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带传动,第一节 带传动概述 第二节 带传动过程中的力传递分析、运动传递分析 第三节 影响带传动能力的因素与带的张紧,一、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第一节 概述,主动轮、从动轮、传动带,2、工作原理:,1、组成:,摩擦传动,3、紧边:拉力大(进入主动轮),松边:拉力小(进入从动轮),包角:,1、优点:适用于中心距较大的场合传动平稳(具有良好弹性,缓冲吸振)过载保护结构简单、成本低,2、缺点:传动装置外部尺寸大传动比不准确轴上载荷较大、效率低,二、带传动的特点,平带,三、类型:,(扁平矩形),与带轮相接触的内表面,V带,工作面:,传递功率大,两侧面,(等腰梯形),工作面:,结构简单、带轮易制造、传
2、递功率小。,标准化,多楔带,兼有平带弯曲应力小和V带摩擦力大等优点。多用于传递 动力较大、结构紧凑的场合。,工作面:,侧面,圆带,牵引能力小。常用于仪器、家用器械、人力机械中,同步齿形带,啮合传动,传动比恒定,效率高,传递功率大,FN = FQ,V带传动能力约为平带的三倍,平带:,V带:,结论:,四、平带与V带传动能力的比较,1、开口传动,补充:带传动的形式,2、交叉传动,3、半交叉传动,平带,两轮同向转动,两轴空间交错,带磨损快,两轮反向转动,一、受力分析,第二节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带滑动现象,FO由预紧产生的拉力,1、受力特点,正常工作时:F = 带与带轮间摩擦力的总和f,F = F1F2
3、 有效拉力(圆周力),F1FO = FOF2,1、弹性滑动,二、带的滑动现象,原因,(v 相等),拉力降,B,B1,带回缩,即:v v1,同理在从动轮一边有:,v2v,微量相对滑动(弹性滑动),拉力差&弹性,滑动率,= 0.010.02,3、打滑(带与轮间的显著相对滑动),原因:,后果:带严重磨损, 传动失效,可以避免,影响,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带磨损,2、滑动曲线,不能避免,三、带的应力分析,1、由拉力产生的拉应力:,q 单位长度上的质量 kN/m,2、由离心力产生的拉应力,Fc= q v 2,当v 一定时,Fc、c一定,并作用于带的全长,为避免c过大,则v 2530m/s,弯曲应力之发生在带与带轮的圆弧接触部分,且b1b2,3、弯曲应力,与直径成反比,带受交变应力的作用,max发生在紧边绕入小带轮处,应力较大或应力变化频率较高时,带产生疲劳损坏,传动失效,max=1+c+b1,4、总应力,一、初拉力F0:,第三节 影响带传动能力的因素与带的张紧,功率小(浪费),F0过大,f小,易打滑,对轴及轴承的压力大(不利),F0过小,带失去弹性,缩短带的寿命,三、传动带速度:,1、,2、,二、包角:,不能过小,要求1120,四、带传动的张紧装置,1、调整中心距,二、张紧轮装置,松边、内侧、大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