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数学各单元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837840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各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年级数学各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年级数学各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年级数学各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年级数学各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亿以内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数学活动“1 亿有多大” 。前面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已经掌握了“个” 、 “十” 、 “百” 、 “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能够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万” 、 “十万” 、 “百万” 、 “千万” 、 “亿” 。因为在多位数中最常用的是亿以内的数,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后,比亿大的数的读写就可依此类推了。另外教材还介绍了数的产生,常见的计算工具及使用的方法。掌握大数的读、写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把大

2、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了解数的产生和世界上曾出现过的不同数字以及不同时期的计算工具,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数感。二、学情分析:1、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万以内数,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大小比较,这样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就比较容易。2、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并不常见,学生了解也不多,教学中应大量提供一些数据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联系。3、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和大小比较与万以内数类似,学习中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学生可凭借知识经验自学自悟。难点是大数的改写,教学中应让学生在掌握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学习改写方法。三、单

3、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 、 “十万” 、 “百万” 、“千万”和“亿” ,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4、通过介绍我国人口普查状况、算盘的发明等,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五、

4、课时安排:13 课时。1、 亿以内数的认识6 课时2、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1 课时3、 亿以上数的认识3 课时4、 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2 课时5、 整理和复习1 课时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一、单元教材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在三年级上册教学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单位比价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如果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因此就需要公顷和平方千米。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形成 1 公顷、1 平方千米的观念,联系实际体会它们大致是多大,在头脑里留下比较清楚的印象;结合土地面积

5、计算,应用平方米和公顷、平方米与平方千米件的进率,感受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能更方便地表达土地的大小,从而体会土地的面积;整理先后教学的全部单位,组织新的认知结构,合理地应用面积单位。二、学情分析:教材中先教学公顷,再教学平方千米。把体验公顷和平方千米作为教学重点和活动目的。1、在有吸引力的情境中首次呈现公顷和平方千米。2、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 1 公顷和 1 平方千米。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常见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测量、计量等推想出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的大小,算一算 1 公顷、1 平方千米分别是多少平方米。三、单元教学目标:1、

6、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推理和想象等活动,体会 1 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2、使学生会估计或计算相关的土地面积。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认识 1 公顷、1 平方千米,体会 1 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教学中要通过计算,联系熟悉的场地等让学生体会 1 公顷、1 平方千米的大小。五、课时安排:4 课时。1、 认识公顷2 课时2、 认识平方千米2 课时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一

7、、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注重教学感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度到抽象。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因此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另外,本单元教材注重让学生在动手中发现数学规律。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二、学情分析:1、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学生对图形的基础认识,内容比较形象直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比较容易的方法。2、学生具

8、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可获得直接的感性体验,再在小组交流中形成知识技能。3、几何知识与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用量角器量角、画指定度数的角。量角的方法。六、课时安排:5 课时。1、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1 课时2、 角的度量1 课时3、 角的分类1 课时4、 画角2 课时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一、单元教材分

9、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笔算乘法,积的变化规律,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和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先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入手,得知用笔算比较准确,运用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概括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再通过对一组乘法算式的观察、比较,归纳出乘法算式中积的变化规律。运用乘法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出常见的数量关系。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在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

10、,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在第一学段,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笔算的方法。但由于乘数的位数多了,学生出错的机会大了,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是学习本单元的主要目标。同时,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书写要严格要求,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为提高计算准确率打下基础。三、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换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3、使

11、学生知道单价、速度的表示方法,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提高准确率。利用单价、数量、总价和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七、课时安排:10 课时。1、 笔算乘法6 课时2、 积的变化规律1 课时3、 常见的数量关系3 课时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四边形色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12、这里着重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它和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正式出现,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联系与区别,认识了角、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2、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学中应积极调动学生的感性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三、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会画长方形或正方形,认识垂线段。2、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以及几种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3、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

13、形各部分的名称,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认识等腰梯形。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发现学生的空间观念。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垂直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画垂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八、课时安排:8 课时。1、 平行与垂直1 课时2、 画垂线1 课时3、 点到直线的距离1 课时4、 画长方形和正方形1 课时5、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1 课时6、 梯形的认识1 课时7、 四边形之间的关系2 课时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单元教材分析: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

14、,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口算除法、笔算除法、运用除法解决问题,商不变的规律,最后安排了一节单元知识的整理和复习。教材中注重了对试商的教学。首先在口算除法中就安排了除法估算的内容,笔算除法时,运用估算的技巧来试商,很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在学习算理和算法的同时,加强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几组除法算式的观察、比较、归纳除法中商的变化规律,为除法中的简算算法找到了算理依据。学生可以在计算除法时,运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 0 的数,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5、,掌握了除法计算的笔算格式和基本试商方法,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2、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了用观察、比较、归纳、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知识的认知体验,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引导他们展开探究式学习。3、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要加强计算的练习,使学生讲掌握的知识内化,形成技能。三、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四、单

16、元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2、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的方法。九、课时安排:17 课时。1、 口算除法1 课时2、 笔算除法14 课时3、 整理和复习2 课时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统计表,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例 1 主要是认识 1 格表示 1 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 2 侧重于由 1 个单位过渡到 1 格表示 2 个单位,体会用 1 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优势,例 3 除进行一步认识用 1 格表示多个单位外,侧重于更大的统计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时,1 格

17、表示多个单位的优势显而易见。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通过读图和画图,丰富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根基统计数据作出简单的判读和分析,体会条形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感受其优越性,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系统学习统计知识作准备。二、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较活跃,喜欢探究一些新的东西,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所提升,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三、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

18、要求完成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体验描述数据的不同方式。3、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兴趣。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条形统计图,确定 1 格表示多少个单位。2、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3、准确找出统计数据在纵轴上的刻度位置。十、课时安排:6 课时。1、 例 11 课时2、 例 22 课时3、 例 32 课时4、 统计图练习课1 课时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册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了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还专门安排了“

19、数学广角”这一单元,介绍了一些数学思想,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本单元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统筹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两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开阔视野,启迪心智,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学情分析:1、本单元的教学内

20、容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现实意义,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会很浓。教学中应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讨,选择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2、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和能力。三、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使学生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四

21、、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的方案。十一、 课时安排:3 课时。1、 合理安排时间1 课时2、 选择策略2 课时第九单元总复习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多位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空间和图形,统计。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不作具体要求,因此,在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总复习的内容基本是按照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复习的,同时把有些分散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

22、识。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了本册教材的所有内容,对本册教学知识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整理归纳,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2、由于认识能力的差别,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会有所不同,复习中要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复习巩固。3、复习中要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使他们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单元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的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教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亿以内、亿以上数的认识、读写、改写、大小比较等。2、笔算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灵活运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并使学生会利用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教的度量,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识别,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识别,理解 1 公顷和 1 平方千米有多大。4、完成条形统计图并会进行分析。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各种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既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十二、 课时安排:6 课时。1、 多位数的认识1 课时2、 乘法和除法2 课时3、 图形和几何2 课时4、 统计1 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