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配套课件】:13沂水春风(.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979409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配套课件】:13沂水春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配套课件】:13沂水春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配套课件】:13沂水春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配套课件】:13沂水春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配套课件】:13沂水春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人进商店寻解渴之物,喜甜者偏爱果汁,喜淡者选择矿泉水,喜欢又苦又甜者买下咖啡,三种味道不同,但却因不同而和谐和而不同方为和谐,若这世上只一种饮料,则不免单调而索然无味。,哲思短章缤纷成就和谐,缤纷成就和谐,试看暮春三月,鹅柳淡烟的嫩黄,映阶碧草的翠绿,出墙红杏的艳红,卷云时舒的碧空,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但这又有何妨? “万紫千红总是春”,本来万物都欣然生长的春日就不是由一种色彩来主宰的。不同的是表象,和谐的是本质,缤纷成就的是多彩的丰富,是真正意义的和谐。轻叩红楼之门,寻那桩百年来漫远悠长的梦,你说红楼梦里众相纷纭,钟灵秀丽的女儿如此之多,谁是读者的最爱?从来是众口难调,然而亦从来是雅俗共赏

2、,轻抚着略微卷起的书页,我们仿佛听到,那“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张扬,那“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忧伤,,那“这个妹妹,好像哪里见过”的惊喜,那“爱哥哥,爱哥哥”的叫唤,汇成了一曲和谐的乐章,不绝于耳,味之不尽和谐不是一把尺子,硬生生地丈量万物,用同一个标准命令世间万物达成量的一致;和谐是一位总揽全局的决策者,抑或说是指挥家,让万事万物各就其位,让它们演绎真实的自己,成就真正的和谐。千年之前,春秋战国的战乱年代里却上演了空前而惊世的文化盛宴,诸子百家的争鸣之声穿透史册、书卷,穿越时空仍然在耳畔掷地有声;千年之后,蔡元培先生的 “不以自己思想来束缚他人,亦不以他人之思想来束缚自己”这一名言震醒了求

3、索中的多少中国人,而 “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又延续至今,令人感佩。,所以,请尊重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选择,请用心去领会并呵护真正的和谐,各个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请给予保护;各个地区的不同生活习性,请给予宽容;尊重商店里买不同饮料的人;尊重音像店里买古典音乐或是流行摇滚音乐的顾客正是每个人的不同特性构成这变幻的多彩的大千世界,没有不同就没有真正的和谐。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缤纷的色彩。 为何? 缤纷成就和谐!,修身名句,答案(1)x(2)shn(3)jn(4)shn(5)s(6)kn(7)zhun(8)m(9)un(10)y(11)ku,预习作业,1,2,答案(1)陪侍(2)闲居,平常(

4、3)千乘,一千辆兵车;摄,夹(4)因,叠加,增添;饥馑,谷物失收叫“饥”,果菜失收叫“馑”。通常泛指饥荒(5)比及,等到;方,义(6)微笑(7)会,诸侯会盟;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这里泛指外交会见;端章甫,穿玄端戴章甫,指穿戴礼服礼帽;相,主持礼仪的人,即司仪(8)舍,放下;作,站起来(9)述(10)成人,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11)赞同(12)谦让,答案(1)“希”通“稀”,稀疏(2)“莫”通“暮”,晚(3)“与”通“欤”,助词,表疑问语气,3,4,答案(1)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介词,至于,引出对象/连词,表选择,可译为“或者”/助词,放在形容词之后,可译为“的样子”(2

5、)方形,矩形/方圆/义(3)赞同/助词,表疑问语气,同“欤”(4)介词,因为/介词,因为/动词,用,为,干/介词,把/连词,相当于“而”(5)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连词,引出假设条件下的结果,可译为“那么”/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2)名词用作动词,弹奏(3)名词用作动词,吹风(4)方位名词用作动词,留在后面,5,特殊句式(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_(2)不吾知也:_(3)浴乎沂,风乎舞雩:_(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_答案(1)介词宾语前置、介词短语后置(2)动词宾语前置(3)介词短语后置(4)省略句,6,孔子为什么对曾

6、点的想法深表赞同?提示孔子对曾点的想法表示赞同,可以有这样几种解释:(1)孔子虽然热衷于入世,但多次碰壁后心灰意冷,知道自己“道之不行”,有“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之叹。曾点的志向,表明他“知时而不求为政”,这与孔子此时的心情契合。(2)曾点描绘了一副雍容闲适的盛世气象,这正是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主张的生动写照,体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3)曾点,重点突破,所描绘的是学习圣人之道的快乐,符合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4)曾点志趣高远,胸次悠然,较之另三个学生驰心政务,已达到极高的精神境界。在这几种解释中,前两种均有一定说服力,较为直接的应该是第一种。另外,孔子对曾点有肯定,

7、意味着对另三个学生的不满。,本章既记言谈,又传神情,既写出了不同人物的风貌,又点染出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气氛。试对此作简要分析。提示(1)人物神情风貌。子路争强好胜、勇于任事:“率尔而对”“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的谦虚:“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与子路“且知方也”比较)。公西华的谦退:“非曰能之,愿学焉”“愿为小相焉” 。(与冉有“可使足民”比较)曾点的从容:“鼓瑟希(说明此前一直在鼓瑟),铿尔,舍瑟而作”(听到询问后未立即站起来回答问题),首先声明“异乎三子者之撰”等。孔子的长者风范和闲暇心情:逐一启发诱导,“夫子哂之”(委婉而,善意的批评),“何伤乎”(鼓励曾点),“夫子喟然叹曰”(真情互动

8、)。 (2)师生的平等和谐。孔子聊天式的开场白,子路的“率尔而对”,曾点的鼓瑟。 除题干的提示外,本章还用了对比手法。“率尔”与“铿尔”相对,“哂之”与“喟然”相对,表现了子路与曾点截然不同的性格,孔子对二人志向的不同态度。,【命题规律】 一般不单独命题,只在翻译题中涉及。介词结构后置和省略句在文言文中非常普遍,了解本知识点,有助于将文言文翻译得更顺畅。【例题解析】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介词短语后置的一项是 ()A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屠惧,投以骨,考点链接,介词短语后置、省略句,试解:_解析B项于城隅俟我。C项乎(于)吾前生,乎(于)吾先。D项

9、以骨投。答案A点拨判断介词结构是否后置的方法是:如果在动词或形容词后一般为介词结构后置,如果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就不是。,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墨子兼爱中试解:_解析“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政”译为“施政”。答案只不过是君主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点拨省略句是文言文中极普遍的现象,各种词性的词语都有被省略的可能,翻译时该补的一定要补上。,2,【命题规律】 (1)“且”不常考。2012年高考中出现1次,2011年出现3次,2010年出现2次,2009年出现1次。 (2)作连词和副词的几种用法都很常见,出题的可能性都很大。2011年

10、天津卷考的是表递进和让步关系的连词用法,2011年广东卷考的是副词的用法,“将要”,2012年江西卷则把表递进关系的连词用法和副词用法放在一起考了。,“且”字的用法,ABCD试解:_解析连词,却;副词,将;副词,暂且;连词,再说;连词,承接;副词,姑且。答案A点拨在句中,前后词性相同,“且”通常为连词;在句首,后为动词,“且”通常为副词。,1.文本审美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孔子是一位具有真正博爱之心的人,他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国家的百姓,爱自己的父母兄弟,爱自己的朋友,即便对待自己的弟子,他也表现了极其无私的爱。而且他对弟子的爱,从来就不是自上而下的施舍,而是平等的友爱,甚至

11、是敬爱。2写作迁移【角度】 本章既记言谈,又传神情,既写出了不同人物的风貌,又点染出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气氛,充分展现了孔子的智慧与魅力。请写一篇短文,感受孔子的智慧。,【示例】 198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云集巴黎,大会宣言的第一句这样写道:“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向两千五百年前回首,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感情就是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的智慧就是他对资产者的恨和对无产者的爱,释迦牟尼的智慧就是他以苦苦修行普渡众生,司马迁的智慧就是他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孙中山的智慧就是他对民主共和的执着痴情。吸取孔子的智慧,就是回首他的仁的理想,拥抱他的仁者情怀。一部论语言仁一百多条

12、,其旨极深,所涵甚广。,简言之,仁就是“爱人”。孔子“爱人”不是爱一小撮,而是“泛爱众”,爱一切人。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卢梭说“有钱人永远不是穷人的朋友”, 对理想的憧憬和对现实的批判相反相成,爱的声波跨越时空殊途同归。西方思想界认为,古罗马斯多葛派的世界主义泛爱是近代人权理论的思想来源,而孔子仁的呼唤在埃皮克提特六百年前就早已石破天惊。遗憾的是,孔子的子孙睡得太沉,昏昏然整整二十五个世纪。 孔子认为仁的最高本旨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基础情愫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绫罗锦缎酒醉肴饱别让穷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你住高堂大屋让,大家都告别茅草房,你既恋生就别让天下百姓去送

13、死。孔子中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他人,较之西方“利人以利己”的“黄金律”则是一个更高的境界。1793年,法国的罗伯斯比尔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格言写进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德国学者毛来福说:“孔子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全世界。” 孔子是仁的倡导者,更是仁的实践者。论语卫灵公描述:孔子接待一位来访的盲人乐师,将他扶上台阶领入坐席,挨个介绍在座的各位。仁者情怀不是高贵者的装腔和伪善者的作秀,它是对弱势者的体恤和对苦难者的挚爱。孟子梁惠王上记录了孔子一次愤怒的骂娘:“,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仁者情怀不是对杀戮者的顶礼和对征服者的膜拜,他是对人的生命的呐喊和对人的价值的关怀。礼记檀弓下记载:孔

14、子的狗死了,叫子贡去埋,他对子贡说:“我听说破车盖儿别扔,好埋狗。我穷得连车盖儿也没有,你拿我的破席子把狗盖了吧,别叫它的脑袋露着呢。”仁者情怀不是对人类伙伴的蚕食和鲸吞,他是对万物生灵的温情和善待。 仁既是为人之道,也是为政之道。论语记载: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孔子冷冷地说:“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季康子问孔子:“杀无道以就有道,如何?”孔子反对说:“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鲁哀公觉得开销不,够想增加赋税,孔子教育说:“百姓富有,国君怎么会不足呢?百姓不足,国君又怎么会富有呢?”季康子怕人偷窃请教孔子,孔子谴责说:“那是因为你贪得无厌,你不贪就是请人偷也没人稀罕!” 孔子不少话被奉为经典传之后

15、世,但他对国君和权贵们的这番话却很少被人提起,是统治者听着反胃,是后生们说着心慌,还是二者兼而有之?但这种湮没只能是短命的封冻,冰层下是涌动不息的民心的河床和日夜流淌的孔子的那番话语,那股清新那种风骨那份高贵。,“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论语微子),孔子入仕,为的是要把仁的理想引入政界,用他的仁者情怀感化和改造统治者。孔子带着天真走进官场,四处碰壁是理所当然的事。孔子死后,鲁哀公曾亲往吊丧致辞,对鲁哀公的虚伪,子贡十分反感,“生而不用,死而诔之”,追悼会一度陷入僵局。孔子亦政亦学亦官亦士,其生存状态有点像生物界的水陆两栖。这种官场中的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在春秋战国已勉为其难,对秦汉之后专制下的读

16、书人简直就是梦呓,千百年来士人为官其悲剧盖源于此。,【漫漫古典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望月怀远,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

17、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曾皙的理想,他在大地开冻、万物欣欣向荣的时节,安排一个洗涤自己、亲近自然的仪式,这个仪式看起来没有任何实用的意义,但是它却能给内心一个安顿。这种安顿需要我们与天地合一,去敏锐地感知自然节序的变化,感知四时,感知山水,感知风月。这一点对于我们今人来讲是特别奢侈了。在现代化的今天,反季节的事太多了:到了盛夏的时候,屋子里有空调,凉风习习;到了寒冬的时候,屋子里有暖气,温暖如春;到了春节的时候,有大棚里的蔬菜,摆在桌子上五颜,理想之道(3) 于丹论语心得,六色当生活的一切变得如此简约的时候,四季走过的痕迹,在我们的心上已

18、经变得模糊;什么四季分明,什么节序如流,在我们心中,已经激不起什么反响。我们不会像曾皙那样敏感,想到在暮春时节,让自己去受一次心灵的陶冶,从而把自己更大的理想,坚定地放飞出去。 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线。而这条线,就是你的内心愿望。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越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这会使你走到社会角色中的时候,能够不失去自我,能够有担当,能够做到最好。,许多人感到,侍坐这一章阐述的理想似乎不同于我们一直以来对于论语关于立志的判读,不同于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那

19、样的沉重。但是我们静下来想一想,它却是所有那些人生大道社会理想得以实现的内在基础。一个人如果没有内心的这种从容和对于自我的把握,在他的职业角色中,只能任职业摆布,而不会有对这个职业的提升。孔子强调一个人的内心修养,决不是放弃对社会的责任,而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在论语中有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学生子贡去问老师:“何如斯可谓之士矣?”怎么样才可以叫做“士”呢?我们知道,士这个阶层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是那种无恒产有恒心,以天下为己任的阶层,这应该是一个很崇高的名誉。老师告诉他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孔子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做事的时候要知道什么是礼义廉耻,也就是对自己的行为

20、要有所约束,内心有坚定的不妥协的做人标准;同时这个人要对社会有用,就是你要为社会做事。也就是说,一个人有了内心的良好修养以,后,不可以每天只陶醉在自我世界,一定要出去为这个社会做事,你要忠于自己的使命,要做到“不辱君命”。这可不容易,因为你不知道你所要承担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使命啊。所以这是孔子说的“士”的最高标准。 子贡觉得这个标准太高了,就又问:“敢问其次?”还有没有低一些的标准啊? 孔子回答他说:“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宗族称赞他孝敬父母,乡里称赞他恭敬尊长。你能够从身边做起,把你那种人伦的光芒放射出来,用这种爱的力量去得到周边人的认可,不辱祖先,这就是次一等的“士”。 子贡又接着问:“

21、敢问其次?”还有没有更下一等的呢?,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说话信用诚实,行为坚定果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管自己贯彻言行的小人啊。不过,也可以勉强算作再次一等的“士”了。大家看到这里以后一定会瞠目结舌说,这么高的标准才是第三等啊?那种言必信,行必果,答应别人的事情,不管用什么办法,也不管会有什么后果,也一定给你做到,就是能够实践自己诺言的人只能勉强算作第三等的士。可是,“言必信,行必果”这六个字,今天有几个人能做到啊?子贡可能也觉得这个标准太高了,于是又追问了一句说:“今之从政者何如?”现在这些当政的人怎么样?他们算得上“士”吗?,结果他的老师说:“噫!斗筲之人,何

22、足算也?”这些器识狭小的人算得上什么?也就是说,他们离这样一个“士”的标准还太远太远。其实,“士”的这三个标准,是孔子对一个成熟的、能够在社会职业岗位上有所担当的人的质量描述。士的最高标准是“不辱君命”,这很自然会让我们想起战国时候赵国的蔺相如。大家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会注意到“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当年赵王得到价值连城的和氏璧,秦王想设法夺过来。于是他派使者告诉赵王说,我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这块璧。赵王知道秦是虎狼之国,这块璧一旦拿到秦国就,没有办法再拿回来。蔺相如说,如果我们不去的话是自己理亏,我带着这块璧去,如果不能换回城池,我豁出命来也不会让它落在秦王之手,有我在就有这块璧在。 等蔺相

23、如带着和氏璧来到秦国,秦王就随随便便在偏殿相见,并让大臣、美人嘻嘻哈哈地传看这无价之宝。蔺相如一看就明白了,这块玉在这里不受尊敬,就像赵国不受尊敬一样,要拿回来是很难的事情。于是他就跟秦王说,大王,这块美玉是有瑕疵的,你给我,我指给你看。等秦王把这块璧还到他手里,蔺相如退后几步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持璧而立,跟秦王说,你在这样一个地方迎接这块玉,是对宝玉、也是对赵国的不尊重。你知道我,们来之前,焚香顶礼,斋戒十五天,以示对秦国的尊重。我捧玉而来,而你随便把这块玉传与大臣、美人,这样一个懈慢的态度就让我知道,你们不是真正想要用城池来换和氏璧的。如果你真要这块玉,你也要像我们一样斋戒焚香十五天,而

24、且你要先把城池划给我们,我才能够再把这块玉给你。不然的话,我的头和这块玉现在就同时撞碎在你金殿的大柱上。秦王害怕了,赶紧答应了他的要求。 蔺相如知道秦王不会履行诺言,所以连夜让随从带着这块美玉逃回了赵国。他自己则留下来,最后跟秦王做一个交待。他对秦王说,我知道你没有真正给我们城池之心,现在完璧已经归赵了。,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并不缺乏。在一个突变的情形下,一个人怎么样能够有所担当,其实是一个成熟的人在职业角色中所要受到的一种考评。人怎么样可以变得无畏,可以变得淡定而不仓惶?这需要在心中找到一个符号的寄托。这个寄托不见得是大家共同认可的一个宏大理想,也不见得是一种权势、金钱之类的东西。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达芬奇密码”,每一个人的生命链条中一定有他自己最在乎的东西,但凡找到这样一个寄托,就会给你这一生找到一个依凭,就会找到自己的一个内心根据地。在论语中,一切高远的理想,都建立在朴素的起点上。我们要相信思想的力量是这个世界上最巨大的力量之一。中国知识分子所要的并不是一种物质生活的奢侈,但他们一定要心灵悠游上的奢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