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采访学,绪 论第一节 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对象新闻采访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又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应用学科,是 对新闻实践中大量的采访活动的规律进行研究和概括的一门学问。新闻学理论共分四大块: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史和新闻管 理,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等,同属于 新闻业务分支。,绪论,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对象有三个方面:1、新闻采访新闻在我国古典文献中,“新闻”一词最早出自唐代神龙年间(公元 705年-706年)文人孙处玄的“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一句。南宋赵升在朝野类要中首次把 “新闻” 一词和报纸联系起来使 用,他在谈到当时民间小报情景时说:“共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 类
2、,皆私衷小报, 率有漏泄之禁,故隐而号之曰 新闻。”“采访” 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文学家 干宝(公元?336年)。晋书干宝传中曰:“ 宝撰搜神记,因作序曰:若使采访近世之 事,苟有虚错,欲与先贤前儒分其讥谤。” 这里提到的 “采访” 已经接近于今天的含义。,绪论,“新闻” 与 “采访” 合为词组使用,是在我国近代报刊出现以后。如 申报创立(1872、4、30)后一月,刊登广告向社会征集新闻, 广告名称就是新闻采访启。其中的 “采访” 已经专指新闻采访。2、记者的新闻采访活动新闻采访学是指导记者采访新闻的学问,其基本理论来自于记者 的采访实践,是记者采访活动规律的总结。通讯员的采访活动不纳入
3、研究范围。,绪论,但是总结出的规律具有广泛性,同样可以指导通信员采访。3、记者采访规律它深入研究新闻采集的方式、方法、技巧类问题,是 这门学科的特色。除此之外,还研究采访原理和基本规律 一类问题,并且注重揭示其规律性。第二节 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历史综述萌芽于近代报刊时期,主要见于著名报人、记者论述新闻 问题和别涉及到多方面问题。例如:,绪论,梁启超(1873-1929)1904年为时报创刊写的发刊词中,提 出了新闻报道的一些原则。黄远生(1885-1915)1915年在忏悔录文中提到记者的 “四 能”(能想、能走、能听、能写)。以上论述,既是经验之谈,也是对新闻采访写的理论思考,谈出了 不少规律
4、性东西。 对新闻采访的系统研究开始于1918年,此后可分为三个时期:,绪论,1、“五四” 时期1918年,北京大学聘邵飘萍为导师,讲授新闻采访,1923年将其讲 稿出版,名为实际应用新闻学(又名新闻材料采集法),是我国第 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标志学科形成。徐宝璜,北大新闻研究会主任,讲授新闻学,1919年便出版新闻学 一书,是一本新闻学概论著作,蔡元培喻之为“在我国新闻界实为 破天荒 之 作。” 书中新闻之采集一章多达17节,完全可以拓展成一本采访学专著。,绪论,以上两部专著表明:在新闻业务研究方面,采访研究已经走在 了前面。2、抗战时期此期论述新闻工作的文字有个鲜明的特点:服从抗战需要,为
5、抗战服务。范长江的一系列文章就是代表作。8年间出版新闻书刊约100种,其中有采访专著,1938年出版的 王文斌的采访讲话是我国第一部专业采访报道的论著,把采访 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绪论,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在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得到较 大发展,毛泽东、陆定一等中共领导人关于新闻工作的的社论、讲 话,对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建立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3、 建国后建国初期,建立和发展无产阶级新闻学成为新闻学研究的根本任 务。1949、10- “文革” ,探索和积累经验阶段,不适当地强调了新 闻的阶级性、政治性,对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基本否定排斥,甚至 对“五个W ”、新闻真实、及时、客观等都不接受。
6、,绪论,“大跃进”时期的狂热,抹杀客观规律与科学性。林彪、四人帮把左倾发展到高峰,扣帽子、打棍子。1978年后,新闻事业空前发展,全面繁荣。大批教材出版,新闻 采访专著涌现,老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论集、经验汇编、回忆录出版; 名记者研究著作;翻译著作。此期存在问题:重复、拼凑和抄袭过多。,第三节 学习目的和方法学习目的:自觉地运用学到的系统知识指导我们的采访实践,搞好报 道,做好记者工作。学习方法:a、重视全面、系统地学习b、重视采访实践c、及时总结采访经验d、重视研究采访实践中的新问题,关注学科发展e、重视比较对照的方法。,第一章 新闻记者概述,第一节 我国职业记者的起源和称谓演变新闻记者通称记
7、者,指新闻机构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1、起源商周时期的“采风”和“采诗”活动春秋时期出现了“史官” ,秉笔直书东晋干宝搜神记和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的 成书过程唐代开元年间出现的邸报,办报官吏的工作宋朝民间“小报”雇佣的内探、省探、衙探等,2、称谓演变我国传统报纸(邸报)历经唐、宋、元、明、清几个大的朝代, 办报官员都不称“记者”。 “记者”的称谓是从近代报刊出现的。1815年8月,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近代第一家中文报 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有准记者梁发,笔名“学业”。后来出现“主笔”称谓。再后来报刊多了,称谓五花八门,仅申 报的称谓就有:探员、探事、访事、友人、访友、访员、访事人、 报事人、文
8、士、采访等 。从现在的划分标准看,其中有记者、也有 通讯员。自从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第7、8期(1893年3月)后,其他 称谓(除访员和主笔外)陆续淘汰。,第二节 西方资产阶级职业记者的出现 意大利威尼斯是资产积极报纸的诞生地,也是资产阶级职业记者的诞 生地。14世纪,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稀疏的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5世 纪出现手抄小报;16世纪发展到德法,同时出现了专门的办报机构,随 着报刊业发展,机构内部分工为老板(即出版者)、编辑和记者,再后 有了驻外地、外国记者。19世纪,言论自由观念普及和工业革命提供的物质条件,日报大发 展,通讯社纷纷建立,记者队伍空前庞大。,第三节 无产阶级记者队伍
9、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就是个才能出众的主编。恩格斯是个政治嗅觉非常灵敏的记者。列宁曾创办俄国民主工党第一份机关报火星报。中国共产党诞生前,陈独秀、毛泽东等就分别主办国新青年、 湘江评论等刊物。随着党的建立和党报的诞生,中国无产阶级记者 队伍逐渐形成。其中最出色的任务有蔡和森、瞿秋白、李伟森、谢觉哉 又围绕延安解放日报,重庆新华日报以及解放区的各种报 纸,无产阶级记者队伍越来越壮大起来。,第四节 记者的类型(按活动范围和业务分工划分)1、专业记者 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如文教记者,农业记者,军事记者,体育记者。其最大特点是行业方面“专”。2、机动记者 又叫直属记者,归总编或总编办公室直接领导,
10、负责重大新闻和典型的采写。平时没有固定任务,机动灵活又随时待命。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要求高。,3、特派记者 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新闻单位特别派遣 的记者。许多著名记者都曾是特派记者,如邵飘萍、范长江4、特约记者 为完成某项重要报道任务,特约的单位外人 员, 对这些人的称谓。 特约记者的规格要求较高,多是党政部门负责人或知名 学者、专家等。方纪、徐迟、杨朔、萧乾等著名作家都曾作过特约记者。5、地方记者 新闻单位派往某地的常驻记者,记者多时设记 者站,直属编辑部管理。派出地方记者,有利于加强和地方的联系。6、驻外记者 受新闻单位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政 治、业务、外语、国际政治敏感等都有较高要
11、求。 瞿秋白是最著名的驻 外记者。他受晨报和时事新报派遣,驻莫斯科26个月。还有在南联盟牺牲的 邵云环、许杏虎、朱颖。,第二章 记者的职责和任务,第一节 职责 1、时代的“瞭望者”约瑟夫普利策:“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 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及时发出警告。” 例如:张广友顶着巨大风险为土地承包大唱赞歌;胡占凡猛烈抨击拜金主义苗头。 2、喉舌党和政府的“发言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3、社会活动家善于调查研究、独立思考,对社会活动和社会发展有独立见解 4、当代历史的记录者忠实的记载历史进程和历史事件,第二节 记者的任务记者职责的具体化体现 记者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
12、及时采访和报道新闻具体工作内容包括: 传递信息 沟通情况宣传政策 指导工作宣传典型 表彰先进传播知识 开阔视野,2、反映情况(主要用内参形式)有些新近发生的事实尽管具有新闻性,但不宜公开或者 暂时不宜公开传播。记者可以用“内参”的形式提供给新闻单 位内部或一定级别的领导部门,使得问题得以解决。3、做群众工作帮助、培养通讯员 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收集报道反馈信息,第三章 记者的素质和修养,第一节 记者的素质 1、政治素质:即政治倾向性 2、业务素质:掌握和运用新闻手段的能力。包括:社会活动能力、职业敏感性、逻辑思维能力、文字功底和口才 3、心理素质 :即与工作性质相适应的心理状态。包括好奇心理、竞争
13、意识、冒险精神、坚强的意志力等。 4、身体素质。记者的工作强度很大,是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叠加,对身 体要求也高。身体好才能胜任工作。,第三章,第二节 记者的修养一、知识修养1、知识修养的重要性(实例两则)、能提高采访效率 、能满足新闻受众求知欲、能加强采写综合能力2、知识修养的范围、内容 政治理论知识, 新闻专业知识 文化基础知识(4)专门知识 二、作风修养1、谦虚谨慎的作风记者容易出名,千万要稳住神,不可张 狂。应该保持低调,不断学习,不耻下问,不作“无冕之王”。2、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怕吃苦,敢于冒险,具有为事业献身 的精神。 3、雷厉风行的作风采访报道要快,机灵、果敢,不能四平 八稳
14、、慢慢腾腾。,第三章,4、一丝不苟 采访需细心严密,事实必须真实准确。5、文明礼貌 遵纪守法记者从事的是精神文明的工作, 自己要作精神文明的表率。 三、职业道德修养1、坚持真理、忠于事实不迎合政治,不屈服于邪恶,不 贪图金钱。2、正视权利,不谋私利不为金钱所动,更不能索贿受贿, 不搞“有偿新闻”。例1:2008年7月,张家口市蔚县南留庄镇李家洼煤矿新井发生炸药爆炸, 造成35人遇难。地方政府为瞒报事件给相关媒体记者发放“封口费”,致使案件 瞒报87天之久,为案件的调查和处理带来了难度。,例2:2002年,山西繁峙一金矿发生矿难,多名记者收受矿主现金或金元 宝;2005年,河南汝州发生一起矿难,
15、当地政府竟然向前去采访的450多名真 假记者发放近20万元的红包,导致媒体集体失语;2008年,山西霍宝干河煤矿 矿难,为掩盖事实,煤矿向记者发放“封口费”。 3、 信守诺言,遵纪守法尊重采访对象的合理要求;注意保 密原则;遵守宗教政策和民族风俗习惯例:1995年,共和党人纽特金里奇(Newt Gingerich)当选众议院议长,并 希望与民主党总统克林顿合作。就在这时,宗毓华采访了金里奇的母亲。在节 目中,宗毓华问道:“能告诉我您对第一夫人希拉里的看法么?”老太太诚实地 说:“这个,我不能讲!”宗毓华接着引诱她:“那您悄悄告诉我。”金里奇的母亲 凑到她的耳边说:“她是条母狗!”1995年1月
16、4日,金里奇宣誓就职,而就在当晚,CBS播放了宗毓华的访谈纪 录。第二天,金里奇就被记者包围了起来,请他回答 “母狗”的定义。这件事情,在美国政界轰动一时,CBS连遭谴责,宗毓华也因为“引诱老人说出不该说的话” 而招来骂声一片。美国总统克林顿赶忙为金里奇开脱,并公开批评宗毓华的不 当行为。5个月后,宗毓华被CBS扫地出门了。4、采访方式光明正大,不可不择手段显性采访能够获得的素材,尽量不使用隐性采访手段。不要总是企图刺探他人的隐私来哗众取宠。,第三章,5、与同行互敬互学、积极竞争摒弃“同行是冤家”的狭隘观 念,建立同行间的友好协作关系,注意发挥媒体的“整体优势”四、技能修养当地方言土语(外语)
17、摄影熟练运用电脑驾驶各种交通工具 辨向、测时、野外生存,第四章 新闻的感知与选择,大千世界的纷繁万事,记者应该怎样去发现新闻?这是采访活 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这里有两个重要名词需要了解。第一节 新闻价值定义:它是新闻事实具备的能够吸引人的某些特质,它是事件 的固有属性,它只能挖掘不能创造。主要包涵以下要素: 1、重要性:指新闻事实能在某种程度和某种范围内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这是无产阶级新闻的核心因素。比如: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都具有这种性质。,第四章,2、显著性即新闻事件或人物所具有的引人注目的特质。西方流行下列新闻数学公式,可供我们参考: 平常人 + 平常事 = 0 平常人 +
18、 不平常事 = 新闻 不平常人 + 平常事 = 新闻3、新鲜性兼有时新性和知新性两重含义。时新性即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新, 最近、刚刚或正在发生。知新性即内容新。一般来说,时间越近、内容 上包涵的未知因素越多、新闻价值就越大。,第四章,4、接近性由于地理、职业、心理、年龄以及利害关系等方面的接近而引起的 特别关注。 5、趣味性指事实特有的情趣和意味,足以引起受众兴趣或者动人情感的特 质。如“ 挺有意思 ” “ 挺感人”等新闻。趣味性主要分为奇异现象(珍闻)与人情味两个方面。人情味的例子:2011年12月,西安众驴友搜救“踏雪”。一失业工人骑在激流桥高空扶手酣然入睡,警察悄悄张网营救。一母亲失业,
19、四个孩子饿着不行,她去食品店偷窃。审判时起诉方看到她 怀里饿得哭叫的孩子,当场撤诉。“倡导高尚情趣,杜绝低级趣味。”,第二节 新闻敏感定义:新闻敏感就是记者及时识别某个事实中所包涵的新闻价值的 能力。一、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1、审时度势的洞察力 孙子兵法上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 谋一域 ”。 新闻敏感其实是一种政治敏感。 记者全局在胸,才能高屋建瓴的观 察形势,准确地判断形势(把握住社会的脉搏),懂得党和政府正要抓,什么和将要抓什么,老百姓最关心什么,从而准确判断什么地方会 出现新闻。例如:抗美援朝前夕,人民日报记者金凤刚参加工作时的一次“被动” 采访。2、“一见就灵”
20、的判断力 生活中激动人心的事件总是少数,大多都是些看起来平平常常 的事实,一般人看不出名堂,但是记者能够凭一双“慧眼”和直觉从其 中发现新闻。,第四章,3、“沙里淘金”的采掘力 在现实采访中,有的时候新闻素材五光十色,需要百里挑一,选出 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有时侯新闻事实相当复杂,很难分辨;有时新闻事 实被一般性现象掩盖记者需要从“ 沙子 ” 、“石头” 中筛选和挖掘出 那些 “金子”。二、新闻敏感的作用 新闻采访现实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同去一个地方,有的记者能抓到 新闻,有的记者却抓不到;有的记者手上新闻线索用不完,有的却 “吃 了上顿没下顿”?原因在于新闻敏感状况不同,即对新闻的辨识和认识能
21、 力不同。,新闻敏感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见微知著,敏锐地发现新闻吕氏春秋察今:“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 ”. 记者需有 “望一叶而知秋” 的本领,从细小苗头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粉碎四人帮后,有外国记者看到王府井新华书店前排长队买外文书籍,预测出中国 即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从中国人争相购买“新三大件”的事实,评价经济调整带给人民生活的变化。从北京人夏季服装的多色彩化,报道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2、从同类事实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事实记者从采访来的大量材料中,抓住最有价值的部分进行报道。以小 见大,用小事情揭示大主题,用一滴水反映一个世界。,第四章,3、有利于选择最佳报道角度 “
22、横看成岭侧成峰”,记者因时因地制宜,把新闻事实的价值最大程 度地发掘出来。 4、善于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闻从日常小事中发掘出“以小见大”的报道,透璞识玉,从平凡中看出 不平凡。 5、能够预见新闻后面的新闻记者根据已有资料,分析事物发展的趋势,准确判断出已经发生的 或即将发生的新闻事件。,第四章,三、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新闻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外界的有关信息与记者头脑 中潜藏的某种信息突然撞击之后,极短时间内产生的认识上的突破和飞 跃。它也是一种长期经验的积累,是后天获得的。例如:纽约日报著名记者泰勒早期一次失败的采访。后成著名记者。1、提高政治敏感,及时学习领会党和政府的新政策、新
23、精神例如:不同媒体对天安门广场事件的平反报道;对张喜忠事迹的报道2、增强社会责任感,事事关心例如:四川某记者报道的特大食物中毒事件。,3、养成随时随地采访的职业习惯把生活和职业密切结合起来,时刻处于临战状态4、勤奋积累知识和经验“ 投池起波,投渊起浪 ”,积累越多,外界信息在头脑中引起的 反响越大。第三节 新闻线索涵义:指新闻事实发生的简明信号或者苗头。也叫采访线索、 报道线索,是记者采访活动的出发点。新闻界常常把新闻比作 “活 鱼” ,新闻线索就相当于鱼泛起的 “波纹”和 “浪花”。,第四章,一、新闻线索的特点1、比较简略,完整性差往往只是某个片段信息、事实的简略轮廓或零碎材料,没有细 节,
24、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要素残缺不全,甚至不易为人注意。2、只是不完整的信息,是新闻的一种可能状态,有待挖掘 和证实。3、反映表象,变动性大 有的新闻线索可以顺藤摸瓜甚至摸出大瓜,但有的线索和实际 情况相差很大甚至完全相反。,第四章,二、新闻线索的作用 1、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有了线索,记者才能调动起新闻敏感,有价值的新闻才会淹没。2、线索可以指明采访挖掘的方向和范围记者接受报道任务后,往往只有大的报道主题,没有具体方向 和事实。3、新闻线索的价值决定报道的价值 “线索好,新闻就好了一半 ” 。所谓线索好,就是线索可靠、及时、 有多个来源。,第四章,三、新闻线索的获取途径(主要有7条)1、上级渠道(
25、领导机关和负责人)这些部门往往掌握着比较全面的情况,记者要争取得到积极配合与 协助,充分利用这些便利条件。 2、书面渠道各个领导机关、各工作部门的工作总结、业务简报、情况反映、读 者来信来稿等。3、会议渠道随政治经济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各种会议非常多,往往汇聚各种 情况和各种人物记者能够从中获取某方面新闻线索。,第四章,4、社交渠道 记者是社会活动家,记者建起的 “新闻信息网” 是最有效、最生动 的信息源。近年来还出现大量的“新闻线人”报料。5、传播渠道记者也与普通人一样,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由此获 取的情况往往也是新闻线索。 6、群众来访、来信来稿 7、耳闻目睹“处处留心皆新闻”
26、。购物、逛公园、去茶座、乘车、锻炼.另外,手机和各种紧急电话,如110、119、120、112,第四节 新闻的选择世界上每天发生的事情成千上万,媒体不可能有闻必报,而是 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其中的某些事件做出报与不报、先报或后报、 浓描或淡写、褒扬或贬抑等项选择。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的政 治倾向、不同的新闻机构,选择标准都不相同。总地来说,有两个基本标准:一个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 闻政策标准。同时符合这两个标准,新闻才会出笼。一、新闻价值标准(略),二、新闻政策标准指新闻控制者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强制性规定。世界各国度依据本国 的社会制度、政治纲领、本国国情以及具体的现实环境,分别制定持久 性
27、或阶段性的各种新闻政策。这个标准决定着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能否成为新闻的 “ 命运 ” 。新闻政策通常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政治标准判断某个事实在政治上的利害关系如何,这是最基本的条件,也是 个原则性问题。 例如: 苏联著名记者鲍里斯.波列夫依“无脚飞行员”报道被真理报压稿; 我国媒体对党的富民政策的片面理解和报道,也造成过很不好的社会影响。,第四章,2、新闻宣传思想就是随形势变化,着重宣传什么,不能宣传什么的指导思想。这是 党和国家鉴于全局利益和实际工作需要,对新闻领导和控制的手段。3、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各个新闻机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根据不同的受众群、报道侧重 点或地方特点,承担不同的
28、工作任务,所以又有不同的规定和做法。三、新闻选择标准的运用这是有效开展采访活动、提高新闻报道质量的关键一步。1、综合衡量新闻价值要素通常来说,一条事实所包含的新闻价值要素越多越好。记者应能够,第四章,利用新闻价值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使得新闻产生 增值的效果。2、用新闻政策标准全面衡量先看政治标准,再看当前新闻宣传思想,三要合乎自己机构的编辑 方针。3、正确处理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一不可。不能矛盾,不能偏颇,第五章 采访的准备,记者从事新闻采访,包括准备阶段和采访实践阶段。第一阶段的认 真周密的准备,是采访实践阶段成功的保障。第一节 采访准
29、备的必要性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比一般社会调查难度更大,具体 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第一,采访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往往是不可重复的。第二,新闻的时效性要求记者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清楚事 情的来龙去脉和事实真相。第三,采访是一种多向的人际交往,费时费力。第四,采访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复杂,是对记者的知识结构及认 识、能力的严峻考验。,所以,相对于普通的社会调查来说,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 必要和重要。采访的准备分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两种.,第二节 采访的平时准备,平时准备又叫间接准备,它不是针对某一次采访活动而做的准备, 相当于军队的日常训练一样,是一种广义准备。 。平时准备的作用
30、“难以估量”(如同一个人的习惯)。一、平时准备的基本内容1、理论准备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有计划有系统、有针对性。可以避免和杜绝片 面化、绝对化、一阵风式的报道,以及内容肤浅、缺乏启示的报道。2、政策准备根据党的政策,认清(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形 势,在采访中才能准确地做出新闻选择,正确发挥舆论导向和指导工作 的作用。,第五章,3、熟悉情况,了解全局象老鹰抓小鸡前的全面观察一样,才能把各种零碎的、片面的素 材按照特定的报道思想归拢起来。4、学习和积累多方面知识记者或博学多识,或知识经验贫乏,都与学习和积累关系密切。积累方法:读书、看报、上网,广采博取结合采访,重点攻关无字天书,不可
31、忽视,第三节 采访的临时准备就是记者在采访任务确定以后,围绕具体任务展开的准备工作。 一、采访临时准备的作用“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1、能缩短与采访对象间的感情距离2、节约时间,提高采访效率3、能增强记者的新闻敏感,更好地发现和抓住新闻4、有利于开拓采访的深度和广度采访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要把最有价值、最有特点的新闻挖掘出 来,就离不开资料、知识方面的准备。,二、临时准备的内容1、明确报道思想 收集相关资料 报道思想 是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 指导思想,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包括内容、范围、重点和 具体要求等。报道思想来自于对“ 上头 ”、“ 下头 ”、“ 外头
32、 ” 情况的了解和吃透。“有意图”(即带着报道思想)的采访和带着“ 框框 ” 采访的不同。资料是采访的基础,特别是突发事件、重要人物的采访。可以避免 盲人瞎马式的尴尬。,第五章,2、选择、了解采访对象. 选择采访对象 选择最熟悉情况的人 选择多层次、多方面的人 选择持不同意见的人 选择同一类型人中的典型人. 熟悉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采访对象选定之后,须熟悉和研究其基本情况,因为:第一,熟悉基本情况是尽快接近采访对象的重要途径。如;沙市报记者王家绵对著名京剧艺术家关肃霜的采访:,第五章,“你知道荆州满族关姓的来历吗 “ “你回家来,你知道你祖宅前的一口古井在什么地方吗 第二,是准确提问和深入挖掘素
33、材的前提。如:北京广播电台记者采访琵琶演奏家刘海德询问“木头孩子” 的故事。3、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采访计划,指记者对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包括采访的目的、要 求、步骤、方法、时间,以及跑哪些部门、找哪些人、看哪些现场,提 什么问题,阅读什么资料,采访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处置方法等。 所谓调查纲目,是指所要提问的大纲细目。,第五章,采访如同打仗,目的性极强,事先拟定好计划可避免盲目性,争取主动。. 拟定采访计划的要求第一,明确所写报道要解决的问题,规定总采访的要求和各单项采访的要求。第二,确定采访的重点对象、一般对象以及应该涉及的领域、部门和现场。第三,采访方式是个别访问、开座谈会,还是现场观察
34、,在什么场合与采访对象谈话,现场观察哪些方面,采访顺序和时间安排等。第四,选择采访突破口。,第五章,. 拟定调查纲目(提问大纲)准备好充足的问题,按重要性从前到后依次排列。. 尊重事实,及时调整客观情况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即使采访计划再详细、周密,也往往很难完全实现。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拟定新的访问纲目。4、物质性准备,第五章,第五节 创造访问条件这虽是一些辅助性的准备,但却是采访质量的重要保障。 一、选择适宜的访问时机时机有时来的十分容易,有时候却必须经过漫长而艰难的等待。越 是难得的采访越有价值。选择访问时机的原则是:首先替对方着想(如作息规律、工作时 间、心理状况、性格特点等),因
35、时、因地、因人制宜。例:邵飘萍凌晨两点要求采访段祺瑞注意:几种 “不宜采访” 的时机:1、采访对象正要“战斗”时。比如演员要登台,运动员要上场,公务 员即将下班,第五章,2、采访对象要吃饭时或午休时3、 采访对象处于连续性很强的工作中,如写作、实验室4、采访对象出现严重异常,遭遇重大变故时。二、选择合适的访问地点某记者采访养鸭专业户,在县招待所谈话他很拘束很怯场。记者随 他到了他的水乡养鸭场时,他马上活跃起来,滔滔不绝。 可见好的地点会产生好气氛,采访对象就发挥得好,记者也能触 景生情地灵感提问写出生动的报道。如在实验室访问科学家,书房中访 问学者,试验田里访问农科技术员,训练场访问体育教练
36、避免在外界干扰不断的场合,或有采访对象亲友、同事在场时访。,第五章,三、设计得体的仪表风度和文明的言谈举止 1、仪表风度“首因效应”。 着装不求华丽漂亮、禁止妖艳轻浮 分清礼仪场合与生产场合。 2、言谈举止一句话、一个动作也会导致采访对象情绪变化。提倡稳重高雅 礼 貌文明 3、自尊、自信 四、创造、调节融洽的访问气氛1、力求亲近感2、灵活运用心理学技巧3、注意体态语言,第六章 采访的实施与运作,新闻采访是专业性很强的特殊调查研究工作,记者进行新闻采访,需要讲求方法和技巧,最常用的是访问和观察。第一节 掌握提问技能 新闻采访最常见的方式是个别访问与集体访问。个别访问,即记者与采访对象单独交谈。集
37、体访问,记者有意组织或邀请多个采访对象的访问,包括座谈会和记者招待会。无论哪一种访问,恰当的提问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提问的类型,第六章,1、开放式提问提出概括、广泛并且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可以有多种答案。目的是调节气氛、搜索情况。2、闭合式提问指的是具体、明确的针对性较强的提问,要求回答的内容被限定在狭窄的范围内。常用于追问、查证与核实情况的谈话中。二、提问的方法正问法:就是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开门见山,不隐晦、不拐弯,第六章,抹角。防止太直白,必要时需要作适当铺垫。 例子 : 阿姨,您每天上班几点出来几点回去啊? 2、迂回法访问中遇到障碍,对方回答不清或不愿回答时,可从侧
38、面迂回提 问,逐渐转到正题。3、诱导法诱导式的启发对方,把记者想知道的情况谈出来。采访对象的情 况多种多样,有的因谦虚不愿意讲,有的性格内向,有的只会做不 会说,有的需要回忆,有的不便于主动说需要记者进一步引导。注意:诱导不是“诱供”,切忌强加于人的提问。,4、借问法:借着别人的问题或其他事实中的问题发问。例:2006年在多哈亚运会上,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挑衅性问刘翔:亚洲人在田径短跑上一直是弱势,许多人怀疑可能是服用了查不出 的兴奋剂? 刘翔当即抨击道:日本和美国的医学一向比中国发达,如果 有这种药的话日美的运动员一定用过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日本人就 算服用了兴奋剂也进不了前三名,更不可能得冠
39、军!我先前说过:“我 的成绩代表了亚洲,代表了黄种人,我想这里面应该不包括日本。” 意大利记者邓小平:据说,毛泽东经常抱怨你不大听他的话,不喜欢你, 这是不是真的?大家平时怎么看张三?(某公司张三挪用公款)5、追问法 即采访中抓住重点问题或有价值的新情况连续发问,获取更加详细 的材料的提问方法。,第六章,例如,问:您认为自己的工作辛苦吗?工作中最累、最苦的事情是什么?答:是清理地面上的口香糖,收集恶臭难闻的垃圾。问: 垃圾难闻,您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答:一开始闻到恶臭的来及想把前天吃的饭吐出来。 6、设问法 即记者通过假设方式提出一些问题,借此了解到真实情况。 例如:问:假如西安房价继续上涨,
40、市政府将采取什么调控措施?7、激问法 有时候采访对象过于谦虚,或顾虑重重,或态度傲 慢不愿意谈,或只谈鸡毛蒜皮之类而回避实质问题。记者有必要采 取激发手段刺激对方一下,点到最关痛痒之处,促使对方心态发生 变化,自己急于辩解和说明。,第六章,例如:你被解职好几年了,许多人现在都不知道真相,你难道不想给 他们一个交代吗?8、错问法 即故意提出有明显错误的问题,促使对方急于辩解 和澄清。9、反问法 从事实的相反方面或者对方谈话的相反方向提问, 了解到真实情况。10、潜问法 把敏感话题隐藏在其他话题中,使得采访对象在 不知不觉中谈出真实情况。11、偏问法 提问角度出乎意料,引起采访对象高度关注。,第六
41、章,三、提问的注意事项 1、提问宜简洁 表达准确明了,切忌冗长。定语太多太长的句子应该分为几段分别 表述。2、提问宜具体如果提问过于笼统,大多数被采访者经常会突然发懵,一时不知道 从何谈起。应该少一些抽象化,尽量具体化。3、提问宜间接不同人群,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文化氛围和生活习惯,都有不同的,第六章,忌讳和心理感受。提问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不能让采访对象心理上反感或者不舒服。4、提问宜深刻抓住疑问点(即记者的关注点、受众的兴趣点、对象的兴奋点)提问。例如:您虽然没有瞒报艾滋病人数,但在当前的禽流感中,卫生部有没有瞒报感染人数?5、提问宜节制对采访对象有一分充分的尊敬,不要“刺探”隐私,尽
42、量避开一些伤害性的词语,甚至引起对方不快的词语。例如:赵忠祥带队去精神病院采访采访小学女教师。,第二节 调查会和记者招待会,前面主要讲述了个别访问的采访方式,但我们在采访中经常遇 到同时对三人以上的对象进行采访,即集体采访,本节就讲述两种 集体访问的注意事项。一、主持调查会调查会也叫座谈会,是一种效率较高的、常用的采访方式。1、作用节省时间。把“知情人”召集在一起,记者不用分头跑、问、核实 等等。并且采访对象之间可以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使得新闻情景更 加生动,材料更加翔实,细节更加清楚。2、主持技能,第六章,选择代表性人物;人数合适;事先通知并拟好问题提纲;采用漫谈 讨论的方式,不要轻易下结论;
43、注意搜索新情况。 二、记者招待会记者招待会又叫新闻发布会,源于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记者接 待日。它是记者获取重大新闻、焦点新闻、热点新闻素材的良好机会, 也是记者展示才华的机会。基本要求:1、积极的参与意识(不怕对方认为是“刁难”,不怯场,不要有 媒体等级的感觉)2、强烈的竞争意识(“三抢”:抢座位、抢提问、抢发稿),第三节 现场观察,现场观察又称目击采访、用眼睛采访,是一种最基本的也是常用的 采访方法。新闻采访中的观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看”,而是运用思 考、鉴别的手段发掘事物的原因、规律等,是对事物深入的认识。一、现场观察的作用1、直接获取第一手材料,避免失实报道2、能产生激情、激发灵感
44、,更好地表达主题3、能直接获取活生生的细节材料4、能把“死”材料变 “活”,5、能够赢得时间,充分展现新闻价值 二、现场观察的注意事项1、明确目的你的受众是谁?写什么题裁,什么主题?用什么体裁?2、选择好位置和时机例如:荣毅仁家 观察庐山特点 华山日出 西安的渣土车 东大街的 “托儿” 钱塘江观潮 观察 农村夏收、秋收的不同特点 幼儿园3、概览与细察结合概览好比“走马观花”,即对某一事物做大略的、鸟瞰式的观察,目 的是了解全面、把握全局。细察即“下马看花”,对报道中将要重点描写 的内容作认真仔细的考察。,4、边看边想边感受. 不要停留在表象上。 例:1946年新民晚报记者对察哈尔“崇礼惨案”的
45、报道南方周末记者通过观察,发现采访对象语言漏洞,查出希望工程款被挪用. 善于发现事物的特征 例:战士的猫耳洞生活 1945年,苏联记者报道红军攻入柏林:“城里的烟尘几乎使人窒息, 而且如此浓密,以至于红军突击队在白天也得使用手电筒”。. 对重要事实的理解 例:1987 大兴安岭火灾的深度系列报道,三、观察力的培养和锻炼观察力不是凭一时的小聪明,而是长期锻炼和积累的结果。无数 成功者的例子证明,观察力主要是后天培养的。例如:有一次40位心理学家集中于某地开会,突然冲进来两个人,一个手持 短枪。二人激烈夺枪,突然枪响了,两个人一起跑了出去.例如:北京香山的红叶,是大红还是金红,是肉红还是银红?画家
46、才最清楚。人物的脸型是瓜子脸还是国字型,是长方型还是椭圆形?头发是黑色还是栗色, 是花白还是灰白?脸色达芬奇锻炼观察力 高尔基与另两位俄国作家的观察力比赛,第四节 其他采访方式,一、巡回采访又叫游动采访、旅行采访,特点是流动性大,每到一地只作短 暂停留。适用于某些特殊的、重大主题的采访。如铁路通车的沿线 采访、随领导人察视或出访的采访、穿行老根据地的采访等。优点:能开阔眼界,报道形式活泼,业务技能得到全面锻炼。二、交叉采访记者到某单位或某地区采访时,往往可以发现好几个新闻线 索。在采访第一条新闻的同时,又顺便为第二条,第三条新闻搜 集素材,这种采访方法叫交叉采访。优点:节约时间,提高采访效率;
47、能保持新闻的时效性。,第六章,三、易地采访即记者到长期工作的地区以外去采访。能让记者开阔眼界,唤 醒和增强记者的新闻敏感。一般以专题采访为宜. 四、跨行业采访即专业记者到专业分工以外的行业采访。五、体验式采访和蹲点采访体验式采访即记者用一段时间深入到采访对象的工作环境或生活环 境,与采访对象同吃同住同劳动,直接获取身心感受。例如:大河报记者打工栏目蹲点采访是一种深入实际,调研时间较长,在调查中确定报道题目 的采访方式。,第六章,六、隐性采访记者隐去身份和采访意图,甚至暗藏采访器材搜集新闻素材 的采访方法。优点:1、能够获得显性采访难以获取的新闻素材;2、增强现场感和真实性。注意事项:法律界限;
48、保护自我安全七、抽样调查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参照其他社会调查手段搜集新闻 素材的方法。即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和 分析,然后依据其结果对全部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抽样调查 在西方又称作“精确新闻”。,第七章 采访中的心理调节,记者不是心理学家,却是心理学的实践家。懂得一些采访心理, 不仅可以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而且可以找到打开采访对象心理之 门的钥匙。第一节 记者的心态与自我调节 记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制约自己聪明才智的发挥,而且影响着采 访对象的情绪和情感。一、充分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这是对记者心理素质方面最基本 的要求。,第七章,二、丰富的情感记者
49、和普通人一样,也有情感和情绪。正确运用情感对记者采访有 良好的激发作用。1、达观平和的心境善于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务,处理好人际关系,及时调控自己的情 绪,保持心理平衡状态。2、恰当的激情激情也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没有激情不是合格的记者,但放纵感情 则不是合格的记者。应该正确控制、合理运用激情。例:央视记者柴静进非典病房采访 闾丘露薇勇闯巴格达 广东电视记者周晓瑾拍毒祸反例:内蒙古电视台两记者采访区运动会足球赛,第七章,三、坚强的意志记者采访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不仅是对记者意志力的考验,也使 得采访具有了挑战性、冒险性和竞争性。例:伊丽莎白.柯克伦 范长江1936暗访西蒙 罗开富重走长征路四 、突出的应变能力记者采访中有时还会遇到某些意外情况甚至重大意外事件,如果 事先有心理准备就能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保护好自己同时保证采访 任务的完成。例:人造地球卫星“澳星一号”发射 新华社记者于小平采访埃及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