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2),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它的神就是文章的主题,它的形就是文章所使用的材料,服务于主题思想的表达是散文选材的原则。在构思上,散文往往是通过一条线索,将看似散乱(时间和空间上跨度都很大)的材料串联在一起,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散文的语言优美而寓意深刻,有的散文有着优美的意境或深刻的哲理。因此,对于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往往涉及文本的主题、语言、线索、选材等。因为这些是检验考生是否读懂文本的关键之所在。,考点二散文,1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D)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欣赏作品
2、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F)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一、各类散文的特点散文具有记叙、抒情、议论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但为应考方便,我们将其分为四类:(1)叙事类:以写人记事为主。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讲究以小见大,常以若干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形散神聚;取材于真人真事,重视行文技巧,构思精妙,结构严谨,感情细微,耐人寻味。
3、,(2)借景抒情类: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按照空间变换顺序,移步换景,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3)托物言志类: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其文含蓄蕴藉,阅读难度较大,阅读时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4)议论类:以发表议论为主。它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主要用文学形象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熔形、情、理于一炉,往往入题较小,具有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底蕴的震撼性的审美效果。,二、散文的主要写作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2叙述的顺序:顺叙、倒
4、叙、插叙、补叙等。3写作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或借景(借景抒情,以乐写哀、以哀写乐等),或借事(记事抒情,或通过细节抒情),或借物(托物言志,寄托,象征),或借史(借古讽今,吊古伤怀)。此外还有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等。,(2)描写手法。描写种类包括: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描写方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渲染,烘托,对比,衬托,白描,工笔,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绘形绘声绘色等。(3)结构手法。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5、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过渡照应: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衬托(陪衬、铺垫):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正衬)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反衬)作陪衬,以“烘云托月”,来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深刻感受。伏笔和照应:伏笔(亦可称铺垫),指在文章的前边将下文要表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照应,为使文章衔接紧凑,结构严谨,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欲扬先抑:先贬抑,后褒扬。虚实结合:有实写
6、,有虚写,虚实结合,相得益彰。悬念: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或者人物命运的急切期待,引起下文。(4)修辞手法。合理恰当地使用常见的九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反复),能为文章的语言增添色彩。,4语言特点常用术语:浓墨重彩、体物入微、行云流水、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整散结合、清新、淡雅、华丽、明快、委婉、富有哲理、情韵悠长、耐人咀嚼、引人回味等。5其他常用术语:(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征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2)对比:将一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比
7、较,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某一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道理)的某种感情。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之分。(3)渲染:用各种手法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多方面进行重彩浓墨的描写,以突出某一气氛,刻画人物的某一特点,表现文章的某一主题。(4)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6句段作用:(1)开头段的一般作用:总领全文;呼应前文;引出下文;伏笔、铺垫。(2)篇中段落的作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或承接上文,
8、或开启下文;文章关键处具有引发议论、揭示主旨的作用。(3)结尾段的一般作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言有尽而意无穷;照应文题,呼应开头。,7人称的运用:(1)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2)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3)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考题】(2013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过岭师陀我不曾骑过马,对于“马性”是不大了解的。现在巧得很,一匹马立在暮色苍茫的道上,只等我骑上去。它不停地摆耳蹬蹄,想是已经饿得发慌。然而要骑上去,便觉得欠一点勇气,就是说“欠一点”吧。虽然不晓得“马上威风”,但关于马
9、的传说是知道一点的。我生长的地方有一句话,道是:“一马三分龙。”马似乎又有几分神性了,但只说有“三分”,可见并不是龙。我既不憎马也不敬马。,据说马的脾气很大,性子也很暴烈。而望望前面的山,也颇有几分神秘意味。要走上去的一面,正背着阳光,显得非常晦暗。上到山顶约有五六里路的样子。山路颇险,倘一个不留神,岂但“翻身落马”,且要“落山”,将有性命之虞。所以作起“一鞭残照里”的诗句并不难,难的倒是骑上去,又如何来那么一鞭,何况从没有骑过马的呢?这时凭空想起不如骑马阅兵了,那定然有一名“马童”将马带牢,绝不听其发脾气:这气派倒是在画报上看见过。来接的朋友同随从都已到齐,在马上扬鞭催促了。不便再磨延,即耸
10、身跨上鞍桥。还好,它并不如我曾料想的那般凶刁,在人将骑与未骑稳之际猛地向前一撞。我一面暗自感谢马,一面感谢马的主人。,“这马几时也清高起来了?”我说。马摆了摆头,很斯文,又像对我抗议。人马一直升上去,是一种既危险又快意的感受。路折转而上,兼之刚下过雨,脚下那些被磨得秃光秃光的石块,异常滑溜。马像溜冰似的一面打着滑跌,为防备一失足落向深谷,一面还得跳着“狐步舞”。蹄声咵咵响着,其雄壮是只有“马赛进行曲”可以比拟的吧。,晚霞发出彩绢般的光,一缕一缕横斜在头顶。人同马打着滑跌,跳着舞,踏着进行曲渐渐接近彩霞,似乎马一跃身,就可以钻进去。回望上下,溪谷间腾起茫茫浓雾,此身飘飘然,就如在云端里,觉得当真
11、要万念俱空似的。骑马登山竟是这样充满诗意,真是想也不曾想到。但是,这诗境中的人物也不能一直做下去。当将要一脚踏进云端时,马却停下来了。它知道云端不能驰骋,竟又是这样不通人意。 呜呼!,在这短短的行程中,我知道马与驴不同。倘是驴(不仅刁赖,而且愚蠢),要决意怠工下来,就一个干脆,将人摔下脊背,算是给责打者的一点惩罚。而马不然,比驴聪明,它懂得责打是为着要它前进,并非逼它投崖自尽,所以任怎样处罚,它只是给一个不理。它很斯文地站着,在鞭下还观赏山景,大“可以充吾师”的。不得已我只好请它上去。来到山顶,已是暮色垂垂,四周昏暗。,一颗星像水银珠,在西南方光亮得灼灼闪耀。四山绝了飞鸟。最远处,一座崇峦后面
12、,尚残留着稀微的白光,照耀着积雪的山巅。谷上弥漫着雾,有黑影在摇动。隐约中树丛下面送来吠声。经年的枯草瑟瑟作响,山景益见荒凉。风吹得马的鬃鬣翻转来,尾巴顺风飘摆,一缕一缕似要飞去。马四蹄打颤,迷茫地望着远处,悲抑地摇摇头,又继续啮食枯草。问了同行者,说是还有十五里的山路要走。,现在回想,题目应作“荒山乘马图”,自己便做做“图”中的主角,充充“风尘三侠”中的人物,在时下定会受欢迎的吧! (选自师陀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有删改),1(鉴赏评价,D)文中说“它知道云端不能驰骋,竟又是这样不通人意”,你如何理解?,【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含意的理解能力。答题时应联系重要语句的具体语境,体悟重要
13、语句的内涵。【答案】“云端”只是悬崖深谷中腾起的云雾。“诗意”只是一种幻想,马脚踏实地,绝不忘乎所以飘飘然,它把自己的主人带回到了“人间”现实。,2(鉴赏评价,D)结合文意,分析“我”骑马后所认识到的“马性”。,【解析】本题考查对形象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从文中对马的外形、动作的描绘以及与驴的对比中,来把握马的形象特点。 【答案】善于配合,清高斯文,稳重理智,聪明,善解人意,坚忍。,3(探究,F)“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回答问题时应依据文本思路,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与变化,抓住文本的关键词句进行合理分
14、析。【答案】犹疑、害怕、担心(对马的隔膜)感到快意飘飘然(对马的喜欢)萌生同情之意(对马的关怀),(一)散文的解读方法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或说“形散神聚”。所谓“形散”主要是指内容广泛,取材灵活;所谓“神聚”是指感情凝练,主旨集中。根据散文的这一特点,我们阅读时,首先要梳理清文意,即把文中所写到的事件、景物、人物一一梳理清楚,理清线索,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吃透“形”;其次是找“文眼”,即把文中叙述、描写基础上的议论抒情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首尾照应的句子等找出来,加以体悟,因为这些句子往往直接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倾向、写作目的等;,第三,据形悟神,即根据文中所写的事件、景物、人
15、物等,联系“文眼”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观点倾向、写作目的等,再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的歌声”。文章写的是事件,就要悟出平凡小事中寄寓的大道理以小见大;文章写的是景物,就要悟出景物中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作者托物言的是什么志;文章写的是人物,就要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悟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特征等。这样才能透过文章所写的事件、景物、人物深切悟出文章的主旨。,(二)答题“三部曲”1读文章第一,注意文章的标题、副标题。绝大多数文章的标题及副标题起到了概括文章主旨、表达作者观点的作用。第二,注意注释。它们或提示写作背景,或揭示主要内容,或表明人
16、物关系,或指明出处、注音释义作用不一而足。但有时对理解文章、解答问题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三,关注文中的显性指代语,思考它们的指代内容。例如:这样、那样、这些、那些、既然这样、总之、它们、此、因此、其、其实等。第四,利用中心句以及标志性的词语来提高考场阅读的速度。第五,确定区域,圈点勾画。用精读的方法,逐段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2审题干命题者为了让考生能正确答题,对高考现代文阅读题题干的设置常常煞费苦心,在题干中设置提示性的语言,指导考生准确作答。这些提示性的语言
17、分“明示”和“暗示”两种。“明示”如“联系全文”、“在第三段”等明确提示考生有效的答题区域。“暗示”如某年广东高考语文卷:“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回答此题就要善于从题干中得到启示。题干“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已经暗示考生这是侧面烘托(或侧面描写、衬托)的手法。,全文歌颂了黄河雄伟的气势和旺盛的生命力,第四段恰恰是渲染主观感受,从侧面对此作了烘托。因此考生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明确要求,理解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力图弄懂命题意图、答题方向。3巧答题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直接关联,不宜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而应从命题人所“问”的角
18、度回答。即严格紧扣题干要求,对准文中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练、流畅、契合要求的标准答案。,常见的四种答题方法:满足要点法。首先要满足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不要答非所问,也不要“多多益善”。其次,要看清该题的分值。一般说来,超过2分的题,其答案往往有两个以上的分值对应点,即起码有两个词语或短语或句子。再次,有明确字数要求的题目,一定不要超过规定字数。(标点算字,超字扣分)原句移用法。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有一些题目,原文里就有可以直接作为问题答案的语句,我们只需把原句移用过来即可。,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有些题目的答案分散在一段或几段文字中,很难找出现成的原话,就应该根据题目要求,首先从原文中提取有用信息,然后根据需要对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重新“组装”,最后作恰当规范的表述。综合分析,条分缕述法。有些题目,需要对全文进行分析,作答时就需要在综合分析之后,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应注意答题的条理性和完整性,语句要通顺。,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