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钩端螺旋体病 (leptospirosis),概况:,定义:是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传染源:鼠及猪类临床特点:早期:钩体败血症中期:各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晚期:各种变态反应后发症常见死因:肺弥漫性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心肌炎、溶血等。,病原学,钩体分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钩体的组成:菌体、轴丝、外膜。菌体由胞壁、胞浆膜、胞浆组成。轴丝为钩体的运动器官,也是其支持 结构。外膜薄而透明,具有抗原活性,产生 保护性抗体。,流行病学,一、传染源:鼠及猪类。患者尿中排出 钩体很少,且人尿液呈酸性不利于钩体生存,故人作为传染源可能性不大。二、传播途径1、 污水传播:接触环
2、境中的钩体,如稻 田、捕鱼、游泳等。2、护理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偶尔受染。,流行病学,三、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感染后获持久的 同型免疫力,新入疫区的人易感性高,容 易发展为重症。 四、特征:1、 分稻田型和洪水型。2、 季节性、地区性、流行性及职业性。3、 70年代后,以严重的肺出血多见,以前 以黄疸出血。,发病机理,1、 传入途径及体内繁殖: 2、 早期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3、 中期器官损害: 4、 中后期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成 分:,病理解剖,突出特点是机体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和组织形态变化轻微的不一致性 临床极严重的病例,其组织病变仍相对较轻,故较易逆转恢复 肺广泛点状出血,炎症现
3、象并不明显。肺微血管广泛充血,毛细血管内皮连接处可出现缺口,红细胞由此溢入肺泡,出血由点到片,逐渐融合,最后整个肺呈肝性实变。,肝肝细胞变性、肿胀,实质有细胞浸润,肝内胆管有胆汁淤积。 肾肾间质水肿,肾小管退行性病变,缺血性肾小管坏死。 其它器官也有相应改变。均系非特异性中毒性炎症病变。,临床表现,潜伏期7-14天,感染钩体型别不同,临床复杂多样。分五型 一、感染中毒型(流感伤寒型)即钩体早期的败血症起病3天内出现,一般经1-3天后90%恢复,少数发展为其他类型寒热、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痛、淋结大。以上是下述各临床类型共有的早期表现。 二、黄疸出血型也称外耳病,近年国内少见。病初感染中毒,于
4、病程4-8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黄疸、出血、肾功衰.,一、肺出血型经早期3-4天后,出现多少不等的血痰或咯血。根据轻重又分1、一般肺出血型:有咳嗽、痰中带血、肺部少量湿啰音,但无明显呼吸及循环功能 障碍,治疗及时可迅速恢复。 2、肺弥漫性出血型:迅速发展的广泛肺微血管出血为特征。肺出血、缺氧、窒息是本型特点。分3期,早期:轻度肺部症状,及时治疗可逆转。 胸片有散在点片状阴影。 极期:重度肺部症状,积极治疗仍有希望恢复。胸片阴影融合成片,肺有少量空腔存在。 垂危期:神志不清,高度紫绀,口鼻涌血,最终因肺泡迅速充满血液而窒息死亡。 三期不能截然分开,咯血与病情轻重不平行。,四、肾衰竭型 较少见钩体病患
5、者出现氮质血症、少尿、无尿、肾功衰,如不伴有黄疸,则称为肾衰竭型,伴有黄疸者为黄疸出血型的症状。 五、脑膜脑炎型 少见 头痛、呕吐、颈强脑膜炎症状 烦躁、神志不清、谵妄、瘫痪脑炎症状,五、钩体病后发症 1、 后发热 2、 眼后发症 3、 反应性脑膜炎 4、 闭塞性脑动脉炎,实验室检查,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 二、特异性检查 1、 血培养 2、 血清学试验显凝试验(MAT)、ELISA 3、 钩体DNA探针:可用于钩体病的早期诊断 4、 PCR技术 三 、其他,诊断,一、流行病学史:流行地区、季节、易感人群中在2-21天内有疫水接触史 二、临床表现:早期表现+血痰或咯血,各型
6、特异表现+后发症 三、检验:常规+血清学检查+血培养+PCR 鉴别诊断,治疗,一、一般及对症治疗 二、病原治疗 1、 一般首选青霉素40万u,每6-8小时重复,直到体温下降2天或治疗共7天。 2、 为预防赫氏反应,可在首剂青霉素的同时或稍前用氢考200-500 mg。,1、 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庆大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等,疗程同青霉素。 赫氏反应指在注射首剂青霉素或其他抗生素0.5-4h,多在2h内突然出现寒战、高热、头痛、身痛、脉速、呼吸快等比原有症状更重,或体温骤降、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反应一般在30分钟至1小时消失。少数病人可迅速出现肺弥漫性出血。应立即用镇静剂及氢考,补液、强心、纠酸、解痉、升压。 三、后发症的治疗,预防,一、消灭和管理传染源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保护易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