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年级地方教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779350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地方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年级地方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年级地方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二年级地方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二年级地方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二年级上册地方教案第 1 课 窗户和阳台 一、学习目标 知道家中存在着窗户、阳台等安全隐患的处所,增强家庭安全意识。 懂得在窗户、阳台等地方活动的基本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天,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条件日益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住进了楼房。为了采光、通风等需要,窗户和阳台也越造越大,越造越美。窗户从原先的普通窗发展到了落地窗,阳台也从普通的阳台发展到了露台。特别是阳台,人们利用它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等自然优势,从晾晒台、杂物间变成了观景台、健身房、茶室、琴房、画室、书房、生态花园等功能多样的新一代阳台,成为人们接触阳光、

2、呼吸新鲜空气、享受生活的一方特殊的小天地,也成为城市和乡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家庭事故的多发区。 随着人们对窗户和阳台的开发利用,人们在窗台和阳台活动时间越来越长,因此,窗户和阳台也成了“家庭事故的多发区” 。有些家庭爱在窗台和阳台上种花,但由于缺乏防止花盆等物品坠落的防范措施,造成花盆等物品坠落而砸伤行人的事故;有些儿童在窗户边或阳台上看风景、做游戏,不小心翻落下去,造成摔伤、摔死等事故据悉,高楼坠落已经成为造成学生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 (二) 、 新课学习 1、 窗户和阳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享受,同时也带来了危险” 。你知道有关窗户和阳台的知识吗? 2、小组合作交流 3、 小组派代表

3、汇报 (三) 反思行为,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安全检查。查一查窗台和阳台上的玻璃是否稳固、花盆有没有防坠落的措施、阳台上的栏杆高度是否达到有关规定(按照住宅设计规范 ,多层栏杆净高不应低于 1.05 米,高层不应低于 1.10 米)等,并可以填写检查表: 检查时间 检查人员 检查地方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2、 检查后建议 3、教师介绍生活中的不安全是例 2003 年 9 月 6 日上午 10 时 15 分左右,杭州市某汽配市场东区客商云集。突然,一个小女孩从三楼坠落,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一位市场保安立即赶来,抱起摔伤的小女孩,和小女孩的父母一起把她送到了邵逸夫医院。据说是小女孩站到椅子上,趴

4、在窗边削铅笔,铅笔从手中滑落,她伸手去抓铅笔时不小心坠落。经检查,小女孩的颅骨和左股骨发生骨折,幸好没有生命危险。 2004 年 2 月 6 日,家住杭州三塘北村一个 6 岁小女孩从六楼阳台跌落,幸亏落地时被一丛灌木挡了一下,捡回一条命。 (四) 、全课总结 - 2 -第 2 课 乘车不忘安全 一、 学习目标 知道乘坐交通工具时应注意的基本安全常识,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养成安全乘坐交通工具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儿童安全的一大“杀手” 。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大量普及,车祸已经成为儿童安全的一大“杀手”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 500 万 14 岁

5、以下儿童死于溺水、意外窒息、交通事故和中毒等,其中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最为突出。在美国,交通事故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2001 年有1579 名儿童死于车祸。据我国公安部交管局提供的数字表明,2002 年中国各类事故中,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 78.5,2003 年上半年为 76.3,其中每 10 名交通事故死亡者中约有1 名是儿童。交通意外已经成为儿童意外伤亡的一大“杀手” 。 (二)学习新课 乘车人必须遵守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1988 年 3 月9 日国务院发布)第六十五条,乘车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和长途汽车须在站台或指定地点依次候车,待车停稳后

6、,先下后上;不准在车行道上招呼出租汽车;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出租汽车和长途汽车;机动车行驶中,不准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不准跳车; 乘坐货运机动车时,不准站立,不准坐在车厢栏板上。 拍手儿歌编一编 拍手歌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我们可以借助这一形式,引导学生创编安全乘车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外出乘车讲安全;你拍二,我拍二,;你拍三,我拍三,;你拍四,我拍四,;你拍五,我拍五,;你拍六,我拍六,;你拍七,我拍七,;你拍八,我拍八,;你拍九,我拍九,;你拍十,我拍十,交通法规记心间。(三)反思行为,拓展延伸。 结合经历说一说。 春游中的不幸。 1994 年 4

7、 月 5 日,浙江省缙云县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到离学校 10 余里的一水库春游。到达目的地后,校长和 3 名教师察看了游玩地点,与一个体船主商定,由其用两条连在一起的水泥船将师生摆渡到水库对岸。其中 3 个班的学生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争先登船,船倾斜进水沉没,造成 43 名学生溺水身亡。 都是超载惹的祸! 1999 年 5 月 5 日上午,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芙蓉乡芙蓉初中租用该县一个体司机驾驶的 19 座客车,分三批运送师生去该县芳村镇中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第三批共载 59 人,因严重超载而造成制动失灵,车辆翻入水库,造成 32 人死亡(其中学生 29 人) 、17 人受伤(其中学生 14 人)的特大

8、交通事故。- 3 -第 3 课 在人多的地方 一、 学习目标 知道菜场、商店、广场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中的安全隐患,加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懂得在菜场、商店、广场等公共场所中的基本安全常识,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背景知识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释题 公共场所是指人群聚集,供公众使用,具有一定围护结构的场所。它属于人工环境,是人们劳动、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商业服务、文化娱乐、体育运动以及公共交通工具等。根据 1987 年 4 月 1 日国务院颁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公共场所分为 7 大类 28 种:1 类:宾馆、饭店、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馆、酒吧、茶座; 2 类:

9、公共浴池、理发店、美容店;3 类:影剧院、录像厅、游艺厅、舞厅、音乐厅;4 类:体育馆、游泳馆、公园;5 类:展览馆、博物馆、美术观、图书馆;6 类:商场、书店;7类:候诊室、候车室、公共交通工具。其共同特点是人员聚集多,从事各种工作的都有,流动性大,并且与全社会男女老幼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二)新课学习 公共场所安全防范四要诀。 在人多的公共场所里,时刻要有安全防范的意识,掌握四要诀:一看,即看到人流拥挤的地方,千万不要为凑热闹而扎堆。因为人多的地方往往行动不便,如果意外发生,容易引发人群混乱,场面极难控制,所以要避而远之。二问,即在热闹的公众场所辨不清方向或找不到出口时,千万不要像无

10、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应该及时询问别人。三留心,在公共场所的墙上、顶棚上、门上、转弯处都设有“太平门” 、 “紧急出口” 、 “安全通道” 、“火警电话”和逃生方向箭头等标志,走进商场、宾馆、酒楼、歌舞厅等公共场所后,要留心它们的位置,以便在发生意外时及时疏散和灭火。四冷静,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千万不要过于惊慌,不要盲目从众,要根据室内应急指示灯、工作人员给出的疏散信息及自己对周围环境的了解选定最佳疏散线路,迅速离开险境。 说说身边的公共场所。 。 模拟险情自救演习。 (三)反思行为,拓展延伸。 1、学生说说在公共场所要怎样做好安全防范。 2、 3 分钟胜利大逃生。 1973 年 1 月 28 日

11、,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宫在演出过程中,因大幕裹住 1000 瓦的电灯而发生火灾。场内 2000 余名观众,根据消防安全标志所提示的“紧急出口” ,在工作人员组织下有秩序撤离,仅用三分钟观众全部撤离,无一人伤亡。 3、大幕起火伤亡惨。 1994 年 12 月 8 日,新疆克拉玛依市教委组织中小学生在友谊馆举行汇报演出时,由于该馆负责人违规操作、玩忽职守,舞台上方 7 号光柱灯烤燃附近纱幕,引起大幕起火。有关人员未及时组织疏散,所有安全门紧锁,1 分钟后电线短路,灯光熄灭,馆内各种可燃材料燃烧后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共烧死中小学生 288 人,干部、教师及工作人员 37 人,受伤住院 130 人。

12、- 4 -第 4 课 野外安全知多少 1、学习目标 让学生懂得去野外郊游也要注意安全,了解山林、江河、草地都存在安全隐患,让学生懂得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 1、谈话导课。 小朋友们,你喜欢郊游吗?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说理由。 2、学习新课 1、你们都很喜欢郊游,因为野外的风光景色与都市完全不同,对你们来说,野外有许多新奇的东西。但是,就在你们愉快地郊游时,危险的事情也随时可能发生。每年,全国有不少学生因私自去河里游泳、在郊游过程中不注意安全而导致意外伤亡。因此,在野外活动时,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2、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在郊游中,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哪些行为会引起不好的结果

13、呢? 3、让学生自由交流,讨论。 4、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介绍实例 5 月 21 日,泾阳县永乐镇杜家村两名少年在泾惠渠游泳时,不慎被湍急的渠水冲走。就在村里组织人进行搜救时,两村民又不幸被水冲走,4 人全部遇难。 5 月 21 日傍晚 7时 30 分左右,杜家村两名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周某和王某结伴到村北的泾惠渠玩耍,刚下到渠里,就被湍急的水流冲走。附近村民立即沿渠岸追赶,但因水流太快,一会儿就不见了两名孩子的踪影。 5 月 22 日下午村民和失踪孩子的亲戚们沿着泾河寻找,有两位村民救人心切,下到河中搜寻,不幸又被河水吞没。事发后,县、镇两级政府主要领导迅速赶到现场,组织民警、消防、武警官兵

14、60 多人展开营救工作。昨日上午,搜救人员将周姓学生的尸体打捞上岸,此地距他落水处已有 8 千米。紧接着,在距此 1 千米外又发现了王某的尸体。到下午 3 点半,两名救人村民的尸体也被打捞上岸。 3、师生总结。 1、学生私自去江河、山塘游泳,因为没能得到必要的保护和及时的救助而死亡。 2、学生在高压线密集的地方放风筝,风筝绕到电线上而引起触电。 3、学生在森林里野炊,乱扔火种,而引起森林火灾。 4、学生在山林里看到小动物、小昆虫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会不顾一切地去追,去抓,结果受到动物伤害,比如被蜜蜂蜇了,被蜈蚣咬了等等,有时还会迷路。 5、草地里,学生有可能陷入沼泽地。 6、在爬山过程中,学生会

15、因为踩落石块而砸伤随后的同学。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我们不要求掌握很多的自救方法,只要求学生有一定安全防范意识,以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第 5 课 预防煤气中毒 1、学习目标 知道煤气泄露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了解导致煤气泄漏的几种原因,初步掌握发现煤气泄漏后的简单处理方法。 2、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出示主题 1、出示课题 - 5 -2、释题 煤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能猛烈燃烧。用煤气做燃料,温度高,火力猛,污染少。煤气还是多种化工原料,用于合成橡胶、化肥等工业品。所以目前煤气在家庭和工厂都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如果使用不慎,导致煤气中毒,其后果不堪设想。 2、学习新课 1、学生说说导致煤气泄漏的情况:

16、 2、教师介绍生活中的实例:2003 年 10 月 2 日,位于湘粤边界的韶关乐昌市坪石镇的一家名为“稻花香大饭店”的出租房内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六名来自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的民工中毒身亡。当天上午九时许,该饭店的服务员到前一晚住着六名湖南人的房间打扫时,看见一人躺在卫生间的门口,其余五人躺在床上,误以为这六人是喝醉了酒,便没有留意,又将房门关上。一小时后,当服务员返回房中,发现这六人已经死亡。 据韶关、乐山警方分析,这六名民工是在当晚洗澡后未将煤气罐关上而造成煤气中毒死亡的。 3、教师小结 1.导致煤气泄漏的几种情况 (1) 、在煲汤、烧水的时候,因为水过满而溢出器具,把火浇灭,从而导致煤气直接

17、从煤气灶的孔洞里泄漏; (2) 、煤气桶的总阀门没有关好; (3) 、煤气桶与煤气灶之间连接的皮管老化,破裂了,煤气从皮管破裂处冒出来; (4) 、皮管与煤气桶没有连接好,煤气直接从煤气桶里冒出来。 2. 发现煤气泄漏后的紧急处理方法: (1) 、首先应绝对禁止一切能引起火花的行为,比如打开或关闭电灯、抽油烟机、电话等家用电器!因为火花会引起煤气的燃烧。 (2) 、立刻关闭煤气的总阀门,停止煤气的继续泄漏。 (3) 、迅速打开门窗,让新鲜的空气进来,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室内煤气的浓度。 (4) 、赶快远离现场,到外面打电话给煤气公司或者通知爸爸妈妈。 3、全课总结 第 6 课 小物品 大麻烦 1、

18、学习目标 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诸如剪刀、榔头、玻璃杯等一些小物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使用不慎的话也会有危险。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要正确使用小物品,初步掌握发生意外后的简单处理方法。 2、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实物,说说作用。 出示剪刀、热水瓶、榔头、筷子、玻璃杯等,让学生说说它们的作用。 2、出示投影,直观感受。 3、如果使用不当,这些小物品也会给我们带来大麻烦。那么,会有哪些麻烦呢? 4、教师介绍生活中的实例 事例 1:用钢笔捅插座是很危险的,会触电。 事例 2:热水瓶打翻了,把孩子烫伤了。 事例 3:一个男孩子模仿爸爸刮胡子,把脸割破了。 - 6 -事例 4:一个孩子端

19、着饭,嘴里咬着一双筷子在奔跑,如果跌倒或撞到别的地方,筷子会插入喉咙。 事例 5:一个孩子踩到了一块有钉子的木板,钉子扎进了脚里。 事例 6:一个孩子用榔头敲打凳子,结果打在了手上,手被打出了於血。 5、展开讨论,学习方法: 如果真的发生了意外,我们又该怎样处理呢? 3、教师小结方法 方法(1):如果烫伤了,可以用大量的冷水冲洗烫伤部位,然后每天冲洗一次,并保持干燥;如果伤势较重,应该躺下或坐下,不要让烫伤的部位活动,防止皮肤撕脱,还要及时送医院急救。 方法(2):如果钉子扎脚了,不要把刺物自行拔出,因为医生可依此判断伤口的深度及方向,刺物也可堵住伤口,减少失血;送伤者到医院后,应注射破伤风疫

20、苗。 方法(3):如果是擦伤,可以先用干净的手帕轻轻拂拭掉伤口上的泥土,然后在伤口处涂抹红药水来消毒,再找到消毒纱布包扎受伤部位。 方法(4):如果受伤非常严重,就要及时拨打 120 电话,送医院急救。 4、拓展延伸 除了这些,别的方法。 第 7 课 吃的安全 1、学习目标 懂得日常生活中有关饮食方面要注意的问题,培养饮食安全意识。 掌握基本的急救方法。 2、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2、学习新课 1、日常生活中怎样注意饮食安全 典型的由食物和饮水引起并传播的疾病有甲肝、伤寒热和霍乱等。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否则就会传染疾病,危害健康, “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注意: (1)养

21、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应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性。 (2)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农药、杀虫剂等,如果食用前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3)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味道会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5)不随意购

22、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6)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2、怎样预防异物进入气管? 气管是人呼吸的通道,如果误将异物吸入气管,就有可能引发咳嗽、呼吸困难、窒息,甚至危及生命。怎样预防异物进人气管呢? - 7 -(1) 气管异物一般是从口腔误食进入的,所以不要将钮扣、玻璃珠、图钉等物含在嘴里。这样既不卫生,又容易发生危险。 (2) 吃东西时不要同时做别的事情,更不要相互追逐、打闹,以免将口中的食物误吸入气管内。 (3) 一旦有异物进人气管,应立即送往医院诊

23、治。 3、全课总结 4、拓展延伸 1、提供实物,合格与不合格的牛奶、饮料、糕点等,指导学生分辨哪些是安全食品,哪些不是? 2、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吃要注意的问题,如吃烫的、有刺的事物要小心;不喝生水;饮料不能多喝;即使好吃也不能吃得过饱;药片不能当糖吃等。 第 8 课 江南神童骆宾王 1、学习目标 1、知道骆宾王的生平与主要文学成就,激发热爱家乡的自豪感。 2、领悟“自古英雄出少年”的道理,珍惜光阴,增强自信心。 2、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2、学习新课 1、骆宾王生平简介。 骆宾王(约 626684),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号称“初唐四杰” 。高宗永徽(6

24、50655)年间,他在道王李元庆府中做属员。麟德元年(664) ,唐高宗李治到泰山封禅,齐州各界推举骆宾王写了一篇“请陪封禅表” ,后被擢为奉礼郎,不久因故而被罚从军西域。后入蜀居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平定蛮族叛乱,文檄多出其手,提拔为侍御史。但好景不长,因被诬而下狱。次年,遇赦出狱后,曾北游幽燕,再度投身戎幕,出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光宅元年(684),武则天废中宗李显为庐陵王,准备改唐为周。九月,徐敬业据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骆宾王积极响应,被任为艺文令,写下了著名的讨武上瞾檄文 。当武则天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时,连连赞叹,认为这样的人才

25、不被重用真是宰相的过错。两个月后,徐敬业兵败,从此骆宾王下落不明。 2、历史上的中国“神童” 。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神童”:秦朝甘罗 12 岁立大功,被秦王拜为上卿。南朝文学家刘孝绰 6 岁能文,阴铿 4 岁诵诗赋,一日千言。初唐四杰中,卢照邻幼年即“阅礼而闻诗” ;王勃 5 岁就写出构思严密的文章,常常语惊四座,8 岁写汉书注指瑕 ;杨炯 9岁中神童举,后授校书郎。王维年少时写的“每逢佳节备思亲”传诵至今。李白 5 岁时能背诵六甲 (道家典籍) ,10 岁时已读完诸子百家之书。杜甫 7 岁时便咏出有名的凤凰诗。白居易五六岁就能写诗、九岁能辨韵律。韩愈 4 岁出语惊人,6 岁能读诗经 、

26、孟子 、 国语 、 史记等。李贺五六岁开始写诗,7 岁时写的乐府诗在京城竞相传抄。 3、画诗境。 (1)学生诵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是一首学生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小诗。 (2)引导学生用手中的笔画一画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所反映的画面的色彩美、白鹅的形态美,使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诗歌的美,感受到骆宾王的聪明才智,初步认识“自古英雄出少年”的道理。 - 8 -4、赏诗歌。 学生找一找骆宾王的诗;课中,让学生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诗歌,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5、讲故事。 学生讲一个自己最佩服的少年故事。 三、全课总结 第 9 课 少年周恩来 1、学习目标 知道

27、周恩来少年时期的故事,增强对伟人周恩来总理的爱戴之情。 进一步明确读书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从小树立远大志向。 2、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二、学习课文内容 1、简介周恩来的生平。 周恩来原藉浙江绍兴,1898 年 3 月 5 日生于江苏淮安,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1917 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 年回国入南开大学, “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192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在国共合作期间任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7 年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

28、装起义,赶走了驻守上海的北洋军阀部队。1927 年 8 月 1 日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一起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1933 年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 。1934 年 10 月参加长征。1936 年 12 月,张学良和杨虎成发动武力拘禁蒋介石的“西安事变”后,任中共全权代表去西安同蒋介石谈判,促使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任政府总理,担负起处理党和国家日常工作的繁重任务。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协助毛泽东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领导了中国代表团的停战谈判。1972 年为实现中美关系缓和、中日关系正常

29、化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做出了卓越贡献。1976 年 1 月 8 日在北京逝世。 2、周恩来格言选。 周恩来一生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 。他说过的许多话已经成为激励后人的格言。如:(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一帆风顺是不能磨练人的。(3)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4)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5)不尊重科学,就会瞎指挥。(6)要得到人家尊重,首先要尊重人家。(7)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8)今天的现实是不够美满的,但是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9)多看人家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这样不仅能使自己进

30、步,也能帮助别人进步。3、学生说一说“我心目中的周恩来” 。 4、小组讨论“为什么而读书”- 9 -5、汇报、小结 6、讲立志故事。 三、全课总结。第 10 课 校园里的“红灯” 1、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法律中与我们学生关系密切的内容,能简单用有关法律知识说说为什么有些行为是违法的。 2、激发和增强知法守法观念,从小培养知法守法意识。 2、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2、学习新课 1、姓名权。 我国民法通则第 99 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姓名权就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决定、变更和使用自己姓名并排除他人干涉或非法使用的权利。取他人的绰号是侵犯姓名权、人格尊严的一种行为。 2、隐私和隐私权。 隐私的概

31、念是 1893 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两名研究者提出来的,当时的英文里面提到隐私权的概念就是一句话:“就是让我独处的一种权利,让我独善其身的一种权利,不受别人打扰的一种权利” ,这种概念提出以后被法律界接受了。一般来说,隐私就是那些与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纯属个人的私人事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个人的婚恋情况,家庭情况;二是个人的身体健康,疾病情况;三是个人的财产、通讯、日记、电话等内容。隐私权实际上就是保有使自己的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权利。 3、破坏花草树木、随便打人、敲诈、偷窃等行为,若情节严重,将受法律的制裁;若情节较轻,则应受到道德规范的谴责。 教学建议 4、联系实际,组织学生讨论可能会

32、引起怎样的后果。在校园里、同学之间也有“闯红灯”的事。 (1)看书中的情景图听故事,说一说故事中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故事一主要是引导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姓名和人格,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姓名和人格。故事二是引导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我们要尊重他人的隐私,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2)组织学生讨论在校园里、同学之间还有哪些也是“闯红灯”的行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破坏花草树木、随便打人、敲诈、偷窃等行为是违规、违法的。 5、听录音故事从三好学生变成囚犯 ,强化意识我们从小要知法守法。 3、拓展延伸 1、开展评选“遵守校纪班规我最行”的活动,落实本课的行为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