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初二科学错题(乱序含答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786250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初二科学错题(乱序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浙江省初二科学错题(乱序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浙江省初二科学错题(乱序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浙江省初二科学错题(乱序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浙江省初二科学错题(乱序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科学试卷(副本)1.如图所示是小明为防止家中停水而设计的贮水箱。当水箱中水深达到 1.2m 时,浮子 A 恰好堵住进水管向箱内放水,此时浮子 A 有 1/3 体积露出水面(浮子 A 只能沿图示位置的竖直方向移动) 。若进水管口水的压强为 1.2105Pa,管口横截面积为 2.5cm2,浮子 A 重 10N。求:(g 取 10N/kg)(1)水达到最深时对贮水箱底部的压强;(2)出水管口的水对浮子 A 的压力;(3)浮子 A 的体积。解:(1)水对底部的压强:p=gh=103kg/m310N/kg1.2m=1.2104(pa)解:(2)进水口对浮子的压力:F=PS=1.2105Pa2.510-4

2、m2=30(N)解:(3)浮子受重力,进水口对浮子向下的压力以及水对浮子的浮力而静止:所以:F 浮=GA+F,F 浮=g(2/3)V 联立得:V3(GA+F)/ 2g3(10+30)/ 2103106103(m3)答:水对底部压强为 1.2104Pa,进水口对浮子的压力为 30N,浮子的体积为610-3m3。分析:本题第一问由液体压强公式可直接求出,第二问由 F=P/S 可求,第三问可经受力分析,由力的平衡先求浮力,再求体积知识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错题来源:八年级上科学期中复习浮力专题一 P42. 如图所示的木块浸没在水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是 2N剪断细线,

3、待木块静止后,将木块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再在剩余的木块上加 1N 向下的压力时,木块有 20cm3 的体积露出水面,求木块的密度。 (g 取 10N/kg)解 : 如 图 所 示 :( 1) 有 细 绳 拉 着 时 , 处 于 静 止 状 态 ,所 以 G 木 +2N=F 浮 1, 即 木 gV 木 +2N= 水 gV 木 ,得 ( 水 - 木 ) gV 木 =2N-甲( 2) 木 块 浮 在 水 面 时 : G 木 =F 浮 2,即 木 gV 木 = 水 gV 排 , 即 V 排 = 木 V 木/ 水所 以 切 去 露 出 水 面 的 部 分 , 剩 余 木 块 的 体 积 为 :V 木 剩

4、 =V 排 = 木 V 木/ 水- -乙( 3) 用 1N 向 下 压 时 : G 木 剩 +1N=F 浮 3, V 排 1=V 木 剩 -2010-6m3,即 木 gV 木 剩 +1N= 水 g( V 木 剩 -2010-6m3) -丙联 立 123 可 得 木 =0.6103kg/m3答 : 木 块 的 密 度 为 0.6103kg/m分析:由 题 意 可 知 , 木 块 先 后 经 历 了 三 种 状 态 , 在 这 三 种 状 态 下 , 它 所 受 的浮 力 是 不 同 的 由 此 , 我 们 可 以 分 别 列 出 三 种 状 态 下 的 浮 力 的 表 达 式 , 组成 方 程

5、组 , 最 后 求 解 即 可 知 识 点 : 阿 基 米 德 原 理 、 物 体 的 浮 沉 条 件 及 其 应 用 , 漂 浮 时 , 物 体 受 到 的浮 力 等 于 重 力错题来源:八年级上科学期中复习浮力专题一P33. 把 一 根 蜡 烛 放 入 盛 满 酒 精 的 容 器 中 , 溢 出 酒 精 的 质 量 为 4 克 , 若 把 蜡烛 放 入 盛 满 水 的 容 器 中 , 求 溢 出 水 的 质 量 。 ( 蜡 烛 的 密 度 为 0.9 克 /立 方厘 米 )解 : 因 为 蜡 的 密 度 比 酒 精 的 密 度 大 , 在 酒 精 中 下 沉 , 完 全 浸 没 在 酒 精

6、 中 ,排 开 的 酒 精 的 体 积 就 是 蜡 块 的 体 积 ;所 以 蜡 块 体 积 V 蜡 =V 排 =m 排 / 排 =4g/0.8g/cm3=5cm3;则 蜡 块 的 质 量 m 蜡 = 蜡 V 蜡 =0.9g/cm35cm3=4.5g又 由 于 蜡 的 密 度 比 水 的 密 度 小 , 在 水 中 漂 浮 , 因 此 蜡 受 到 的 浮 力 等 于 蜡 的重 力 , 则 蜡 排 开 水 的 质 量 和 蜡 块 的 质 量 相 等 ;所 以 m 排 水 =4.5g答 : 溢 出 水 的 质 量 为 4.5g分 析 : 1.德 原 理 : 浸 在 液 体 中 的 物 体 受 到

7、的 浮 力 等 于 物 体 排 开 的 液 体 受 到的 重 力 ;2.烛 密 度 大 于 酒 精 的 密 度 , 在 酒 精 中 完 全 没 入 , 根 据 浮 力 求 出 蜡 的 体 积 , 从而 求 出 蜡 块 的 质 量 ;3.块 放 入 水 中 时 , 由 于 蜡 的 密 度 小 于 水 的 密 度 , 因 此 它 在 水 中 漂 浮 , 受 到 的浮 力 等 于 蜡 块 的 重 力 知 识 点 : 物 体 的 浮 沉 条 件 及 其 应 用 ; 阿 基 米 德 原 理 错 题 来 源 :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复习浮力 P1 T54. 如图 1 所示,边长为 10cm 的立方体木块 A

8、 通过细线与圆柱形容器底部相连,容器中液面与 A 上表面齐平从打开容器底部的抽液机匀速向外排液开始计时,细线中拉力 F 随时间 t 的变化图象如图 2 所示木块密度 =0.5103kg/m3,容器的底面积为 200cm2,g=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液体的排出,木块受到的浮力不断减小B容器中的液体是酒精C抽液机每秒钟排出液体的质量是 10gD第 30s 时,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是 2cm解:A、图 1 中物体在细绳的拉力作用下恰好完全浸没,当液体向外排出时,木块受到的浮力会减小,但当木块恰好漂浮时,再向外抽水,在一段时间内,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当木块与容器底接触后,随水的减少,浮

9、力减小,所以 A错误;B、由图 1 知,此时木块受向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及拉力作用,由图象知,当物体完全浸没时,此时细绳的拉力为 5NG=gV=0.5103kg/m310N/kg(0.1m)3=5NF 浮=G+F=5N+5N=10N由 F 浮= 液 gV 排得, 液=F 浮/gV=10N/10N/kg0.001m3=1103kg/m3所以此液体为水因此 B 错误;C、当木块恰好漂浮时,F 浮=G 水 gV 排=gV得 V 排=1/2V=0.510-3m3m= 水 V=103kg/m3510-4m3=0.5kg所以每秒抽出水的质量为:m=0.5kg/50s=0.01kg/s=10g/s,所以

10、 C 正确;D、第 30s 抽出水的质量为:m=10g/s30s=300g=0.3kg体积为 V=m/ 水=0.3kg/103kg/m3=310-4m3=300cm3木块露出水的高度 h=V/S 容S 木=300cm3/200cm2100cm2=3cm,所以 D 错误 答:选 C分析:1.浮力公式 F 浮= 液 gV 排进行判断;2.木块完全浸没时,F=F 浮-G 结合图象数据得出液体的密度其中 F 是细绳对木块的拉力,求出 F 浮,从而求出液体的密度;3.据题意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当木块恰好漂浮时,其受细绳的拉力为零根据此计算出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从而得出结果;4.据抽水速度,得出木块露出液

11、面的高度知识点:浮力的利用;密度的计算;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错题来源: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复习浮力 P2 T215.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 03A,R2=12,当开关闭后,滑片位于变阻器的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1.5A;当滑片位于变阻器的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1A试求:(1)滑动变阻器 R1 的最大电阻值;(2)电源电压;(3)允许滑动变阻器 R1 接入电路的最小电阻值解 : 设 电 源 电 压 是 U, 当 P 位 于 中 点 时 , R1 一 半 的 阻 值 与 R2 相 并 联 ,且 此 时 电 流 表 示 数 为 1.5A,由 此 得 : I U/0.5R1+

12、U/R2 1.5A当 P 位 于 b 点 时 , R1 全 部 的 阻 值 与 R2 相 并 联 , 且 此 时 电 流 表 示 数 为1A,由 此 得 : I U/R1+U/R2 1A将 R2=12 代 入 上 两 式解 得 : R1=12 , U=6V又 由 于 电 流 表 允 许 通 过 的 最 大 电 流 为 3A, 因 此 滑 动 变 阻 器 并 入 电 路 中 的电 阻 值 不 能 过 小 , 否 则 会 烧 毁 电 流 表 设 这 个 最 小 值 为 R0 则 :I U/R 小 +U/R2 3A即 : 6V/R 小 +6V/12 3A所 以 : R 小 =2.4答 : ( 1)

13、滑 动 变 阻 器 R1 的 最 大 电 阻 值 12 ;( 2) 电 源 电 压 为 6V;( 3) 允 许 滑 动 变 阻 器 R1 接 入 电 路 的 最 小 电 阻 值 2.4 分 析 : 滑 片 移 动 时 , 改 变 了 本 支 路 连 入 的 电 阻 、 和 电 流 , 不 影 响 另 一 支 路 ,根 据 电 流 变 化 利 用 欧 姆 定 律 求 滑 动 变 阻 器 的 最 大 阻 值 、 电 源 电 压 和 允 许 滑动 变 阻 器 接 入 电 路 的 最 小 电 阻 值 知 识 点 : 欧 姆 定 律 的 应 用 ; 电 阻 的 并 联 错 题 来 源 : 电路辨析P8

14、T536. 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某同学的发明作品浮力秤参加了展评,该作品可方便地称量物体的质量,其构造如图所示已知小筒底面积为 10cm2,总长为 20cm,盘中不放物体时,小筒浸入水中的长度为8cm,问:(1)小筒和秤盘的总重力是多少 N?(2)该秤能称出物体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kg?(3)该同学把秤的读数均匀地刻在小筒上,为什么刻度是均匀的?(取 g=10N/kg)解 : ( 1) 小 筒 底 面 积 为 10cm2, 小 筒 浸 入 水 中 的 长 度 为 8cm, 故 小 筒 排开 水 的 体 积 为 V 排 =Sh=10cm28cm=80cm3=810-5m3因 小 筒 和 秤 盘

15、 是 漂 浮 在 水 面 上 , 故 G 筒 =F 浮 = 液 gV 排=1.0103kg/m310N/kg810-5m3=0.8N;( 2) 该 秤 测 物 体 的 最 大 质 量 时 , 就 是 V 排 =V 筒=Sh=10cm220cm=200cm3=210-4m3此 时 物 体 和 小 筒 秤 盘 的 总 重 力 G=F 浮 = 液 gV 排=1.0103kg/m310N/kg210-4m3=2N故 此 时 物 体 的 重 力 为 G 物 =G-G 筒 =2N-0.8N=1.2N此 时 物 体 的 质 量 为 m 物 =G 物 /g 1.2N/10N/kg=0.12kg;( 3) 根

16、据 以 上 分 析 可 知物 体 质 量 m 物 =G 物 /g F 浮 G 筒 /g 液 V 排 m 筒 液 Shm 筒 ;因 液 体 密 度 液 、 小 筒 底 面 积 S、 小 筒 质 量 m 筒 都 是 定 值 , 故 物 体 质 量与 小 筒 浸 入 的 深 度 是 一 次 函 数 关 系 , 故 小 筒 上 的 刻 度 ( 即 代 表 了 小 筒 的 深度 ) 是 均 匀 的 答 : ( 1) 小 筒 和 秤 盘 的 总 重 力 是 0.8N; ( 2) 能 称 出 物 体 的 最 大 质 量 是0.12kg; ( 3) 物 体 质 量 与 小 筒 浸 入 的 深 度 是 一 次

17、函 数 关 系 , 故 小 筒 上 的 刻度 ( 即 代 表 了 小 筒 的 深 度 ) 是 均 匀 的 分 析 : ( 1) 小 筒 和 秤 盘 是 漂 浮 在 水 面 上 , 故 它 们 的 总 重 力 等 于 受 到 的 浮 力 ,故 只 要 根 据 F 浮 = 液 gV 排 求 出 浮 力 , 即 为 小 筒 和 秤 盘 的 总 重力 ( 2) 该 秤 的 原 理 是 利 用 了 漂 浮 时 物 体 所 受 浮 力 等 于 重 力 , 故 该 秤 能 测出 物 体 质 量 的 前 提 是 小 筒 能 漂 浮 在 水 面 上 所 以 当 小 筒 整 个 浸 入 水 中 时 ,所 能 秤

18、出 物 体 质 量 是 最 大 的 此 时 物 体 和 小 筒 秤 盘 的 总 重 力 等 于 小 筒 所 受的 浮 力 ( 3) 刻 度 是 否 均 匀 , 取 决 于 小 筒 浸 入 的 深 度 与 物 体 的 质 量 是 否 成正 比 或 一 次 函 数 关 系 知 识 点 : 重 力 的 计 算 ; 浮 力 大 小 的 计 算 错 题 来 源 : 八年级第一章科学作业P5 T37. 如 图 所 示 , 在 容 器 中 放 一 个 上 、 下 底 面 积 均 为 10cm2、 高 为 5cm, 体积 为 80cm3 的 均 匀 对 称 石 鼓 , 其 下 底 表 面 与 容 器 底 部

19、完全 紧 密 接 触 , 石 鼓 全 部 浸 没 于 水 中 且 其 上 表 面 与 水 面 齐平 , 求 石 鼓 受 到 的 浮 力 . 解 : 石 鼓 排 开 水 的 体 积 :V 排 =80cm3-10cm25cm=30cm3=3010-6m3,石 鼓 受 到 水 的 浮 力 :F 浮 = gV 排 =1.0103kg/m310N/kg3010-6m3=0.3N答 : 石 鼓 受 到 的 浮 力 为 0.3N分 析 : 由 于 石 鼓 下 底 面 与 容 器 紧 密 接 触 , 所 以 石 鼓 底 面 没 有 受 到 向 上 的 压力 , 又 石 鼓 上 底 面 与 水 面 相 平 ,

20、所 以 也 没 有 受 到 向 下 的 压 力 , 石 鼓 圆 柱 体部 分 与 浮 力 无 关 , 石 鼓 中 间 凸 出 的 部 分 受 到 了 浮 力 的 作 用 , 排 开 水 的 体 积的 计 算 应 去 掉 中 间 圆 柱 的 体 积 知 识 点 : 浮 力 大 小 的 计 算 ; 阿 基 米 德 原 理 错 题 来 源 : 浮力练习三P2 T128. 一 支 长 16cm 的 蜡 烛 , 底 部 镶 嵌 一 铁 块 ( 铁 块 体 积 不 计 ) , 将 它 竖 直 放在 水 中 , 露 出 水 面 的 长 度 为 1cm 点 燃 蜡 烛 让它 燃 烧 , 直 到 被 水 熄 灭

21、 , 则 蜡 烛 熄 灭 时 所 剩 的长 度 为 多 少 ? ( 蜡 烛 =0.9103kg/m3)解 : 蜡 =0.8103kg/m3=0.8g/cm3, h 蜡 =16cm, h 排 =16cm-1cm=15cm;设 蜡 的 截 面 积 为 S, 则 蜡 烛 的 重 力 为 G 蜡 =m 蜡 g= 蜡 V 蜡 g= 蜡 h 蜡Sg;设 小 铁 块 的 重 量 为 G 铁 , 又 因 漂 浮 , 故 G 蜡 +G 铁 =G 排 水 = 水 V 排g= 水 Sh 排 g,则 有 蜡 h 蜡 Sg+G 铁 = 水 Sh 排 g,0.9103kg/m30.16mSg+G 铁 =1.0103kg/

22、m3g0.15mS G 铁 =6Sg,蜡 烛 熄 灭 时 设 烛 长 为 L, 因 烧 到 与 水 面 平 齐 处 即 被 水 熄 灭 , 故 悬 浮 ,则 有 : G 蜡 剩 +G 铁 =G 排 水 ,即 : 蜡 LSg+G 铁 = 水 LSg把 G 铁 =6Sg 代 入 得 : L=0.06m=6cm答 : 蜡 烛 熄 灭 时 所 剩 的 长 度 为 6cm分 析 : 设 蜡 烛 的 截 面 积 为 S, 则 可 计 算 出 蜡 烛 的 重 力 G 蜡 ;设 小 铁 块 的 重 量 为 G 铁 , 根 据 漂 浮 时 , 浮 力 等 于 重 力 , 在 本 题 中 为 G 蜡+G 铁 =F

23、 浮 =G 排 水 , 据 此 可 得 到 G 铁 的 表 达 式 ;蜡 烛 被 水 熄 灭 时 剩 下 的 长 度 设 为 L, 到 与 水 面 平 齐 处 即 被 水 熄 灭 , 即 此 时悬 浮 , 可 知 G 蜡 剩 +G 铁 =G 排 水 , 分 别 代 入 后 得 到 蜡 烛 剩 余 的 长 度 知 识 点 : 物 体 的 浮 沉 条 件 及 其 应 用 ; 阿 基 米 德 原 理 错 题 来 源 : 浮力练习三P2 T199. 有一泡沫塑料救生圈,质量为 4kg,漂浮在水面上时,露出水面部分的体积为救生圈体积的 3/4当一小孩躺在上面(未浸入水) ,恰好使救生圈全部浸入水中g 取

24、 10N/kg,试求:(1)救生圈的密度;(2)小孩的质量;(3)若有一质量为 50kg 的学生用此救生圈,是否安全?已知人的上身(约占人体积的 2/5)露出水面才安全,人的密度约为 1.0103kg/m3解 : ( 1) 设 救 生 圈 的 密 度 为 , 体 积 为 V, 由 露 出 水 面 部 分 的 体 积 是 救生 圈 的 3/4, 可 知 浸 入 水 中 的 体 积 V 排 =1/4V因 救 生 圈 是 漂 浮 在 水 面 上 , 所 以 F 浮 =G 救 生 圈 ,即 水 gV 排 =m 救 生 圈 g, 水 1/4V=4kg,解 得 V=1.610-2m3故 救 生 圈 的 密

25、 度 : =m 救 生 圈 /V=4kg/1.6102m3=250kg/m3( 2) 当 一 小 孩 躺 在 上 面 ( 未 浸 入 水 ) , 恰 好 使 救 生 圈 全 部 浸 入 水 中 , 受 到的 浮 力 :F 浮 = 水 gV=1000kg/m310N/kg1.610-2m3=1.6102N;因 为 F 浮 =G 救 生 圈 +G 小 孩 , 所 以 小 孩 的 重 力 为 G 小 孩 =F 浮 -G 救 生 圈=1.6102N-4kg10N/kg=120N;则 小 孩 的 质 量 m 小 孩 =G 小 孩 /g=120N/10N/kg=12kg( 3) 质 量 为 50 千 克

26、的 学 生 用 此 救 生 圈 , 其 总 重 力 :G 总 =m 救 生 圈 g+m 学 生 g=4kg10N/kg+50kg10N/kg=540N,质 量 为 50 千 克 的 学 生 的 体 积 :V 学 生 =m 学 生 / 人 =50kg/1103kg/m3=510-2m3,为 了 保 证 学 生 体 积 的 2/5 露 出 水 面 , 则 此 时 救 生 圈 和 人 受 到 的 总 浮 力 :F 浮 = 水 g( V 救 生 圈 +0.6V 人 ) =1000kg/m310N/kg( 1.610-2m3+0.6510-2m3) =460N 540N;故 该 学 生 用 此 救 生

27、圈 不 安 全 答 : ( 1) 救 生 圈 的 密 度 为 250kg/m3( 2) 小 孩 的 质 量 为 12kg ;( 3) 若 有 一 质 量 为 50kg 的 学 生 用 此 救 生 圈 , 是 不 安 全 的 分 析 : 1) 救 生 圈 在 水 中 漂 浮 , 所 受 浮 力 等 于 自 身 的 重 力 , 已 知 露 出 水 面 部分 的 体 积 是 救 生 圈 的 3/4, 可 知 浸 入 水 中 的 体 积 的 比 例 , 再 根 据 漂 浮 时F 浮 =G 可 求 出 救 生 圈 的 体 积 , 然 后 再 根 据 公 式 =m/v可 求 出 救 生 圈 的 密 度 (

28、 2) 当 救 生 圈 都 完 全 没 入 以 后 , 根 据 浮 力 公 式 可 求 出 救 生 圈 所 受 的 浮 力 ,此 时 救 生 圈 处 于 悬 浮 状 态 , 所 受 的 浮 力 等 于 小 孩 和 救 生 圈 的 重 力 , 从 而 求出 小 孩 的 重 力 然 后 利 用 m=G/g 即 可 求 出 小 孩 的 质 量 ( 3) 要 想 安 全 , 使 用 时 必 须 漂 浮 在 水 面 上 , 即 浮 力 要 等 于 此 学 生 和 救 生 圈的 重 力 ; 若 此 学 生 和 救 生 圈 的 重 力 大 于 其 收 到 的 浮 力 , 则 将 下 沉 , 不 安全 知 识

29、 点 : 阿 基 米 德 原 理 错 题 来 源 : 浮力练习三P2 T1810. 如图是小伟研究“2.5V 1W”的小灯泡灯丝电阻的实物连线图:(1)在连线图中有一处错误,只需改动一根导线,就可以使电路正确连接,请你在需要改动的导线上打“” ,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接法(2)在正确连接好电路后,某次测量中电流表示数为 0.30A,为测得额定电压下的灯丝电阻,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应向端移动(填“左”或“右” ) (3)小伟测得了灯丝在三种不同电压下的阻值,然后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当作灯丝的电阻,你认为这种做法对吗?并说明理由解:1)电流表测量灯泡额定电流为 I=P/U=1W/2.5V=0.4

30、A,电流表选择 00.6A量程如图,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并联,并且电流从电压表负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所以电压表的“3”接线柱与滑动变阻器之间导线连接错误,把电压表的“3”与灯泡左端相连如右图:2)电路电流为 0.3A,小于灯泡额定电流 0.4A,要使电路电流增大,总电阻减小,要减小滑动变阻器电阻,所以滑片右移3)灯丝受温度影响较大,三种不同电压下,灯丝温度不同,灯丝的电阻不同故答案为:(1)如右上图;(2)右;(3)不对,测量中不同状态下灯丝电阻是不同的分析:1)在实物图找错误连接,主要从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考虑:看灯泡的额定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根据 I=P/U 计算获得

31、电流表的量程,还要注意电压表、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连接方式滑动变阻器要从一上一下的接线柱接法和滑片位置来分析(2)灯泡额定电流为 I=P/U=1W/2.5V=0.4A0.3A,要增大电路电流,减小总电阻,减小滑动变阻器的电阻(3)灯丝在不同电压下,温度不同,电阻大小不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实物的电路连接;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使用错题来源:测定电阻的方法P2 T311. 如 图 所 示 , 一 质 量 为 0.15 千 克 、 底 面 积 为 210-3 米 2 平 底 薄 壁 玻璃 容 器 放 在 水 平 桌 面 中 央 , 内 装 有 体 积 为 1

32、.510-4 米 3 的 水 , 水 面 距容 器 底 的 深 度 为 0.12 米 求 :( 1) 水 对 杯 底 的 压 强 ;( 2) 水 的 质 量 ;( 3) 若 在 容 器 中 轻 轻 放 下 一 块 质 量 为 0.1 千 克 的 木 块 , 木 块 漂 浮 在 水 面上 , 求 容 器 对 桌 面 的 压 强 的 变 化 范 围 解 : ( 1) 水 对 杯 底 的 压 强 ;p= gh=1000kg/m39.8N/kg0.12m=1176Pa;( 2) 水 的 质 量 m= V=1000kg/m31.510-4m3=0.15kg; ( 3) 若 水 不 溢 出 m 总 最 大

33、 =0.15kg+0.15kg+0.1kg=0.4kg;F 最 大 =G 总 最 大 =m 总 最 大 g=0.4kg9.8N/kg=3.92N;p 最 大 =F 最 大 /S=3.92N/2103m2=1960Pa; 若 水 溢 出 m 总 最 小 =0.15kg+0.15kg=0.3kg;F 最 小 =G 总 最 小 =m 总 最 小 g=0.3kg9.8N/kg=2.94N;p 最 小 =F 最 小 /S=2.94N/2103m2=1470Pa; 容 器 对 桌 面 的 压 强 的 变 化 范 围 是 1470Pa p 1960Pa 答 : ( 1) 水 对 杯 底 的 压 强 为 11

34、76Pa;( 2) 水 的 质 量 为 0.15kg;( 3) 容 器 对 桌 面 的 压 强 的 变 化 范 围 是 1470Pa p 1960Pa分 析 : ( 1) 已 知 水 的 深 度 , 根 据 公 式 p= gh 可 求 水 对 杯 底 的 压 强 ;( 2) 根 据 公 式 m= V 可 求 水 的 质 量 ;( 3) 若 水 不 溢 出 时 , 容 器 对 桌 面 的 压 力 等 于 水 和 木 块 、 容 器 的 重 力 之 和 ;若 水 溢 出 , 容 器 对 桌 面 的 压 力 等 于 容 器 和 水 的 重 力 之 和 , 根 据 公 式p=F/S 可 求 对 桌 面

35、 的 压 强 的 变 化 知 识 点 : 液 体 的 压 强 的 计 算 ; 密 度 公 式 的 应 用 ; 压 强 的 大 小 及 其 计 算 错 题 来 源 : 有关密度和压强的计算P3 T612. 某同学使用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电解水装置,进行家庭小实验(注:该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A、B 管内液面均高于右图中 D 线) 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闭合开关后观察到A、B 管内的现象是;C 管中的现象是,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2)A、B 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 (3)若检验 A 管内生成的气体应该用解:(1)闭合开关后,电路接通,水开始被电解放出氢气和氧气,A 管

36、连接电源正极产生氧气,B 管产生氢气故答: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管 A 和管 B 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水不断被分解而放出氢气和氧气,产生的气体使 A、B 管内压强增大, (或 AB管内气压增大,大于管外大气压,并分析讨论,合理即可)把管内液体压至连通器的 C 管内故答:液面上升;水通电分解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使 AB 管内压强增大,把水压入C 管中,所以 C 管内液面上升;(2)分解出的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和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在重力作用下,气体聚集于容器上部故答:氢气和氧气的密度比水小,且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或氢气和氧气难溶于水或氢气和氧气不易溶于水) ;(

37、3)A 管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气体为氧气,检验氧气通常使用带火星的木条,能使木条复燃则为氧气故答:带火星的木条(燃着木条) 分析:(1)电解水所观察到的现象,回答实验现象时,要注意图中正负极连接的情况;(2)综合各方面的性质,解释气体聚集于容器上部的原理;应突出气体不溶或难溶于水;(3)氧气的检验,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气体为氧气知识点:电解水实验错题来源:名师金典P4 讲评校正13. 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结成冰,俗称“热冰” ,如图为其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B上述变化过程

38、中分子间间隔没有发生变化C在弱电场下,水变成热冰是化学变化D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解:A、由题意可知: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常压下水结成冰,俗称“热冰” ,所以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故 A 说法正确;B、水变成冰时分子之间间隔发生了变化,故 B 说法不正确;C、在弱电场下,水变成热冰,该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 C 说法不正确;D、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原子个数也不变,故 D 说法不正确故答案选 A分析:根据“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可知,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水是由液态变成了固态,

39、变化过程中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在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原子个数一定没有变化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错题来源:名师金典P4 T1213. 被称为“生命之源”的水(H2O)和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双氧水(H2O2) ,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常情况下均为无色液体在化学实验开放日,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下面的方法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请填写有关内容: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将 等 体 积 的 两 种无 色 液 体 分 别 加 入A、 B 两 个 试 管

40、中 分 别 向 A、 B 两 试管 中 同 时 加 入 等 质量 ( 少 量 ) 的 二 氧化 锰 , 观 察 现 象 A 试 管 中 无 明 显 现 象B 试 管 中 有 气 泡 产 生A 试 管 中 的 无 色液 体 是 : B 试 管 中 的 无 色液 体 是 : 如何验证 B 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写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解:实验在常温下进行,常温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可以迅速分解出氧气,而水不能发生分解故加入二氧化锰后,有气泡产生的液体为过氧化氢溶液,无现象的为水故答:H2O;H2O2;答:实验室检验氧气使用带火星的条件,能使之复燃气体则为氧气故答:用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木

41、条复燃,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分析:对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考查,同时考查了氧气的检验方法水的分解需要在通电的条件进行,常温下,水不能分解出氧气,即使是加二氧化锰也不能使水在常温下分解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电解水实验错题来源:名师金典P3 T1114. 把一小球放入盛满酒精( 酒精=0.8103kg/m3)溢水杯中,它漂浮在液面上,从杯中溢出 8g 酒精,若将该小球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溢出水的质量( ).A等于 8g B大于 5g C小于 8g D无法确定解:小球漂浮在酒精面和水面上G=F 浮=G 排=m 排 g,可以得出放入小球后,溢出水的质量和溢出酒精的质量相等故

42、选 A分析:小球在酒精和水中都漂浮,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漂浮条件可以知道,小球重等于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酒精重,现在知道了溢出酒精的质量,也就知道了溢出水的质量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错题来源:名师金典P6 T1115. 将木桩打入河底,在木桩逐渐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木桩受到的浮力逐渐;在木桩全部浸入水中后不断下降的过程中,木桩受到浮力,当木桩打入河底后它受到的浮力是牛 解:(1)当木桩逐渐浸入水中的过程中,F 浮= 水 V 排 g,V 排变大,水的密度不变,木桩受到的浮力变大;在木桩全部浸入水中后不断下降的过程中,F 浮= 水 V 排 g,V 排不变,水的密度不变,木桩受到的浮力不变(2)当木桩打入河

43、底后,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 0,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在水中物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即:F 浮=F 下表面-F 上表面,此时木桩受到的浮力为 0故答案为:变大;不变;为 0分析:(1) (2)当木桩逐渐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增大;全浸入以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发生变化,由阿基米德原理 F 浮= 水 V 排 g 可得所受浮力的大小变化(3)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在水中物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将木桩钉入河底后,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为 0,木桩受到的浮力为 0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错题来源:名师金典P7 T216. 两实心球 a、b 的密度之比为 4:3,体积之比为 1:2,放入

44、水中静止后所受浮力之比为 2:3,则可能是( )A两球均沉入水底 B两球均漂浮在水面上Ca 球下沉,b 球漂浮 Da 球漂浮,b 球下沉解:A、两球都沉入水底,V 物=V 排,Fa:Fb= 液 gVa: 液gVb=Va:Vb=1:2故 A 不符合题意B、两球均漂浮在水面上,F 浮=G,a:b=4:3,va:vb=1:2,ma:mb=ava:bvb=2:3,Ga:Gb=2:3 即:Ga:Gb=Fa:Fb 故 B 说法正确C、a 球下沉,FaGa,b 球漂浮,Fb=Gb,Ga:Gb=2:3,Fa:Fb2:3,故C 说法不正确D、a 球漂浮,Fa=Ga,b 球下沉,FbGb,Ga:Gb=2:3,Fa

45、:Fb2:3,故D 说法不正确故选 B分析:(1)知道 a、b 两物体的密度关系和体积关系,根据 m=v,可以得出两物体的质量关系,再根据 G=mg,可得重力关系 Ga:Gb=ma:mb(2)知道体积关系,根据 F 浮= 液 gV 排,可以知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关系Fa:Fb=Va:Vb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错题来源:名师金典P7 T817. 科技小组的同学用长方体泡沫塑料 A、三脚架和灯泡等制作了一个航标灯模型(如图) ,总重为 4N,A 底部与浮子 B 用细绳相连水位上升时,浮子 B 下降;水位下降时,浮子 B 上升,使航标灯静止时 A 浸入水中的深度始终为 5cm,

46、排开水的质量为 500g,浮子 B 重为 0.5N(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求:(1)泡沫塑料 A 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2)航标灯静止时,浮子 B 体积应为多大?解:(1)A 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gh=1103kg/m310N/kg0.05m=500Pa;(2)A 受到的浮力:F 浮=G 排=m 排 g=0.5kg10N/kg=5N,A 对绳子的拉力:F=F 浮-GA=5N-4N=1N,B 受到的浮力:F 浮=GB+F=0.5N+1N=1.5N,B 的体积:VV 排F浮/g1.5N/1103kg/m310N/kg1.5104m3答:(1)泡沫塑料 A 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 500Pa

47、;(2)航标灯静止时,浮子 B 体积应为 1.510-4m3分析:(1)知道泡沫塑料 A 底部所处的深度和水的密度,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其受到的压强大小;(2)航标灯静止时,浮子 B 受的浮力(竖直向上)等于竖直向下的重力加上拉力,而拉力等于泡沫塑料 A 受到的浮力减去航标灯模型的总重,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子 B 的体积知识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力的合成与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错题来源:名师金典P8 T1118. 一个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为整个体积的一半,它漂浮在水面上,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若将空心部分注满水,再浸入足够深的水中并稳定后,该球将( )A漂浮 B沉底 C悬浮 D无法确定解:没有注入水时,球漂浮,F 浮=G 球= 水 0.5vg,注入水浸没水中后F 浮= 水 vgG=G 球+G 水= 水 0.5vg+ 水 0.5vg= 水 vgF 浮=G所以把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浸没水中静止释放后将悬浮故选 C分析:没有注入水时,球漂浮(F 浮=G 球) ;球内注入水浸没水中后,先后分析所受浮力 F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