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几个要点目前,我国的医疗体制最大的问题是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国家以“强基层”为重点,引导医疗资源的流动与下沉,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化分配。这其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是核心,县医院承担着基层首诊的重头工作,需要从多方面做好配套,切实提升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1、给条件加强基础建设,搭建医生充分发挥的平台首先,在目前国家对推行多点执业配套政策不全、医生群体以进入具有优质专科资源的上级医院为目标的价值导向的情况下,县级医院要创造条件,对医务人员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与鼓励,提升其职业价值与社会地位;其次,县医院设备设施的不足制约了优秀医务人员的技术体现,医院必须有计划、
2、有选择的做设备配套,满足诊疗需求;再次,做好医院人才梯队管理,充分给与其继续教育的机会,积极与上级医院、专家协会、医生集团等保持人才的互通往来、学习交流,做到人才引进与提升并重。2、造势头树立专家口碑,强化专科在区域的影响力在分级诊疗体系下,县级医院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日常诊疗,这也正是树立县医院区域影响力的机遇。县医院应以常见病、多发病为突破口,有重点的打造强势专科,树立专家口碑,强化专科在县区的影响力,并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建立老百姓对专科及专家的信心,使专家与当地百姓的黏性大大增强。同时需要运营好宣传窗口,如医院微信公众平台等,传播医院最新惠民政策、典型病例、健康宣导等。3、布长效内招人才
3、,升级县乡村一体化网络在建设县乡村一体化的转诊网络时,不再单纯的以导诊转诊为目的,而是纳入人才建设体系。首先探索出台在乡村医生中招聘具有执业资格的基层人才补充政策,实现乡村医生“优转”的长效机制,从内挖掘优秀基层人才,并进行系统化的培训,解决外来人才“留不住”的问题,也同时能大大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可建立层级模式,在一些人口集中、交通便捷的镇建立县级医院分院或县二院、三院,把重点镇卫生院建成区域医疗中心,实现医务人员的互通。要让分级诊疗真正实现预期效果,县医院尤其要做好功能定位,真正具备医治群众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特别是要通过各种配套措施,综合运用政策、资金等手段,引导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真正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只有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上去了,误诊率、事故率大幅度降低,群众才会放心满意,才会愿意优先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让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