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心理测评方案一、测评目标通过对大学生的心理韧性状况进行初步的调查,探索大学生生存和成长的力量源泉,为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大学生的韧性水平二、测评内容测评关键词:心理韧性选择原因及来源:1.必要性:心理韧性: 指面对丧失、困难或者逆境时的有效性应对和适应,又称“心理弹性”、“复原力”。心理韧性受个体特质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并对个体的生活、学习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大学生心理韧性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提高大学生的韧性水平,积极健康的面对生活。2.可行性:参考文献:(1)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 年第 2 期雷万胜 陈栩 陈锦添(2)席居哲,桑标
2、 心理弹性研究综述.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4):314-318(3)于肖楠,张建新.韧性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心理科学进展.2003,18 76-82(4)王艳军.岳博士系列访谈(一)人格完善新概念:你压弹得起吗?校园心理.2005,(10):12-17 (5)中国版心理韧性量表 CD- RISC三、测评对象及选取标准在校大学生,均为网上填写问卷。四、测评方法问卷来源:采用中国版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简称 CD-RISC)维度:量表共 25 个项目,问卷包括坚韧、力量和乐观 3 个维度。坚韧分量表由 13 个项目(11
3、、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构成。描述个人的镇定、灵敏、持久及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的控制力。力量分量表由 8 个项目(1、5、7、8、9、10、24、25 )构成,集中体现个人在经历创伤后恢复并变得强壮的能力。乐观分量表由 4 个项目(2、3、4、6)构成,反映了个人看待事物积极的一面,并相信个人和社会的力量。信效度:总量表的 系数为 0.91,坚韧分量表为 0.88,力量分量表为 0.80,乐观分量表为 0.60。在本研究中,整个问卷的 系数为 0.92,坚韧分量表为 0.88,力量分量表为0.77,乐观分量表为 0.58。采用 LISREL 8.
4、53 对于 CD-RISC 的因素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各验证性因素分析指标为2/df=2.28,RMSEA=0.074,GFI=0.86,AGFI=0.84,NFI=0.88,NNFI=0.91,CFI=0.92,表明数据支持模型构念。计分标准:采用里克特氏 5 点量表评定法,从 04 表示完全不是这样、很少这样、有时这样、经常这样、几乎总是这样,分数越高说明心理韧性越好。完整问卷:心理韧性问卷同学:您好!为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性,我们向您发出了这份问卷,希望您能够帮忙成。需要说明的是,本问卷仅用于科学研究,您的资料只有我们看到,所有的资料将得到保密。因此,请根据指导语,尽量表达您的真实想
5、法,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在回答每个题目时,请按第一反应作答,不要做过多思考,也不要漏答任一题目。非常感谢您的合作!第一部分指导语:阅读下列各题,在符合您自己实际情况的文字上划“” 。1) 性别:1.男 2.女 2) 是否独生子女:1.是 2.否 3) 籍贯: 1.农村 2.城镇4) 年级:1.大一 2.大二 3.大三 4.大四 5) 专业:1.文科 2.理科 6) 父亲受教育程度:1.小学及以下 2.初中 3.高中及中专 4.大专及以上 7) 母亲受教育程度:1.小学及以下 2.初中 3.高中及中专 4.大专及以上 8) 您平均每月生活费大约是:500 元以下 2. 500800 元 3. 80
6、0-1000 元 4. 1000 元以上第二部分指导语:下表是用于评估心理弹性水平的自我评定量表。阅读下列各题,在每道题后有 4个数字,从 0(从来不)到 4(一直如此)分别代表不同的符合程度,在符合您自己实际情况的数字上划“” 。 序号题目 从来不 很少有时经常一直如此1 我能适应变化 0 1 2 3 42 我有亲密、安全的关系 0 1 2 3 43 有时,命运或上帝能帮忙 0 1 2 3 44 无论发生什么我都能应付 0 1 2 3 45 过去的成功让我有信心面对挑战 0 1 2 3 46 我能看到事情幽默的一面 0 1 2 3 47 应对压力使我感到有力量 0 1 2 3 48 经历艰难
7、或疾病后,我往往会很快恢复 0 1 2 3 49 事情发生总是有原因的 0 1 2 3 410 无论结果怎样,我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 0 1 2 3 411 我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0 1 2 3 412 当事情看起来没什么希望时,我不会轻易放弃 0 1 2 3 413 我知道去哪里寻求帮助 0 1 2 3 414 在压力下,我能够集中注意力并清晰思考 0 1 2 3 415 我喜欢在解决问题时起带头作用 0 1 2 3 416 我不会因失败而气馁 0 1 2 3 417 我认为自己是个强有力的人 0 1 2 3 418 我能做出不寻常的或艰难的决定 0 1 2 3 419 我能处理不快乐的情绪 0
8、 1 2 3 420 我不得不按照预感行事 0 1 2 3 421 我有强烈的目的感 0 1 2 3 422 我感觉能掌控自己的生活 0 1 2 3 423 我喜欢挑战 0 1 2 3 424 我努力工作以达到目标 0 1 2 3 425 我对自己的成绩感到骄傲 0 1 2 3 4五、问卷发放流程及遇到的问题问卷发放流程:1.通过向在校大学生发放网络问卷的形式,在问卷开头,将问卷的注意事项注明,使用统一的指导语。2.对收回的问卷进行回答完整性与真实性的检查,对漏答的很多问题的问卷予以剔除,作答中答案以某种规律出现的问卷予以剔除。遇到的问题:1.答题时间时间过短,需控制提交问卷的时间。2.测量对
9、象在性别、年级分布上不均匀。六、问卷统计结果 注:数据处理运用 SPSS 19.0 统计软件。2017 年 3 月份,,在河南省 4 年制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发放网络问卷的形式,发放问卷 3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216 份,其中男 72 人,女 144 人;城市 81 人,农村 135 人;独生子女 59 人,非独生子女 157 人;大一 44 人,大二 44 人,大三 101 人,大四27 人。七、结果分析和解释一、大学生心理韧性性别差异比较 见表 1表 1 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韧性比较(MSD)因变量 男(n=72) 女(n=144) t P坚韧 47.318.54 43.38
10、6.64 3.719 0.000力量 30.575.23 29.423.63 1.877 0.062乐观 13.922.59 13.592.13 0.986 0.325由表 1 可以看出,大学男生和女生在心理韧性的坚韧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 。男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得分高于女大学生。二、大学生心理韧性城乡差异比较 见表 2表 2 来自城市和农村大学生心理韧性比较(MSD)因变量 农村(n=135) 城市(n=81) t P坚韧 44.557.96 44.916.81 -0.344 0.731力量 29.674.53 29.993.77 -0.486 0.627乐观 13.362.44 1
11、4.261.91 -2.825 0.005由表 2 可以看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坚韧和力量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在乐观维度上,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得分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并达到显著水平(P0.05) 。三、大学生心理韧性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差异比较 见表 3表 3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韧性比较(MSD)因变量 独生子女(n=59) 非独生子女(n=157) t P坚韧 42.86 7.80 45.37 7.35 -2.196 0.611力量 29.08 4.67 30.07 4.07 -1.531 0.593乐观 13.78 2.51 13.67 2.
12、14 0.316 0.578由表 3 可以看出,非独生子女在坚韧和力量纬度上的得分高于独生子女,在力量维度上则没有明显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或 p0.01) 。四、大学生心理韧性年级差异比较 见表 4表 4 大学生心理韧性年级差异比较之单因素方差分析(MSD)因变量 大一(n=44) 大二(n=44) 大三(n=101) 大四(n=27) F P坚韧力量乐观42.25 1.0629.84 0.5713.930.3243.68 1.1228.88 0.5713.310.3944.47 0.7929.94 0.4113.6714.1346.18 1.270.74 0.7714.03
13、0.350.7221.1570.7520.5400.3270.522由表 4 可以看出,以年级为自变量,心理韧性的 3 个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三个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八、测评总结本研究中 ,男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要高于女大学生 ,在坚韧方面有很大不同。这说明男大学生的性格比女大学生更加镇定、灵敏、持久 ,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有更强的控制力。能积极地调动个人资源 ,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灵活地处理生活压力。可能是由于男性和女性的心理韧性结构不同 ,使得男性在面对压力和逆境时具有持久的耐受力。研究表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
14、坚韧和力量方面没有什么不同,原因可能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对学生成长和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在乐观方面上明显不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韧性水平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原因可能是农村大学生在未来工作就业方面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压力更大,考虑的因素更多,也有可能是受生长环境和教育质量不同的影响。非独生子女的心理韧性水平高于独生子女,由此可见 ,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心理韧性的重要因素。家庭条件优越的独生子女大学生,较少遇到挫折,在面临逆境时经常选择逃避,缺乏坚强的意志和压力应对策略;反之,生活在环境艰苦、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大学生,不仅具有坚韧的个性,在面临压力时具有挑战精神,能看到事物的积极面,在经历创伤后也能迅速恢复,并能变得更加坚强。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韧性不存在明显的年级特点,但在坚韧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可能是大学生随着对学校环境的适应和对自己能力的提升,变得越来越坚强,更能忍受挫折和困难,内心变得更成熟。综上所述,通过此次对大学生的心理韧性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韧性水平较高,在生活和学习上能够积极地面对挫折和困难,乐观的看待生活和人生。对过去、现实和未来的态度表现出坦然和充满希望。但是,学校依然要保持和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使学生能更从容、坚强地面对未来的竞争和压力,心理韧性水平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