全国性的工业危机。在以后的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经济危机总是在经济最繁荣时出现,而且每隔一定的年数便会再次产生。而且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发生,每一次经济危机都呈现出规律性的四个周期危机、萧条、复苏、繁荣。纵观经济周期理论发展的整个过程,经济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爆发对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产生了推动作用。因此,凯恩斯关于经济周期的论述很大程度上都是在经济萧条的假设条件下做出的,这一点从他关于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

8、上就可以看出;马克思则是从一个更加深刻的角度,即从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出发,揭示了经济周期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而且进一步探讨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最深层次的原因。2 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概述总的来说,马克思、恩格斯等提出的经济周期理论认为,不单单是每一次经济危机会呈现出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而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158 页2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122 页3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156

9、-157 页4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第 119-120 页1也会周期性的出现。因此,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有资本主义危机的必然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一种周期出现的现象的物质基础、经济危机四个阶段的阶段性特点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后果等等几个方面。2.1 资本主义危机的必然性马克思认为,虽然在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不同的时期,危机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具体进程会有所不同。但是一般而言,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由“生产过剩”这一根本原因引起的,危机时期的各种现象都是生产过剩在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不同的表现。马克思曾经强调:“一切真正危机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群众

10、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能力,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消费力才是生产的界限。” 1因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其独有的特点:一方面堆积如山的商品找不到销路;另一方面却是饥寒交迫的广大劳动人民。这种相对的生产过剩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也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有现象。虽然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早在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就已经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之中,但是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危机只单单是一种可能性,其由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小生产者之间的联系不是很广泛等原因,在此条件下,危机只是一种可能性,他并没有变成现实。对此,马克思指出:“这些形式包含危机的可能性,但仅是

11、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要发展为现实,必须有一系列的关系,从简单商品流通的观点来看,这些关系根本不存在。” 2因此,经济危机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才具有现实性和必然性,究其根源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同之前的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有所不同: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生产是达到了高度的社会化水平;另一方面,社会的生产资料以及生产成果却被极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这种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便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危机的根源。在高度生产社会化的条件之下,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和各个企业之间的联系空前的扩大和加深,

12、整个社会经济已经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客观上就要求生产资料必须有社会共同占有和支配,只有在这种形式下,社会各个生产部门和各个企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才能够得以协调,从而社会在生产才能顺利的进行。 3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日益发展,社会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日益集中于少数资本家的手中,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 25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 548 页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 2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 133 页3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第 118 页2归他们私人所有。因此,就不可避免的会在资本

13、主义的经济生活中引发一系列的冲突,并且还会不可避免的导致经济危机产生。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源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由于该基本矛盾本身包含两对矛盾:一方面,资本主义根本矛盾表现为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客观上要求各个相互联系的生产部门、企业、工种之间相互配合,这一要求在单个企业中是能够实现的。因为在资本主义企业里,全体的工人都必须服从资本家的调配,而且资本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攫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其本身也会加强对组织的管理,是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工种之间协调发展。但是,资本主义所有制却

14、规定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有资本家私人占有。于是,各个企业生产什么,怎样生产,这完全是资本家自己的事情,谁也无法干涉,于是整个社会的生产是处于无政府状态。随着竞争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状态加剧,资本主义整个社会各个部门之间的比例就会失调。当这种失调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尤其是事关社会再生产的某些重要产品的实现条件遭到破坏以后,普遍性的买卖脱节便会产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便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另一方面,资本主义根本矛盾还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由于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绝对规律,资本家对剩余价值具有无限的渴求,同时由于外部竞争压力的加剧,促使

15、资本家们不断地改良生产技术和扩大生产规模。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客观存在不顾市场限制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能力的趋势。由于高科技技术的支撑,有现代机器作为技术支持,生产规模因此有了无限扩大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和资本主义生产规模扩大趋势同时并存的,却往往是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规模的提高往往是伴随着技术进步和资本主义有机构成的提高,这不仅会使资本家加强对在业人口的剥削,还会导致相对过剩人口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生产和消费领域对抗关系的突出表现。当这两者之间的对

16、抗关系发展到极其尖锐的程度时,特别是一些重要商品由于需求不足而找不到销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遭到严重的破坏,普遍性的生产过剩的危机就会爆发。总而言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正是由于这种劳动关系与所有权关系的不匹配使得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危机的可能性变为了现实。并且,从资本主义目前的发展来看,这种矛盾在资本主义框架内是无法得到解决的。32.2 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的周期性在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整个历史时期内,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冲突和对抗是长期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经济会一直处于危机之中。相反,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每隔一段时间就

17、重演一次,是一种周期性出现的现象。经济危机是有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决定的。因而,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特点也只能从资本主义矛盾的运动中才能找到原因。资本主义矛盾是经常存在的,只有当他们发展到极其尖锐的程度时,社会再生产的比重严重失调时,才会爆发经济危机。由于这一基本矛盾其本身就具有的周期性,只有在该矛盾激化到产生经济危机的临界以后才会爆发经济危机,所以整个资本主义生产会呈现出周期性的特点,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会依次经历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并且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法在资本主义内部得到解决,基本矛盾的长期存在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波动也会长期存在,无法通过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设计得到解决。同

18、时,在危机期间,大批的工厂关门倒闭,生产规模迅速缩小,生产力急剧下降,社会生产力被严重的破坏。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生产与低下的消费水平暂时相适应,再生产所必须的各种比例关系重新恢复,资本主义生产又会继续“正常”运行。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只是对于资本主义根本矛盾的强制性缓解。马克思还创造性的提出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的更新。在危机末期,资本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往往会加大固定资产的投入以改善和提高生产效率,而由于在经济危机时期,固定资产和劳动力成本的下降又会使资本家更新固定资本的成本下降。随着固定资本更新,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随之,资本有机构成也大幅度上升,相对过剩人口又会增加。

19、这样生产过剩与有购买力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又进一步突出,又不可避免的会再次发生经济危机。2.3 经济周期波动的物质基础此外,马克思还对经济周期波动的物质基础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他指出:“虽然资本投下的时期是极不相同和极不一致的,但危机总是大规模新投资的起点。因此,就整个社会而言,危机又或多或少地是下一个危机的物质基础。”1经济危机阶段,由于资本家积极寻求摆脱经济危机的方法,加之经济危机阶段工业原料与劳动力过剩,其价格较低,那么资本家更新固定资产的成本就较低,因而资本家会更新固定资产以摆脱经济危机;随着固定资产的更新,宏观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 25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

20、207 页4经济由危机阶段转向复苏阶段。然而,随着全社会普遍的固定资产更新,经济在达到高涨之后,由于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相对人口过剩问题会进一步突出,生产过剩与有购买力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会再次显现,经济又会从高涨陷入危机阶段。总之,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经济周期性的观点提出,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矛盾,而其产生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3 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概述1929 年西方经济大萧条以前一直是古典经济学派占主导地位,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市场能够自动出清,实现货币市场、商品市场的均衡,不存在失衡和危机的可能性。但是,1929 年经济大萧条打破了经济学家

21、的幻想。在此之后,凯恩斯在其 1936 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完全不同于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凯恩斯认为经济的周期性变动不仅仅包括上升或下降的趋势;经济周期性变动一旦开始,并不会永远按照同一方向行进,而是最终把方向逆转回来。而且,经济周期性变动的序列以及上升与下降的期间都具有某种可以被识别的程度的规律性。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的到来的决定性、典型的解释并不是其他经济学派认为的利息率的上升,而是资本边际效率的突然崩溃。对此,凯恩斯指出:“经济周期的基本特征,特别是我们能称之为周期的时间过程和时间长短的规律性,主要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率的波动。” 1由于在市场繁荣阶段,对于资本品未来收益的

22、盲目乐观的预期足以补偿资本品数量的日益充沛、他们生产成本的上涨及可能出现的利率的上升。而当过度乐观和过度购买的幻想破灭时,市场价格会以灾难性和突然的巨大力量下降。因而,萧条状况得以保持的因素之一便是资本边际效率的崩溃。另一个使萧条状况得以时间稳定的因素是由于多余存货的保管费,保管费的存在会迫使存货被吸收掉的时间限于一定范围。随着资本边际效率的恢复,经济会进入复苏阶段,同时市场的复苏和繁荣又会为下次的危机和萧条埋下伏笔。凯恩斯认为造成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包括消费倾向的波动、流动性偏好状况的波动、资本边际效用的波动等因素 2。其认为经济周期的基本特征,特别是周期的时间过程和时间长短的规律性,主要原因

23、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用的波动;但是随着这种变动而到来的经济制度中的短期变量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会越来越显著。4 马克思与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的相同之处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和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都是围绕几个基本问题展开的:1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第 327 页2 刘恒: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5经济周期的性质;经济周期形成的成因;应对经济周期的一些方法。通过上文对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的分析可见,虽然二者在一些方面有一定的分歧,但是也存在很多共同点。首先,马克思和凯恩斯都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周

24、期性波动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自身所具有的缺陷导致的,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有周期性的特点。马克思和凯恩斯都认为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即危机、萧条、复苏、高涨这四个阶段。其次,凯恩斯和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过程中,其都强调应采用历史方法研究经济周期。凯恩斯在撰写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时,利用大量的历史资料,包括英国、美国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的资料,将历史的资料同自身的理论分析相结合。在探讨经济周期的方法上,凯恩斯和马克思有着共识。最后,在研究经济周期中,马克思和凯恩斯都主张采用数学分析和统计的方法。众所周知,马克思在分析社会简单再生产以及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过程

25、中采用了大量数学的方法。凯恩斯在分析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成因以及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阶段持续的原因时,关于资本边际回报率和多余存货的保管费的论述都是涉及了数学图形以及临界值的计算问题。因而,在马克思和凯恩斯关于经济周期的分子中都采用了大量的数学和统计分析的相关方法。5 马克思与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的相异之处5.1 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性质的认定有所不同凯恩斯在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指出:“经济的周期性变动是指当一个经济制度发展到上升(或下降)的方向时,促使其上升(或下降)的各种因素最初积累力量并且相互推动一直到某一点;在该点,它们趋向于为作用相反的因素替代,而这些相反的因素又在一段时期内积聚

26、力量并且相互推动一直它们也达到发展的最大之处,然后又被相反的因素替代。” 1因此,在消费倾向、流动性偏好、资本边际效用等因素上下波动并且相互作用下,经济的周期性变化会呈现出几个典型的时间段并且在相反因素占主导地位以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也就是说,经济周期性波动会出现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几个阶段,并且各个阶段都会经历一定的时间段,具有相对稳定性。马克思指出:经济周期性波动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不可避免,由于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即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会呈现出周期性的特点,会不断地经过繁荣、危机、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形成一个经济波动周期。虽然这对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

27、的始终,但并不是资本主义因为这对矛1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第 327-328 页6盾就时时都处在经济危机之中,只有这一矛盾表现出的两对矛盾: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生产过剩与劳动人民有购买力的需求不足,只有矛盾激化到只有靠经济危机来缓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时,经济危机才会爆发。而在经济危机爆发以前,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等因素,资本主义生产会经过一段繁荣时期;危机过后,由于资本主义生产遭到巨大破坏,整个社会生产和消费热情会低迷,整个社会有不可避免的会经历萧条时期;而随着固定资产更新,资本有机构成又会慢慢提高,整个经

28、济慢慢复苏,并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又为下次经济危机埋下隐患。5.2 关于经济危机及经济周期的成因的分析不同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生产的一个周期分为高涨、危机、萧条、复苏几个阶段,虽然资本主义生产的周期性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根本矛盾的激化具有周期性,但是在一个经济周期内的不同阶段的具体成因各有不同。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是始终存在的,并不是由于其始终存在资本主义生产就会产生周期性变化,产生周期性变化是在于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相对过剩人口变化以及实际工资和工人阶级工资占商品价值比重的变化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内在的基本矛盾不断

29、的经历激化和强制性缓和。所以,在矛盾激化阶段经济危机便会产生以强制性缓解矛盾,在其他矛盾未激化到必须靠经济危机来解决时,资本主义生产便会处在高涨或其他阶段。从危机阶段来看,产生危机的可能性早在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物时便已经存在。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上看,商品的买和卖就存在脱节的可能性,一旦一些商人卖出商品后不购买或不立即购买,当全社会普遍性的买和卖脱节以后,危机便会爆发;从货币支付职能上看,由于信用的发展,赊销买卖的兴起,各个资本主义生产者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债务链关系,一旦有一个或多个债务人到时无法付清债务,这种链式的债务系统就会面临崩溃的危险,整个社会也就会存在危机的可能性。马克思还指出危

30、机的真正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资本主义生产上看,其表现为两对矛盾: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生产社会化客观要求生产必须具有组织性,这在企业内部是可以实现的。但由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完全由资本家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因而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又处于无政府状态,随着该对矛盾加剧,资本主义危机便不可避免会发生;生产过剩与有购买力的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由于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遵循的规律之一,资本家为追求剩余价值,其便具有不顾市场容量盲目扩大生产的内在动力;同时,由于资本家采用新设备和新技术而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

31、提高,直接7的后果便是相对过剩人口增加,有购买力的需求不断地下降,当二者之间的矛盾激化,危机的产生同样不可避免。而凯恩斯则认为经济危机的决定性解释在于资本边际效率的突然性崩溃。正式在繁荣繁荣后期对于资本品未来收益的乐观预期强到足以补偿资本品数量的日益丰沛、资本品生产成本的上升及可能出现的利率上升。由此导致在资本投资市场上购买者很大程度上对其购买的产品认识不清,而投机者所关心的则是预期下一次市场心里变动,而不是对资本资产的将来收益做出合理性估计。在这种影响之下,有组织的投资市场的性质是:当过度乐观和购买力的幻想破灭以后,市场价格往往会以突然和灾难性的巨大力量下降。伴随着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自然地

32、促使流动性偏好剧增由此导致利率上升。因此,资本边际效率的突然崩溃再加之随之而来的利息率上升这一事实会严重加剧投资下降。就造成经济危机的实质性因素而言仍旧是资本边际效率的突然崩溃。5.3 关于经济周期的趋势的看法不同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过剩的危机,并不是绝对过剩,即生产力超过了劳动人民的绝对需要而形成的过剩,而其只是一种相对过剩,即相对人民大众有购买力的需求之间的过剩。经济危机的实质就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法有效容纳其创造的生产力。经济危机的爆发不过是暂时性的缓解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同时,每一次经济危机的出现还会加深资本主义的矛

33、盾冲突。因此,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因而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最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凯恩斯则认为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通过采用适当的财政政策是能够在资本主义的框架内得到控制和解决的。6 凯恩斯和马克思的经济周期理论分析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启示首先,我国的收入分配体系还不是十分健全,衡量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偏高。因此,我们应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例以增加国内需求,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的前提仍旧是消费的增长。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经济增长过多的依靠投资和外贸拉动,直接的后果便是带来了物价水平的上升。其原因:一方面,大量的

34、国家建设投资导致广义货币供给量超过 GDP 的增长量,其结果便会导致人民币贬值,物价抬升。另一方面,由于过重依赖出口,导致外汇占款居高不下,也是广义货币供给量 M2 维持在高于 GDP 增长率一倍左右的原因之一。同时,8由于出口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污染问题严重,这种增长模式也是不可持续的。其次,政府应当采用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减缓经济周期性波动。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经济周期,同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存在经济周期,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有起有落,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点。为了维持经济稳定,增加就业,降低通货膨胀率,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发展,政府应

35、该使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管理总需求,调控宏观经济。但是,在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频率较其他西方国家更加频繁,因此,在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要注意时滞等相关问题,同时要完善管理体系,该归还市场决定的要坚决归还市场,该政府调控的政府一定要做好工作。就目前而言,虽然 2015 年一季度的 GDP 增长率仅为 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5.6%。但经济的主要指标还算良好,例如,2015 年一季度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0.2%;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3.5%1。在经济新常态下,增长率放缓也不能说就绝对是一件坏事,只要整个经济结构日益趋于合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就应当慎用

36、以免经济波动加剧。因此,纵观马克思和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我们可以简单认识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波动的作用,但是,并不意味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该随经济随时波动。实践证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一定的稳定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最新发布【DB/OL】.http:/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249261Karl Heinrich Marx.Das CapitalM.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2007:2492612 刘诗白,丁任重,等.政治经济学M.第二版.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

37、0:116124Liu ShiBai,Ding RenZhong,etc.Political EconomicsM.ChengDu: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 Press,2010:1161243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327346John Maynard Keynes.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and MoneyM.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2014:3273464 张晖明,邓霆.金融危机的马

38、克思主义解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96ZangHuiMing,DengTing.Marxs interpretation of financial crisisM.Shanghai:Fu Dan Press,2009:1965 刘恒: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7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22158 8 周庆悦,黄邦根.马克思与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比较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243249Zhou QingYue,Huang BangGen.The Comparison of the economic cycle theory of Marx and SchumpeterJ.Journal of AnHui Open University,2008(2):2432499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最新发布DB/OL.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