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有机化学习题课.ppt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9811926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化学习题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有机化学习题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有机化学习题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有机化学习题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有机化学习题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有机化学习题课,一、命名,(一)醛、酮,C6H5COC6H5 二苯酮 C6H5COCH3 苯基甲基甲酮(苯乙酮乙酰苯),2-甲基环戊酮,1,4-环己二酮,环己基丙酮,环戊基甲醛,同时具有醛和酮时,酮作为取代基,命名为氧代醛。,5-氧代己醛,氨的衍生物 产物 (G) 产物名称,Schiff碱,肟,腙,苯腙,缩氨脲,2,4二硝基苯腙,氨基脲,肼,羟胺,伯胺,苯肼,2,4二硝基苯肼,(二)酚、醌,1. 酚羟基为官能团,2,4-二羟基甲苯,2-(2-羟基苯基)-1-丙醇,2. 酚羟基作为取代基,1,4萘醌(萘醌),1,2萘醌(萘醌),2,6萘醌(远萘醌),9,10蒽醌,9,10菲醌,(三)羧酸和取代羧

2、酸,用“羧酸”或“甲酸”作字尾,其它作为取代基,对苯二羧酸 (对苯二甲酸,1,4-苯二甲酸),环己烷羧酸 (环己烷甲酸),-萘羧酸 -萘甲酸;1- 萘甲酸,反-1,3-环己烷二羧酸,4-甲基-4-苯基-2-戊烯酸,(四)羧酸衍生物,1.酰基的命名 酰基的命名是将相应羧酸的“酸”字改为“酰基”即可。,苯甲酸 苯甲酰基 苯磺酸 苯磺酰基,2.酰卤的命名,规则:酰基名称+卤素名称,2/25,2-溴丁酰溴 4-( 氯甲酰 )苯甲酸,3.酸酐的命名,规则: 单酐 羧酸名称+酐 混酐 简单羧酸名称+复杂羧酸名称+酐 环酐:在二元酸的名称后加酐字。,乙酸酐 acetic anhydride,乙丙酸酐,2-甲

3、基丁二酸酐 2-methyl butanedioic anhydride,4.酯的命名,(1)羧酸名称+醇名称+酯,乙酸苄酯,(2)二元酸酯,乙二酸氢乙酯,邻苯二甲酸甲乙酯,(3)内酯,-丁内酯,(4)交酯,乙交酯,丙交酯,乙丙交酯,(5)酰胺的命名,邻苯二甲酰亚胺,-己内酰胺,N-甲基乙酰胺,N-甲基-N-乙基乙酰胺,(五)类脂化合物,油脂命名:“某脂酰甘油”或“甘油某脂酸酯”,例如:,三硬脂酰甘油(甘油三硬脂酸酯),-硬脂酰-棕榈酰- -油酰甘油 (甘油-硬脂酸-棕榈酸-油酸酯),高级脂肪酸的命名:,系统命名: 十八碳酸,简写符号: 18:0,编码系统名: 9十六碳烯酸,简写符号: 16:

4、19,编码系统名: 7十六碳烯酸,简写符号: 16:17,甘油磷脂命名:,磷脂酸,雌甾烷 雄甾烷 孕甾烷,甾族化合物,胆烷胆甾烷,萜,萜烷,莰烷 蒎烷 蒈烷,(六)有机含氮化合物,硝基化合物写为:R-NO2 ,Ar-NO2 ,不能写成R-ONO(R-ONO表示亚硝酸酯)。,2.烷基连在芳胺氮原子上,则在烷基名称前加“N”字母,以便与苯环取代物加以区别。 N,N-二甲基苯胺 N-甲基-N-乙基苯胺N-甲基苯胺,3.比较复杂的胺,常以烃类作母体,氨基作为取代基来命名。例如: 2-甲基-3-氨基戊烷3一二乙氨基戊烷,苯胺盐酸盐,氯化苯铵,4.胺的无机盐可按无机盐来命名,采用“铵”字。也可直接称为“某

5、酸某胺”。CH3NH3+Cl- CH3NH2HCl 氯化甲铵 盐酸甲胺,N-乙基-N-亚硝基苯胺,对羟基偶氮苯,偶氮甲烷,5.偶氮化合物的命名,偶氮苯,对二甲氨基偶氮苯,6.重氮化合物的命名,氯化重氮苯,苯基重氮酸,硫酸重氮苯,(七)杂环化合物和命名,(一)有特定名称的杂环母核的命名,按O、S、-NH-、-N=先后编,2.无特定名称的稠杂环的命名,1.先确定基本环与附加环,命名时附加环在前,基本环在后。 2.稠边位置的表示, 3.稠杂环体系的编号,(八)糖类,(九)氨基酸,多肽,命名时以C-末端的氨基酸残基为母体,由N端叫起,依次称为某氨酰(基)某氨酸。,甘氨酰丙氨酸,丙氨酰甘氨酸,二、反应机

6、理,(一)亲核加成反应机理,1.醛酮与HCN的反应机理,可逆,不可逆,反应条件,反应必须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但反应不能在强碱性条件下 进行。碱性将引发另外的反应。,2.羟醛缩合反应机理,(二)酯化反应的机理,*1 加成-消除机制,双分子反应一步活化能较高,质子转移,加成,消除,四面体正离子,-H2O,-H+,按加成-消除机制进行反应,是酰氧键断裂,酸的酰氧键断裂(绝大多数),(2)醇的烷氧键断裂(叔醇酯化),机理:,3. 酰基正离子机理(酸位阻特别大),(三) 羧酸衍生物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加成消去机理完成取代反应的,反应分二步进行。,羧 酸 衍 生 物,亲 核 试 剂,四面体中间体,1.酯的

7、酸催化水解和碱催化水解,酯水解反应,键的断裂发生在酰氧键还是烷氧键?,大多数2o和 1o醇的羧酸酯的水解发生酰氧键断裂;3o醇的羧酸酯的水解发生烷氧键断裂。,酸催化:,碱催化:,克莱森酯缩合反应机理:,(一) 溶解度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与分子的结构及所含的官能团 有密切的关系,可用“相似相溶”的经验规律判断。,1. 一般离子型的有机化合物易溶于水,如:有机酸 盐、胺的盐类。,三、理化性质比较,2. 能与水形成氢键极性化合物易溶于水,如:单官 能团的醇、醛、酮、胺等化合物,其中直链烃基4个碳 原子,支链烃基5个碳原子的一般都溶于水,且随碳原 子数的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逐渐减小。,

8、任意比例互溶 7.9 %,3. 能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一些易水解的化合物,遇水水解也溶于水,如酰卤、 酸酐等。,二、酸碱性的强弱问题,4. 一般碱性化合物可溶于酸,如有机胺可溶于盐酸。,含氧化合物可与浓硫酸作用生成盐,而溶于过量的 浓硫酸中。,5. 一般酸性有机化合物可溶于碱,如:羧酸、酚、 磺酸等可溶于NaOH中。,化合物酸碱性的强弱主要受其结构的电子效应、杂化、 氢键、空间效应和溶剂的影响。,1.羧酸的酸性,(二)酸碱性的强弱问题,化合物酸碱性的强弱主要受其结构的电子效应、杂化、氢键、空间效应和溶剂的影响。,1.羧酸的酸性,(1) 脂肪族羧酸,连有-I效应的原子或基

9、团,使酸性增强;连有+I效应 的原子或基团,使酸性减弱。,-I效应,酸性。,诱导效应具有加和性。,诱导效应与距离成反比。,(2) 芳香族羧酸,芳环上的取代基对芳香酸酸性的影响要复杂的多。一般来说,在芳环上引入吸电子基团,使酸性增强; 引入供电子基团使酸性减弱。而且还与基团所连接的位置 有关。,A. 对位取代芳香酸的酸性同时受诱导效应和共轭效 应的影响。,-I、-C 效应 -I+C +C-IpKa 3.42 3.99 4.20 4.47,B. 间位取代芳香酸的酸性,因共轭效应受阻,主要 受诱导效应的影响。,-I 效应 -I -I -IpKa 3.45 3.83 4.08 4.09 4.20,C.

10、 邻位取代芳香酸的酸性都较苯甲酸的酸性强。,这主要是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综合影响的结果。由 于邻位取代基的空间效应使苯环与羧基难以形成共平面, 难以产生共轭效应(苯环与羧基共轭时,苯环具有+C效 应);另一方面邻位取代基与羧基的距离较近,-I 效应的,影响较大,故酸性增强。,有的邻位基团能与羧基形成氢键,使其羧基的氢更易 解离,因此表现出更强的酸性。,2. 醇的酸性,醇在水溶液中的酸性次序为:,这种现象可用溶剂效应来解释,以水和叔丁醇为例: 水的共轭碱OH-能很好的被水溶剂化,因而较稳定;但叔 丁醇的共轭碱(CH3)3CO-则因空间位阻较大难以被水溶剂 化,所以不稳定。若在气相中,因不存在溶剂化

11、效应,其 酸性的强弱次序则刚好相反。,如果在醇分子中引入具有-I效应的原子或基团,其酸 性将明显增强。,烯醇类化合物的酸性比醇类化合物强的多。这是因 为羟基氧原子的未共用电子对与双键发生共轭作用,从而 降低了氧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使OH键的极性增强所 致。,若在R原子团中含有双键,特别是含羰基并与双键共 轭时,其酸性则明显增强。,3. 酚的酸性,酚的酸性比醇强,但比羧酸弱。,pKa 4.76 9.98 17,取代酚的酸性取决于取代基的性质和取代基在苯环 上所处的位置。,苯环上连有I、C基团使酚的酸性增强;连有+I、 +C基团使酸性减弱。,取代酚的酸性不仅与取代基的电子效应有关,还与空 间效应有

12、关。,这是由于在3,5 二甲基 4 硝基苯酚中,3,5位两 个甲基的空间效应,使苯环与硝基不能处在一个平面上, 苯环与硝基的共轭效应遭到破坏,即硝基的I 效应减弱。,4. 烃类的酸性,烷烃的酸性较NH3还要弱。,其原因在于碳原子的杂化状态不同。,烷基苯的酸性要比饱和烃的酸性强。,这可由其失去质子的共轭碱来判断。,5. 胺的碱性,(1) 脂肪胺的碱性,在气相或不能形成氢键的溶剂中:,在水溶液中:,胺在水溶液中的碱性是电子效应、溶剂化效应和空间 效应综合影响的结果。,胺分子中连有 Cl、NO2等吸电子基团时,将使其 碱性降低。,(2) 芳胺的碱性,在水溶液中芳胺的碱性较 NH3 弱。,芳胺碱性的强

13、弱次序为:,取代芳胺的碱性强弱与取代基的性质和在苯环上的位 置有关。当苯环上连有供电子基团时,将使碱性增强;连 有吸电子基团时,将使碱性减弱。,结论:,(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别。,1.有机化合物的鉴别,鉴别有机化合物的依据是化合物的特征反应。作为鉴 别反应的试验应考虑以下问题:,反应现象明显,易于观察。即:有颜色变化,或有沉 淀产生,或有气体生成等。,方法简便、可靠、时间较短。,反应具有特征性,干扰小。,解好这类试题就需要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进行较为 详尽的总结,以便应用。,羰基试剂 托伦试剂 斐林试剂 碘仿反应 高锰酸钾 三氯化铁 溴水 碘液 水合茚三酮 兴斯堡反应 亚硝酸,2.有机混合

14、物的分离、提纯,1. 有机混合物的分离,有机混合物分离的一般原则是:,(1) 根据混合物各组分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2) 根据混合物各组分的化学性质不同进行分离;,(3) 根据混合物各组分的挥发性不同进行分离;,【例】试分离硝基苯、苯胺和苯酚的混合物。,3. 有机混合物的提纯,与分离不同的是混合物中只有含量较高的组分是所需 要的其它物质视为杂质,弃之不要。其方法通常是采取用 化学方法使杂质发生化学反应而易于除去。,【例】在乙酸正丁酯的合成中,反应后溶液中含有乙酸、 正丁醇、乙酸正丁酯、硫酸和水,如何得到纯的乙酸正丁 酯。,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推导,推导结构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1. 根据物理方法提供的信息推测结构。,2. 根据化学方法提供的信息推测结构。,3. 根据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提供的综合信息推测结构。,本习题课主要分析后两类推导结构的解题方法:,1. 对化学方法提供的信息进行整理,找出各化合物之 间的变化关系。,2. 根据提供的化学式计算不饱和度。,3. 综合分析,按各化合物之间的变化关系推导结构。,4. 用推导出的结构核对所有实验数据。,3、试写出化合物A、B、C、D的结构式。,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