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房宫赋,杜牧,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毕、构、杳、员、族”等文言词语,了解文中词类活用现象及文言句式,了解杜牧,背诵课文;了解“赋”的体裁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想像、比喻、夸张等手法,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学习重点 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了解文中词类活用现象及文言句式。 2、了解“赋”的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学法点拨本文是一篇赋,建议同学们先诵读全文,力求背过,再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疏通文意,进而理解秦王朝灭亡的道理。教学时数三课时,城 门,美丽的宫舞,在阿房宫原址上修建的旅游景点秦
2、阿房宫,阿房宫前殿,阿房宫祭地坛,梦幻的水榭楼台,水榭楼台,骊山陵远眺,仿秦宫殿,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号樊川, 唐京兆万年人, 太和三年进士及第, 由于性情刚强、直陈利弊, 得罪当权, 所以不为重用, 使他有怀才不遇的感觉, 于是浪迹于江湖, 饮酒赋诗以自遣, 他作诗技巧甚高, 文字鲜明华丽, 却又充满对人生的感慨,后世认为杜牧的诗豪迈气慨。世称“小杜”,在诗歌方面,与李商隐齐名,并称为“小李杜” 。,世称“小杜”,在诗歌方面,与李商隐齐名,并称为“小李杜” 。,杜牧的诗歌,江 南 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泊 秦 淮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山 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清明节正是细雨纷飞的时候, 路上行人也因伤感而失魂落魄, 请问什么地方有卖酒的? 只见牧童指着远处开满杏花的村庄。 【欣赏】四月清明, 正是多雨的春天, 纷飞的细雨本来就容易勾起人愁, 加上清明又是祭扫祖坟的日子, 更让人因为怀念, 而有断肠般的愁绪, 在这种追思的情感下, 当然会兴起借酒浇愁的念头, 诗人打听酒家的地点, 不也是基于这种动机吗? 然而牧童伸手一指, 却把我们带进了另一番意境, 使人陷入层层的深思中。 这首游子伤感的诗, 写来婉转、动人, 也让我们感觉到一股化不开的
4、哀伤。,【注释】秦淮: 河名, 源出江苏省溧水县, 贯穿南京市。 商女: 卖唱的歌女。 后庭花: 歌曲名, 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曲, 后人称亡国之音。 【译文】烟雾笼罩着凄寒的水面, 月光照着沙岸, 今夜我的船就停在靠近酒家的秦淮河边。歌女犹不知亡国的可悲, 隔着秦淮河还唱着玉树后庭花呢! 【欣赏】这是一首带有讽诫意味的诗, 诗人在夜晚泊舟秦淮河畔, 看到六朝金粉的金陵浮华奢靡 、热闹非凡, 感慨之余, 写下此篇。 秦淮河上一片烟雾, 和吵嘈的对岸形成强烈的对比, 也显示出河水的无情, 因为多少年来, 它始终潺潺流着, 而世间却屡换朝代, 如今它又看到河岸上的醉生梦死, 怎不令人叹息 ?
5、 在国步惟艰的时刻, 大家应该团结图强, 然而这些达官贵人却饮酒作乐,听歌女唱着靡靡之音, 难道想蹈陈后主的覆辙吗?,这几首诗歌的作者是晚唐时期的诗人杜牧。从这几首诗歌中我们约略可以知道: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他的诗 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精神。,关于“赋”,赋,是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始于战国赵荀子的赋篇,汉代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其特征是“铺采摛(ch)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它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常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本文为文赋。文赋的代表作
6、还有欧阳修的秋色赋、苏轼的赤壁赋等。,【解题】 古文方面,多为针砭时事的作品。在“赋”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唐宋古文运动”中自觉的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形成了区别于“汉赋”、“骈赋”和 “律赋”的独特文体“文赋” 。 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听录音,正音,缦回mn 囷囷焉qn 不霁j何虹 妃嫔媵嫱pnyngqing 焚椒jio兰 辘辘l 杳yo 极妍yn 摽掠pio 鼎铛chng 逦迤ly 锱铢zzh 架梁之椽chun 在庾之粟粒ys 横槛jin 呕哑uy 参差cnc 兀w 啄zhu,归纳大意,一、铺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二、铺
7、叙宫内的豪华奢靡。 三、转发议论,指出秦亡的必然。 四、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唐统治者勿蹈覆辙。,叙,议,谏,第一段重点词语,(1)重点实词 六王毕:完了,结束。 北构而西折:动词,架木做屋,引申为建筑 不霁何虹:雨后天晴 气候:宫室的内部气氛 (2)特殊用法 直走咸阳:趋向 今多指行走 钩心斗角:指宫室建筑结构错综复杂精密。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有面向中心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今常用来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蜀山兀,阿房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几千万落:座。今多指下降,衰败。 四海一:“一” ,数词作动词,统一 骊山北构而西折:“骊山”名词作状语,从骊山
8、。“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 向西 廊腰缦回:“腰”、“缦”名词作状语,像人的腰部一样,像丝绸一样。 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漩涡。 未云何龙,不霁何虹:“云”“龙”“虹”,名词作动词,出现云彩,出现龙,出现虹。 歌台暖响:“暖”,温暖的感觉,通感的用法; “响”,动词作名词,歌声 。,第一段翻译【铺叙建筑宏伟、豪华】,六国覆灭,天下统一。四川山林中的树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宫殿得以建成。【第一层,建筑耗资巨大】 (它)覆盖了三百多里地,几乎遮蔽了天日。从骊山的北面建起,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通到咸阳。【第二层,规模宏伟】,渭水和樊川,浩浩荡荡地流进了宫墙。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
9、长廊如带,迂回曲折,屋檐高挑,象鸟喙一样在半空飞啄。这些亭台楼阁啊,各自凭借不同的地势,参差环抱,回廊环绕象钩心,飞檐高耸象斗角。弯弯转转,曲折回环,象蜂房那样密集,如水涡那样套连,巍巍峨峨,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那长桥卧在水面上(象蛟龙),(可是)没有一点云彩,怎么会有蛟龙飞腾?那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象彩虹),(可是)并非雨过天晴,怎么会有虹霓产生?高高低低的楼阁,幽冥迷离,使人辨不清南北西东。【第三层,宫内宏伟、豪华、奇丽、壮观】,高台上传来歌声,使人感到暖意,如同春天一般温暖;大殿里舞袖飘拂,使人感到寒气,仿佛风雨交加那样凄冷。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座宫里,而气候冷暖却截然不同 【第四层
10、,宫中人物活动】,课文译文(1),本段语言极富表现力:“毕”“一”“兀”“出”四个字揭示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的骄纵享乐,饱含着几十万劳动者的无数辛苦和血泪,寓情于叙,爱憎强烈。“覆压”言其广,“隔离”言其高,“构”“折”“走”“流”,又使巨大的建筑群动了起来。以龙喻桥,以虹喻道,再配上“卧波、行宫”,将静物写活。又故作疑问,构成对句,意境迷离。“歌台、舞殿”互文,又突出反映了受尽欺凌和侮辱的宫女们的痛苦心情。这些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下文揭露秦始皇骄奢淫逸的生活作了铺垫。,第二段重点词语,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用辇车。 绿云扰扰:绿云,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浓密,扰扰,蓬松的样子。 杳不知其所之:到
11、 一肌一容:数词 幸:(被天子)宠幸。,分析第二段:,1、 “绿云扰扰” 绿云,浓墨有光彩的云,此处形容女子的头发黑密;扰扰,纷乱蓬松的样子。,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这句话可译为“燕、赵、齐、楚、韩、魏六国之统治者有无数的金玉珍宝。,第二段翻译【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侈】,(六国的)宫女妃嫔、诸侯王族的女儿孙女,辞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乘坐辇车来到秦国。(她们)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为秦皇的宫人。 【第一层,供玩乐的宫人来源】,(清晨)只见星光闪烁,(原来是她们)打开了梳妆的明镜;又见乌云纷纷扰扰,(原来是她们)一早在梳理发鬓;渭水泛起一层油腻,(是她们)泼下的脂粉水呀;
12、轻烟缭绕,香雾弥漫,是她们焚烧的椒兰异香。忽然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不知它驶向何方。(宫女们)极力显示自己的妩媚娇妍,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态,都极为动人。(她们)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可怜)有的人三十六年始终未曾见过皇帝的身影。【第二层,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第三段重点词语,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指收藏的金银珠宝,经营的金银珠宝。精英,形容词用作名词,精品。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是名词作状语。铛、石、块、砾,是名词作动词。 纷奢:繁华奢侈。 直栏横槛:槛读jin,栏杆。 函
13、谷举:举,被攻占。 可怜:可惜。,分析第三段 1、重点词语 纷奢:繁华奢侈 直栏横槛:槛读着jin,栏杆 函谷举:举,被攻占 可怜,可惜。,第三段翻译【指出秦灭亡的命运】,燕国赵国收藏的奇珍,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保存的瑰宝,都是多少年、多少代,从人民手中掠夺来的,堆积如山。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都运送到阿房宫中。(从此)宝鼎(看作)铁锅,宝玉(看作)石头,黄金(当成)土块,珍珠(当作)砂砾,乱丢乱扔,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可惜。【第一层,揭示抢掠行径】,唉!一个人所想的,也是千万人所想的。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老百姓也眷念着自己的家。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
14、泥沙一样呢? 【第二层,斥责秦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甚至使得(阿房宫)支承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要多;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织女还要多;参差不齐的瓦缝,比人们身上穿的丝缕还要多;直的栏杆,横的门槛,比九州的城廊还要多;琴声笛声,嘈杂一片,比闹市里的人声还要喧闹。(这)使天下人们口里虽不敢说,但心里却充满了愤怒。 【痛斥始皇纵欲纷奢,以致众叛亲离】,秦始皇这暴君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攻破函谷关;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 【第三层,写秦皇无道,导致农民起义,宫毁人亡朝灭】,课文译文(2),课文译文(3),使负栋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
15、夫,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直栏横槛,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段意理解这一段作者用了大量的排比,比喻,铺写了秦王的骄奢淫靡,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一举灭秦。 “可怜焦土与上面的壮丽描绘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收束有力,概括了秦的迅速灭亡。,第四段重点词语,鉴:借鉴。 鉴:镜子。古人常以历史或别人的成败比喻为一面镜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引为警戒,故“鉴”又引申为警戒或教训。 殷鉴不远: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前车之鉴: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以后的教训。,第四段,讽谏唐敬宗李湛勿重蹈秦皇覆辙,唉!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秦国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
16、的人民。唉!如果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抚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了;(秦统一后)如果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亡他呢? 【第一层,引历史教训,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第二层,讽谏唐皇勿重演悲剧】,课文译文(4),研读第四段 段意理解这一段作者发表议论,指出六国灭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在于本人自己而非秦国和天下人。 作者运用了假设论证,说明爱护百姓可以拒敌固国,万世而为君,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存亡。 作者讽谏时弊,希望统治者以秦灭亡为借鉴
17、。,研读第四段,要求: 说说秦(包括六国在内)灭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作者写作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其原因是“不爱其人”。其目的是“鉴”,即:借古讽今,要唐帝国吸取秦亡的教训,向唐敬宗提出委婉的警告。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在10个字以内,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建筑宏伟,歌舞不休,宫女众多,生活奢靡,秦爱纷奢,导致灭亡,评论六国,点明主旨,外,内,古,今,阿房宫赋,分组讨论各段的主要内容,建筑宏伟,歌舞不休,宫女众多,生活奢靡,秦爱纷奢,导致灭亡,评论六国,点明主旨,建造背景,规模宏伟,歌舞极盛,妃嫔众多,生活奢靡,恣意挥霍,掠夺珍宝,纵情挥霍,纵欲纷
18、奢,终成独夫,楚人一炬,秦亡宫焚,历史教训,六国与秦自取灭亡,各爱其人可免于祸,讽劝后人以亡秦为鉴,完成 练习 ,从总体上把握全文,(1)阿房宫的来历 (2)阿房宫的外在形势 (3)阿房宫的本体构筑 (4)宫人的生活情境 (5)秦爱份奢的描写 (6)有关国家兴亡的议论,“覆压流入宫墙”,“六王毕阿房出”,“五步一楼知西东”,“明星所知也”,“使负栋市人之言”,“灭六国复哀后人也”,全文结构示意图,铺陈描写,夹叙夹议,议论,宫中建筑(奇),宫中美女(多) 宫中珍宝(富),用之如泥沙,不爱人,宏伟壮丽,荒淫奢侈,摽掠浪费,自取族灭,秦亡教训,殷鉴不远,长安回望绣成堆,主题:不爱人民的统治 者必将导
19、致灭亡。,词 汇,1、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青,取之于蓝,而青 于蓝 2、秦人伐晋,取武城 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取妻如之何? 4、留取丹心照汗青,取,拿、拿来占有,取出、提取,攻取、取下,同“ 娶 ”,助词“着”,词 汇,1、同姓的亲属 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灭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种类,类 万物百族士大夫之族 2、聚结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众,普通,一般 族疱月更刀,族,课堂练习,积累,一、指出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2、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名词作动词,乘辇车,3、六王毕,四海一。,数词作动词,统一,4、鼎铛玉石,金块珠铄,名词作动
20、词,把鼎当作,课堂练习,积累,二、下列句式与其它三句不一致的是 ( ),A、(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B、戍卒叫,函谷举。,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宾语前置,C,注意B项,被动语态表被动,无标志。举,译为:被攻占,课堂练习,积累,三、理解下列词语,并注意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3、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4、独夫之心,日益骄固。,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钩心斗角:文中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现代汉语常用其比喻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气候:句中指的是天气。现代汉语中指的是
21、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一旦:忽然有一天,日益:一天天愈加,一天比一天,收藏:收藏的东西;经营:这里是搜集保存的意思; 精英:精品。现代汉语里还指出类拔萃的人才。,词类活用,1、六王毕,四海一 数词作动词,统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 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名词作动词,放火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借鉴 5、廊腰缦回 “腰”“缦”名词状语 像人的腰部一样, 像缦带一样 6、蜂房水窝 名词状语 像蜂房 像水窝 7、未云何龙,不霁何虹 “云”“龙”“霁”“虹”,名词作动词 8、歌台暖响 “响”动词名词 歌声 9、辇来于秦 辇:名词作状语,用辇车,10、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收藏,经营,动词用如名词,指收藏的金银珠宝, 经营的金银珠宝。精英,形容词用着名词,精品。 1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鼎、玉、金、珠,是名词用着状语。铛、石、 块、砾,是名词用作动词。,(四)讨论关于秦灭亡的议论,本文与过秦论有哪些相似之处?它们的立论角度又有何不同? 相似:1、都有肯定了秦朝的强大,都强调秦朝灭亡是毁于自己,都有说明了秦朝灭亡的迅速,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不施仁政。 2、都受到赋的影响,甚至本身就是赋。,写作特色,(1 )想象、比喻与夸张相结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 )描写、铺排与议论抒情相结合。(3 )骈散结合,错落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