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总工办,1、采用基准和投影方式 外业数字测图平面控制测量的坐标应采用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满足全测区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采用独立高程基准应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联测或有确定的转换关系和参数。 2、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地形图图幅应按矩形分幅,其规格为40cm*50cm或50cm* 50cm。图幅编号按西南角图廓点坐标公里数编号,X坐标在前,Y在后,亦可按测区统一顺序编号。对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一、一般规定,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2,3、地形类别的划分 平地:绝大
2、部分地形坡度在2以下的地区。 丘陵地:绝大部分地形坡度在26之间的地区。 山地:绝大部分地形坡度在625之间的地区。 高山地:绝大部分地形坡度在25以上的地区。 4、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根据地形类别和用途的需要,按表规定选用。 一个测区内同一比例尺地形图宜采用相同基本等高距。当基本等高距不能显示地貌特征时,应加绘半距等高线。平,一、一般规定,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3,坦地区和城市建筑区,根据用途的需要,也可以不绘等高线,只用高程注记点表示。5、高程点密度 地图制图产品中高程注记点密度为图上每100cm2内520个,一般选择明显地物点或地形特征点。,一、一般规定,2011
3、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4,6、地形图的精度 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一、一般规定,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5,7、高程注记点高程中误差 高程注记点相对于临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相应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1/3。困难地区放宽0.5倍。 8、等高线插求点高程中误差 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平地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3。丘陵地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2。山地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2/3,高山地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一、一般规定,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6,1、四等以下各级基础平面控制测量的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四等以下各级基础高程控制的最弱点相对于
4、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2cm。 2、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按测图比例尺:1:500不应大于5cm,1:1000,1:2000不应大于10cm。 3、图根控制点(包括高级控制点),应满足测图需要为准则,一般不应低于下表。,二、图根控制,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7,1、作业组织。 外业数字测图一般以所测区域(测区)为单位统一组织作业和组织数据。单测区较大或有条件时,可在测区内按自然带状地物(如街道线、河沿线等)为边界线构成分区界,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分区。 各分区的数据组织、数据处理和作业应相对独立,分区内及各分区之间在数据采集和处理时不应存在矛盾,避免造成数据重叠或漏测。 当
5、有地物跨越不同分区时,该地物应完整的在某一分区内采集完成。,三、数据采集,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8,2、数据采集。 2.1点状要素(独立地物)能按比例表示时,应按实际形状采集,不能按比例表示时应精确测定定位点或定位线。有方向性的点状要素应先采集定位点,在采集方向点线。 2.2具有多种属性的线状要素(线状地物,面状地物公共边、线状地物与面状地物边界线的重合部分),只可采集一次,但应处理好多种属性之间的关系。 2.3线状地物采集时,应视其变化测定,适当增加地物点的密度,以保证曲线的准确拟合。 2.4碎步点采集与控制测量同时进行时,碎步点坐标应以经平差后的控制点坐标计算得到,当控制测量成果检核
6、超限,三、数据采集,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9,限时,测量控制点应重测,且重新计算碎步点坐标。 3、要素内容的取舍 3.1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数据均应采集。房屋以墙为主,临时性建筑物可舍去。对居民区可视测图比例尺大小或需要适当加以综合。建筑物、构筑物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5mm,可予以综合。 3.2地上管线的转角点均应实测,管线直线部分的支架线杠和附属设施密集时,可适当取舍。 3.3水系及附属物,应按实际形状采集。水渠应测记渠底高程,并标记渠深;堤坝应测记顶部及坡脚高程;泉井应测记泉的出水口及井台高程,并测记井台至水面的深度。,三、数据采集,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10,3
7、.4地貌一般以等高线表示,特征明显的地貌不能用等高线表示时,应以符号表示。山顶、鞍部、凹地、山脊、谷底及倾斜变换处,应测记高程点。 3.5露岩、独立石、梯田坎应测记比高,斜坡陡坎比高小于1/2等高距或在图上小于5mm,可舍去,当坡坎较密时,可适当取舍。 3.6一年分几季种植不同作物的耕地,以夏季作物为准;地类界与线状地物重合时,按线状地物采集。 3.7居民地、机关、学校、山岭、河流等有名称的应标注名称。,三、数据采集,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11,4、地形点密度 地形点间距按表执行。地形线和断裂线应按其地形变化增大采点密度。,三、数据采集,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12,1、居民地 1.
8、1街区与道路的衔接处应留0.2mm的间隔。 1.2建筑在陡坎和斜坡上的建筑物,按实际位置绘出,陡坎无法准确绘出时,可移位表示,并留0.2mm的间隔。 1.3悬空与水上的建筑物与水涯线重合时,建筑物照常绘出,间断水涯线。 2、点状地物 2.1两个点状地物相距很近,同时绘出有困难时,可将高大突出的准确表示,另一个移位表示,但应保持相互的位置关系 。,四、地图制图产品的编辑原则,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13,2.2点状地物与房屋、道路、水系等其他地物重合时,可中断其他地物符号,间隔0.2mm,以保持独立符号的完整性。 3、交通 3.1双线道路与房屋、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边线重合时,可用建筑物边
9、线代替道路边线。道路边线与建筑物的接头处,应间隔0.2mm。 3.2铁路与公路(或其他道路)水平相交时,铁路符号不断,另一道路符号中断;不在同一水平相交时,道路的交叉处,应绘制相应的桥梁符号。 3.3公路路堤(路堑)应分别绘出路边线与堤(堑)边线,两者重合时,可将其中之一移动0.2mm绘出。,四、地图制图产品的编辑原则,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14,4、管线 4.1城市建筑区内电力线、通讯线可不连接,但应绘出连线方向。 4.2同一杆架上有多种线路时,表示其中主要的线路,但各种线路走向应连贯,线类应分明。 5、水系 5.1河流遇水闸、水坝、桥梁应断开。 5.2水涯线与陡坎重合时,可用水涯线代
10、替陡坎边线;水涯线与坡脚线重合时,仍应在坡脚将水涯线绘出。,四、地图制图产品的编辑原则,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15,6、境界 6.1凡绘制有国界线的图,应报国家测绘局地图审核中心批准。 6.2境界线以线状地物一侧为界时,应离线状地物0.2mm按图式绘出;如以线状地物中心为界,不能在线状地物中心绘出时,可沿两侧每隔35cm交错绘出34节符号。但在境界相交或明显拐弯及图廓处,境界符号不应省略,以明确走向和位置。 7、等高线 5.1单色图上等高线遇到房屋及其建筑物、双线道路、路堤、路堑、坑穴、陡坎、斜坡、湖泊、双线河、双线渠以及,四、地图制图产品的编辑原则,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16,注
11、记等均应中断。 7.2多色图等高线遇双线河、渠、湖泊、水库、池塘应断开,遇其他地物可不中断。 7.3当等高线的坡向不能判别时,应加绘示坡线。 8、植被 8.1同一地类界范围内的植被,其符号可均匀配置;大面积分布的植被在能表达清楚的情况下,可采用注记说明。 8.2地类界与地面上有实物的线状地物符号重合时,可省略不绘;与地面上无实物的线状符号重合时,地类界移位0.2mm。,四、地图制图产品的编辑原则,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17,9、植被 9.1文字注记要使所表达的地物明确判读,字头朝北,道路河流名称,可随线状弯曲的方向排列,各字底边平行于南北图廓线。 9.2注记文字之间最小间隔为0.5mm,最大间隔不应超过字大的8倍。注记时应避免遮盖主要地物和地形特征部分。 9.3高程注记一般注记于点的右方,离点间隔0.5mm。 9.4等高线注记字头应指向山顶或高地,但字头不宜指向图纸下方。地貌复杂的地方,应注意合理配置,以保持地貌的完整性。,四、地图制图产品的编辑原则,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