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3.现代诗二首.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866052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现代诗二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3.现代诗二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3.现代诗二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3.现代诗二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3.现代诗二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3、现代诗二首(王凤)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4.赏析重点诗句,体味诗歌的语言美。5.理解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6.感知诗歌的表达形式,仿写诗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德育渗透点 让孩子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总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教 学 过 程 个性修改秋晚的江上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学生思索。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

2、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二、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楼,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丐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代表作品:旧梦 卖布谣等。1931 年开始,刘大白闭门进行写作。1932年2月13日,刘大白静静地躺在钱2塘路。九号里的

3、床上,与世长逝,享年五十三岁。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4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归巢 驮着 斜阳 头白 芦苇 妆成 一瞬 红颜5帮一帮: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夕阳、芦苇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6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诗歌,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三、研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感

4、情(一)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诗歌,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2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3每一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二)学习第一小节。A.想一想:诗歌第1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预设:引导学生认真朗读第1节,把握其中出现的景物以及它们的行动,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描绘画面时要善于发挥想象,描述要生动。B.理一理: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预设: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可以补充。诗中描绘的景物有归鸟、斜阳、江、芦苇,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黄昏秋江图。C.辨一辨:“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这一句诗中鸟儿和斜阳的位置关系如何?具体分析一下。3预设:首先引导学生

5、明白句子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即“掉”的双方,然后具体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其中塑造的鸟的形象。明确:诗人原本只注意江上的飞鸟和照在飞鸟身上的夕阳,但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才注意到夕阳在江面上的倒影。这夕阳的倒影好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飞鸟本来已经倦了,但背上还驮着斜阳,并不觉得是沉重的负担。在诗人看来,正是飞鸟驮了斜阳去点染江面。情景十分动人。这两句是第一节情景的继续与开展。不说落日沉入江底,而说落日被鸟翅翻掉在江里,这是极富表现力的。它是极其夸张而又符合逻辑的动态描写,与其说是鸟驮斜阳的自然延伸,不妨看作是诗人想象力的深化,它使夕阳沉入江心这一瞬间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同时,鸟翻双翅,抖落

6、斜阳,在情绪上也是一种发展,它表明鸟不堪沉重的负担,希望过上自由的生活。D.品一品:“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这一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颜色的对比有什么表达效果?引导学生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妙用。“头白的芦苇”呈现“红颜”是夕阳的余晖映照的结果。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白红两种对比鲜明的颜色相衬,更突出江面上的风景之美。(三)学习第二小节。1指名读第2小节。2学生说说这一小节描绘的画面上出现了什么景物?3学生自主学习,在书中画有关的景物,组内交流后汇报。4思考问题:(1)“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夸张;体现

7、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2)“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指导学生朗读诗歌。46指名诵读、赛读。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一、复习导入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丽画卷,这节课我们来读一首徐志摩笔下描写花牛的诗。2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二、学习诗歌1自读感知。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示:可以从诗中的关键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诗的思想上去感受)2点拨感悟:(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

8、,认识生字。(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压扁”“霸占”“甩”“偷渡”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感悟)(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简短的小诗,我们要边读边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3领悟写法:(1)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2)生谈自己的发现。(3)师小结:A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5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结构一致)B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压”“霸占”“甩”“偷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板书设计:花牛歌坐-压扁眠-霸占走-甩得做梦-偷渡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