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梦和泪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梦和泪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本文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梦和泪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凤凰职教编订新版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悠远的情思”的一篇必读课文。本单元都是精品散文,共有五篇。其中回忆鲁迅先生和梦和泪是写人散文, 故都的秋 神的一滴是写景散文, 七十年前的开笔是叙事散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散文的阅读与欣赏,要求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丰富的感情及蕴含的哲理,了解散文各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品味散文优美而风格各异的语言。是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领悟人生真谛。二、学情分析知识储备与学习障碍 本文的写作时代与学生的生活时代的差异,作者的生活阅历和学生的人生体验的
2、差异,学生要客服自身的理解障碍充分把握的文中的意味情味可能有些困难 解决方法1 中职生基础薄弱、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本课的教学过程对作者和写作背景应予以强调。2.部分优秀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定分析、归纳能力。3. 诵读是学生领会思想情感的重要方法,是散文教学的必经之路。只有反复诵读才能逐步体会散文的意味情味。 三、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教材实际,我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课文设疑、比较和与衬托,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课文以“梦”为经纬, “泪”为焦点,点面结合,以小见大
3、、 详略得当的取材、剪裁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冰心的爱国情感和赤子之心。3、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理解冰心的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永远追求真、善、美的人格魅力 4、教学难点: 解课文以“梦”为经纬, “泪”为焦点,点面结合,以小见大、详略得当的取材、剪裁特点 四、教学设想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同时还强调:阅读和鉴赏中的审美体验关键在于唤醒学生的审美情感。因此,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我审美的选择,鼓励他们对文本进行质疑和争鸣,努力创设民主、开放的学习情境,在师生、生生多边对话交流中,展现各自的想法,以体现以人
4、为本的大语文教学观,来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五、说教法学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终生学习是 21 世纪的通行证”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具备独立学习、终生学习的职场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基,是现代中职课堂教学追求的基本理念。 语文学习需要沉浸,要给学生思考活动的时空、让他们在对具体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表达各自见解,不断提升能力。本节课我主要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感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是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在确定了三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之后,我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流程:(一) 、联系时政,激趣引入 先用多媒体图片马关条约签订图,联系时政,引起学生兴趣。青少年对历史的记忆很模糊
5、,利用这节课作为一种爱国情绪的教育载体无疑是本课程在今天所具有的时代特征。进而引出对冰心及甲午海战的介绍。(二)冰心介绍和时代背景简介结合这个介绍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三)美读课文,整体把握对于散文美读欣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借声传情,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从而沉浸在作者创设的情境中,使同学们从语言美中深入到情感美,感受冰心的赤子之心。 通过诵读,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自主的讨论,组内的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然后在班内交流,明确。1、 清文章思路,找出关于冰心的泪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2、 文中多次提到冰心先生的“哭” ,是否代表她软弱、懦弱?作品中
6、提到冰心每想写到甲午海战就会“豪恸大哭” ,这是为什么?3、 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叙述冰心的父亲和母亲,这与冰心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的设置是为了突出冰心的泪是为了什么,了解冰心的泪的思想基础。让学生更好的体悟冰心的赤子之心,4 文中写冰心“爱做美梦,很美很精” ,这与写冰心的泪有什么关系?总结构思的独特在此基础上加入理解和情感朗读课文,更好把握作者的情感总结本文写作特色课后作业阅读冰心其他作品,结合本文写一篇读后感。附板书设计梦和泪舒乙选材典型 巧妙的构思 小中见大 神散形不散点面结合 教学反思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梦和泪”为线索,以启发提问的方式将文中的材料组织贯穿起来,进而升华
7、主题,感受冰心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怀和追求真善美的人格魅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现到建构、形成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找发现知识和技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本环节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其实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对学生真实水平的关注才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以学生为主体设置教学,多给学生品读的时间,让学生真正走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中去,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与开放的思维,否则,就无法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体系,教学的模式绝非是一个条条框框的预设。倘若教师背着框框进课堂,无论是教师自己还是学生个体手脚都会被束缚,就不能成为活的课堂。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在备课中多设想学生的接受能力,感受能力,多倾听学生的意见, 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