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8252系列 www.sii- 2节电池串联用电池保护IC Seiko Instruments Inc., 2011-2014 Rev.2.4_00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1 S-8252系列内置高精度电压检测电路和延迟电路,是用于2节串联锂离子 / 锂聚合物可充电电池的保护IC。 S-8252系列最适合于对2节串联锂离子 / 锂聚合物可充电电池组的过充电、过放电和过电流的保护。 特点 针对各节电池的高精度电压检测功能 过充电检测电压n (n = 1, 2) 3.550 V 4.600 V (5 mV进阶) 精度20 mV (Ta = +25C) 精度25 mV (Ta = 10C +60C)
2、 过充电解除电压n (n = 1, 2) 3.150 V 4.600 V *1精度30 mV 过放电检测电压n (n = 1, 2) 2.00 V 3.00 V (10 mV进阶) 精度50 mV 过放电解除电压n (n = 1, 2) 2.00 V 3.40 V *2精度100 mV 放电过电流检测电压 0.05 V 0.40 V (10 mV进阶) 精度10 mV 负载短路检测电压 0.5 V (固定) 精度100 mV 充电过电流检测电压 0.40 V 0.05 V (25 mV进阶) 精度20 mV 可选择充电过电流检测功能的 “有“ / “无“ 各种检测延迟时间仅通过内置电路即可实现
3、 (不需要外接电容) 精度20% 充电器连接端子采用高耐压器件 (VM端子、CO端子 : 绝对最大额定值 = 28 V) 可选择 “允许“ / “禁止“ 向0 V电池充电的功能 可选择休眠功能的 “有“ / “无“ 工作温度范围广 Ta = 40C +85C 消耗电流低 工作时 8.0 A (最大值) (Ta = +25C) 休眠时 0.1 A (最大值) (Ta = +25C) 无铅 (Sn 100%)、无卤素 *1. 过充电解除电压 = 过充电检测电压 过充电滞后电压 (过充电滞后电压n (n = 1, 2) 为0 V或者可在0.10 V 0.40 V的范围内,以50 mV为进阶单位进行选
4、择) *2. 过放电解除电压 = 过放电检测电压 + 过放电滞后电压 (过放电滞后电压n (n = 1, 2) 为0 V或者可在0.1 V 0.7 V的范围内,以100 mV为进阶单位进行选择) 用途 锂离子可充电电池组 锂聚合物可充电电池组 封装 SOT-23-6 SNT-6A 2节电池串联用电池保护IC S-8252系列 Rev.2.4_00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2 框图 DO VM VSS VC VDD CO 分频器 控制电路 充電器 検测电路 20 k 300 k “允许“ / “禁止“ 向 0 V 电池充电的电路 振荡器 控制电路 + + + + + + + 备注 图中的二极管全部为寄生
5、二极管。 图1 2节电池串联用电池保护IC Rev.2.4_00 S-8252系列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3 产品型号的构成 1. 产品名 S-8252A xx - xxxx U 封装简称和IC的包装规格 *1M6T1 : SOT-23-6、卷带产品 I6T1 : SNT-6A、卷带产品 序列号 *2按AA ZZ顺序设置 环保标记 U: 无铅 (Sn 100%)、无卤素*1. 请参阅卷带图。 *2. 请参阅 “ 3. 产品名目录“。 2. 封装 表1 封装图纸号码 封装名 外形尺寸图 卷带图 带卷图 焊盘图 SOT-23-6 MP006-A-P-SD MP006-A-C-SD MP006-A-R-S
6、D SNT-6A PG006-A-P-SD PG006-A-C-SD PG006-A-R-SD PG006-A-L-SD 2节电池串联用电池保护IC S-8252系列 Rev.2.4_00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4 3. 产品名目录 3. 1 SOT-23-6 表2 产品名 过充电 检测电压 V CU 过充电 解除电压 V CL 过放电 检测电压 V DL 过放电 解除电压 V DU 放电过电流 检测电压 V DIOV 充电过电流 检测电压 V CIOV 向0 V 电池的 充电功能 休眠 功能 延迟时间 的组合 *1 S-8252AAA-M6T1U 4.280 V 4.080 V 2.00 V 2.
7、00 V 0.20 V 0.10 V 禁止 有 (1) S-8252AAB-M6T1U 4.325 V 4.075 V 2.20 V 2.90 V 0.21 V 0.20 V 禁止 有 (1) S-8252AAC-M6T1U 4.300 V 4.100 V 2.40 V 3.00 V 0.20 V 0.20 V 禁止 有 (1) S-8252AAD-M6T1U 4.280 V 4.130 V 2.40 V 2.90 V 0.15 V 0.15 V 禁止 有 (1) S-8252AAE-M6T1U 4.350 V 4.150 V 2.30 V 3.00 V 0.30 V 0.30 V 允许 有
8、(1) S-8252AAF-M6T1U 4.350 V 4.100 V 2.40 V 3.00 V 0.15 V 0.15 V 允许 有 (1) S-8252AAG-M6T1U 4.300 V 4.150 V 2.80 V 3.00 V 0.15 V 0.15 V 允许 有 (1) S-8252AAH-M6T1U 4.250 V 4.100 V 3.00 V 3.00 V 0.20 V 0.20 V 允许 有 (1) S-8252AAI-M6T1U 3.650 V 3.450 V 2.00 V 2.70 V 0.20 V 0.20 V 允许 无 (1) S-8252AAJ-M6T1U 3.90
9、0 V 3.500 V 2.00 V 2.50 V 0.20 V 0.20 V 允许 无 (1) S-8252AAK-M6T1U 4.350 V 4.150 V 2.30 V 3.00 V 0.20 V 0.20 V 允许 有 (1) S-8252AAL-M6T1U 4.200 V 4.050 V 2.50 V 3.00 V 0.20 V 0.20 V 禁止 有 (1) S-8252AAO-M6T1U 4.250 V 4.100 V 2.50 V 3.00 V 0.20 V 0.10 V 禁止 有 (1) S-8252AAP-M6T1U 4.350 V 4.150 V 2.20 V 2.90
10、V 0.20 V 0.40 V 禁止 有 (1) S-8252AAQ-M6T1U 4.300 V 4.100 V 2.60 V 3.00 V 0.40 V 0.40 V 禁止 有 (1) S-8252AAS-M6T1U 4.250 V 4.050 V 2.50 V 3.00 V 0.20 V 0.20 V 允许 无 (1) S-8252AAT-M6T1U 4.250 V 4.100 V 2.70 V 3.00 V 0.12 V 0.05 V 允许 有 (1) S-8252AAU-M6T1U 4.275 V 4.075 V 2.50 V 2.90 V 0.30 V 0.10 V 允许 有 (1)
11、 S-8252AAV-M6T1U 4.400 V 4.250 V 2.50 V 2.90 V 0.15 V 0.10 V 允许 有 (1) S-8252AAW-M6T1U 4.350 V 4.150 V 2.30 V 3.00 V 0.20 V 0.40 V 禁止 有 (1) S-8252AAX-M6T1U 4.230 V 4.030 V 2.75 V 3.05 V 0.15 V 0.10 V 禁止 有 (1) S-8252AAY-M6T1U 4.250 V 4.050 V 3.00 V 3.20 V 0.15 V 0.05 V 禁止 有 (2) S-8252AAZ-M6T1U 4.225 V
12、 4.075 V 2.40 V 2.90 V 0.15 V 0.15 V 禁止 有 (1) S-8252ABA-M6T1U 4.300 V 4.150 V 3.00 V 3.10 V 0.10 V 0.15 V 允许 有 (1) S-8252ABB-M6T1U 4.300 V 4.100 V 2.00 V 2.00 V 0.12 V 允许 有 (3) S-8252ABC-M6T1U 4.300 V 4.100 V 2.00 V 2.00 V 0.055 V 允许 有 (3) S-8252ABD-M6T1U 4.300 V 4.100 V 2.40 V 3.00 V 0.20 V 0.20 V
13、禁止 有 (4) S-8252ABE-M6T1U 4.225 V 4.075 V 2.40 V 2.90 V 0.10 V 0.10 V 禁止 有 (1) *1. 有关延迟时间的组合的详情,请参阅表4。 备注 需要上述检测电压值以外的产品时,请向本公司营业部咨询。 2节电池串联用电池保护IC Rev.2.4_00 S-8252系列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5 3. 2 SNT-6A 表3 产品名 过充电 检测电压 V CU 过充电 解除电压 V CL 过放电 检测电压 V DL 过放电 解除电压 V DU 放电过电流 检测电压 V DIOV 充电过电流 检测电压 V CIOV 向0 V 电池的 充电功
14、能 休眠 功能 延迟时间 的组合 *1 S-8252AAA-I6T1U 4.280 V 4.080 V 2.00 V 2.00 V 0.20 V 0.10 V 禁止 有 (1) S-8252AAH-I6T1U 4.250 V 4.100 V 3.00 V 3.00 V 0.20 V 0.20 V 允许 有 (1) S-8252AAM-I6T1U 4.250 V 4.050 V 2.40 V 3.00 V 0.10 V 0.10 V 允许 有 (1) S-8252AAN-I6T1U 4.325 V 4.075 V 2.20 V 2.90 V 0.21 V 0.10 V 允许 有 (1) S-82
15、52AAY-I6T1U 4.250 V 4.050 V 3.00 V 3.20 V 0.15 V 0.05 V 禁止 有 (2) *1. 有关延迟时间的组合的详情,请参阅表4。 备注 需要上述检测电压值以外的产品时,请向本公司营业部咨询。 表4 延迟时间 的组合 过充电检测 延迟时间 t CU 过放电检测 延迟时间 t DL 放电过电流检测 延迟时间 t DIOV 负载短路检测 延迟时间 t SHORT 充电过电流检测 延迟时间 t CIOV (1) 1.0 s 128 ms 8 ms 280 s 8 ms (2) 1.0 s 500 ms 8 ms 280 s 8 ms (3) 1.0 s
16、128 ms 8 ms 280 s (4) 1.0 s 128 ms 8 ms 1 ms 8 ms 备注 可更改在下述范围内的延迟时间,请向本公司营业部咨询。 表5 延迟时间 符号 选择范围 备注 过充电检测延迟时间 t CU256 ms 512 ms 1.0 s *1从左项中选择 过放电检测延迟时间 t DL32 ms 64 ms 128 ms *1从左项中选择 放电过电流检测延迟时间 t DIOV4 ms 8 ms *116 ms 从左项中选择 负载短路延迟时间 t SHORT280 s *1500 s 1 ms 从左项中选择 充电过电流检测延迟时间 t CIOV4 ms 8 ms *11
17、6 ms 从左项中选择 *1. 标准产品的延迟时间。 2节电池串联用电池保护IC S-8252系列 Rev.2.4_00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6 引脚排列图 1. SOT-23-6 13 2 54 6 Top view图2 表6 引脚号 符号 描述 1 DO 放电控制用FET门极连接端子 (CMOS输出) 2 CO 充电控制用FET门极连接端子 (CMOS输出) 3 VM VM端子 VSS端子间的电压检测端子 (过电流 / 充电器检测端子) 4 VC 电池1的负电压和电池2的正电压连接端子 5 VDD 正电源输入端子, 电池1的正电压连接端子 6 VSS 负电源输入端子, 电池2的负电压连接端子
18、2. SNT-6A 5 4 6 2 3 1 Top view图3 表7 引脚号 符号 描述 1 VM VM端子 VSS端子间的电压检测端子 (过电流 / 充电器检测端子) 2 CO 充电控制用FET门极连接端子 (CMOS输出) 3 DO 放电控制用FET门极连接端子 (CMOS输出) 4 VSS 负电源输入端子, 电池2的负电压连接端子 5 VDD 正电源输入端子, 电池1的正电压连接端子 6 VC 电池1的负电压和电池2的正电压连接端子 2节电池串联用电池保护IC Rev.2.4_00 S-8252系列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7 绝对最大额定值 表8 (除特殊注明以外 : Ta = +25C)
19、项目 符号 适用端子 绝对最大额定值 单位 VDD端子 VSS端子间输入电压 V DSVDD V SS 0.3 V SS + 12 V VC端子输入电压 V VCVC V SS 0.3 V DD + 0.3 V VM端子输入电压 V VMVM V DD 28 V DD + 0.3 V DO端子输出电压 V DODO V SS 0.3 V DD + 0.3 V CO端子输出电压 V COCO V VM 0.3 V DD + 0.3 V 容许功耗 SOT-23-6 P D 650 *1mW SNT-6A 400 *1mW 工作环境温度 T opr 40 +85 C 保存温度 T stg 55 +1
20、25 C *1. 基板安装时 安装基板 (1) 基板尺寸 : 114.3 mm 76.2 mm t1.6 mm (2) 名称 : JEDEC STANDARD51-7 注意 绝对最大额定值是指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超过的额定值。万一超过此额定值,有可能造成产品劣化等物理性 的损伤。 0 50 100 150 800 400 0 容许功耗 (P D ) mW 环境温度 (Ta) C SOT-23-6 200 600 SNT-6A图4 封装容许功耗 (基板安装时) 2节电池串联用电池保护IC S-8252系列 Rev.2.4_00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8 电气特性 1. Ta = +25C 表9 (除
21、特殊注明以外 : Ta = +25C) 项目 符号 条件 最小值 典型值 最大值 单位 测定 电路 检测电压 过充电检测电压n (n = 1, 2) VCUn VCU 0.020 VCU V CU + 0.020 V 1 Ta = 10C +60C *1 VCU 0.025 VCU V CU + 0.025 V 1 过充电解除电压n (n = 1, 2) VCLn VCL VCU V CL 0.030 VCL V CL + 0.030 V 1 VCL = VCU V CL 0.030 VCL V CL + 0.020 V 1 过放电检测电压n (n = 1, 2) VDLn VDL 0.050
22、 VDL V DL + 0.050 V 2 过放电解除电压n (n = 1, 2) VDUn VDL VDU V DU 0.100 VDU V DU + 0.100 V 2 VDL = VDU V DU 0.050 VDU V DU + 0.050 V 2 放电过电流检测电压 VDIOV VDIOV 0.010 VDIOV V DIOV + 0.010 V 2 负载短路检测电压 VSHORT 0.40 0.50 0.60 V 2 检测电压 (有充电过电流检测功能) 充电过电流检测电压 VCIOV VCIOV 0.020 VCIOV V CIOV + 0.020 V 2 检测电压 (无充电过电流
23、检测功能) 充电器检测电压 VCHA 1.0 0.7 0.4 V 2 向0 V电池充电的功能 开始向0 V电池充电的充电器电压 V0CHA “允许“ 向0 V电池充电的功能 0.0 0.7 1.0 V 2 禁止向0 V电池充电的电池电压 V0INH “禁止“ 向0 V电池充电的功能 0.4 0.8 1.1 V 2 内部电阻 VM端子 VDD端子间电阻 RVMD V1 = V2 = 1.8 V, V3 = 0 V 100 300 900 k 3 VM端子 VSS端子间电阻 RVMS V1 = V2 = 3.5 V, V3 = 1.0 V 10 20 40 k 3 输入电压 VDD端子 VSS端子
24、间 工作电压 VDSOP1 1.5 10 V 输入电流 (有休眠功能) 工作时消耗电流 IOPE V1 = V2 = 3.5 V, V3 = 0 V 4.0 8.0 A 2 休眠时消耗电流 IPDN V1 = V2 = 1.5 V, V3 = 3.0 V 0.1 A 2 VC端子电流 IVC V1 = V2 = 3.5 V, V3 = 0 V 0.0 0.7 1.5 A 2 输入电流 (无休眠功能) 工作时消耗电流 IOPE V1 = V2 = 3.5 V, V3 = 0 V 4.0 8.0 A 2 过放电时消耗电流 IOPED V1 = V2 = 1.5 V, V3 = 3.0 V 2.5
25、5.0 A 2 VC端子电流 IVC V1 = V2 = 3.5 V, V3 = 0 V 0.0 0.7 1.5 A 2 输出电阻 CO端子电阻 “H“ RCOH V1 = V2 = 3.5 V, V3 = 0 V, V4 = 6.5 V 2.5 5 10 k 4 CO端子电阻 “L“ RCOL V1 = V2 = 4.7 V, V3 = 0 V, V4 = 0.5 V 2.5 5 10 k 4 DO端子电阻 “H“ RDOH V1 = V2 = 3.5 V, V3 = 0 V, V5 = 6.5 V 5 10 20 k 4 DO端子电阻 “L“ RDOL V1 = V2 = 1.8 V, V
26、3 = 3.6 V, V5 = 0.5 V 5 10 20 k 4 延迟时间 过充电检测延迟时间 tCU tCU 0.8 tCU tCU 1.2 5 过放电检测延迟时间 tDL tDL 0.8 tDL tDL 1.2 5 放电过电流检测延迟时间 tDIOV tDIOV 0.8 tDIOV t DIOV 1.2 5 负载短路检测延迟时间 tSHORT tSHORT 0.8 tSHORT t SHORT 1.2 5 充电过电流检测延迟时间 tCIOV tCIOV 0.8 tCIOV t CIOV 1.2 5 *1. 并没有在高温以及低温的条件下进行筛选,因此只保证在此温度范围下的设计规格。 2节电
27、池串联用电池保护IC Rev.2.4_00 S-8252系列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9 2. Ta = 40C +85C *1表10 (除特殊注明以外 : Ta = 40C +85C *1 ) 项目 符号 条件 最小值 典型值 最大值 单位 测定 电路 检测电压 过充电检测电压n (n = 1, 2) VCUn V CU 0.045 VCU V CU + 0.030 V 1 过充电解除电压n (n = 1, 2) VCLn VCL VCU V CL 0.070 VCL V CU + 0.040 V 1 VCL = VCU V CL 0.050 VCL V CU + 0.030 V 1 过放电检测电压
28、n (n = 1, 2) VDLn V DL 0.085 VDL V CU + 0.060 V 2 过放电解除电压n (n = 1, 2) VDUn VDL VDU V DU 0.140 VDU V CU + 0.110 V 2 VDL = VDU V DU 0.085 VDU V CU + 0.060 V 2 放电过电流检测电压 VDIOV V DIOV 0.010 VDIOV V CU + 0.010 V 2 负载短路检测电压 VSHORT 0.40 0.50 0.60 V 2 检测电压 (有充电过电流检测功能) 充电过电流检测电压 VCIOV V CIOV 0.020 VCIOV V C
29、IOV + 0.020 V 2 检测电压 (无充电过电流检测功能) 充电器检测电压 VCHA 1.2 0.7 0.2 V 2 向0 V电池充电的功能 开始向0 V电池充电的充电器电压 V0CHA “允许“ 向0 V电池充电的功能 0.0 0.7 1.5 V 2 禁止向0 V电池充电的电池电压 V0INH “禁止“ 向0 V电池充电的功能 0.3 0.8 1.3 V 2 内部电阻 VM端子 VDD端子间电阻 RVMD V1 = V2 = 1.8 V, V3 = 0 V 78 300 1310 k 3 VM端子 VSS端子间电阻 RVMS V1 = V2 = 3.5 V, V3 = 1.0 V 7
30、.2 20 44 k 3 输入电压 VDD端子 VSS端子间 工作电压 VDSOP1 1.5 10 V 输入电流 (有休眠功能) 工作时消耗电流 IOPE V1 = V2 = 3.5 V, V3 = 0 V 4.5 8.5 A 2 休眠时消耗电流 IPDN V1 = V2 = 1.5 V, V3 = 3.0 V 0.15 A 2 VC端子电流 IVC V1 = V2 = 3.5 V, V3 = 0 V 0.0 1.2 2.0 A 2 输入电流 (无休眠功能) 工作时消耗电流 IOPE V1 = V2 = 3.5 V, V3 = 0 V 4.5 8.5 A 2 过放电时消耗电流 IOPED V1
31、 = V2 = 1.5 V, V3 = 3.0 V 2.5 5.5 A 2 VC端子电流 IVC V1 = V2 = 3.5 V, V3 = 0 V 0.0 1.2 2.0 A 2 输出电阻 CO端子电阻 “H“ RCOH V1 = V2 = 3.5 V, V3 = 0 V, V4 = 6.5 V 1.2 5 15 k 4 CO端子电阻 “L“ RCOL V1 = V2 = 4.7 V, V3 = 0 V, V4 = 0.5 V 1.2 5 15 k 4 DO端子电阻 “H“ RDOH V1 = V2 = 3.5 V, V3 = 0 V, V5 = 6.5 V 2.4 10 30 k 4 DO
32、端子电阻 “L“ RDOL V1 = V2 = 1.8 V, V3 = 3.6 V, V5 = 0.5 V 2.4 10 30 k 4 延迟时间 过充电检测延迟时间 tCU tCU 0.3 tCU tCU 2.0 5 过放电检测延迟时间 tDL tDL 0.3 tDL tDL 2.0 5 放电过电流检测延迟时间 tDIOV tDIOV 0.3 tDIOV tDIOV 2.0 5 负载短路检测延迟时间 tSHORT tSHORT 0.3 tSHORT tSHORT 2.0 5 充电过电流检测延迟时间 tCIOV tCIOV 0.3 tCIOV tCIOV 2.0 5 *1. 并没有在高温以及低温
33、的条件下进行筛选,因此只保证在此温度范围下的设计规格。 2节电池串联用电池保护IC S-8252系列 Rev.2.4_00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10 测定电路 注意 在未经特别说明的情况下,CO端子的输出电压 (V CO ), DO端子的输出电压 (V DO ) 的 “H“, “L“ 的判定是以N沟道 FET的阈值电压 (1.0 V) 为基准。此时,CO端子请以V VM 为基准、DO端子请以V SS 为基准进行判定。 1. 过充电检测电压、过充电解除电压 (测定电路1) 在V1 = V2 = V CU 0.05 V, V3 = 0 V设置后的状态下,将V1缓慢提升至V CO= “H“ “L“ 时的
34、V1的电压即为过充电检 测电压 (V CU1 )。 随后, 设定V2 = 3.5 V, 将V1缓慢下降至V CO= “L“ “H“ 时的V1的电压即为过充电解除电压 (V CL1 )。 V CU1 与V CL 的差额即为过充电滞后电压 (V HC1 )。 在V1 = V2 = V CU 0.05 V, V3 = 0 V设置后的状态下,将V2缓慢提升至V CO= “H“ “L“ 时的V2的电压即为过充电检 测电压 (V CU2 )。随后,设定V1= 3.5 V,将 V2缓慢下降至V CO= “L“ “H“ 时的V2的电压即为过充电解除电压 (V CL2 )。 V CU2 与V CL2 的差额即为
35、过充电滞后电压 (V HC2 )。 2. 过放电检测电压、过放电解除电压 (测定电路2) 在V1 = V2 = 3.5 V, V3 = 0 V设置后的状态下,将V1缓慢下降至V DO= “H“ “L“ 时的V1的电压即为过放电检测电压 (V DL1 )。随后,将V1缓慢提升至V DO= “L“ “H“ 时的V1的电压即为过放电解除电压 (V DU1 )。V DU1 与V DL1 的差额即为 过放电滞后电压 (V HD1 )。 在V1 = V2 = 3.5 V, V3 = 0 V设置后的状态下,将V2缓慢下降至V DO= “H“ “L“ 时的V2的电压即为过放电检测电压 (V DL2 )。随后,
36、将V2缓慢提升至V DO= “L“ “H“ 时的V2的电压即为过放电解除电压 (V DU2 )。V DU2 与V DL2 的差额即为 过放电滞后电压 (V HD2 )。 3. 放电过电流检测电压 (测定电路2) 在V1 = V2 = 3.5 V, V3 = 0 V设置后的状态下,将V3提升,从电压提升后开始到V DO= “H“ “L“ 为止的延迟时间即 为放电过电流延迟时间 (t DIOV ),此时的V3的电压即为放电过电流检测电压 (V DIOV )。 4. 负载短路检测电压 (测定电路2) 在V1 = V2 = 3.5 V, V3 = 0 V设置后的状态下,将V3提升,从电压提升后开始到V
37、 DO= “H“ “L“ 为止的延迟时间即 为负载短路延迟时间 (t SHORT ),此时的V3的电压即为负载短路检测电压 (V SHORT )。 5. 充电过电流检测电压、充电器检测电压 (测定电路2) 5. 1 有充电过电流检测功能 在V1 = V2 = 3.5 V, V3 = 0 V设置后的状态下,将V3降低,从电压降低后开始到V CO= “H“ “L“ 为止的延迟时 间即为充电过电流检测延迟时间 (t CIOV ),此时的V3的电压即为充电过电流检测电压 (V CIOV )。 5. 2 无充电过电流检测功能 在V1 = V2 = 3.5 V, V3 = 0 V设置后的状态下,将V3降低
38、至V CO= “H“ “L“ 时的V3的电压即为充电器检测电压 (V CHA )。 6. 工作时消耗电流 (测定电路2) 在V1 = V2 = 3.5 V, V3 = 0 V设置后的状态下,流经VDD端子的电流 (I DD ) 即为工作时消耗电流 (I OPE )。 2节电池串联用电池保护IC Rev.2.4_00 S-8252系列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11 7. VC端子电流 (测定电路2) 在V1 = V2 = 3.5 V, V3 = 0 V设置后的状态下,流经VC端子的电流 (I VC ) 即为VC端子电流 (I VC )。 8. 休眠时消耗电流、过放电时消耗电流 (测定电路2) 8. 1
39、有休眠功能 在 V1 = V2 = 1.5 V, V3 = 3.0 V设置后的状态下,流经VSS端子的电流 (I SS ) 即为休眠时消耗电流 (I PDN )。 8. 2 无休眠功能 在 V1 = V2 = 1.5 V, V3 = 3.0 V设置后的状态下,流经VSS端子的电流 (I SS ) 即为过放电时消耗电流 (I OPED )。 9. VM端子 VDD端子间电阻 (测定电路3) 在V1 = V2 = 1.8 V, V3 = 0 V设置后的状态下,VM端子 VDD端子间电阻即为R VMD 。 10. VM端子 VSS端子间电阻 (测定电路3) 在V1 = V2 = 3.5 V, V3
40、= 1.0 V设置后的状态下,VM端子 VSS端子间电阻即为R VMS 。 11. CO端子电阻 “H“ (测定电路4) 在V1 = V2 = 3.5 V, V3 = 0 V, V4 = 6.5 V设置后的状态下,VDD端子 CO端子间电阻即为CO端子电阻 “H“ (R COH )。 12. CO端子电阻 “L“ (测定电路4) 在V1 = V2 = 4.7 V, V3 = 0 V, V4 = 0.5 V设置后的状态下,VM端子 CO端子间电阻即为CO端子电阻 “L“ (R COL )。 13. DO端子电阻 “H“ (测定电路4) 在V1 = V2 = 3.5 V, V3 = 0 V, V5
41、 = 6.5 V设置后的状态下,VDD端子 DO端子间电阻即为DO端子电阻 “H“ (R DOH )。 14. DO端子电阻 “L“ (测定电路4) 在V1 = V2 = 1.8 V, V3 = 0 V, V5 = 0.5 V设置后的状态下,VSS端子 DO端子间电阻即为DO端子电阻 “L“ (R DOL )。 15. 过充电检测延迟时间 (测定电路5) 在V1 = V2 = 3.5 V, V3 = 0 V设置后的状态下,将V1提升,从V1超过V CU 时开始到V CO= “L“ 为止的时间即为过充电 检测延迟时间 (t CU )。 2节电池串联用电池保护IC S-8252系列 Rev.2.4
42、_00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12 16. 过放电检测延迟时间 (测定电路5) 在V1 = V2 = 3.5 V, V3 = 0 V设置后的状态下,将V1降低,从V1低于V DL 时开始到V DO= “L“ 为止的时间即为过放电 检测延迟时间 (t DL )。 17. 放电过电流检测延迟时间 (测定电路5) 在V1 = V2 = 3.5 V, V3 = 0 V设置后的状态下,将V3提升,从V3超过V DIOV 时开始到V DO= “L“ 为止的时间即为放电 过电流检测延迟时间 (t DIOV )。 18. 负载短路检测延迟时间 (测定电路5) 在V1 = V2 = 3.5 V, V3 = 0 V设置
43、后的状态下,将V3提升,从V3超过V SHORT 时开始到V DO= “L“ 为止的时间即为负载 短路检测延迟时间 (t SHORT )。 19. 充电过电流检测延迟时间 (测定电路5) 在V1 = V2 = 3.5 V, V3 = 0 V设置后的状态下,将V3降低,从V3低于V CIOV 时开始到V CO= “L“ 为止的时间即为充电 过电流检测延迟时间 (t CIOV )。 20. 开始向0 V电池充电的充电器电压 (“允许“ 向0 V电池充电的功能) (测定电路2) 在V1 = V2 = V3 = 0 V设置后的状态下,将V3缓慢下降,当V CO= “H“ (V CO= V DD ) 时
44、的V3的电压的绝对值即为向0 V 电池充电开始充电器电压 (V 0CHA )。 21. 禁止向0 V电池充电的电池电压 (“禁止“ 向0 V电池充电的功能) (测定电路2) 在V1 = V2 = 1.5 V, V3 = 6.0 V设置后的状态下,将V1缓慢下降,当V CO= “L“ (V VM + 0.1 V以下) 时的V1的电压即 为向0 V电池充电禁止电池电压 (V 0INH )。 CO VM DO S-8252系列 V V3 V VDD VC VSS R1 = 470 V1 V2 C1 = 0.1 F C2 = 0.1 F R2 = 470 COM V COV DO图5 测定电路1 2节
45、电池串联用电池保护IC Rev.2.4_00 S-8252系列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13CO VM DO S-8252系列 V V3 V VDD VC VSS A A V1 V2 A COM V COV DOI DDI VCI SS图6 测定电路2 CO VM DO S-8252系列 A VDD VC VSS A V2 V1 COM V3 I VMI SS图7 测定电路3 CO VM DO S-8252系列 A V4 VDD VC VSS V1 V2 A V5 COM V3 I COI DO图8 测定电路4 CO VM DO S-8252系列 VDD VC VSS V1 V2 COM V3 示波器
46、 示波器 图9 测定电路5 2节电池串联用电池保护IC S-8252系列 Rev.2.4_00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14 工作说明 备注 请参阅 “ 电池保护IC的连接例“。 1. 通常状态 1. 1 有充电过电流检测功能 S-8252系列是通过监视连接在VDD端子 VSS端子间的电池电压以及VM端子 VSS端子间的电压差, 来控制充 电和放电。电池电压在过放电检测电压 (V DL ) 以上且在过充电检测电压 (V CU ) 以下、VM端子的电压在充电过电 流检测电压 (V CIOV ) 以上且在放电过电流检测电压 (V DIOV ) 以下的情况下,充电控制用FET和放电控制用FET的 双方均被打
47、开。这种状态称为通常状态,可以自由地进行充电和放电。 在通常状态下,没有连接VM端子 VDD端子间电阻 (R VMD ) 和VM端子 VSS端子间电阻 (R VMS )。 注意 初次连接电池时,有可能处于不能进行放电的状态下。此时,通过短路VM端子和VSS端子,或连接充电器使 VM端子电压在V CIOV 以上且在V DIOV 以下,就能恢复到通常状态。 1. 2 无充电过电流检测功能 S-8252系列是通过监视连接在VDD端子 VSS端子间的电池电压以及VM端子 VSS端子间的电压差, 来控制充 电和放电。电池电压在过放电检测电压 (V DL ) 以上且在过充电检测电压 (V CU ) 以下、
48、VM端子的电压在充电器检 测电压 (V CHA ) 以上且在放电过电流检测电压 (V DIOV ) 以下的情况下, 充电控制用FET和放电控制用FET的双方均 被打开。这种状态称为通常状态,可以自由地进行充电和放电。 在通常状态下,没有连接VM端子 VDD端子间电阻 (R VMD ) 和VM端子 VSS端子间电阻 (R VMS )。 注意 初次连接电池时,有可能处于不能进行放电的状态下。此时,通过短路VM端子和VSS端子,或连接充电器使 VM端子电压在V CHA 以上且在V DIOV 以下,就能恢复到通常状态。 2. 过充电状态 在充电中,通常状态的电池电压若超过V CU ,且这种状态保持在过充电检测延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