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古大家苏东坡北宋大文豪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四川眉山人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并称“三苏”。但是苏轼一生坎坷,曾多次被贬,多次被卷入政治风波,一生飘摇跌宕,已于不得志。或许正是因为这种生活经历才会促使他在诗词、书法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苏轼他为人正直、性情旷达、才华横溢,除了诗词之外对书画也很擅长,他的书法从“ 二王“ ,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苏轼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他讲自己书法创作过程
2、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又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他重在写“ 意“,寄情于 “信手“所书之点画。苏轼的字看似平实、朴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他长于行书、楷书, 笔法肉丰骨劲, 跌宕自然, 给人以“大海风涛之气“、“古槎怪石之形 “的艺术美感。 苏轼的书法,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其书姿媚 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
3、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苏)为第一“。明董其昌盛赞他“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 。苏轼一生有很多书法成就,其中传世的有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前赤壁赋是苏轼的行楷书、素笺墨迹卷,纵 23.9 公分,橫 258 公分,字共六十六行。前五行三十六字已缺,由明代文徵明补书先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神宗元丰五年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乘舟游览黃州城外赤鼻磯,遥想八百多年前,三国时代孙权破曹军的赤壁之战,作赤壁賦,表达对宇宙及人生的看法。同年十月重游,又写了一篇后赤壁賦,两文后世传诵不绝,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杰作 。此卷是行楷书,结字矮扁而紧密
4、,笔墨丰润沉厚,是苏轼中年时期少见的用意之作。卷后有文徵明、董其昌等人跋,董跋称:“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又称:“此赤壁赋庶几所谓欲透纸背者,乃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此帖运笔古拙内涵,非寻常苏轼法书可比。苏轼另一个传世作品则是黄州寒食诗帖,墨迹素笺本,横 34.2 厘米,纵 18.9 厘米全书共 17 行 129 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
5、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峰,或侧峰,转化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绝,变化万千。难怪黄庭坚为之折腰,叹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董其昌也有跋语赞云:“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馀卷,必以此为甲观”。 苏轼的书法思想对北宋书坛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最为显见的例证是他对黄庭坚和米芾这两位后来与其
6、并列“宋四家”的书法大家的指导。黄庭坚与苏轼相聚于元佑初年,其间黄氏所书钟离跋尾云:“少时喜作草书,初不师承古人,但管中窥豹,稍稍推类为之,方事急时,便以意成,久之或不自识也。比来更自知,所作韵俗。 ”他的这种自醒正得益于苏轼的点拨 1。其次苏轼书法思想力主创新主题精神相联系,他对书法发展的重要影响还表现在宋人对自成一家的书法风格的追求上。他的书法思想主要影响主要并不表现在告诉了别人什么具体的作字方法,而是教给一种人们思路,要人们通过自己的理解去把握前人书法从而在书法实践中能“自出新意”地发展。1 http:/ 2011/11/30苏轼的书法思想不但对宋代的书法产生了无可比拟的巨大影响,而且对后世书法产生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明代中期“吴门”书派的王世贞以及文征明、明代后期杰出的书画家董其昌以及后来清朝的书法都受到苏轼的影响。而清代前期的书坛盛行 学董、学赵之风,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代中后期“碑学”书法的兴起。因此,苏轼书法思想对清代书法的影响也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