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必修一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859294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必修一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必修一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必修一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必修一教材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必修一教材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单元规划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的新诗和外国诗歌。培根说过,读诗使人聪慧。丰富的意象,优美的语言,灵动的感情,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是心灵的净化。诗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雕琢人的气质,可以塑造人的灵魂。本单元的主题词是“品味与鉴赏” 。诗歌重在品味,诗歌的学习重在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诗歌的鉴赏可以从意象、意境、语言、情感四个方面着手。优美的诗篇都是以丰富的意象营造出新颖的意境,借助凝练语言的表达展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因此在本单元的诗歌学习过程中,我们把品味的重点,鉴赏的目标都聚焦于意象、意境、语言和情感四个方面上。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同志年轻时代的佳作。诗中意象丰富,意境开阔

2、,气魄宏大,意蕴深沉。所谓词如其人,词如其心,此词堪称毛泽东同志的壮志篇、抱负篇、情怀篇,亦可谓号召篇、期望篇。此词虽然运用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格律形式,但内容和情感上却完全不受形式所困,是一首将深刻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自然结合的上乘之作。教学时,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理解此词,但不应变成政治的诠释,而应把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放在对丰富的意象的感知上。诗两首包括戴望舒先生的雨巷和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两首诗。这两首诗都是语言优美、情感细腻、意蕴悠长的唯美之作,称得上中国新诗的唯美的典范。教学时,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品味诗歌的“美”上,纯美的意境、绝美的语言、唯美的情思,通过反复诵读、潜心品读等手段

3、,创设美的氛围,感受美的熏陶。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代表作。诗人用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怀深情地追忆自己的保姆一位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惨的中国旧时代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劳动妇女。此诗唯其真而得其美。教学时,应侧重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以真情去感染学生。诗中所描绘的那个时代的生活与我们学生现在的生活存在着比较大的距离,要注意通过情景的创设来缩小这种距离感,才能更好体验诗人的真性情。中外短诗五首包括了中外诗人的五篇短章。这五首诗都短小精悍,语言非常凝练,但意蕴深长,或富于哲理性,如卞之琳的断章 、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 ;或朦胧而优美,如郑愁予的错误 。在教学这五首诗时,建议采用更开放的形式,不

4、必拘泥于逐首诗的讲析,而侧重于学生的品悟与联想。根据课文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的基本特点。2.学习从意象、意境、语言、情感等方面品味诗歌,鉴赏诗歌,尝试感受诗歌的美。3.在反复朗读以至成诵的基础上品味、鉴赏诗歌,感受诗中人类最丰富的情感,体会人世间最美好的真情。4.鼓励进行新诗的创作,尝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欣赏美的基础上学习创造美。课时安排:(共计 8 个课时)沁园春长沙 一课时诗两首 两课时大堰河我的保姆 两课时中外短诗五首 两课时表达与交流 一课时1 沁园春 长沙本单元学习的是新诗,但毛泽东同志的这首沁园春长沙却是以中国古典格律诗的形式写成,然而,此

5、词虽然运用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中的格律形式,但内容和情感上却完全不为形式所困,抒发的是诗人革命的豪情。这正是中国新诗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一方面是不完全受传统的束缚,积极向外国诗歌学习,但同时也没有抛弃中国传统诗歌的可取之处,在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发展出中国的新诗。本文的学习要适当地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理解此词,但切忌变成政治的诠释,而应把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放在对丰富的意象的感知上。本文拟通过独特的情景的创设,侧重运用朗读式、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重在让学生感悟诗人的豪情壮志。拟定一课时。教学设想:把教学地点从课室之内转移到课室外空旷的高处,在九月的秋风中为学习和品读本词营造一种

6、开阔而舒畅的氛围。在学生大声反复朗读本词的基础上,分析本词中上片丰富的意象,理解诗人抒情的前提,展开丰富的联想;下片则结合毛泽东同志的经历和当时的时代背景的介绍,引导学生领会诗人心中激荡的诗情。教学重点 情景中的激情朗读与丰富联想,结合意象,体会情感。教学难点 摆脱庸俗之气,培养开阔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操。教具准备 选定适合的室外上课地点(高处、开阔处) 、录音机(可携带外出,不需用交流电的) 。课时安排 一课时。三维目标1.理解本词景与情的关系,体会借景抒情的妙处,品读词中丰富的意象,展开丰富的联想。2.结合背景的分析,领悟诗人激越的情感,感受诗人胸中的豪情。3.情景教学,在特设的情景中,感受课

7、文中作者流露的情感。4.反复朗读,读出激情,读出壮志,在朗读中感受,在朗读中品味。5.思维训练,充分展开联想,开拓自己的胸襟。6.体会诗人心中的豪情与壮志,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培养开阔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操。2 诗两首诗两首包括戴望舒先生的雨巷和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两首诗。望舒先生的雨巷是先生的成名之作,发表于 1928 年。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写于1928 年他重游当年求学之地英国剑桥大学后的返国途中,诗中缠结着诗人难以挥去的万千离愁。这两首诗都是语言优美、情感细腻、意蕴悠长的唯美之作,称得上中国新诗的唯美的典范。因此,教学上,重点在品味诗歌的“美” ,品味纯美的意境、绝美的语言、唯美的情思,

8、尤其应品味语言所呈现出的音乐之美、绘画之美、建筑之美。一定要紧扣语言本身去感受,通过反复诵读、潜心品读等手段,辅之以音乐的效果,调动联想、想象的能力,感受诗歌意境之美。拟定两课时。教学设想:第一课时:简介两位诗人及其创作的相关背景,然后通过听录音范读,学生以各种形式反复朗读诗歌,并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第二课时:品析诗中最优美的语言,借助音乐的力量,运用配乐朗诵的方法,进一步感悟诗歌之美,并最终达成背诵的目的。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美之所在、美之真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课时安排 两课时。三维目标1.学习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方法,仔

9、细揣摩优美的诗句,品味诗歌语言之美。2.理解诗歌的情感,分析情感与语言之间深刻的关系,体会优美的意境所造就的艺术效果。3.朗读教学,以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反复诵读,感受语言之美。4.合作探究,品悟意境之美。5.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感悟诗人的情感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获得一次美的熏陶。3 大堰河我的保姆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诗人 1933 年于狱中创作的。在诗中,诗人用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怀深情地追忆自己的保姆一位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惨的中国旧时代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的劳动妇女。本课在教学时,侧重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以真情去感染学生。运用讲解法、朗读法、讨论法,引导学生体会诗

10、人的感情。通过分析诗中“大堰河”的形象,理解诗中细腻的细节描写、大量排比句式、反复修辞的使用和铺陈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的情感。拟定两课时。教学设想:第一课时:简介作者,介绍此诗的创作背景,范读课文,营造气氛,初步感受诗歌内容,分析诗中“大堰河”的形象,大致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第二课时:在朗读的基础上,集中分析一些精彩感人的细节,体会诗中排比句式和反复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深入理解诗人蕴涵于诗中的深挚的感情。教学重点 把握诗中的细节描写、排比句式和反复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理解诗中人物形象及其所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理解叙事诗的抒情特点。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课时安排 两课时。三

11、维目标1.分析、理解诗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诗人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深厚感情。2.分析诗中细节的描写和排比句式的运用及其对诗歌感情表达的作用。3.朗读法,通过朗读体会句式运用的妙处和诗人的情感。4.合作讨论,深入探讨诗歌的深层含意。5.思维拓展,感知不同文体的不同特征。6.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一、知识教育目标 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假字的准确识别运用 三、德育渗透目标 1

12、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重点、难点: 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难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5 荆轲刺秦王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在尖锐的矛盾中通过人物的言、行、表情、神态表现人物性格。2、以教材为例子,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本课实词:亲、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室、诏、被、穷、兵、阵、私。 2、通假字:淬、决、卒。 3、古今异义词:涕、币、提。 4、学会整

13、体把握文言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文言文内容的整体把握。教学时数:3 教时 6 鸿门宴一、预习要点:(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古今义及特殊句式的用法。 (2)了解史记和司马迁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品味精炼生动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对项羽悲剧性格命运的揭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公正客观地评价人物形象。 在以上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过程与方法目标,做到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个性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正确引导。 教学重点: 掌

14、握重点实词,虚词,古今义及特殊句式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古今义及特殊句式的用法 2、理解对项羽悲剧性格命运的揭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公正客观地评价人物形象。第三单元单元规划上个单元我们跟着古人的娴妙而多情之笔,游览了我们的自然家园,感悟了蕴涵在天地之间的人生哲理;本单元我们要欣赏四篇写人记事的美文,通过作者或深沉或朴素的笔调去品味一个个鲜活人物的人格魅力,学会用简单有效的笔法由外而内地塑造人物,不仅如此,我们还要以他们为参照反观自身,在生活中由外而内走向自我完善。因此,本单元的主题是“品人品文” 。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把纪念刘和珍与整个“三一八”惨案联系起来,

15、写刘和珍的正义感、责任感,反复地突出她“微笑” 、 “和蔼” 、心地善良,实质是在塑造请愿群众的整体形象,表现出这是一群可亲可爱的有历史使命感的热血青年。而写段祺瑞执政府的残暴、流言家的卑劣,是为了控诉批判他们。文章记叙简练,议论精辟,感情浓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品人”入手,领略烈士的人格魅力,体味鲁迅先生的悲愤情感,感受鲁迅文章中的强烈的爱与憎,并进而揣摩鲁迅语言的准确深辟的特点。小狗包弟是巴金随想录的名篇,语言平实质朴,但感情却是真挚深沉的,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所记事情简单,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时遭到主人的背弃被送上解剖台,故事却引发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文章从侧

16、面反映“文革”动乱、人性扭曲的社会现实,显示了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因此,本文教学时应重点引导学生对作者忏悔精神的探讨,让他们从作者身上获得人生启迪,提升自我。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在写人记事上很有特点。文章选取一次演讲的几个片段,生动地展现了梁任公先生演讲的独特而又精彩的地方,语言简约,意味深长,并把对老师的敬爱、仰慕的真挚情感融入叙述描写中。本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品读梁任公身上的人格魅力,并借鉴作者写人记事上的精巧之处。金岳霖先生与上篇有所不同,是从金岳霖的一生中选取几件事,勾画出一位天真而又深情的大学问家。作者心中对恩师充满敬爱之情,但却用了一种轻松活泼、幽默滑稽的笔法,使所写

17、人物的个性更加鲜明。因此,教授本课时不仅感受人物身上那份可贵的童真,还要引导学生体味其中的艺术效果。【写作与表达交流活动】本单元的选文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或颂扬烈士鞭挞反动派,或悲悯小狗拷问自我,或忆恩师表真情,所写的均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作者善于发现人物身上与众不同的品格,并用饱含真挚情感的文笔恰当地叙述描写,展现他们人格上流溢出的感染力。这正提供给我们参照他人、观照自我的范例。一个人能否自我完善,跳出自我走向他人是关键。因此,本单元的写作与表达交流活动就以此为中心,以“参照他人,反观自我我读名人传记”为主题,先阅读名人传记,然后对照传记自我反思、领悟,最后在表达交流活动中进行交流。根据

18、课文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用心灵与文中人物及作者沟通,了解他们的所言所行,感受他们的真挚情感,领略他们的人格魅力,从而获得人生启迪,提高自我的人生境界。2.学习抓住人物特点简笔勾勒人物形象的写人方法,学会由外而内地多角度、多层面、以微知著地刻画丰满的人物形象。3.在探究、体悟、鉴赏中体会人物的人格魅力与真挚情感,在体悟中反观自身,获得启悟。4.准备“观照他人,反省自我”的表达交流活动,在用心与他人交流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感受的方法。着重训练学生的反省能力、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课时安排:(共计 8 个课时)记念刘和珍君 三课时小狗包弟 两课时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

19、演讲 一课时金岳霖先生 一课时表达与交流 一课时9 记念刘和珍君本文是鲁迅的经典名篇,也是为“三一八”惨案所写的几篇纪念性文章之一。文中情感悲愤交集,语言犀利,爱憎分明,是纪念性散文的典范之作。但由于年代较远,学生理解较为困难,而以往教学往往过于强调政治性,因而给学生欣赏此文带来障碍。其实本文也是一篇较特殊的写人记事文章,如果能从“人”的角度入手,让学生去体悟革命烈士的品格魅力,去批判反动派的卑鄙下劣,那么学生的收益将会大大超过政治性的分析所得到的。因此,本文的教学按照“品人品文”的角度,带领学生在善与恶的对比中,在作者深沉的情感中去获得启迪,提升自我。本文将采取讲解式、探讨式、启发式相结合的

20、教学方法。拟定三课时。教学设想:第一课时:简介作者、背景,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人物归类。了解第一类人革命者的事迹及作者的态度和评价。第二课时:了解第二、三类人(即反动派、庸人)的所作所为及作者的态度、评价。第三课时:分析一、二部分,把握写作目的与缘由,揣摩作者情感。教学重点 作者对革命青年的爱戴和赞颂,对反动派的控诉和揭露。教学难点 时代背景的把握,疑难句子的理解。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三课时。三维目标1.了解“三一八”惨案及刘和珍等烈士的事迹,牢记革命先烈对社会的贡献。2.理解关键句子,深入领会作者“悲愤交加”的深沉情感。3.掌握反语、比喻等修辞方法。4.合作探究,透过语言挖掘深沉含

21、义。5.分析揣摩,理解疑难句子。6.领略革命烈士身上的崇高品格,理解鲁迅先生的“斗士精神” ,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提升人生境界。7.理解作者对文中三类人的态度及评价,感受作者深沉的情感。10 小狗包弟本文感情真挚而又深沉,浓缩作者对自我的忏悔、对人性的追问、对“文革”深层的反思,所写事情虽小,但折射出的精神震撼力却是巨大的。读者可以从作者的深刻解剖中读出自身灵魂深处的卑污,从而获得灵魂上的洗涤。如此深沉思想却是由质朴平易的语言传达的,这值得引导学生去探究。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应把重点放在作者的忏悔精神与语言特点上,让学生在探讨中去学会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获得人生的启迪,借鉴以质朴语言传达深沉情感

22、的写作方法。因此,本文准备采用启发式、探讨式、领悟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启发中把握文章内容及其意义,在探讨中深入拷问自己的心灵,最后在领悟中提升自我的人生境界。拟定两课时。教学设想:第一课时:见解作者,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掌握正面、侧面描写方法,探讨人性。第二课时:探讨人性扭曲的社会原因,体悟作者的深沉情感,理解作者的忏悔精神,探讨“自我反省”对于人生的意义。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自我解剖、深刻反省及对“文革”的批判。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两课时。三维目标1.仔细揣摩质朴的语言中传达的真挚深沉的情感。2.学会自我反省,提升人

23、生境界。3.分析语言的特点,体味“言浅意深”的艺术效果。4.合作学习,把握作品的细节,了解、品味作者的语言魅力。5.探究与活动,挖掘作品深层次的内涵。6.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确立阅读文学作品时体会与感悟的思想意识。7.认识特定历史时期人性扭曲的状况,感受作者忏悔的勇气、气度与真挚而深沉的情感,提升自我的人生境界。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是一篇生动有趣而又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借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崇高的品质,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要集中在“品人和品文”上,扣住演讲的特点来领略梁任公身上学识渊博、率真深情的品格魅力,通过揣摩作者简约深情风趣幽默的笔调来体味字

24、里行间流露的真挚情感。本文采用探究式、朗读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拟定一课时。教学设想:了解作者及文中人物的大略事迹,整体感知文章所写事件,把握梁任公演讲的独特风格,进而认识他的为人特点,品析文章写人记事的细腻生动、语言的简约风趣,感受作者蕴涵文中的真挚情感,学习借鉴作者写人记事的技巧。教学重点 分析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教学难点 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教具准备 朗诵磁带。课时安排 一课时。三维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 ,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地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2.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

25、学生讲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备注:宽宏大量重友情等为人传颂,同时增大课容量,讲出语文课的文学性也是教改的一个趋势。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4.探究合作,搜索信息,把握文章内容。5.品读体味,深入领略人物的品格魅力。6.揣摩分析,借鉴协作技巧。第四单元单元规划这里是另一片天空。这里没有徐志摩的西天云彩,也没有戴望舒的雨巷丁香,也没有郑愁予的美丽错误,更没有王羲之的曲水流觞;有的是不容粉饰的真实,有的是动人心魄的震撼,有的是发人深省的思考。走出如梦如幻的文学天地,我们更要关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培养自己关注社会的意识。本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

26、块,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所选的都是这两类文体中的典范作品。这些作品强调真实性,及时准确地反映了方方面面的社会信息,从真实的生活出发,传达出时代的精神。有两篇现场短新闻,记者在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 ,以耳朵为“录音机” ,简笔勾勒出清晰可视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 别了, “不列颠尼亚” 记录了英国撤离香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它选取了英国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并把它们放在历史的背景中,使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有了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则打破客观报道的传统,直接讲述记者自己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见所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新闻报道的结构方式,引导学生分清新闻事实和

27、背景资料,培养关注社会、关心时事的意识。报告文学包身工是中国报告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作者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之于世,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教授这一课的重点是了解作者如何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为线索组织材料;探究作者在描写包身工的群体生活是如何做到点面结合的;分析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复杂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通讯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写于时传祥的名字逐渐淡出历史的时候。作者要寻找时传祥,其实是在为我们这个时代重新建构一座精神家园。文字朴实,却

28、给人深深的震撼。通讯飞向太空的航程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国人的喜悦和自豪显得更加凝重。根据课文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新闻强调真实,关注的是当下发生的事情,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2.引导学生把握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一是新闻事实,二是背景材料,三是作者的主观评价。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4.了解新闻报道和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课时安排:(共计 9 个课时)短新闻两篇 两课时包身工 三课时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 一课时飞向太空的航程 一课时表达与交流

29、 两课时10 短新闻两篇本单元是新闻单元,新闻具有真实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学生接触的比较多。在教授课文前可让学生搜集一些报纸,初步了解新闻的结构和特点。 别了, “不列颠尼亚” 选取了英国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并把它们放在历史的背景中,使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有了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则打破客观报道的传统,直接讲述记者自己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见所感。因此,这两篇短新闻准备采用讲解式、探究式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授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清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了解新闻内容、筛选信息、品味语言,并将两篇新闻比较异同。拟定两课时。第一课时,教授别了, “不列颠尼亚” 。教学设想:播放一段香港回归

30、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分清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探究本文如何将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品味具有深刻意义的语句。第二课时,教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教学设想:课前播放组织学生看辛德勒的名单 ,了解纳粹暴行。整体感知后引导学生重点品味典型细节,探究此文与一般的新闻报道有何不同。教学重点 1.体会别了, “不列颠尼亚” 一文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的有机融合。2.分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与常见的消息有何不同之处。教学难点 把握新闻的背景材料的新闻细节,仔细揣摩、品味文中具有深刻含意的语句。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课时安排 两课时。三维目标1

3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2.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3.合作学习,把握新闻中的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4.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5.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11 包身工这是一篇老课文,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但今天重读仍然能感到深深的震撼。包身工作于 1935 年,是夏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在详细地占有了大量可靠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他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之于世,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

32、国工人的罪行。同时告诉人们,包身工制度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温床上,受到国民党反动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生长出来的一颗毒瘤。因此本文准备采用讲解式、启发式、探究式结合的教学方法。本文是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在教授学生报告文学的基本知识之后,重点训练学生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线索,可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本文在描写包身工的生活时注意点面结合,并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修辞手法,在分析这些特点时可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本文有许多句子充满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句子时可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拟定三课时。教学设想:第一课时:简介作者,介绍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3、分清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理解“包身工”的内涵。第二课时:复习字词、文学常识,接着与上一节课衔接,继续分析作者怎样描写包身工这个群体的生活,采用分组包干的方法合作完成。第三课时:分析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复杂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分析课文多种修辞手法的效果。在引导学生品味分析时,教师可以作范例分析(比如最后三段) ,归结方法,让学生分析起来有方法、有依据。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如何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为线索组织材料的。2.探究作者在描写包身工的群体生活时是如何做到点面结合的。3.分析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复杂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教学难

34、点 引导学生抓住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理清课文线索,揣摩包含作者情感的语句。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课时安排 三课时。三维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2.学习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点面结合展现包身工非人生活的方法。3.了解包身工的来源和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4.合作学习,把握报告文学中的新闻事实、背景材料。5.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包身工的写作特点。6.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12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经典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中国

35、人都会感到自豪。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记录,高明的作者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事件有历史的纵深感。本文和别了, “不列颠尼亚” 都有这样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参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教学重点 了解“神舟”五号升天的相关事宜,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教学难点 分析课文标题的特色,学会拟新闻标题。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一课时。三维目标1.了解“神舟”五号升天的相关事宜,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2.结合课文内容,试编写“中国航天大事记”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神舟”五号,进行话题的搜集和整理。4.分析课文标题的特色,学会拟新闻标题。5.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