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现当代文学(3)教案格式.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768583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当代文学(3)教案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3)教案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3)教案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3)教案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3)教案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课程教案中国现当代文学(3)王 炜2009 年 8 月修订1中国现当代文学(3)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3)(二)学时学分周 2 学时,2 学分(三)预修课程1.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2. 中国现当代文学(1) (2)(四)使用教材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49-1997)下 (第 1 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8 月版。(五)主要教学参考书1. 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2.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3. 洪子诚、孟繁华主编当代文学关键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2、002 年版。4. 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5. 吴炫主编中国当代文学批判 ,学林出版社 2001 年版。6. 谢冕主编百年中国文学总系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7. 吴秀明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 (简明读本)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8. 田中阳、赵树勤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29. 朱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年版。(六)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史论结合的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方式。教学中注意文学史三种模式的结合:1作为资料的文学史。从研究的角度着眼,我们要注意搜集一些文学史

3、资料,如文学作品、有关某部作品的评论,文学思潮的资料,以及其他的一些背景资料。这些资料必须是原始资料,文学研究的成果往往建立在扎实的资料搜集整理的基础上。2作为鉴赏的文学史。这既是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的需要,也是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部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会得从不同的感受和体验;用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理念去解读,也会有不同的观点。3作为思维方式的文学史。文学课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于建立一种全新的、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学研究方法、理念。不论是文学史的构建、还是文学作品的解读,文学思潮、文学现象的考察等,都要体现从自己有特色的思维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把这三种模式有机地结合

4、。(七)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传统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逐步向网络教学发展。(八)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九)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通过课堂讨论、课外作品分析以及小论文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运用理论分析作品和文学史现象的能力。(十)其它要求31. 课堂考勤缺席 1 次,期末考试总成绩扣 5 分。2. 课外作业缺交 1 次,取消期末考试资格。3. 读书笔记不少于 15 篇,内容上应该包括理论著作、论文、文学作品,形式上应该包括摘录内容、文献出处、自己的分析评价。1绪 论教学时数:3 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中国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关系,掌握当代文学的总体特征及

5、分期状况。教学重点:中国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关系。教学难点:启蒙文化传统与战争文化传统的特征。阅读书目:1.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 胡 风论民族形式问题3.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4. 谢冕主编百年中国文学总系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思考题:1. 启蒙文化传统与战争文化传统对当代文学各有什么影响?2. 当代文学的特征有哪些?3. 当代文学分期的根据是什么?讲授内容:我们在绪论中所要探讨的是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当代文学?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有何联系?它的特征是什么?它的阶段是如何划分的?各阶段的特征是什么?2一、当代文学的称谓及源

6、流(一)当代文学的称谓一般的观点,将 1949 年 7 月第一次文代会之后的大陆文学称之为中国当代文学。这种提法最早出现在 50 年代末,是对新中国文学的一种特有的称谓。但随着当代文学的发展延伸,这种称谓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1当代文学称谓的局限性A它片面割断了新中国文学与现代文学(新文学)的有机联系。B它使“当代”无限期延长,缺乏必须的内涵与外延的限制。C它排斥了同样继承了新文学传统的港台文学。2原因当代文学的这种局限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由新文学的属性所带来的,新文学具有如下属性:A开放性,指时间没有界限。B整体性,新文学应该包括港台文学。(二)当代文学的源流作为二十世纪新文学

7、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直接来源于新文学的两个文学传统。1 启蒙文化传统又称为五四新文学传统。这一传统植根于五四文学的先驱和继承者,他们强调文学对国民精神的改造,强调文学的独立价值。这一传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A反抗国家权力支撑的主流意识。B对国民精神启蒙。2战争文化传统又称为解放区文学传统。这一传统植根于延安文艺整风后的解放区作家。它强调对知识分子的3思想改造,强调文学的服务性(文学为政治服务) 。这一传统也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A为工农兵服务B为战争胜利者服务 整个当代文学在总体上都受到这两个文化传统的影响。从建国初到 1978 年,主流文学受战争文化传统

8、的影响最为明显、最为深刻。1978 年以后,主流文学创作中出现了五四文化传统的回归,但战争文化传统仍然没有完全消失,不同的是,作家在表达五四文化传统的过程中显得更加含蓄、曲折。二、当代文学的特征当代文学作为 20 世纪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同样也具有世纪文学的共性。(一)重功利轻审美现代文学从“五四”新文学到延安的解放区文学,一直肩负着民族独立的使命,因此功利性非常突出。 “五四”的启蒙,解放区的为政治服务,都是社会功利性的不同的体现;与此同时,文学本身所应当具有的审美愉悦功能却极大地萎缩。这种状况直到 80 年代后期以后才逐渐得到改变。(二)扬理念抑性情文学一旦突出功利性,必然会使文学的理性色

9、彩鲜明。在现代文学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如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启蒙思想,茅盾的社会剖析与阶级分析,解放区文学的阶级意识等。相反,作品的抒情意味却受到了抑制,那些抒情性的,富有作家性情的作品却被抛到边缘。当代文学一开始就继承了这一特征,甚至新时期的反思文学、改革文学,都没有完全摆脱这一影响。(三)尊群体斥个性这包含两层意思。首先,从作家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来看,宣扬的是一种共性思维,作家的主体性受到抑制,个体性的话语得不到表现。其次,从作家的存在方式来看,作家不再是一个独立的4存在,作家往往以一种团体性的方式存在,如现代文学中的各种文学社团、流派。建国后,这种群体性空前膨胀,全国艺术工作者(包括作家)

10、组织了一个庞大的集体“文联” ,作为个体的作家几乎不再存在。三、当代文学的分期当代文学的发展,以 1977 年刘心武的班主任的发表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一元化的文学时代(1949 年-1978 年)之所以称为一元化,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文学,从创作观念、创作方法,到创作题材都是高度一元化的。在创作观念上,以阶级论为主;在创作方法上,是现实主义和两结合;在创作题材上,以工农兵题材为主。具体又可分为两个时期:(1) “十七年”文学(1949 年-1966 年)(2) “文革”文学(1966-1978 年)2多元化的文学时代(1978 年以后)(1)后启蒙文学时期(1978 年-1990 年 )(

11、2)商业化文学时期(1990 年以后)四、学习方法及教材思路(一)教材说明本次使用的教材是高教出版社出版、朱栋霖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49-1997) ,这套教材不论从体系上还是从观念上,都吸收了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新成果,是一套较好的教材。从学习的角度,应参考以下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 ,陈思和、李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 ,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5除以上教材外,还可以参考谢冕主编的百年中国文学总系 (山东教育出版社) ,另外,如谢冕、洪子诚、孙绍振、王庆生、陈思和等学者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准。考试以我的教学思路为主,但内

12、容既不局限于我的讲授内容,也不限于课本,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二)学习方法1阅读原著作品2史论结合文学史有三种模式:A作为资料的文学史。从研究的角度着眼,我们要注意搜集一些文学史资料,如文学作品、有关某部作品的评论,文学思潮的资料,以及其他的一些背景资料。这些资料必须是原始资料,文学研究的成果往往建立在扎实的资料搜集整理的基础上。B作为鉴赏的文学史。这既是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的需要,也是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部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会得从不同的感受和体验;用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理念去解读,也会有不同的观点。C作为思维方式的文学史。文学课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于建立一种全新的

13、、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学研究方法、理念。不论是文学史的构建、还是文学作品的解读,文学思潮、文学现象的考察等,都要体现从自己有特色的思维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把这三种模式有机地结合。3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读作品,形成自己的观点。6第一编 一元化文学时代(1949 年1978 年)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文艺运动教学时数:3 学时教学要求:明确一元化文学时代的主要文学思潮、运动,理解这些思潮运动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教学重点:一元化文学时代的主要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的背景及其与政治的关系。教学难点:三次文艺批判的实质,革命样板戏所体现的文革文艺思潮特点。阅读书目:1. 朱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

14、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年版。2.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3. 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4. 吴秀明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 (简明读本)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思考题:1. 第一次文代会的文学史意义何在?2. 建国初期三次文艺批判运动的目的是什么?3. “双百方针”和“反右”的背景是什么?4. 样板戏体现了哪些极左文艺思潮?75. 一元化文学时代的主要文艺运动有哪些?一、从第一次文代会到三次文艺批判(一)第一次文代会1949 年 7 月,中华全国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国统区和解放区作

15、家的大会师,标志着全国文艺界分隔状态的结束,标志着五四新文学传统与解放区文学传统合流,当代文学正式拉开了帷幕。这次文代会上值得注意的两个现象:首先是会议的报告内容;其次是会议的参加者。这两个现象充分说明,五四新文学传统已经被否定和抛弃;而解放区文学传统,也就是战争文化传统将成为新中国文学的主流,将处于支配地位。这两个现象确定了新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二)三次文艺批判第一次文代会虽然确定了新中国文学发展的总方向,但并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文艺政策。第一次文代会虽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也有很多消极和负面的影响。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0 年-1951 年)实质上是对传统道德支撑的传统人文精

16、神的否定。2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的批判(1954-1955 年)实际上是对现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否定。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1953-1955 年)实质是对启蒙文学精神的否定。二、从“双百方针”到“反右”(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1 “双百方针”的涵义8“双百方针”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1956 年 5 月 2 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将这一方针公开提出, 5 月 26 日,中共中央召开由北京知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参加的会议上,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2 “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A国内:经济上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阶级斗争出现

17、了一定程度的缓和;在思想上,经过大规模的文艺批判运动,知识分子政治态度和思想状况有了新的变化,为“双百方针”的提出准备了条件。B国际:文学艺术领域,苏联文艺政策的调整和文艺思潮的变动,也对中国产生了影响。斯大林时代结束后, “解冻文学”思潮兴起,激发了中国作家对“五四”新文学启蒙主义传统的重新认识,它与国内的政治形势的社会变化一起,共同构成了“双百方针”提出的重要的文学和文化背景。3 “双百方针”的意义A “双百方针”的提出鼓舞了一大批来自“五四”新文学传统下的老作家。B理论上的突破。C创作上的繁荣。出现了一批揭示社会主义内部矛盾、 “干预生活”题材的作品,突破了一些当时文学创作的禁区,标志着

18、社会主义文学开始成熟。(二)文艺界的“反右” (1957 年)1957 年夏季,政治形势发生了逆转, “百家争鸣”一下子成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家”的斗争, “双百方针”也被曲解为“引蛇出洞,聚而歼之”的政治斗争手段,一场空前的反右风暴很快结束了这一繁荣局面。全国有 55 万人被定为“右派” ,其中绝大部分是知识分子,文艺界的一大批作家、评论家名列其中。从此以后,政治上的极左路线得到恶性发展。1958 年经济建设上出现了不切实际的“大跃进” ,大刮所谓的“共产风” ,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是发动了“新民歌运动” ,粗制滥造了大量的“大跃9进民歌” ,对“共产主义乌托邦”的政治观念进行图解,知识

19、分子的批评力量几乎丧失殆尽,知识分子彻底沉寂了,文学也走上了末路。1962 年 3 月和 8 月,相继在大连和广州召开了“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和“农村短篇小说座谈会” ,周恩来、陈毅、茅盾等试图纠正文艺的极左方针,但在党内缺乏民主的情况下,收效甚微。三、 纪要的出台及“样板戏”(一) 纪要的出台“文革”的爆发虽然是在 1966 年 5 月,但它的“导火索”则是 1965 年 11 月 10 日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和 1966 年 4 月以中共中央文件形式下达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简称纪要 ) 。 “文革”是中国文艺史上最黑

20、暗的年代。(二)革命样板戏革命样板戏实际上是京剧现代戏,正式得名于 1966 年 12 月 26 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贯彻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 ,主要有以下剧目:京剧现代戏沙家浜 、 红灯记 、 智取威虎山 、海港 、 奇袭白虎团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 白毛女和交响乐沙家浜等。革命样板戏是极左政治路线的集中表现,在文艺观上强调“根本任务论” (塑造工农兵英雄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 、 “三突出” (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 “三结合” ( 领导出思想,群众出生活,作家出技巧) ,这些文艺“理论”的强行推行给文革期间的文学造成

21、了十分恶劣的影响。样板戏既是一种文学样式,又是一场文学运动,是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极端表现,是建国后文艺政策发展到极端的表现。四、 “文革”中的地下文艺思潮10(一)潜在的个性抒发这一部分作家主要是在历次运动中被剥夺了写作权利的作家,失去了公开创作与发表作品的权利,但他们对时代、社会现实仍然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他们进入一种“地下写作”的状态(有的学者把这种创作称为“潜在写作” ) ,他们的创作与当时的主流文学迥然相异,保持了较强的艺术个性,表达了知识分子在非常时代对生命的独特体验。(二)觉醒后的自觉怀疑精神这一部分作家多为青年,大多经历过文革初的狂热到后来的觉醒与失望,作为年轻一代中的敏感者,开始萌生自己的独立思考与独立意识,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们对人性、人类进行了思考,虽然有迷惘、悲观色彩,他们在 70 年代进行了一些“地下沙龙”与“地下诗社”活动,他们的创作具有现代意识和精英意识,成为 80 年代初文学的重要资源。(三)通俗文学思潮的最初回归这主要存在于插队的知青中。建国后的三十多年,通俗文学基本上退出了文学园地。文革中,通俗文学由又一次以特殊的“地下文学”的方式受到读者的注意。当然在质量上也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主要作品有曼娜回忆录 、 少女的心 、 塔姬 、 一双修花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