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魅力非洲 非洲文化 非洲 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南面。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角习惯上以苏伊士运河为非洲和亚洲的分界。大陆东至哈丰角(东经 51度 24分,北纬 10度 27分),南至厄加勒斯角东经 20度 02分,南纬 34度 51分),西至佛得角(西经 17度 33分、北纬 34度 45分),北部至吉兰角(东经 9度 50分、北纬 37度 21分)。面积约 3020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南北约长 8,000公里,东西约长 7,403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 20.2%,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 非洲语言 非洲是世界上语言种类最多的大陆,根据各种权威的估计,独立的
2、语言约为 800至1000多种。北非语言比较统一,虽然方言间有很大差别,但从埃及到茅利塔尼亚都是阿拉伯语居统治地位。最重要的方言分界线,是在埃及苏丹方言诸变体与马格里布方言诸变体 (利比亚往西 )之间。与马格里布诸方言混杂在一起的有柏柏尔诸语言,主要集中在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向东分布到埃及西部的西瓦绿洲,往西到塞内加尔茅利塔尼亚边界,南至撒哈拉南部边缘。撒哈拉南部的非洲语言情况更为复杂。除最南端的科伊桑诸语言 (布须曼语和霍屯督语 )外,整个非洲南部的 1/3地区都是密切相关的班图诸语言。班图语和非班图语交错分布在班图语区以北,从喀麦隆经萨伊北部,再穿过乌干达到肯亚地区。班图语的分布北到索马里
3、,而非班图语的分布则到坦尚尼亚北部。本族使用者超过 100万人的非洲语言,约有 30种以上。为应付语言极其复杂的情况,使相当多的共通语在不同地区得到发展。阿拉伯语的使用人数最多,有时也被用作共通语,其文学语言形式,由受过教育的非阿拉伯穆斯林所使用,其口语变体则为苏丹和查德的非阿拉伯居民所使用。斯瓦希里语是受阿拉伯语很多影响的一种班图语,是坦尚尼亚和肯亚的官方语言,也是通行于包括刚果东部在内的东非大部地区的共通语,另一种重要的共通语是刚果西部的林加拉语 (属班图语 )。法纳加洛语是一种洋泾滨祖鲁语,有许多英语和阿非利堪斯语借词,主要通行于南非矿工中。桑戈语是一种洋泾滨恩格班迪语,有许多法语借词,
4、通行于中非共和国。此外,还有班巴拉马尼卡语通行于马利、几内亚、象牙海岸;豪萨语通行于奈及利亚北部及其邻近地区。使用人数较多的语言还有沃洛夫语、刚果语 (基刚果语 )和阿姆哈拉语等。英语和法语也通用较广,葡萄牙语和意大利语在原来的殖民地也常用作共通并享有官方地位。在非洲许多地区还通用一些地区化的欧洲语言,如洋泾滨英语、阿非利堪斯诺及各种葡萄牙混合语变体。 非洲语言的共同特征 虽然非洲语言在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别,但在音位和语法特征上却有广泛的共同点。音位方面:撒哈拉以南的大多数语言都有用声调区别词和语法形式的特点。南非的布须曼语支和霍屯督语支 (属科伊桑语系 ),以及南班图诸语言 (如:祖鲁语、科萨
5、语、索托语 )都有著名的吸气音,东非的桑达韦语、哈扎语、桑耶语也有吸气音。语法方面:有些非洲语言只有词根词,少数语言甚至没有谱法词缀,这些语言常被看作孤立语。也有些语言是由各种成分组合成词的,有的属粘着语,有的是屈折语。有些语言中一个单词甚至能等于英语或其它欧洲语言中的整句话。如斯瓦希里语中可以用hatutampiga一个单词表示 “我们将不伤害他 “这一句话。除闪含诸语言、霍屯督语、东尼罗诸语言外,在绝大多数非洲语言中没有语法 “性 “的区别,只有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人称代词的区别。 非洲语言的分类 1.尼日刚果诸语言,南撒哈拉非洲最大的语系,已知语言有 890种,如以方言计则达数千种之多。如斯
6、瓦希里语就有独立的方言 17种,其中有15种方言有别名,而该语言的俗语形式则有 4个 “绰号 “。这个语系从西北到东南可分为 6个谱系和相关的语族: (1)西大西洋语族,有 43种语言,分布在塞内加尔几内亚地区,最主要的沃洛夫语和富拉尼语 (操富拉尼诺的人数约 736万 )。 (2)曼德语族,有 26种语言,马利几内亚地区的班巴拉语和狮子山的曼德语是居统治地位的语言 (操曼丁戈语及其它语者约301万人 )。 (3)沃尔特语族 (或称古尔语族 ),有 79种语言,通行于上伏塔、迦纳及象牙海岸的北部地区,主要的语言是莫西语 (使用人数约 380万 )。(4)克瓦语族,有 73种语言,最重要语言是加
7、语、约鲁巴语、伊格博语,分布于西非热带丛林地带。操约鲁巴语者约 658万人,操伊格博语者约643万人,操阿肯诸语者 330万人。 (5)阿达马瓦东部诸语言有 112种,通行于中非共和国、喀麦隆和萨伊北部,是该语系中地区偏僻,鲜为人知的语言,最主要的是桑戈语和格巴亚语。 (6)贝努挨刚果语族有 557种语言,分布在从奈及利亚到南非的广大地区,其中最大的是班图语支。主要的语言是斯克希里语、刚果语、卢旺达语 (488万人 ),与马库阿语 (346万人 ),科西语 (347万人 ),祖鲁语 (311万人 )。尼日刚果诸语言间的相互借词及本语族外诸语言的借词,十分明显,是常见的现象;但从布须曼霍屯督语中
8、借用的吸气音,则构成一种特别的现象。祖鲁语和科萨语中的吸气音尤其显著。 非洲语言的分类 2.沙里尼罗和尼罗撒哈拉诸语言:谱系上源自共同的原始母语,过去曾叫大苏丹语系 (1955), 1963年起改用现名。分为两个语族: (1)尼罗一撒哈拉语族,包括:桑海语及其各种方言变体 (如泽尔马方言 ),通行于马利和尼日境内的尼日河沿岸。撒哈拉语支,包括卡努里语和特达语在内,通行者查德和苏丹及奈及利亚东北部。马巴语支 (查德诸语言 )。科马语支,通行于埃塞俄比亚苏丹边境地区。富尔语,通行于苏丹的达尔福尔省。 (2)沙里尼罗语族,包括 4个语支:库纳马语支,通行于埃塞俄比亚北部;贝尔塔语支,通行于埃塞俄比亚
9、苏丹边界;中苏丹语支,通行于乌干达西北部、苏丹南部、萨伊北部、查德和中非共和国;异质性最大的是东苏丹语支,它包括 10个分支:即 a.尼罗语; b.努比亚语; c.穆尔勒迪丁加语; d.巴雷亚语; e.梅拉里特语; f.因加萨纳语; g.达古语; h.尼扬吉亚语; i特梅因语, J.尼马语。沙里尼罗诸语言多为声调语言,中苏丹诸语一般仅有开音节,邦戈巴吉尔米诸语元音结尾则发半哑音或耳语音,其它语言既有开音节,又有闭音节。大多数语言的齿音、齿龈音、卷舌塞音是有区别的。语法上有名词的一致关系。东尼罗语支有 “性 ”的区别,其它尼罗语则没有。少数沙里尼罗语复数第一人称有包括式 (咱们 )和排除式 (我
10、们 )之分。只有努比亚语有溯源至 811世纪的古代文字,也有远古已消亡的反映苏丹文明的麦罗埃语辅音字母文字,从殖民时代以来,肯亚、乌干达、苏丹等很多语言采用拉丁文字。 非洲语言的分类 3.科伊桑诸语言,是通行于非洲南部的吸气音语言,名称来源与霍屯督人、布须曼人有关。该语系通常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三个语支,有纳马语、科拉语等十余种语言和方言。居住在卡拉哈里附近的布须曼人(3.54万人 ),西南非的霍屯督人 (4万人 )和仰格达马人(5.3万非科伊桑人 )都使用科伊桑语。科伊桑语谱系分类的假说根据以下几方面而得出: (1)有吸气音音位的共同特征; (2)广泛通用的词根构词的共同模式,与辅音分布的特
11、殊模式相结合; (3)某些互有关联的小品词可能出现于不止一个语支中; (4)有些互有关联的词 (音义组合 )可能出现于两个语支中,三个语支都有的词罕见。除正统的科伊桑语外,还有两种吸气音语言,即桑达韦语和哈察语,通行于坦尚尼亚一些部落。 非洲音乐 非洲地大物博,民族多元,信仰各异,因此非洲音乐是很复杂的,根据民族音乐学家的分类,非洲音乐可分成 五 大类别: ( 1) 古埃及 ( 2) 北非三国 (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 ) ( 3) 埃塞俄比亚 ( 4) 撒哈拉以南 (东非、西非、中非、南非诸国 ) 。 ( 5) 黑人音乐 1、 埃及音乐 古埃及音乐,可追溯到公元前 2700年,从埃及古遗
12、迹出现的古乐器,显示埃及的古乐史迹,仅次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的音乐近 5千年的历史;当时的埃及音乐,相信是以祭典仪式及宫廷音乐为主。 埃及的传统音乐,历经希腊、罗马、波斯、阿拉伯、奥图曼帝国、法国拿破仑和近代的大英帝国的统治,宗教变迁、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影响,埃及的传统音乐和古埃及的音乐,两者的关系已不可考。 现存埃及的传统音乐,无论在风格、理论,是阿拉伯伊斯兰音乐的一支。阿拉伯音乐 木卡姆,是埃及音乐的的灵魂,比较常用的有 20多种,在舞曲中有隆加及布尔卡还有埃及的苏非、肚皮舞等等,埃及的唱腔如雅尔及淡札尔,声乐曲木夏哈及多尔等。 北埃及的沙地舞,服装非常华丽高贵。洽马登是头顶腊竹帽
13、的女独舞。 在南埃及和苏丹的传统奴必安音乐舞蹈,这种苏丹的民间音乐是混合了埃及和苏丹的歌曲,有阿拉伯语或非洲语二种唱词。埃及的古乐器如及古埃及竖琴只能追忆了;仍在使用的乐器和阿拉伯近似,如鲁特琴、唢呐、直笛、各种风笛、埃及铃鼓、圆形手鼓、达不卡陶瓷皮鼓等等。 2、 埃塞俄比亚的音乐 埃塞俄比亚保有非洲上最古老的教会有 1600年的历史,埃塞俄比亚人相信 2000年前,罗马帝国迫害耶稣教会,很多信徒出走逃到埃塞俄比亚的高山,在山顶洞,建了为数众多的秘密教堂,埃塞俄比亚人至今仍相信,耶稣十诫的法柜就在依国山上的某一教堂。在耶路撤泠大圣堂,埃塞俄比亚的教会,至今仍保有其中一部分之专属教区。古埃塞俄比
14、亚的皇室非常善于外交, 10世纪及 17世纪成功的外交,阻止辛巴威所罗门王及意大利的侵略,在 1935年到 1940年,曾被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人以旧约的基督徒为主、部分犹太教教徒,少数信奉伊斯兰教,局限在山区村落,埃塞俄比亚也是唯一保有 (仍使用中 )世界上最古象形文字的非洲国家,人种是比较接近阿拉伯寒族及闪族还耐吉族等族。埃塞俄比亚的古乐的有几种不同的风格,其中和也门的传统歌曲神似,从考古文献有很多反讽的诗歌,室内音乐也很相近。也发现有古希腊及以色列大卫王时代的乐器,如巴甘纳竖琴等古乐器。古乐旋律富变化,节奏繁复,有古典美国蓝调的味道。非宗教的诗歌唱,开始出现在 16世纪的依国教会,这种
15、唱风节奏活泼轻快,充满草原的喜悦,由于这音乐和赞美诗一块在教堂演唱,一般人很难分辩,宗教歌曲或是普通诗歌。 埃塞俄比亚的歌舞非常优美动听,通常有用笛子伴奏和传统乐器两种,受西方教会的合音影响,亦融入埃塞俄比亚非洲的韵律、埃塞俄比亚人历经 80年代的大饥荒,但人民乐天知命。埃塞俄比亚的国家歌舞团,水准颇高,经常巡回世界各地表演, 70年代也曾来台湾呢! 埃塞俄比亚的乐器有奇巴罗及奴卡利等鼓,及替奇拉瓦塔和马桑夸琴及大形的比甘那及各种笛其中有一种无孔风笛称马比尔塔等等。 由于教会的影响,埃塞俄比亚的皮鼓,亦画上非洲风格之耶稣基督神迹故事,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3、 安达鲁西亚音乐 北非摩尔风格的马格
16、利布是指 11世纪在北非摩洛哥皇室的领地,包括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诸国直到 1465年的统称,此地区的音乐,以安达鲁西亚的音乐及苏非大卫氏的音乐为其特色。 安达鲁西亚的音乐,古阿拉伯语那尾巴,源自西班牙南部安达鲁西亚,在 8世纪巴格达的音乐融合了犹太人、吉普赛、伊比利亚人及统治者北非摩尔人的混合音乐音乐, 15世纪天主教的伊沙贝尔于 1414年光复了安达鲁西亚後将,不愿归顺天主教徒的犹太人、摩尔人及在哥多巴及瓜拉那达和宫廷乐师,被迫走往北非马格利布诸国成为安达鲁西亚音乐的新家。 16世纪奥图曼帝国的统治,对在突尼斯,阿尔及利亚,东摩洛哥的安达鲁西亚风格又受到土耳其音乐若干影响。安
17、达鲁西亚的音乐的米赞节奏型酷似阿拉伯的伊格。那瓦巴是室内乐和声乐合奏的风格,可追溯到 9世纪的巴格达。这种曲风可分 4到 5乐章,旋律一直重复,歌曲有歌颂阿拉、到抒情诗、吟唱可兰经等内容。目前正统安达鲁西亚的音乐,仍流传在北非的上流社会,婚丧喜庆等节庆等场合也奏安达鲁西亚音乐。西班牙安达鲁西亚,反而只流传有歌 谣的的音乐型式为主,其中以犹太风格的流传较广。众人熟知的佛朗明也可找浓浓的古安达鲁西亚的味道。安达鲁西亚姆史夏是源自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中东传到安达鲁西亚。大卫氏是突尼斯的舞蹈,是传自埃及的传统舞蹈。 安达鲁西亚魔力士舞蹈是来自安达鲁西亚的塞维拉,哥多巴,及瓜那达流行在北非等地。 安达
18、鲁西亚的音乐的宗乐器有乌德琴 UD、唢呐、耐笛 Nay、拉巴琴、达拉布卡鼓及堪查低音大提琴。 苏非派的音乐 原是回教的秘宗教派,当天主教伊沙贝儿皇室,光复了安达鲁西亚及整个西班牙後,摩洛哥的苏丹王危机伺服,为促进团结,苏非成了凝聚伊斯兰教的重要仪式,每周五或重要人士的生日、宗教预言、冥想疗病,苏非歌唱跳旋转舞来进行。这和土耳其的苏非的神秘面纱,印尼伊斯兰苏非的不容见天日,大异其趣。 4、撒 哈拉以南的音乐 撒 哈拉以南的的非洲,土地比起北非可耕地、天然野生动、矿产丰富,受到伊斯兰宗教的影响比较少,人文地理景观的不同,此区的音乐是和其他地区的差异非常大,通常人们印象中的非洲音乐,无文字的部落音乐
19、,即指此区的音乐,的确在音乐的属性,埃及及北非诸国,是被 归 入阿拉伯音乐的。 此区其中最具传统特 色 的乐器 是 可乐琴这种两个篮球大的共呜琴,是放置在腹前以手弹奏,是古代非洲的宫廷乐器,演奏者也是歌手,这歌手除了在皇家表演,也到各村庄走唱,一如欧洲的游唱诗人。琴声优美动听,搭配纯扑厚实的游吟唱腔,特别有风味,和击鼓呐喊的形式大异其趣。 非洲主要乐器 非洲高脚杯鼓 亦称之说话鼓,外形如玻璃漏沙计时器,双头鼓上下周边以绳索拉住,击鼓时将鼓夹在手臂腋下同时挤压,以特殊木棒击鼓可发出干奇百怪的鼓声有如说话,相传在数百年前,白人来抓黑人贩卖,村庄的乐师就以此说话鼓来示警及引导逃生方向。 非洲雪克 又
20、叫 沙玲由各种天然果壳,如葫芦或椰子壳挖空,再置入乾种子,以手摇摆动会发出沙沙的音响,因此又称为沙玲。也有比较小的如贡丸大小再以竹棒 5个成串,作者戏称之为贡丸雪克 金贝鼓 又叫 雨声音效棒 。 松木做的,中空中放种子,上下滑动产生如下雨的音效,舞蹈、巫师做法中使用,外观有画的或木刻的吉祥图案,除了非洲在南美洲都有类似的乐器 。 非洲舞蹈 非洲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早在 6000年前非洲大陆就已经出现了舞蹈。舞蹈是非洲民族最古老、最普遍、最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非洲光辉灿烂文化的宝贵遗产。非洲舞蹈种类繁多,大体上可以分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舞蹈和流行非洲北部地区的阿拉伯舞蹈两大类。黑人舞蹈又
21、可以分为传统的仪式性舞蹈和民间的娱乐性舞蹈。非洲舞蹈是非洲劳动人民在生产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多用来表现烧荒、播种、收割、狩猎等场面以及人们对图腾的崇拜,保持着淳朴的民族风格,具有古香古色的特点。非洲舞蹈也是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它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以强烈的节奏、丰富的感情、充沛的活力、磅礴的气势以及变化万千的舞姿著称于世,在世界文化艺术的园地里占有一席重要地位。正是由于非洲舞蹈始终保持着独有的风格和新鲜的活力,深受非洲人民所喜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也不管人们是处在兴奋之中还是处在悲伤之中,总是借用舞蹈来抒发自己内心世界的感情。 非洲木雕 非洲
22、木雕主要是指热带非洲 (也就是西非诸民族 )的雕刻。西非雕刻主要是民族传统木雕。有小雕像和面具。炎热的热带气候很容易毁坏木雕,因此先古木雕根本无法保存下来。但是木雕创作手法源源流长,有着古老的传统,呈现出神秘迷人的光彩。 非洲的雕刻并不刻意追求形象的逼真而是用整体写意的手法,脸上的两只眼睛无非是随意戳上的小洞,嘴似不经意拉出的一条开口,鼻子则概括成简略的几何形,身上的造型只取其势去其形,头饰与耳朵的夸张似乎是人神之间的一种意境。据说毕加索的立体画风格就是得到了非洲几何形状面具的启发。这类大写意的手法,不求外形的逼真,不重细节的刻划,局部看,显得十分随意简单;整体看,却透露出一种活泼鲜跳的内在生
23、命。 木雕是非洲雕刻的主要载体,它的地位如石雕于欧洲,如陶瓷于中国。木雕艺术代代传承,学徒经过三年左右的观察和模仿逐渐掌握这一技能,当然,最后没有结业考试。雕刻者或全职或兼职,这取决于周围的需求,在他们的社会里这些艺人备受尊敬(苏丹西部除外)。 木雕一般由整块的树干雕刻而成,很少有拼接的作品。斧子、扁斧、凿子和锤子等是主要的工具,完成的作品一般通过烧烤或者用木灰着色,色彩则来自植物和矿物质。由于多用未完全干燥的木头雕刻(据说是为保全它的灵魂),收藏非洲木雕要格外注意保养,防止裂缝出现。 非洲自然风景 非洲最高的山脉 乞力马扎罗山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的山脉,是一个火山丘,高 5963米,面积
24、756平方公里,它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邻近肯尼亚,坐落于南纬 3度,距离赤道仅 300多公里。 乞力马扎罗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称,而许多地理学家则喜欢称它为“非洲之王”。 乞力马扎罗山国家公园和森林保护区占据了整个乞力马扎罗山及周围的山地森林。 乞力马扎罗山有两个主峰,一个叫基博,另一个叫马文济,两峰之间有一个 10多公里长的马鞍形的山脊相连 .乞力马扎罗山基博峰顶有一个直径 2400米、深 200米的火山口,口内四壁是晶莹无瑕的巨大冰层,底部耸立着巨大的冰柱,冰雪覆盖,宛如巨大的玉盆。 在斯瓦希里语中,乞力马扎罗山意为“闪闪发光的山”。山麓的气温有时高达 59 ,而峰顶的气温又常在零下 34
25、 ,故有“赤道雪峰”之称。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乞力马扎罗山一直是一座神秘而迷人的山 没有人真的相信在赤道附近居然有这样一座覆盖着白雪的山。乞力马扎罗山在坦桑尼亚人心中无比神圣,很多部族每年都要在山脚下举行传统的祭祀活动,拜山神,求平安。 非洲自然风景 最大的瀑布 维多利亚瀑布 维多利亚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位于构成赞比亚和津巴布韦之间国界的赞比西河上,赞比西河上游缓慢地流经宽浅的谷地,维多利亚大瀑布以 1708米的宽度成为世界上跨度最大瀑布。维多利亚瀑布是由一条深邃的岩石断裂谷正好横切赞比西河,断裂谷由 1.5亿年以前的地壳运动所引起。 非洲自然风景 世界最长的河 尼罗河 尼罗河纵贯非洲
26、大陆东北部,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苏丹、埃及,跨越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撒哈拉沙漠,最后注入地中海。流域面积约 335万平方公里,占非洲大陆面积的九分之一,全长 6650公里,年平均流量每秒 3100立方米,为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流域分为七个大区:东非湖区高原、山岳河流区、白尼罗河区、青尼罗河区、阿特巴拉河区、喀土穆以北尼罗河区和尼罗河三角洲。贯穿埃及全境的尼罗河长达 1350公里,灌溉着 240万公顷的土地。在沙漠占国土面积达 96的埃及,尼罗河就意味着生命。 黄昏的尼罗河在夕阳的照射下奕奕生辉,与沙漠浑然一体。埃及首都开罗夏季天气炎热,夜色中的尼罗河及两岸是市民避暑
27、纳凉、垂钓的理想场所。夜色来临前的片刻,尼罗河显得格外神秘而优雅。河边有不少游客在悠闲地散步。落日的余辉照在河畔的人们的身上:一群是匆匆过客;而另一群则是世世代代生息在此生活,年年岁岁目睹着尼罗河的黄昏与晨曦的人们。尼罗河水则亘古不变地、平静地流向远方。 非洲自然风景 地球的一条伤疤 东非大裂谷 “东非大裂谷”,亦称“东非大峡谷”或“东非大地沟”。裂谷宽约几十至 200公里,深达 1000至 2000米,谷壁如刀削斧劈一般。总之,这条长度相当于地球周长 1 6的大裂谷,气势宏伟,景色壮观,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地球表皮上的一条大伤痕”,古往今来不知迷住了多少人。东非大裂谷南
28、起赞比西河的下游谷地,向北延伸到马拉维湖北部,并在此分为东西两条。东面的一条是主裂谷,穿越坦桑尼亚中部的埃亚西湖、纳特龙湖等,经肯尼亚北部的图尔卡纳湖以及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的阿巴亚湖、兹怀湖等,继续向北直抵红海和亚西湾,全长 5000多公里。 这里 ,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着连绵的群峰,山坡上长满仙人球;近处,草原广袤,翠绿的灌木丛散落其间,野草青青,花香阵阵,草原深处的几处湖水波光粼粼,山水之间,白云飘荡;裂谷底部,平平整整,坦坦荡荡,牧草丰美,林木葱茏,生机盎然。 非洲自然风景 世界最大的“桌子” 桌山 开普敦是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城市,也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人们常说,开普敦因好望角闻名,其实开普敦的美景绝不仅仅只有好望角,如景色天成的桌山就是值得一游的地方。 开普敦背山面海 ,她背靠的这座山就是塔布尔山,英文译名为“桌山”。“桌山”其实是一组群山的总称,位于开普敦城区西部,狮子头、信号山、魔鬼峰等,千姿百态,气势磅礴,郁郁葱葱。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桌山主峰海拔 1082米,山顶却平展恰似一个巨大的桌面 .山顶平面长 1500多米,宽 200多米,开阔无比。淡淡的白云覆盖在山顶上,头顶着蔚蓝色的天空,人在山上走,物在云中游,犹如遨游在太空。山上怪石林立,形状各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