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身份意识 法院讲课稿.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761563 上传时间:2019-09-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身份意识  法院讲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身份意识  法院讲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身份意识  法院讲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身份意识  法院讲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身份意识  法院讲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明确身份 端正心态我知道没有哪一个人天生愿意成为一名罪犯,但是法律是公平的,从不会对无罪的人进行有罪的宣判。说这话的时候,我能猜得到,你们中间的一些人,一定会有人不服气,有一万个埋怨和理由,为自己的犯罪辩解,为自己的失足开脱罪责,或者不耐烦听我的讲述。我不责怪你们,也能理解你们,因为你们并不是天生的罪人,你们每一个人心里都曾有自己的理想,都有自己的梦,都有着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我知道你们中间没有一个人自愿成为罪犯,可是当你们去犯罪的时候,当你们受到法律制裁的时候,你们却很少去想你们的冲动和失误,给社会,给亲人,给父母,给儿女带来的伤痛。在人生不顺的时候,你们会怨、会恨,会怨恨自己生不逢时,

2、降临在一个贫困的小山村,让你们受苦受穷;你们会怨恨父母的自私,离异再婚,没有给你们一个完整的家庭;你们会怨恨生活的不公平,没让自己拥有一个富有的爹娘;你们会怨恨命运的不公,让自己在高考之时几分之差名落孙山;也有人叹息,社会没有给自己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也有人咒骂自己妻子的不忠背叛了自己,拆散了家庭太多的怨恨,太多的迷茫之后,你们想没有想过,我们同生在一块土地,同顶着一片蓝天,世界上有很多人像你们一样的人,也都有着说不完的伤与痛、道不尽的怨与恨,但为什么有那么多与你们有着相同处境的人,在遇到人生不顺的时候都不去犯罪,而单单你们走上了犯罪道路?现实生活就像一条川流不息的江河,有急流,有涌流,有暗礁

3、也有旋涡。在人这一生的道路上有很多曲折和坎坷,你们现在会遇到,出狱后仍然还可能遇到,一帆风顺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人员们,今天上课,我也不想给你们讲什么大道理,我只想让你们知道,一个人,不管是社会上的自由的人,还是社区服刑人员,都要根据不同的时间,按照不同的人生角色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心态,社会在发展,生活在继续,不要以为自己总是对的,法律的判决就说明了你错了。你改变不了社会,更改变不了现实,那就要学会适应社会,学会改变自己,重新找回正确的人生坐标。作为一个受到刑责的人,判刑之后,就是一个罪犯了,这个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学会调整人生的新角色,适应人生的新变化。今天我给大家讲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什么

4、是身份,什么是身份意识,社区服刑人员应当怎样认同自己的身份意识?身份,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上或法律上的地位。身份意识,也就是个体对自己身份的一种认同感。他可以促使个体摆正自身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他的要求。罪犯,同样也是一种身份,只不过是一种很不好的身份,他明确表明了你在社会中所处的是接受法律惩罚的社会地位。社区服刑人员必须有罪犯身份意识,这是思想改造的需要,更是成为守法公民的必由之路。我认为,作为社区服刑人员,应该从心理上把握好以下环节一是对自己社会角色的认同。通俗地讲就是要解决一个“你是什么人” 的问题。有的社区服刑人员虽然到司法机关报了道,但由于不服从法律的判决,他就不

5、愿认同自己罪犯的社会角色。大到不愿接受监管规矩纪律的约束,小到日常言行举止,处处与罪犯的社会角色要求大相径庭。心理上抗拒对罪犯社会角色的认同,便在思想上产生抵触情绪,表现在行为上不服管教,油腔滑调;或者阳奉阴违。因此,要有身份意识,就必须面对现实,承认你已经是一个受到法律惩罚的罪犯,必须接受改造和惩罚。二是对自己社会责任的认同。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中服刑,除了正常公民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外,接受法律的惩罚,改造自己的犯罪思想,矫治自己的行为恶习,也同样是一种社会责任。如果社区服刑人员在日常管理中以种种言行消极对抗改造,就是对这种社会责任不认同,同样也不能说是树立了罪犯的身份意识。社会角色认同、社会

6、责任认同,是罪犯身份意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份,缺一不可。只有认同了社会角色,才能认同社会责任。也就是说,社区服刑人员只有从心理上真正认同自己是名罪犯了,才会觉得自己是应该接受监管改造的。应该承认,身份意识仅仅是一个社区服刑人员能够改造好的前提,能否真正能改造好,当然取决于在此基础上,社区服刑人员能否真正改掉了自己危害社会的犯罪思想和犯罪心理。诚然,从人格的角度讲,罪犯身份意识或许限制了许多人身上个性待点方面的合理成份,但这种限制正是对社区服刑人员在犯罪意志支配下,恣意妄为的扭曲人格的一种否定,限制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让每一个社区服刑人员在树立罪犯身份意识的过程中,养成一种守法公民的身份意识,

7、这就是我们强调社区服刑人员要有身份意识的本义。第二个问题:什么是心态?社区服刑人员有哪些心态?社区服刑人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心态?心态就是内心的想法和外在的表现。心态只有两种,积极和消极的。积极的心态,就是心灵的健康。能吸引财富、成功、快乐和身体的健康;消极的心态,是心灵的疾病和垃圾。不仅排斥财富、成功、快乐和健康,甚至会夺走生活中已有的一切。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别人,别人就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你;社区服刑人员们被判刑之后,其心态也无外乎两种,积极的和消极的。当然,这两种心态带来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你是积极的心态,那么你看到的就是乐观、进步、向上的一

8、面,你的人生、你的改造、你周围的监管环境就都是成功向上的,你得到的,将是越来越多的表扬、记功和减刑的机会;如果你是消极改造的心态,那么你看到的就是悲观、失望、灰暗的一面,你的人生自然也就乐观不起来,你的改造、你周围的监管环境就都是消极对抗的,你得到的,将是越来越多的批评、严管、警告的可能,甚至有可能被提起收监执行。消极是失败、疾病与痛苦的根源;积极是成功、健康和快乐的保证。你在监狱你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由你的心态决定的。社区矫正存在的价值就是将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或者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至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社会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自愿者

9、的帮助下,将这些社会的消极力量或者说破坏力量化为积极力量或者说进步力量,这个过程就是教育改造。这个教育改造的过程,是从灵魂和思想上真正改造一个人,使其真正成熟,能够从灵魂深处真正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使其成为真正能够担负起每个人都应具有的社会、道义和情感上的责任,比如说什么是一个公民对国家的责任,什么是一个儿子对父母的责任,什么是一个丈夫对妻子的责任,什么是一个父亲对子女的责任。在以后的人生中保不住还会遇到很多的人生困境,那么你们会不会还像以前那样“ 一言不合,拔刀而起 ”或者“重操旧业,重新犯罪”呢?我看这很难说。可是,如果你们懂得了身上的责任之后,再遇到人生的困难之后,你们就会有

10、了成熟的理性思考,真正懂得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的人生取向对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人生前行的动力和勇气。当你们被法律宣判后,怎么办?是破罐子破摔,继续重操旧业?是向困难妥协,在沉默中度过一生?还是在歧视中奋起,在沉默中爆发,在浴火中重生?这是摆在你们所有的人面前的必须作出的困难抉择。这就是生活,你不能低头,不能退缩,在艰难和贫穷中,更不能,再次的误入岐途。这就需要在今后的改造中培养一个良好的心态,或者说积极改造的心态,有了积极改造的心态,那么,你在社区服刑期间心理素质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心智将得到进一步成熟。在重新支配自己人生命运时,在情感、理智、意志、偶然诸因素的加减乘除中,你们

11、就不会再像以前那样“ 一言不合,把刀而起” 、鲁莽行事,而是能够牢记政府嘱托,直面困难,理性对待,浪子回头,志心忏悔,改往修来,磨砺品格,最后凤凰涅磐、浴火重生,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懂得责任、感恩生活、反哺社会的人,这样的话,你们中的每个人不仅会在物质上因自食其力而得到满足,而且精神上因反哺社会而感到愉快,从而获得了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成功,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真正改造好的人。那么,作为社区服刑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积极改造的心态呢?第一是克服悲观情绪,看到改造前途。悲观情绪源于荣誉感和自尊心的丧失。也许在你们当中,有的罪犯捕前有满意的工作,事业正蓬勃向上,生活称心如意,有的是家中的独生子,

12、父母的掌上明珠,对人生有着美好的憧景,对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有着执着的追求。现在犯了罪,不仅把一切的理想、前途都给毁了;而且,身份、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荣誉感,自尊心无疑地受到极大的打击,这种巨大的心理反差体验,让你无所适从,感到前途渺茫,继而产生悲观情绪,认为“这一辈子算完了” , “没有希望了” 。有着这样的经历,产生这种悲观情绪,作为每一个普通的人来讲,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服刑人员应该理智地看到,这种情绪必须消除,它对服刑人员的改造百害而无一利。常言道:“跌倒了不可怕,只要勇敢地站起来,就是胜利” 。人生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你们所谓毁掉的理想和前程已成为过去,它只是人生道路中的一

13、个阶段,如果你经受不住这样的挫折,从此自暴自弃,你的改造之路将是困难重重,布满荆棘,你的人生也就真正从此而结束了。相反的,只要你真诚地认罪悔罪,用积极的心态去接受改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增长自己的学识,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自强不息,相信你新生的道路将会一帆风顺。第二是消除恐惧心理,相信政府政策。有些服刑人员,由于不知道政府改造罪犯的政策,对社区矫正心存偏见,存在恐惧心理。对此,你们应当深信社区矫正将对你们实行依法管理、严格管理、科学管理、文明管理;司法行政干部将不歧视每一名社区服刑人员,不污辱罪犯人格,对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的罪犯将依法予以相应的奖励,希望你们相信党的政策,安心接受改造。第三是消除混泡思想,端正改造态度。在接受社区矫正过程中,往往有人认为我们是在社区服刑,又不是监狱,我想怎样就怎样,其他人管不着,这种改造态度,其危害性是极为严重的,不仅不利于自己的思想改造、认罪悔罪;而且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极有可能收监执行。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树立起正确的改造航标,为自己曾经迷茫的心灵找到重新启程的方向,从而加速改造,早日重获新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