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age 1,第二章 热镀锌理论,钢铁表面热镀锌是固态难熔金属与液态易熔金属间的反应和扩散过程。 铁放入液态的纯锌中时,在铁的表面与锌液发生FeZn反应,在铁锌之间形成一个扩散层。扩散层从铁开始到锌又分为很多相或称中间层、中间相。 通过研究证实,扩散层的中间相的形成过程是由两种基本过程来完成的。(1)铁溶解在液态锌中; (2)形成金属化合物。,page 2,第一节 中间相形成的两个基本过程,铁溶解在液态锌中的过程:热镀锌时,铁原子跑到液态锌中形成了一定浓度的溶液(Fe%)。设某温度下的饱和浓度为Fe%,则:(1) Fe%Fe%(镀锌时间长),则在反应过程中FeZn7晶体就应形成并长大。形成底碴
2、,或造成锌粒缺陷。,page 3,第一节 中间相形成的两个基本过程,形成金属化合物Fe5Zn21的过程: 金属化合物Fe5Zn21的形成是一个反应过程,它的形成存在一个滞后现象,这段推迟时间一般称为孕育期t,它的倒数1t称为化合物的形成速度。 在确定的热镀锌条件下,镀锌层的合金层厚度及结构主要取决于铁的溶解速度(单位时间内被溶解掉的铁量dQ/dt)和金属化合物形成速度的对比关系。,page 4,铁的溶解及化合物的形成,(1)当铁的溶解速度Fe5Zn21形成速度,早期形成共晶与FeZn7,后形成Fe5Zn21(能有力阻止铁的进一步溶解)。(2)当铁的溶解速度远Fe5Zn21形成速度,带钢表面上形
3、成Fe5Zn21的这一反应便大大减慢,化合物Fe5Zn21就完全不会形成。(3)当铁的溶解速度Fe5Zn21形成速度,则镀锌一开始Fe5Zn21便首先形成,并阻止了铁的进一步溶解。在此情况下,镀锌层的合金层可能只由一种Fe5Zn21晶体组成。实践证明,就是镀锌时间较短,也有可能形成这样的结构。 上述所讨论的都是钢铁在纯锌中热镀锌时所发生的过程,由于Fe5Zn21与钢基间的粘附力很差,对镀锌层的粘附性影响极大,为了改善这种状态,需在生产中向锌液中加铝来解决。,page 5,第二节 镀锌层的结构和性质,西拉姆Fe-Zn状态图,page 6,从西拉姆FeZn状态图,可见当镀锌温度在450-670的范
4、围内,所产生的相层由铁开始可以得到如下顺序的相: 固溶体,是锌溶入铁所形成的,当温度为450时,其含量约为6。此层内含有冷却到室温时呈细小散布析出的相; +的共晶混合物; 相,它是以化合物Fe5Zn21为基础的中间金属相; +1的包晶混合物; 1,它是以FeZn7为基础的中间金属相; 1+的包晶混合物; 相,它是以FeZn13为基础的中间金属相; 相,它几乎是由纯锌组成的含有微量铁(0.003)的固溶体。,page 7,在热镀锌生产中,实际获得的镀层,其结构不一定完全含有上述八个相层。 实践证明,当镀件在锌液中浸没时间很短时,固溶体根本不会形成。 另外+共晶、+1包晶、1+包晶分别在623、6
5、72、530的温度下才能形成。所以在镀锌温度为450-470的范围内上述四个相层是不会形成的。 而只可能形成相、1相、相、相等四个相层,当浸锌时间极短在几秒钟,相也不会形成,相几乎由纯锌组成又称纯锌层,铁锌合金层只存在1相和相。,page 8,部分相层的结构参数和性质,page 9,第三节 加铝热镀锌镀层的粘附性机理,生产实践中向锌液中投入定量的铝会明显的改善锌层的附着性:含铝量从0.1开始锌层中的相和1相的厚度大量的减少;当铝含量达到0.2时,相和1相几乎完全消失,这时镀层仅有两个结构,即由共晶混合物+和所组成,这种合金层具有良好的韧性。锌层形成过程如下:,A带钢,BFe2Al5中间层,CF
6、e-Zn合金层,D纯锌层,E镀层外表氧化膜,F带钢温度变化曲线,page 10,加铝热镀锌镀层的粘附性机理,在加铝法带钢热镀锌过程中,由于铝对铁比锌对铁有较大的热力学亲合力,Fe-Al的自由焓为40卡克原子,大于Fe-Zn的自由焓,因此带钢在镀锌过程中能够超比例地从锌液中吸取大量的铝,且Fe-Al化合物优先于Fe-Zn化合物在钢基表面形成并直接富集于钢基表面上。只要铝存在,富集过程就进行,而且不仅在熔融状态,就是在凝固之后,这个过程一直进行到低于扩散和反应所需的温度为止。由此可知,在镀锌的过程中,在温度、镀锌时间的影响下,Fe-Al化合物优先在钢基表面形成。一个薄而均质的中间层,它牢固的附着在
7、钢基表面,起到粘附镀层的媒介作用。,page 11,第四节 加铝热镀锌镀层粘附性的结构判别,带钢连续热镀锌产品镀层中的铝含量是衡量其锌层附着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钢基表面的中间层中含有较高的铝量,仅是获得良好镀层附着性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其充要条件是:Fe2Al5优先在钢基表面形成一个较薄、均质性的含锌固溶体中间层。,page 12,第四节 加铝热镀锌镀层粘附性的结构判别,在镀锌的温度范围内,Fe2Al5能够溶解大约13的锌,当溶锌量超过13时,Fe2Al5将处于过饱和状态,生成高锌固溶体。此时的中间层中铝的绝对含量虽然没有减少,但铝的百分含量却显著降低,由于锌的过饱和可能呈细粒分散
8、析出,破坏了Fe2Al5中间层的均质性,使中间层丧失了阻止Fe、Zn扩散的作用,并形成较厚的Fe-Zn合金层。镀层的附着性也随之变坏。,page 13,第五节 Fe2Al5中间层形成的三要素,在连续热镀锌的带钢表面经还原后,达到具备镀锌条件和要求的前提下,热镀锌过程中,Fe2Al5中间层的形成过程受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1)带钢入锌液温度与锌液温度的温差;(2)带钢浸锌时间;(3)锌液中铝含量。 由于热镀锌时锌液温度通常控制在460左右是个相对固定值,带钢入锌液温度与锌液温度的温差就简化成带钢入锌液温度。,page 14,镀锌过程中造成锌层附着性差的原因,生产中在带钢表面经还原后,达到具备镀锌
9、条件和要求的前提下,镀锌过程中造成锌层附着性差的原因有两种。(1)没有形成粘附媒介作用的Fe2Al5中间层。这种镀层中的Fe-Zn合金层一般较薄,但附着性不好。可以通过采取低温回火的方式进行处理使镀层附着性得以改善。其原理就是在低温回火的过程中,镀层中的铝重新向钢基表面迁移,并形成表面均质的Fe2Al5中间层。(2)已经形成Fe2Al5中间层又遭破坏,这种产品镀层中Fe-Zn合金层较厚且已形成富锌固熔体。故已无法通过回火来改善镀层粘附性了。,page 15,第六节 影响镀层粘附性的有关因素,针对采用美钢联法工艺的镀锌机组影响锌层附着性的有关因素进行讨论。影响因素大致有:(1)带钢化学成分(2)
10、表面清洁性(3)表面粗糙度(4)锌液化学成分,page 16,带钢化学成分对镀层粘附性的影响,钢基中的化学成分对锌层附着性的影响不容忽视,在生产中镀锌原料的化学成分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 碳:钢基中碳含量越高,铁-锌反应就愈剧烈,铁的重量损失愈大。钢基参加反应愈剧烈,铁-锌合金层变的越厚,锌层附着性将变坏。因此通常热镀锌原料均选择0.12以下的低碳钢。 硅:含硅量较高的镇静钢对镀锌影响非常大,若采用一般生产工艺镀锌层的附着性是得不到保证的。在生产实践中已证实采用一般生产工艺带钢表面经常出现不规则的脱锌区域,若提高带钢加热温度延长还原时间,是可以得到改善的。其主要原因是带钢在加热过程中可引起硅的表
11、面富集,引起锌-铁合金层的剧烈增厚,造成附着性下降。由于采用含硅较高的原料生产热镀锌产品不能采用一般生产工艺,故造成生产成本增加,设备损耗增大等一系列后果,为此热镀锌的原料均采用低硅的沸腾钢或铝镇静钢。,page 17,表面清洁性对镀层粘附性的影响,镀锌的原料卷通常采用经酸洗、冷轧后的带钢,原料表面残留物主要由油脂和微小的固体颗粒组成,总量通常在220-800mg/m2左右。带钢表面残留物越高,锌层的粘附性越差。因为油脂残留量较高时,在清洗段中就不易被除尽,它作为脏物粘附在带钢表面,干扰了镀锌时正常Fe-Zn合金层的形成,从而降低了镀层的粘附性。一般清洗后单面残留物在1030mg/m2以下。,
12、page 18,表面粗糙度对镀层粘附性的影响,冷轧带钢表面的粗糙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热镀锌时Fe和Zn之间的结合力,表面粗糙的带钢其镀层的粘附性较好。因为钢板表面愈粗糙,钢板表面的实际表面积就愈大,根据啮合原理,则钢基就和镀层结合得愈牢固。这样,镀层粘附性的好坏,可从原板的粗糙度算术平均值和最大深度值加以区别。 此外,带钢表面的粗糙度可导致锌层重量的增加。因为表面粗糙化就使钢基表面生成一系列的凹凸点,进而生成表面粗糙的海绵状Fe-Zn结晶组织,它比光滑的Fe-Zn合金层表面能从锌锅中带出更多的锌液,由此便生成了较厚的纯锌层。再者,相最易在棱角上形成,因为粗糙表面的棱角部位突出,所以使相很发达
13、,从而就生成了较厚的Fe-Zn合金层。因此,这种发达的合金层和纯锌层便导致锌层重量的增加。,page 19,锌液化学成分对镀层粘附性的影响,锌液化学成分的影响主要是考虑锌液中Pb和Fe含量。对于目前热镀锌锌液中的主要成分是Zn、Al、Pb、Fe,其它化学成分极少。 事实上Fe的含量也很低,但它是一个变量,同Al一样随着不同的生产过程、状态,锌液中的Fe和Al的含量是不同的,甚至在锌锅中的不同位置,也有微小的区别。在热镀锌过程中,带钢会超比例的从锌液中获取Al ,而形成Fe2Al5粘附层,使镀锌产品获得一个好的附着性。这就产生锌液中的Al含量随产量的大小而变化(尽管锌锭中Al含量较高但它是一个确定值),同时带钢的Fe也会不断的溶解到锌液中,一方面随着产量增加,另一方面(锌液温度为460时)机组速度降低,锌液中的Fe含量会有所增加。为了保证锌层附着性,对锌液的化学成分必须加以控制,要求Al含量要稳定在一个较佳的范围内, Fe和其它杂质含量要尽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