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8中暑缺乳并发症.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9745616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8中暑缺乳并发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28中暑缺乳并发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28中暑缺乳并发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28中暑缺乳并发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28中暑缺乳并发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产褥中暑,昏 迷,壮 热,汗 出,烦 渴,产,褥,中,暑,定义:,中暑是发生在高温环境中的一种急性病,发生在产褥期中的中暑即为产褥中暑。本病发病的特点: 明显的季节性 -夏暑高温季节。 临床特征-本病发生的先兆及临床症状与非产妇完全相同,以壮热、烦渴、汗出、昏迷、肢厥为特征。,中医病因病机,中医亦称为“产褥中暑” 丹溪心法中暑三指出“夏暑乃夏月炎暑也,盛热之气也,有冒、有伤、有中三者。有轻重之分,有虚实之辨。”指出了暑症的辨证及症状分度。 王安道说:“暑热者夏之令也,人或劳倦或饥饿,元气亏乏,不足以御天令亢热,于是受伤而为病”,即指出了暑温发病的内外因素。,夏令暑热产妇失于调养劳倦过度,中医病

2、因病机,元气亏虚, 暑热乘虚而入,燔灼阳明 触犯心包 阴阳离决,西医的病因,产后产妇体质虚弱,易出汗,易受高温、高湿环境的影响 传统不良习惯,产后怕“受风”,故门窗紧闭,包头盖被 产妇体温不能放散,热积体内,逐渐升高,汗出散热受到严重障碍时,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失常 。 高热、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西医的病理,外界气温超过35,汗液蒸发散热,产妇处在高温、高湿状态,影响产妇出汗散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衰竭 高热、意识丧失和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超过极度热负荷,体内热积蓄过度而引起高热,发生中暑,西医的病理,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水盐代谢紊乱,重要器官损害 心脏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晚期出现的脑水

3、肿、肺水肿可导致产妇的死亡,临床表现,中暑先兆 口渴、多汗、心悸、恶心、胸闷、四肢乏力。 轻度中暑 面色潮红、胸闷、脉搏增快、呼吸急促、口渴、痱子布满全身 重度中暑 谵妄、抽搐、昏迷。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皮肤干燥无汗,瞳孔缩小,反射减弱 。 若不及时时抢,数小时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即或幸存也常遗留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后遗症。,实验室和其它检查,小便常规 血常规 血生化 心电图,诊断依据,发病季节产妇所处的环境 临床症状与体征,4、鉴别诊断,产后子痫、产褥 中暑鉴别,鉴别诊断,产褥感染、产褥 中暑鉴别,治疗:,治疗思路: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改变高温、闷热和不通风环境

4、 迅速降温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纠正酸中毒和休克,中医治疗,辨证论治,(1)暑入阳明,治法:清泄阳明,益气生津。方药:清暑益气汤加减。生石膏20g,知母10g,党参15g,甘草3g,粳 米15g,西瓜翠衣30g,石斛15g,竹叶3g,荷 梗15g。,郭某某,女,27岁,1996年8月26日,新产后2个月,因发热,头昏,呕吐1天就诊。患者于二月前顺产一子,于家中静养,由于患者平素体质较差,易患感冒,遂紧闭窗户,多盖衣被,以防外感。今天中午开始感发热,头部胀痛,头昏,烦躁,乏力,嗜睡倦怠,口干口渴,呕吐一次。入院检查:急性病容,神识清,烦躁不安,体温38.5(腋下),血压12.53/6.93Kpa,瞳孔

5、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颈部无强直,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神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2109/L,其中嗜酸性0.01,多核0.85,淋巴0.14。舌淡,舌尖红,苔微腻,脉洪大。,病例介绍,病例分析,发病季节:夏季 环境因素:紧闭窗户,多盖衣被 患者特点:平素体质较差,新产后两个月 证候特点:发热,头部胀痛,头昏,烦躁,乏力,嗜睡倦怠,口干口渴,呕吐一次。 体征:体温38.5,血压12.53/6.93Kpa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2109/L,其中嗜酸性0.01,多核0.85,淋巴0.14 舌淡,舌尖红,苔微腻,脉洪大,西医诊断: 中医辨病辨证: 立法:

6、 处方:,产褥中暑,产褥中暑(暑入阳明),清解暑热,生石膏30g(先煎),知母9g,炙甘草3g, 粳米15g(包),银花30g,鲜菖蒲6g,广郁金6g, 鲜茅芦根各30g,佩兰9g,黄芩6g。,(2)暑犯心包,治法:清心开窍。 方药:安宫牛黄丸,每日服l2粒。,(3)阴阳离决,治法:益气养阴,回阳固脱。 方药:生脉散合参附汤加味。人参10g,麦冬15g,五味子6g,炮附子6g,龙骨15g,牡蛎15g,石斛12g,甘草6g。,6、外治疗法,7、中医其他疗法,8、西医治疗,治疗原则迅速降温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纠正酸中毒及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液体及电解质,9、中西医结合思路,产褥中暑小结,掌握:产褥

7、中暑的定义及临床特征,产 褥中暑的暑入阳明、暑犯心包、 阴阳离决各型的证、法、方、药。 熟悉:产褥中暑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西医治疗。 了解:产褥中暑的中西医病因病机。,提问,试述:暑入阳明产褥中暑 暑犯心包 阴阳离决,各型的证、 法、方、药。,产后缺乳,目的要求,掌握:产后缺乳的中医辨证论治。熟悉:产后缺乳的中医病因病机。了解:产后缺乳的外治法。,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产后缺乳的中医辨证论治。难点:产后缺乳的辨证。,定义,产后缺乳:产后乳汁甚少,或逐渐减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哺乳的需要,称为产后缺乳。产后缺乳多发生在产后数天至半个月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决定泌乳主要有三个因素,1、

8、胎盘娩出后致使血中雌激素及孕酮水平下降,解除了对泌乳素(PRL)的抑制 2、吸吮及哭声的刺激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使垂体后叶释放PRL 3、腺管排空,可以作为一种刺激,通过下丘脑垂体促使PRL分泌,经典论述:缺乳病机,诸病源候论:津液竭、经血不足是导致无乳的基本病机。气血化源不足,儒门事亲:妇人或因啼哭悲怒郁结,气溢闭塞,以致乳脉不行。肝气郁结乳汁运行受阻,诊断,病史 素体气血虚弱,产时失血过多,产后情志不遂症状 产后缺乳:哺乳乳汁量少清稀,甚无 ; 或本乳汁不足而骤然泌乳更少; 或哺乳期间乳汁本足突见减少;或产后乳汁不行。,检查乳房柔软,皮色不变;或乳房胀硬;或伴有结块,皮色不变;或皮肤微

9、红,甚或潮红。 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表现及乳房检查即可确诊。,常见并发症: 若乳汁郁积易于并发急性乳腺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辨证小结,虚症:乳房柔软,不胀痛;乳汁清稀;面色少华,舌淡,脉虚细。实证:乳房胀硬疼痛;乳汁浓稠;胸胁胀闷,或少腹疼痛,恶露不行,或形体肥胖,舌苔薄黄或腻,脉弦或滑。,病案分析,张,27岁,已婚。 患者于2000年9月顺产一女,产后食欲不振,乳汁日显不足,质稀,45天开始乳汁全无,乳房不胀,伴头晕腰酸,面色少华,时有心慌,纳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诊断:病史:顺产后食欲不振。症状:乳汁少甚全无;头晕腰酸,心慌纳少;检查: 乳汁质稀,乳房不胀;面色少华,舌 质淡,苔

10、薄白,脉细弱。 辨证:气血虚弱,分证论治,气血虚弱,治法:益气养血,佐以通乳。 方药:通乳丹傅青主女科 。方解:党参、黄芪大补元气;当归、麦冬养血滋液; 猪蹄补血通乳; 木通宣络通乳;桔梗载药上行。,肝郁气滞,治法:疏肝理气,通络下乳。 方药: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 方解:青皮、柴胡舒肝解郁;四物、天花粉养血滋液;穿山甲、王不留行、漏芦活络下乳;桔梗、通草宣络通乳;甘草调和诸药。,外治疗法,1、橘叶、葱白适量,煎汤熏洗双乳。2、乳房结块胀痛者:仙人掌切薄片贴敷局部,生马铃薯捣烂成糊状外敷患处 双柏散水蜜调敷双乳。,西医治疗,大量维生素B类药物; 主要 超声波;红外线乳房照射。,复 习,提问:

11、 1、诊断 2、辨证 3、治法,病案:孙,女,28岁。主述:产后七天,乳汁极少。病史:顺产后三天乳房微胀,乳汁极少,婴儿不食牛乳,使患者苦之,情志不畅。现觉头昏目眩,心烦易怒,乳房胀痛。查:型体瘦弱,舌边偏红,苔薄白,脉弦。,小结,定义 :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全无。诊断 :病史 ;症状;检查。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根据乳汁的稀稠,乳房的胀软,结合全身症状,分析属于虚症或实证。2、治疗原则: 虚症要调治气血以通乳;实证要以理气通络以下乳。外治方法较多,要注意配合内治法,以提高疗效。,产后并发症,产后急性乳腺炎,定义: 急性乳腺炎为乳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绝大多数发生于产后哺乳的妇女,一般多在产后3

12、4周发病。本病属中医学“乳痈”、“妒乳”等病症的范围,以乳房肿痛、红热化脓为主症,多由气郁热结所致。,中医病因病机,1.肝郁气滞; 2.脾胃失和,胃热壅滞;3.内热与外邪相搏,久而成脓,发为乳痈。,病因和发病机制,乳汁淤积。 细菌侵入。,临床表现,1、早期乳腺炎 2、乳房蜂窝组织炎 3、乳腺脓肿形成,实验室和其他检查,1、血常规检查。 2、乳腺红外线透光检查。 3、B超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以上实验室检查可确诊。鉴别诊断 与乳腺结核鉴别。,中医辨证论治,肝郁气滞证候特点:产后初起乳房有硬块,局部灼热,焮红或有轻度水肿及压痛,尚无明显波动,恶寒,发热,口渴,烦躁

13、,厌食,便干,舌苔黄腻,脉弦数。治法:清热解毒,理气消肿。方药:瓜蒌牛蒡子汤加减。,中医辨证论治,热毒内蕴证候特点:产后乳房红、肿、热、痛,按之应指,皮肤水肿,有波动,发热不退,口干渴,烦躁不安,舌苔黄,脉滑数。治法:托里排脓。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中医辨证论治,气阴两亏证候特点:产后乳房脓肿日久,自行破溃或切割排脓后,毒随脓泄,但愈合迟缓,脓汁长期外溢,神疲,身体倦乏,舌苔薄,脉沉。治法:补益气阴,清解余毒。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减,外治疗法,1外敷法 用芒硝适量,开水溶解、过滤,然后用纱布或毛巾浸透,稍加捏压,以不滴水为度, 敷于患部,候冷即换。每日23次,用于早期患者。2乳房按摩先于患乳涂少许润滑油,用五指呈半屈曲状,自乳房四周轻轻向乳头方向轻轻按摩,并同时轻轻提拉乳头,促进乳汁通畅。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适用于乳腺炎早期、乳汁积滞明显者。,西医治疗,应及早诊断,积极治疗,以免炎症扩散破坏更多的乳腺小叶,使病情加重,增加产妇疼痛,影响婴儿哺乳。 炎症明显者应停止哺乳,但必须使乳汁通畅排出(可用吸奶器),防止乳汁郁积,局部热敷或理疗以促进炎症消散或局限化,同时应用抗生素。 手术治疗:脓肿形成,可切开排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