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小学数学拓展性练习的设计策略神木五小 刘元摘要在数学课堂上设计一些拓展性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堂上吃饱,而其它学生也能因此拓展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学到的知识能比较灵活。关键词小学数学 拓展性练习设计策略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知识水平、年龄差异、认知结构、生活背景的不同,在学习中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设计一些拓展性练习就显得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堂上吃饱,而其它学生也能因此拓展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学到的知识能比较灵活。笔者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一些实际经验,就拓展性练习的设计策略,谈几点看法。策
2、略之一:适当提高在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有这么一个比较固下的观念,尤其是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一定要在课尾设计一些思考题,让优等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这种做法已经沿用了好多年,而且大家也一直认为效果很不错。笔者对此也持赞同意见,但是应该补充的有两点:一是设计一些发展题不是一定要局限于课尾,而是应该根据教材中对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在新课教学时就适当拓展教学的空间,适当提高对新授知识的难度,让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创造性。二是设计的拓展性练习的难度是适度,有的老师片面的认为课后的拓展练习一定要具有思考性,只是着眼于少数几个优等生的智力水平,其实不然。设计拓展练习应该考虑到
3、全体学生,最起码是班级里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认识水平,考虑到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现状,所以只能是适当的提高难度,而不是漫无边际的提高难度。因为过大的难度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重重,而过大的难度也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策略之二:开放练习目前的数学教材中,大多数习题都是为了使学生牢记教学结论而设计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以死记硬背代替主动参与,以机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为了改变这一情况,使数学教学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拓展性练习的时候要尽可能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设计一定数量的开放题,并且以此为切入点,促进学生学习教学的开放性和个性张扬,
4、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在教学一位数乘三位数乘法一课时,在完成了课本的巩固练习后,设计了这么一道开放题:把 1、2、3、4 四个数字填入右边的口中,组成一道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竖式,并计算。并且还要求学生用 1 分钟的时间,看谁写得算式又地又多。然后让学生独立的书写竖式,并且进行计算。时间到后,让学生把他们写得算式抄到黑板上,师生逐一进行检查,然后要求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学生自然会认识到按第二个因数分成好几类,也可以按是否进位分类。最后让学生思考这样的竖式,一共可以写出多少个?上述环节的拓展练习设计,既体现了学生的全体参与,填写竖式然后进行计算应该是每个学生都能解决的问题。
5、而把竖式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则不是每个学生都那么容易做到的,这又恰好体现了学生的差异性,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策略之三:联系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是一切数学学习的源泉和根本。只有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机联系起来,数学学习才能显示出勃勃生机和巨大的生命力,学生学习过程中也能体会到自己学习教学的价值,增强他们学好数学信心。因此,在数学课的学习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生活中的拓展练习,让学生尝试着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并且指导他们如何寻找生活和数学的联系。我在教学一年级的找规律后,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与规律有关的生活
6、现象,并且不满足于数学课堂这个狭小的空间,而是把它作为一个数学的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回家去与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规律,然后在班级里开展智力规律文化大比拼,看谁找到的规律有新意。这个拓展练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首先,能便于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拓展性习题的活动之中。学生会感觉到自己不是在学习数学,而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其次,是这组练习的设计,牢牢的紧扣住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又比书本知识略有提高,正好处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通过努力,完全可以比较轻松的达到。因此,我们在设计拓展性练习的时候,要尽可能
7、地考虑到知识的实际应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扎实、有效。策略之四: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是很强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不应该只是学到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应该学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能比较综合的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尤其在知识学习告一段落后,或是一个单元结束后的总复习,或一个学期的期末复习。当然,也可以是一个知识学习后,这个知识与前面的知识有比较紧密的联系,也可以针对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设计一些综合性练习。历此,在数学的拓展性练习设计中,很有必要针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来设计练习,这样作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有利的是让学生能比较独立、综
8、合地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比如我在教学10 以内的加减法(复习) 一课时,设计了两张表格,一张是 10 以内的加法,另一个是 10 以内的减法,让学生根据表格的数据以及排列的规律来说一说它们的特点,并要求学生如何能正确熟练的识记这张表格。这个练习的综合性非常强,既要求学生先理解相关的数据,而这些数据还需要通过观察对比来得到。在得到数据后,又要合理利用这些数据的规律,然后进行识记。这一系列的环节,学生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知道几个简单的数据,也不不是仅仅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而已,而是更多的应该了解算式横向、纵向的联系。这难道不正是我们老师所希望的吗?因此,设计拓展性练习要考虑到知识的综合性,让学生能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解决综合性的问题。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和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设计拓展性练习的出发点也是基于些。因此,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的拓展性练习要紧密围绕:“适当提高,开放练习,联系生活,综合应用”的原则,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创造性的设计拓展性练习,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