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向高考 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新课标版 高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一,第二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专题十一,考 情 汇 锦,考 情 解 读,考 点 攻 略,巩 固 提 升,2,3,4,1,答案B解析A前者是表目的的连词;后者是介词,依靠,凭借。B介词,相当于“于”。C前者为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后者是介词,表对象,对于。D前者为连词,表并列;后者为连词,表转折。,一、考纲解读2016年高考新课标考试大纲规定: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二、考情特点(1)考查范围明确。考试大纲列出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是考
2、查的重点,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2)考查趋势。此考点大多设置成比较异同的选择题;有的在文中空出作选择,如2015广东卷、湖南卷;或变通考查,如全国新课标卷、卷对虚词的考查一直没有单独设题,而是糅合在翻译题和断句题中。,在不同的语境中,一个虚词有时意义差别不大而用法迥异,如“与”,同样译作“和、跟、同”时,既可作连词也可作介词;有时用法相同而意义不同,如“之”,同样作代词时,所指代的对象却不相同。所谓“理解用法”,就是辨识词性,看它是用作连词还是介词、助词还是代词等。,1代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代词是代替别的词或词组、句子,来指代人或事物
3、以及动作、状态、数量等的词。常见的代词有“而”“何”“其” “若”“焉”“之”等。用作代词的这些汉字,有许多还兼具其他的词性和用法。如“而”还用作连词,“其”还可用作副词,等等。在特定语境中应首先辨识某一虚词是不是代词,确认是代词后,再辨析它指代的具体对象。,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其:代词,他的/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B则:连词,表顺承,那么、就/连词,表假设,如果。C为:都是介词,给、替。D所:助词,放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介词,与“为”合起来,表被动。答案C,2介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介词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面,组成介词结构来表示时
4、间、处所、原因、方式、对象等意义的词。常用的介词有“以”“为”“因”“于”“与”等。,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与:介词,跟/连词,和。B以:连词,表修饰,来/介词,把。C所:都是助词,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的地方”“的人”等。D其:代词,指“他”/副词,也许,大概。答案C,3副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副词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情态、否定等意义的词。常用的副词有“乃”“其” “且”“则”等。,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助词,表判断;助词,表将然语气。B、副
5、词,表承接;副词,表转折。C、连词,表修饰。D、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答案C,4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连词是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或者句子与句子的词。常用的连词有“而”“且”“以”“则”“与”等。,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以:连词,表目的,来,用来/是省略句,即“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以”是介词,表原因,因为。B为:动词,做/介词,替,给。C乃:都作副词,表顺承,于是,就。D而:“无甚增益”指收入不高,“无甚增益”与“勤施”间意思发生转折,所以“而”在这里作连词,表转折/“烟光凝”与“暮山紫”是同时呈现的两种景象,因此“而”
6、在这里作连词,表并列关系。答案C,5助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助词是依附在别的词、短语或句子上,表示某种语法意义、表达某种语气或起调节音节作用的词。常见的助词有“之”“乎”“者”“也”“所”等。,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代词,的人;助词,无义。C介词,对于。D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凭。答案C,6兼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兼词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词,常见的有“焉”“诸”“盍”“叵”等。如:“青麻头伏焉”,“焉”是“于此”之义,释为“在那里”;“投诸渤海之尾”,“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的合音词,“诸”就是“之于”之义;“盍
7、各言尔志”,“盍”就是“何不”的意思;“居心叵测”,“叵”就是“不可”之义。,技巧攻略1语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整体意思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根据句意“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就可以确定“以”是介词,表原因,“因为”的意思。又如“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根据句意“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复仇的心愿”,就可以确定“其”在这里是表达期望的语气,用作副词,“一定”(或“千万”)的意思。,2位置推断法。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的位置起着不同的作用,我们据此可推断它的意义和用法。比如“也”,在句末表判断、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如
8、“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中的“也”表判断语气。“也”如果用在句子中间,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中的“也”。,3语法分析法。同一虚词,在句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发生变化。例如“之”,如果处于谓语位置,可视为动词,如“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中的“之”是“到”的意思;如果处在宾语部分的两名词之间,则为指示代词“这样”,如“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中的“之”;如果处在主谓之间,则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如“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逍遥游)中的“之”。,在阅读实践中,往往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把虚词的连用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混淆。如“虽然
9、”,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节词,意思是“虽然这样(即使这样)”;在现代汉语中则只是一个双音词。用今义释古义。如把“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中的“无”解作“没有”,其实“无”在该句中是“无论”的意思。,答案B解析为“这”;表示判断,“是”;为“对,正确”。,答案D解析例句与D项都解释为“在”;A项为“对”;B项为“比”;C项为“与”“同”。,参考译文:郑国人在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的得失)。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那些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实行它们;那些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正它们。这是我们的老师,为
10、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毁掉乡校)难道能很快制止这些议论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到那时)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1)文中括号内应填的虚词是()A遂而则B乃而故C乃以则D遂以故答案B解析乃:竟然。而:连接相承关系。故:所以。,答案D解析都是代词,其中“莫之违”是宾语前置句,“莫违之”。句是助词“的”。,参考译文:晋平公与大臣们饮酒,喝得酣畅时,竟然叹息道:“没有什么事比做人君更快乐的了,因为他的话没有谁敢违抗。”师旷在面前陪坐着,拿起琴就撞
11、了过去,晋平公分开衣襟避开了,琴在墙上撞坏了。晋平公问:“太师撞谁呢?”师旷答道:“刚才有小人在大王身旁说话,所以撞他。”晋平公说:“是我说的。”师旷说:“啊!这不是统治人应说的话。”周围的人请求杀了他,晋平公说:“放了他,把这件事作为我的借鉴。”,答案D解析会:适逢,恰逢。,答案B解析A而:表转折,但是/表顺承或目的;B于:介词,对;C因:于是,就/趁机;D见:表被动/相当于“我”。,3文中画波浪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B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 当魏而来也C鉴前之
12、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D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答案B,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杜牧为燕镇部将谭忠写的一篇传记,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藩镇割据严重,藩镇之间、藩镇与朝廷之间争战不休的社会现实。B朝廷从全国各地征调军队越过魏镇去攻打赵镇,魏镇节度使田季安想趁机起兵拦击朝廷军队,谭忠认为此举不妥,并提出两全之策帮助魏镇摆脱危机。C谭忠回到燕镇后,想让刘济出兵讨伐赵镇。他分析说,皇上要讨伐赵镇,而燕镇不出兵协助的话,会让心怀忠义的燕镇背上偏袒赵镇的恶名。,D面
13、对错综复杂的形势,谭忠始终注意维护与朝廷的关系。作者对谭忠的言行虽然没有作出直接评价,但行文中还是透露出对他的肯定之意。答案B解析“从全国各地征调军队”错,参见原文“中黄门出禁兵伐赵”“不输天下之甲而多出禁甲”。,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执事若能遗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为符信。此乃使魏北得以奉赵,西得以为臣。_ 燕其为予谨护北疆,勿使予复挂胡忧,而得专心于赵。_,答案您如果能送给魏镇一座城池,魏镇能够拿此城向皇上报捷,把这座城池作为报捷的凭据。这样就使得魏镇在北面能够(继续)侍候赵镇,在西面能够(继续)做朝廷之臣。燕镇一定要替我小心谨慎地守护北部边境,不要让我再牵挂胡人(方面)的忧患
14、,而能够在赵镇方面集中精力(集中精力对付赵镇)。,参考译文:谭忠是绛地(今山西绛县)人。他为人豪迈雄健,爱好谈兵,燕镇节度使刘济给他两千兵马,让他驻守白狼口。唐宪宗元和五年,宦官率领朝廷禁卫部队讨伐赵镇,魏镇节度使田季安(对下属们)说:“赵镇的人如果成为俘虏,(我们)魏镇的人也会成为俘虏,打算(考虑)怎么应对这件事呢?”他的属下说:“给我五千铁骑来解除您的忧虑。”田季安大声说:“(真是)勇猛啊!一定出兵。”,谭忠回到燕镇后,打算鼓动刘济攻打赵镇,正逢刘济集合各位将领说:“皇上知道我怨恨赵镇,如果命令我讨伐赵镇,赵镇也必然全力防备我。出兵讨伐与不出兵讨伐,哪种做法更有利呢?”谭忠赶忙回答说:“皇
15、上最终是不会让我们去攻打赵镇的,赵镇也不会防备燕镇。”于是(刘济)派人到赵镇侦察,赵镇果然不防备燕镇。过了一天,皇上的诏书果然送来了,说:“燕镇南面是赵镇,北面有胡人。燕镇一定要替我小心谨慎地守护北部边境,不要让我再牵挂胡人(方面)的忧患,而能够集中精力对付赵镇。”刘济就说:“事情确实像你判断的那样,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谭忠说:“潞镇节度使卢从史表面上与燕镇亲近,内心实际是忌恨燕镇的;表面上与赵镇断绝往来,内心实际是帮助赵镇的。(我们)在这里替赵镇考虑:燕镇把赵镇作为屏障,虽然怨恨赵镇,但肯定不会伤害赵镇,赵镇没有必要防备燕镇,(这样)一来显示赵镇不敢抗拒燕镇,二来可使燕镇受到皇上怀疑。赵镇
16、人既然不防备燕镇,潞镇人便会跑去报告皇上说:“燕镇非常怨恨赵镇,现在赵镇遭受攻击却不防备燕镇,这说明燕镇相反是帮助赵镇的。”这就是我知道皇上最终不会让您攻打赵镇,赵镇也不会防备燕镇的原因。”,刘济说:“现在应当怎么办呢?”谭忠说:“燕镇与赵镇结下仇怨,天下无人不知。现在皇上出兵攻打赵镇,您却使整个燕镇的兵马,一个人也没有渡过易水(去攻打赵镇)。这是燕镇怀着对朝廷的忠心,最终(却)招来偏袒赵镇的口实,(既)不被赵镇人感激,而坏名声徒然喧闹在天下人的耳畔。请您仔细地考虑这个问题吧!”刘济于是亲自率领七万人向南边讨伐赵镇。,答案C解析因为而获罪。,答案B,解析A项第一个“以”是介词“因为”,第二个“
17、以”是表目的的连词“来”。B项两个“而”都是表示修饰。C项第一个“因”是介词“于是”,第二个“因”是介词“通过”。D项第一个“之”是代词“他”,第二个“之”是动词“到”。,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士廉在隋朝时曾被贬官岭南,他精心安排好父母和因丈夫去世而依靠他的妹妹一家的生活才轻装前去。B钦州的宁长真率兵进攻交趾太守丘和,丘和要匆忙迎战,在高士廉的劝说下运用谋略战胜了宁长真。C高士廉归附唐朝后调任蜀地为官,他善于教化,改变当地不良民俗,促进文化教育,尊敬而礼待隐居不仕的朱桃椎。,D高士廉入朝为高官,很受皇帝的信任,他能尽职责,上了很多奏章,但事成之后他就烧了奏章的稿,所以
18、没有人知道这些事。答案B解析“丘和要匆忙迎战”是错误理解,文中“和欲出门迎之”,是丘和要出城门迎接宁长真,有投降之意。从高士廉的话也可推知此意。,4翻译下列句子。(1)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亲,北顾弥切。_(2)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_,答案(1)不久适逢天下大乱,朝廷政令断绝。高俭长期在南方,不知道母亲的音信,对北方顾念更加深切。(2)(高俭)又趁着闲暇时选拔善作诗文的人,让他们举办文学聚会,同时让儒家学者讲论经史,勉励后辈年轻人学习。,参考译文:高俭字士廉,是渤海人。青年时有才识度量,很广博地阅览了文史书籍。隋大业年间,当治礼郎。士廉
19、的妹妹先前嫁给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了儿子长孙无忌和女儿。长孙晟去世,士廉把妹妹和外甥接到家,待他们很好,很有感情。隋军攻打辽,当时的兵部尚书书斛斯政逃跑到高丽,士廉因和他交往获罪,贬官做朱鸢的主簿。他侍奉父母因孝敬闻名,岭南多有瘴气引起的瘟病,父母不能一起前去,他留下妻子鲜于氏侍养父母。,当时钦州的宁长真率兵众进攻丘和,丘和想要出城门迎接他,士廉进言劝说道:“宁长真兵众力量虽然很多,但孤军深入,远道而来,内部离心外部窘迫,不能坚持很久。况且我们城中能战斗的兵众足以抵抗他们,怎么能想要受别人控制呢?”丘和听从了这些话,于是任命士廉为行军司马,从水陆一起进发,迎击打败对方,宁长真仅只身逃脱,其
20、余兵众全部投降。,唐武德五年,高士廉与丘和上奏章归附唐朝,多次提升当了雍州治中。贞观元年,提拔任命为侍中,后调职任命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地民俗不淳厚,怕鬼并厌恶疾病,父母生病到危重时,儿女很多不亲自照顾侍奉,在木杖头挂上食物,远远地喂食。士廉顺应方法教诲引导,风气顿时改变。又趁着闲暇时选拔善作诗文的人,让他们举办文学聚会,同时让儒家学者讲论经史,勉励后辈年轻人学习,蜀地一带的学校明显地又兴盛了。蜀人朱桃椎,做事淡泊名利,隐居不做官,披着毛皮当衣服,以绳子为衣带,在人们中间随波逐流。,窦轨镇守益州时,听说后就召见他,把衣服送给他穿,逼迫他做乡正官。朱桃椎始终一句话不说,把衣服扔在地上,逃入山中
21、。高士廉到任后,用礼节招他来,等到他来到,走下台阶跟他说话,朱桃椎不回答,直直地看着他后离开了。高士廉常让人问候他,桃椎见到派去的人,就入林自己藏匿了。近代以来,官员多轻视隐居不做官的人,唯独高士廉对朱桃椎施加赞扬礼节,蜀地的人把此事作为美谈。,贞观五年,入朝任吏部尚书。高士廉受到皇帝的知遇之恩越来越重,上了很多奏章,事成后就烧了奏章文稿,没有人知道这些事。贞观十六年,他上奏章请求退休。贞观二十年,他生病了,唐太宗到他家问候他,于是叙说生平之事,唐太宗流泪叹息着和他诀别。贞观二十一年正月壬辰这一天,他在京师崇仁里私宅中去世,时年七十二岁。,答案B解析A到,介词/表被动。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22、性。C把,介词/ 来,连词。D他的,代词/恐怕是,表示揣测语气。,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B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C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D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答案C,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见老者浇菜地用力甚多而功效甚少,就告诉老者可以用桔槔抽水,没想到却被老者讥笑批评。B 老者认为有了机械之类的东西必定会出现机巧之类的事,有了机巧之类的事必定会出现机变之类的心思,这是道家的思想观点。C听了老者的话,子贡大感惭愧神色顿改,怅然若
23、失而不能自持,走出很远方才逐步恢复常态。,D子贡回到鲁国,把遇见老者的事告诉孔子,孔子对老者的话不以为然。答案D解析“孔子对老者的话不以为然”错。孔子认为自己很难达到“浑沌氏”的境界。,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子何故见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_(2)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_答案(1)先生为什么见到他面容大变,一整天都不能恢复常态呢?(2)天下人的非议和赞誉,对于他们既无增益又无损害,这就叫做德行完备的人啊!,参考译文:子贡到南边的楚国游历,返回晋国,经过汉水的南沿,见一老丈正在菜园里整地开畦,打了一条地道直通到井中,抱着水瓮浇水灌地,吃力地来来
24、往往,用力甚多而功效甚少。子贡见了说:“如今有一种机械,每天可以浇灌上百个菜畦,用力很少而功效颇多,老先生你不想试试吗?”,种菜的老人抬起头来看着子贡说:“应该怎么做呢?”子贡说:“用木料加工成机械,后面重而前面轻,提水就像从井中抽水似的,快速犹如沸腾的水向外溢出一样,它的名字就叫做桔槔。”种菜的老人面起怒色讥笑着说:“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听到这样的话,有了机械之类的东西必定会出现机巧之类的事,有了机巧之类的事必定会出现机变之类的心思。机变的心思存留在胸中,那么不曾受到世俗沾染的纯洁空明的心境就不完整齐备;纯洁空明的心境不完备,那么精神就不会专一安定;精神不能专一安定的人,大道也就不会充实他的心田
25、。我不是不知道你所说的办法,只不过感到羞辱而不愿那样做呀。”,子贡满面羞愧,低下头去不能作答。隔了一会儿,种菜的老人说:“你是干什么的呀?”子贡说:“我是孔丘的学生。”种菜的老人说:“你不就是那具有广博学识并处处仿效圣人,以矜夸来超群出众,自唱自和哀叹世事之歌以周游天下卖弄名声的人吗?你要抛弃你的精神和志气,废置你的身形体骸,恐怕就可以逐步接近于道了吧!你自身都不善于修养和调理,哪里还有闲暇去治理天下呢!你走吧,不要在这里耽误我的事情!”,子贡大感惭愧神色顿改,怅然若失而不能自持,走出三十里外方才逐步恢复常态。子贡的弟子问道:“先前碰到的那个人是干什么的呀?先生为什么见到他面容大变顿然失色,一
26、整天都不能恢复常态呢?”子贡说:“起初我总以为天下圣人就只有我的老师孔丘一人罢了,不知道还会有刚才碰上的那样的人。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听说到,办事要寻求可行,功业要寻求成就。用的力气要少,获得的功效要多,这就是圣人之道。如今却竟然不是这样。持守大道的人德行才完备,德行完备的人形体才健全,形体健全的人精神才饱满。精神饱满方才是圣人之道。,这样的人他们寄托形骸于世间,悠游自在而不知所往,淳和真朴,功利机巧必定不会放在他们这种人的心上。像那样的人,不同于自己的心志不会去追求,不符合自己的思想不会去做。即使让天下人都称誉他,称誉的言词合乎他的德行,他也孤高而不顾;即使让天下人都非议他,非议使其名声丧失,他也无动于衷不予理睬。天下人的非议和赞誉,对于他们既无增益又无损害,这就叫做德行完备的人啊!我只能称作心神不定为世俗尘垢所沾染的人。”,子贡回到鲁国,把路上遇到的情况告诉给孔子。孔子说:“那是借着灌溉菜地研讨和实践浑沌氏主张的人,持守内心的纯一,心神不外分;修养内心,而不求治外在。那明澈白静到如此素洁,清虚无为回返原始的朴质,体悟真性持守精神,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世俗之中的人,你怎么会不感到惊异呢?况且浑沌氏的主张和修养方法,我和你又怎么能够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