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垂露悬针之惑,硬笔写出毛笔味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乍浦实验学校 谢梦佳中华汉字博大精深。而作为汉字的书写艺术,书法,有其独特的魅力。硬笔书法只需一支铅笔、一份纸稿和一颗想写字的心,就能投入其中。在我的硬笔书法课上,经常是学生们听着轻音乐,提全身之力描摹着汉字,一派宁静平和的气氛。我在教学汉字书写时从偏旁部首出发,当学生掌握好它们的写法特点后,对书写同一部首的字,就会举一反三。在一次课上,我讲解的是“双耳刀(左) ”和“双耳刀(右) ”的写法特点。我边范写边对学生们说道:“同学们,看,这样的双耳刀一般在左边,耳廓不要太大,右部两个耳廓对齐,这一竖很关键,我们在这里使用垂露竖。 ”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
2、提问:“谢老师,什么是垂露竖啊?”我笑笑说:“你们不要着急,等老师慢慢给你们讲解。 ”说完,我就播放了网上找的关于垂露竖写法的动画,学生们对此兴致盎然。到了课堂的中后段,我开始讲解在右边的双耳刀了,于是出示了左右两个双耳刀,让学生们比较它们的区别。学生们纷纷举起了自己的小手,小个子陆栩萱说:“右边的耳朵比左边的耳朵大,尤其是下半部分的耳廓,弧度要大很多。 ”“她观察得非常仔细!还有同学有别的发现吗?”我一边勾勒着“一竖”的轮廓,耐心地引导他们发现右耳朵这一竖中的奥秘。果然,聪明的秦佳媛举起了手:“右耳朵这一竖下半部分好像比左耳朵那一竖要细!” “太聪明了!”我兴奋于学生一下子就说到了点子上。接
3、着,我向他们讲解悬针竖的写法,也出示了动画。 “同学们,你们看,这一竖收笔的时候要慢慢向上提,由粗到细,笔尖有力,好像一根针一样往下扎,刺得人很疼,所以这种竖法就叫做悬针竖。 ”我在黑板上勾勒出了悬针竖的轮廓,让学生充分感受“悬针”的锋利。正在此时,班里的淘气小胖子“陶俊澔”眨巴着眼睛,一脸懵懂:“谢老师,竖有不一样的写法,那什么时候是尖尖的竖?什么时候是不尖的竖呢?”我眉头一皱,努力思索了几秒,竟不能回答。我突然意识到我从来没有想过什么时候该用垂露竖什么时候该用悬针竖,所以一时之间根本说不清。小胖子的问题把我难倒了,我这个硬笔书法老师竟然没法解答这个问题,这让我有点羞愧也有点下不了台。等到下
4、了课,我马上翻开字帖,一页页地找有“竖”这个笔画的字,发现竖在左边的字一般都不悬针,而竖在右边的字一般都悬针。我接着又请教了学校里毛笔书法的老师们,和他们一起讨论,但是看法不一。于是我去网上搜了垂露、悬针竖的使用情况,再结合字帖上的观察对比,终于得出了比较系统的结论。该怎么对学生讲解这两种竖法的区别和使用情况呢?我突然想到:就这一竖而言,硬笔书法不能很好地体现两种竖的区别,至少“悬针”和“垂露”的细微区别用铅笔在纸上很难体现,但毛笔却可以。或许正是因为区别不大,我一直以来都没有去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所以也就变成了一个盲点。于是,在下次课前,我早早准备好了毛笔和宣纸,打算用毛笔书法的方式更直观地向
5、同学们呈现这两种竖。课上,我摆了桌子在教室中间,向他们演示有悬针竖笔画的字:“听” 、“那” 、 “个” 。我一边提起毛笔一边讲解:“同学们,在笔锋向下之时将笔杆倾斜,再以较轻的笔触行笔,手腕慢慢将笔抬起,你们看,这一竖就变得像针一样细了。 ”活泼的顾雨慧一脸欣喜地说:“真的像针一样呢!”其他同学们也纷纷赞叹这一竖真的很有趣。这时,我拿出事先给他们准备好的铅笔字帖,说道:“同学们,老师用毛笔一写带竖的字你们感受就非常深刻了。现在你们虽然不用毛笔写,但也请你们提起自己的铅笔,在竖的末尾轻抬铅笔,给老师写出一个尖尖的悬针来!”话音一落,他们马上坐得笔直,屏气凝神,饶有兴致地提起铅笔,努力地寻找刚刚
6、我写毛笔时用力的感觉。我四下巡视,手把手地指导这一竖的写法。学生们即使用铅笔,也能写出悬针的感觉,这真让我感到欣慰啊。待这几个字书写完毕,我问道:“刚刚这几个字都用悬针竖,你们看这一竖是字的第几笔啊?”陈江遇马上反应过来:“用这种竖的都是字的最后一笔。”“总结得太棒了!同学们,如果字的最后一笔是竖,那通常为悬针的写法。你们看,我们自己动动手就解决了这么有深度的问题!”之后,我又出示了“木” 、“队” 、 “防”等垂露竖的字,还是用毛笔演示:收笔时提笔圆转,也就是提笔时从右往左回到笔画中再回锋收笔。此时我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个竖底端部分像什么啊?”大家七嘴八舌说道:“圆圆的,像露珠!” “对呀,
7、所以它叫垂露竖,谢老师,对吧对吧?” “你们真的很会联想,说得太准确了!这些字中的竖都不是最后一笔,所以不像针,而像露珠姑娘!”我适时加以总结和引导,终于让学生们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两种竖的区别。他们拿出字帖有模有样地开始书写带有露珠姑娘的“垂露竖” ,把竖末尾的“露珠”点缀得好美好美。这两堂硬笔书法课上,书写的“竖”这一笔画中有“针” ,也有“露珠” 。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发现问题,感受到垂露和悬针竖的奥秘,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对待他们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反思了在硬笔书法教学中存在的盲点。对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话的意义和如何落到实处,我更是体会深刻了。这样的硬笔书法课堂还教出了毛笔书法的味道,也算是硬笔和毛笔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