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科的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1.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及体会诗人陆游对小儿子子聿所寄予的一片深情。 2.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第一课时,纸上谈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
2、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同学们,还记得负荆请罪中的大将军廉颇吗?,故事名字,赵括为何会兵败?一千年之后的宋代大诗人陆游在他的诗中便做出了很好的解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冬天的夜晚,陆游的小儿子,指示、训示,子聿,冬夜,示,陆游是我国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今尚存诗歌九千三百余首。 陆游的一生,写下了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这些诗篇不仅饱含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示儿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一生酷爱读书,即使到了多病的晚年,仍然“读书
3、有味身忘老”,并且写下了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本首诗就是他写下的八首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一首。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萌发了要用诗来教育儿子的念头呢? (指名说),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指名读 齐读,学习古诗,除了熟读成诵之外,我们还要理解古诗,只有理解透彻,才能读出它的味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往学习古诗的方法。,任务提示,自读古诗,交流读懂的词语和诗句。还有什么地方读不明白,请在书上打个小问号。小组成员间交流收获、疑问。,古人学问无遗力,,1.丢失; 2.漏掉 ;3.余,留 ;4.死人留下的 ;,保
4、留,读书学习,做学问,学问,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不遗余力,请你举例说说古人是追求学问是如何不遗余力的?,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闻鸡起舞,古人学问无遗力,读书学习,做学问,学问,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学法总结,抓住重点字词;理解整句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少壮工夫老始成。,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板书:持之以恒,年轻力壮,始,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知识,毕竟,肤浅,有限,亲自实践,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 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郑燮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汉王充发明千千万,起点
5、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陶行知,通过刚才的自学与交流,现在我们基本上已经把整首诗的意思弄明白了,看来你们都很会学习。来,自己试着说说整首诗的意思。,陆游 地对子聿说。,意味深长 循循善诱 语重心长 ,这首诗告诉人们,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我们想象一下,子聿会怎么诵读父亲写的这首诗呢?,劝 学 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拓展延伸,【注释】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这首诗告
6、诉我们:,要在青少年时及早努力,,不要耽误时机,以致老大无成,空自后悔。,当堂检测,完成填空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 用自己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 儿子子聿。他在诗中一共讲了这几个道理:学习知识必须要有 、 的精神;一个既有 ,又有 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2、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诗句是 ;说明做学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的诗句是 。与“实践出真知”意思相同的诗是 。,陆游,教育,不遗余力,持之以恒,书本知识,实践经验,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业超市,1.抄写并背诵古诗;2.选读陆游其它几首教子诗。3.搜集陆游的资料,制作人物卡片。,第
7、二课时,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 活到老,学到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百尺竿头,再进一步。,能读懂吗?它们都是关于读书的,能给我们很好的警示,我们一起熟记于心。,介绍朱熹 教学熹字,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句名言,自由读一读,生中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他的诗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 含蓄,具有哲理。,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哲学家,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思想家。他的一,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他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
8、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于是,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一首诗观书有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观 书 有 感 宋 朱 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自由读 齐读,古诗大多运用逗号和句号,这里有个特殊的标点,你发现没有?所以这句要读出问的语气,我们一起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古诗的步骤:,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观 书 有 感 宋 朱 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方塘,方形的塘子,镜子,鉴,像一面镜子被打开,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渠,它,指水塘。,如许,如此,这样。,为,wi,
9、因为,源头,水发源的地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应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译文 : 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从源头不断地流来啊!,写景,议论,他的诗能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含蓄,具有哲理。,这首诗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方塘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呀!我要想变得英明有远见,看来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作业:我国古代还有许多明理诗,试一试,你能填上吗? 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抓住时间,抓住机遇,努力奋斗,不要等岁月消 逝,机会失去,空后悔。这正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时,回头再看那些困难,就会觉得,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这正是: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