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 醇和酚,9.1 醇和酚的分类与命名 9.1.1 醇和酚的分类 9.1.2 醇和酚的命名 (1) 醇的命名 (2) 酚的命名 9.2 醇和酚的结构 9.3 醇和酚的制法(自学) 9.3.1 醇的工业合成(自学)由合成气合成由烯烃合成 (3) 羰基合成 (4) 发酵法,9.3.2 酚的工业合成 (1) 异丙苯法 (2) 芳卤衍生物的水解 (3) 碱熔法 9.3.3 卤代烷或重氮盐的水解 9.3.4 由 Grignard 试剂制备 9.3.5 由烯烃制备 9.3.6 醛、酮、羧酸和羧酸衍生物的还原 9.4 醇和酚的物理性质 9.5 醇和酚的波谱性质 9.6 醇和酚的化学性质醇和酚的共性 9.
2、6.1 弱酸性 9.6.2 醚的生成,9.6.3 酯的生成 9.6.4 氧化反应 (1) 一元醇的氧化 (2) 一元醇的脱氢 (3)二醇的氧化 (4) 酚的氧化 9.6.5 与三氯化铁显色反应 9.7 醇羟基的反应醇的个性 9.7.1 弱碱性 9.7.2 与氢卤酸反应 9.7.3 卤代醇与氢卤酸的反应 邻基效应 9.7.4 与卤化磷的反应 9.7.5 与亚硫酰氯的反应,9.7.6 脱水反应分子间脱水 (2) 分子内脱水 9.8 酚芳环上的反应酚的个性 9.8.1 卤化 9.8.2 磺化 9.8.3 硝化和亚硝化 9.8.64 与甲醛缩合酚醛树脂及杯芳烃酚醛树脂 (2) 杯芳烃 9.8.7 与丙
3、酮缩合双酚 A 及环氧树脂,醇的英文系统名称:将相应的烷烃词尾 “e” 改为“ol”。,未共用 电子对,乙二醇的合成:,9.3.3 卤代烷或重氮盐的水解,由芳胺制备:,环氧乙烷 邻甲基苯乙醇(66%),苯乙酮 2苯基2丁醇(80%),异丁酸甲酯 2,3二甲基2丁醇(73),反应特点: 相当于H2O分子加在双键两端;加成方向符合马氏规则;无重排产物,对甲氧基苯甲醛 对甲氧基苯甲醇(92%),十三酸 1十三醇(93%),癸二酸二乙酯 1,10癸二醇(75%),酚也能形成分子间 氢键。,氢键的形成也影响着醇和酚的熔点、 在水中的溶解度。,弱酸性,弱碱性,质子化,Nu:,氧化反应,消除反应,酸性,酰基
4、化反应,芳环上的 亲电反应,芳醚的形成,酚的反应部位:,醇 烷氧负离子 水合离子,共轭碱,共轭酸,酚 酚氧负离子,相对酸性:,相对碱性:,NaH, NaNH2, NaOH, KOH,酚负离子中电子离域:p ,共轭效应,(I),叔醇无氢, 一般条件下不被氧化,烯丙型醇、苄醇、叔醇、仲醇按SN1机理 反应。,第二步:,第三步:,反应特点:用于伯醇、仲醇无重排产物,反应特点: 此反应仅适于伯醇 SN2 反应 用于单醚的制备,第三步:失去质子, 生成醚,在质子酸作用下,各类醇均按E1机理进行反应。,-H消除方向符合 Saytzeff 规则:,用Al2O3代替质子酸时,碳骨架不会发生重排。,9.8.2 磺化,分子内氢键:,分子间氢键:,阿斯匹林 乙酰水杨酸 (aspirin),9.8.6 与甲醛缩合酚醛树脂及杯芳烃 (1)酚醛树脂,苯酚与甲醛作用,在邻/对位上引入 CH2OH, 其产物与酚发生烷基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