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课程名称: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设计者: 日期 : 2011 年 8 月 20 日总课时: 60 课时课程类型: 必修课学生、教材及其资源背景分析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 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课程目标(一)数与代数数与计算:1、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原来与“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共
2、同编排在第四册。2、有余数的除法原来在第四册,现在因为除法整体后移,所以放在第五册。3、多位数乘一位数基本内容与义务教育教材基本相同。4、分数的初步认识原来编排在第七册,现在因为数与计算的整体要求降低,所以提前到第五册。量与计量: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2时、分、秒原来四册的时、分、秒内容现在分别分布在一、二、五册,本册主要认识单位“秒”,更 强调学生 对一段时间的体验。(二)空间与图形四边形,主要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和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三)统计与概率可能性根据课标的要求增加的新内容,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以及不同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四)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广角(
3、排列、组合)在二年级上册已有渗透,这儿更强调用图示的方式让学生找出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学习主题活动安排1、大数的认识(11 课时)2、角的度量(4 课时)3、三位数乘两位数(9 课时)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 课时)5、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5 课时)6、统计(3 课时)7、数学广角(4 课时)8、总复习(5 课时)实施对策: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 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4、运用“ 迁移”法进行教
4、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 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有效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1、注重对平时作业的评价,在家校联系单上及时给与表扬;2、以四人小组为评价小组,分阶段评价学生的数学课堂表现;3、重视对数学实践性作业的布置,并对成效好的同学给以及时表扬,树立榜样;4、有效利用“ 数学之星”的评比机制,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二、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1每单元教学内让完成后及时进行知识检测与补缺;期中、期末进行综合知识检测;2一学期里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竞赛(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