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细胞因子 p32 免疫应答过程涉及多种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而这些作用是由 可溶性分子 和 细胞膜分子 所介导。 膜分子包括: 白细胞分化抗原、 黏附分子、 MHC分子、 TCR、 BCR等 最重要的可溶性分子: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的概念: 是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剂诱导, 多种细胞产生的一大类小分子 蛋白质。 要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而发挥 多种生物学效应。 是机体内细胞间信号传递的重要介质。 为生物信息分子。 一、细胞因子的分类 1、白细胞介素 ( interleukin, IL) 2、干扰素 ( interferon, IFN) 3、肿瘤坏死因子 ( tumor necr
2、osis factor, TNF) 4、集落刺激因子 (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5、生长因子 ( growth factor, GF) 6、趋化性细胞因子 ( chemokine) 细胞因子 都要通过 细胞因子的受体 发挥生物学作用 发挥 非特异性 的生物学作用 IL-1 刺激造血、 致热和介导炎症反应 主要由单核 /巨噬细胞产生 IL-2 T细胞生长因子。促进 T、 B、 NK的增殖 主要由 Th细胞产生 IL-3 又称多能集落刺激因子 IL-4 促进 B细胞增殖分化; 在 Ig类别转换中,能促进 IgM转化为 IgG, 可促进未致敏的 CD4+T细
3、胞分化为 Th2细胞 IL-6 促进 B细胞增殖分化 ; 刺激肝细胞合成和分泌急性期蛋白,参与炎症反应 IL-8 趋化因子,对中性粒作用有强大的趋化作用 Il-10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 IL-12 可促进未致敏的 CD4+T细胞分化为 Th1细胞 干扰素( interferon, IFN) 最先发现的细胞因子; 能 干扰病毒的感染和复制。 I型 IFN: IFN-、 IFN- 主要产生细胞:白细胞、成纤维细胞、 病毒感染细胞。 以抗病毒、抗肿瘤作用为主,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II型 IFN: IFN- 主要产生细胞: 活化 T细胞 、 NK细胞。 以免疫调节为主,抗病毒作用较弱 肿瘤坏死因子
4、(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因在体内外均可 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而得名 TNF-: 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 肿瘤坏死机制:可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或使之生长受到抑制; 激活 NK细胞和巨噬细胞,间接发挥杀抑瘤作用; 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血栓形成,阻碍肿瘤组织局部血液 内源性致热原: 直接作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恶液质素 促进蛋白、脂肪消耗、分解 TNF-: 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又称淋巴毒素。 TNF- : 可引发关节滑膜炎、活化破骨细胞造成骨破坏和关节畸形。 治疗:生物靶向、定点清除 中国:人源化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类药物(依那西普) (可溶性抗肿瘤坏死因子融合蛋白 -
5、 TNF- 的拮抗剂 ) IL-1、 IL-6和 TNF可引起发热反应 colony-forming unit 集落刺激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 (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细胞因子在造血过程中的作用 生长因子( growth factor, GF) 是一类可介导不同类型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细胞因子。 如 TGF- 转化生长因子 - - NGF 神经生长因子 EGF 表皮生长因子 FG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PDGF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VEGF等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二、 CK有一些共同的特性( p34) 细胞因子的种类很多,生物活性各异, 但它们还是有一些共
6、同的特点: 1、多为小分子多肽( 830 kD ) 2、诱导后合成释放 3、通过与膜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 微量高效 ( 很低水平就表现生物学活性) 非特异性 (作用到有细胞因子受体表达的细胞) 4、多在细胞间发生短距离作用(作用方式) 自分泌、旁分泌、内分泌 5、 作用具有多样性: 多效性、重叠性、协同性及拮抗性 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 以局部为主 多在细胞间发生短距离作用 IL-2、 IL-4 IL-2、 IL-4 IL-1、 TNF 多效性 重叠性 拮抗效应 协同效应 更有效地诱导 Ig类别转换 IFN-g 阻断 IL-4诱导 类别转换, 促进 B细胞细胞增殖 活化增殖分化 增殖
7、 增殖 细胞因子作用具有多样性 三、细胞因子受体 ( cytokine receptor, CKR) CKR是细胞活化后在细胞膜上表达的能与 细胞因子发生高亲和力结合的蛋白质。 CK必须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CKR与 CK高亲和力结合 微量 CK可产生显效; 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 某些 CKR自膜脱落形成可溶性 CKR 竞争性拮抗 CK作用; 四、 CK的生物学作用 作用具有双重性! 1、有利:(生物学作用 p35) 免疫调节、刺激造血、抗感染,抗肿瘤 CK对靶细胞的作用无抗原特异性 , 不受 MHC限制, 即使是特异性抗原诱导产生的 CK发挥作用时 ,也不表 现出抗原特异性。 无
8、种属特异性,有临床应用前景 2、有害: 诱发炎症、休克、发热、自身免疫病 第四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与粘附分子 p36 什么是白细胞分化抗原? 什么是 CD抗原? T、 B 细胞表面有哪些重要的 CD分子? 什么是粘附分子? Resting cells Activated cells 细胞表面标志 (surface marker) * 指镶嵌在胞膜脂质双层结构中的膜蛋白,包括 表面抗原、表面受体及其它分子 ,是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 包括 : TCR; BCR; MHC; LDA(白细胞分化抗原); AM(黏附分子); 一、 白细胞分化抗原( LDA )的定义 是指血细胞在分化成
9、熟为不同谱系、分化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志。 第一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 二、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分布 不仅表达在白细胞,也表达在各种细胞的表面 1、白细胞 2、多种造血细胞的表面 如:红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谱系; 3、在非造血细胞表面,如: 血管内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 上皮细胞、 神经内分泌细胞等。 三、 CD分子的概念 -国际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统一命名系统 (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分化群) 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一个分化群( CD),并以此代替分化抗原以往的命名。 CD分子即
10、是细胞膜表面一类分化抗原的总称。 国际统一的膜表面分化抗原的命名编号( 1 360+)。 曾用名 LFA-2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2) E-受体 (绵羊红细胞受体) 现命名统一 为 CD2 四、参与 T 细胞识别与信号转导的 CD分子 T 细胞表面与其识别和活化有关的主要 CD分子 p37 CD3, 与 TCR形成 TCR-CD3复合物; 成熟 T细胞均表达 CD4 和 CD8 : T细胞 识别抗原的辅助受体 是鉴定 T细胞亚群的表面标志 人类 CD4分子是 HIV的主要受体 CD28:共刺激分子受体 配体为 B7家族 CD4 Th细胞的标志 识别 MHC- 分子 CD8 Tc的标志 识别
11、 MHC- I类分子 1 CD4 和 CD8 T细胞 识别抗原的辅助受体 是 TCR识别抗原的共受体 , 分别结合 MHC-II和 MHC-I分子 是鉴定 T细胞亚群的表面标志 CD4分子 Th细胞的标志; 识别 MHC- 分子 CD8分子 Tc细胞的标志; 识别 MHC- I类分子 人类 CD4分子是 HIV的主要受体 , 与 HIV感染有关 CD8的配体是 MHC- I类分子 - CD4分子的配体是 MHC- 分子 2、 CD3分子 与 TCR形成 TCR-CD3复合物; 是成熟 T细胞特征性的表面标志; CD3分子传导活化信号至细胞内; 3、 CD2分子 又称: LFA-2 (淋巴细胞功
12、能相关抗原 2) E-受体 (绵羊红细胞受体) 4、 CD28分子 协同刺激分子的受体 B7家族 - CD28的配体 ( APC细胞活化后表达) B7-1( CD80)、 B7-2( CD86) CD28与 B7分子的结合提供 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5、 CTLA- 4 又称 CD152, 表达于活化的 T细胞,静止的 T细胞则不表达。 CTLA-4与 B7结合,对已活化的 T细胞有抑制作用! 五、与 B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 CD分子 (BCR) (BCR) 组成性表达 感染后表达 (诱导后表达) (BCR) (BCR) 组成性表达: BCR; CD79/CD79; CD19 、 CD21、 CD81; CD40 ; 诱导性表达: CD80/ CD86 ( B7家族)(共刺激分子) B细胞的活化依赖于抗原、 B细胞及 T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转导, B细胞表面 CD分子是其识别抗原、转导信号及与 T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 B细胞表面与其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 CD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