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为老师,我们应该怎样“爱”学生李晓刚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来说,听到的最多一句话就是,“做老师,一定要爱学生”。教科书上这样讲,前辈们这样叮嘱,大会上领导这样要求,听得耳朵都要起茧了。为什么要爱学生,倒还容易理解,因为我们听到太多这方面的教诲:教师要有“师德”,而“师德”的核心是“师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德的灵魂;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师德”的高低,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原则问题;提高“师德”水平,首先要从“师爱”做起,因为“师爱”是教育的前提,是教师思想水平、业务能力、教育方法及教师人格的集中表现但是怎样爱学生,却很少有人讲给我们听。老教师们介绍经
2、验的时候,大多也就是讲,“要有爱心”、“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孩子”等等。面对一个或一群与我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找不到那种出于亲情的本能的爱的感觉,凭什么去爱,怎样去爱?而且,我们总会不自觉地“爱”那些聪明的、听话的、漂亮的、可爱的孩子,那些反应慢的、调皮的、不那么漂亮的、不那么可爱的孩子怎么办?在老师的工作实践当中,上面所讲的后面这一类的孩子往往是我们接触更多的,给我们带来更多困难,给我们更多的挑战,也给我们更多的感悟与收获。有一年我的班上转来一位新生,名字很好听,叫“茜辰”。她进教室的时候,不像其他新来的孩子一样害羞,而是“嘿嘿”地笑着,她比其他同学高了一个头,胖胖的,脸蛋红红的,眼睛
3、挤成了一条缝,咧嘴笑着。班上的同学开始小声嘀咕起来。我心想,这孩子恐怕在班里一时很难交到朋友,看来要操不少心了。晚上她妈妈来接的时候告诉我:“老师,我们家茜辰看起来有些傻傻的,其实她很活泼,除了动作慢,学习上并不是很吃力。她很喜欢以前学校的一位老师,现在那个老师走了,那所学校又很远,所以我让她回社区里面的学校读书。 ”我说:“放心吧,我会好好照顾她的。 ”果然,班上的孩子都不愿意跟她玩儿,因为她做事总是很慢,跟不上其他孩子的节奏;抽屉里面经常弄得乱糟糟的,一遍一遍教都不行,安排其他同学帮她整理,过了两节课又是老样子;她喜欢用钢笔写作业,但经常把手上、脸上搞得脏兮兮的;她有时会搞恶做剧,躲在某个
4、角落大叫一声,把旁边的同学吓一跳。别人捉迷藏的时候她也笑呵呵地跟在后面跑,但好像没有同学愿意跟她一组。时间久了,她也慢慢意识到自己并不受其他孩子的欢迎,在操场的一角,她经常会一个人坐在那儿发呆。我喜欢这个孩子么?说真心话,不喜欢。她一个人给我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经常让我焦头烂额。但是出于老师的责任,我不能让她感觉到老师不喜欢她,反过来说应该是我必须让她感觉到老师是喜欢她的,然后还得想办法改变她,让班上的孩子慢慢接受她。有一天,她很伤心的对我说:“老师,为什么同学们都不愿意跟我玩儿呢?”我对她说:“那是同学们还没有发现你的优点,因为你就像只关在笼子里的百灵鸟,还没亮出清脆动听的歌喉呢。老师会教你
5、怎么跟同学相处,你也要努力,他们会跟你成为好朋友的。 ”我喜欢把遇到的困难当做“课题”来进行研究,我相信通过思考、分析、尝试,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过了几天,我在班上宣布要举行一次“故事大王”比赛,愿意参加的同学都可以报名。让大家意想不到的,茜辰第一个站起来报名了。其实我从她妈妈那里了解到,茜辰最喜欢的就是讲故事,而且讲得非常好。这个故事大王比赛,其实是我专门为她准备的。一周之后,比赛正式开始了。茜辰上台的时候,小辫子扎得很整齐,眼睛里也荡漾着笑意,红红的脸蛋像个大苹果一样。她讲了一个小海豚的故事 ,她的声音是那样清脆,她能把每一种小动物的声音模仿的惟妙惟肖,她的动作是那样灵活,她用灵巧的
6、手把故事情节表演了出来。在那个小小的讲台上,她看起来是那样的神采飞扬。全班的孩子都被她的故事迷住了,时而沉寂无声,时而哄堂大笑。故事讲完了,大家把最最热烈的掌握送给了她,同时把“故事大王”的桂冠送给了她。以后的每节课节前的三分钟演讲,我也时常把这个舞台留给茜辰,这个孩子对众人的目光天然的没有丝毫畏惧,她表现得棒极了。小孩子总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从来不会掩饰自己的情感,不喜欢一个人,他们马上会表现出厌恶;对于值得他们钦佩的人,他们又会马上靠拢。当茜辰在讲故事方面表现出了相当高超的水平时,开始有一些孩子崇拜她了,很多孩子也愿意跟她接近了。在心理学上,这应该叫“晕轮效应” 。找到茜辰的长处,让她能够
7、“发光” ,会使其他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她的“光环”上,忽略她其他方面的缺点。而同伴关系的改善,反过来会促使她在其他方面取得进步。那一年的暑假,我带孩子们到北京去参加夏令营。按学校的要求,自理能力比较差的孩子是最好不去的。但茜辰很想去,她妈妈也苦苦央求,希望我带她去,让她经受一些锻炼。最终我还是答应了。我们三个老师带了 34 个孩子,一路上,我的眼睛始终盯着她,一分钟也不敢让她脱离视线。到了北京的第一个晚上,我们住在望京小区的花家地小学的宿舍里,别的孩子都活蹦乱跳的,茜辰却发烧了,可能是一路上太兴奋,比较累,天气又热,中暑了。我下楼找了一圈,附近没有医院或诊所,只好喂她喝随身带着的霍香正气水,用
8、毛巾敷着她的头,看着她睡,我一夜没敢合眼。第二天一早,我们要去毛主席纪念堂参观,茜辰竟然退烧了,一点事也没有了。广场上排着长蛇一样弯弯曲曲的队伍。排了快一个小时,要轮到我们进去了,茜辰突然说:“老师,我想上厕所,快憋不住了!”我赶紧拉着她到了广场边的流动公厕,可是公厕前面的人也是排起了长龙。我跑到前面一个一个求人家:这孩子快憋不住了,麻烦您让她先上好么?前面的人让开了,茜辰进了厕所,过了一会儿,门开了一条缝,露出脸来,呵呵笑着说:“老师,我拉在裤子里了!”唉呀,真是惨了。我说:“你把底裤脱下来扔掉,用纸巾把大便擦干净,再把裤子穿上。 ”过了几分钟,她开了门出来了,一把拉住我,把满手的大便也粘到
9、我手上了,我差点呕了出来。我请导游看着其他学生,自己带着茜辰带到不远处的肯德基,找到了洗手间,把她身上洗干净,然后穿过长安街的地道,到马路对面的商店里给她买了一套新了底裤、上衣和裤子。回来给她换好衣服,我终于松了口气。中午我们在一家酒店吃饭。我还没吃完,忽然看见茜辰又呵呵地笑着站在门口,裤子褪到了脚脖子上,一股臭气扑面而来,原来她又拉肚子了。包里没有带换的衣服,附近也看不到有卖童装的商店。我没办法了,只好去找酒店的领班。过了一会儿,服务员拿来一件碎花的长裙,是大人的,我谢过人家,叫茜辰去洗手间把底裤和裤子脱了丢进垃圾桶,身上洗干净,穿着裙子出来。好在茜辰的个子比较高,裙子还算合身,只是一个小女
10、孩穿着件大人的裙子,看起来很别扭。下午我们去北海公园,每到一个地方我就带着她先找厕所。她一直紧紧拉着我的手,很天真地看着风景,不停地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我总觉得来来往往的游人都在用怪怪的眼神看着我,我好想去跟人家解释一下:这孩子是我的学生,不是我女儿。后来在王府井,一眨眼的工夫她自己跑去了肯德基,不见了,急得我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她又啃着鸡腿突然在我身后跳出来夏令营结束了,我们坐火车回广州,因为怕茜辰走丢,我仍然时刻拉着她的手,穿行在潮水般汹涌的人群中,我忽然发现好像根本没有人注意我,没有人注意这个孩子。我牵着这个孩子,心里已经没有什么不自然了。回到学校,茜辰突然从她的大包里掏出一只烤鸭,说:“
11、老师,这是我专门给您买的。 ”我心里一热,当时在那特产店里,看她买了好多吃的,我还批评她:买那么多东西干什么,身上背着大包小包,回去的时候很难拿的。她买了好多吃的东西,烤鸭、水密桃、果脯等,我以为是她自己好吃,原来她是想买回来送给父母、妹妹还有她的朋友的。上四年级的时候,我已经不再教她了,茜辰在这里一直上到六年级。每年的教师节,我都会收到一张小卡片,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一行祝福的话,那是茜辰送给我的。每次看到我的时候,她还是跑过来,呵呵笑着,一把抱住我的胳膊,她自己还不知道,她已经长得快跟我一样高了。六年级毕业会考结束了,七月份茜辰要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加拿大念书。临走的时候,她对妈妈说,想请全班的
12、同学和老师到家里开一个晚会,她要表演节目给大家看,因为老师和同学们给了她很多美好的回忆。后来我时常想起和这个孩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我问自己,做为老师,我爱这个孩子吗?好像还是不爱。但是几年的相处,我习惯了她傻傻的样子,习惯了她的动作慢,习惯了她把手上、脸上搞得脏兮兮的,我愿意一遍又一遍地教她,愿意拉着她的手,心里不会感到别扭,我们之间好像有了一种淡淡的“亲情” 。几十年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就说, “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地,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我想,或许我们并不需要刻意地去“爱”学生,我们对学生的“情”和“爱” ,首先是出于对工作的责任,要克服人性中“选择性喜欢”的弱点,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自然而然地接纳每一个孩子,无论这个孩子强壮或是弱小、漂亮或是有缺陷、聪慧或是愚钝。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使人向善,做为老师,心存善念,凭着自己的良心引领孩子前行,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