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1讲 从五四运动到国共十年对峙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9736644 上传时间:2019-08-3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5.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1讲 从五四运动到国共十年对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1讲 从五四运动到国共十年对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1讲 从五四运动到国共十年对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1讲 从五四运动到国共十年对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1讲 从五四运动到国共十年对峙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政治文明历程,模块一,第11讲 从五四运动到国共十年对峙,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栏,目,导,航,1从考查的知识上看,复习本讲应重点掌握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和土地革命,难点是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从拓展补遗的角度看,应补充的知识有:有关中华民国分期问题、“改订新约运动”,新教材连线:国民政府统一全国。从考查的学科素养看,如通过考查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主要体现了史料实证的素养立意;通过考查土地革命,主要体现了家国情怀的素养立意,充分体现共产党为人民着想,人民支持共产党革命的情怀。 2预测2020年的高考,本讲内容重点关注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和国共关系由合作到对抗的发展

2、演变。,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无产阶级领导革命的初步探索 1五四运动 (1)背景: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经过,(3)结果 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_的革命运动。 (5)影响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 成为中国_革命的开端。,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主义,2中国共产党诞生 (1)条件 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传播及其与中国_相结合。 组织条件: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陈独秀、李大钊的酝酿。 外部条件:_的帮助。 (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召开:192

3、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工人运动,共产国际,内容(3)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工人运动,3国共合作 (1)条件 中共认识到要战胜强大敌人必须建立_。 中共三大通过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2)实现: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有共产党员参加的_。 (3)意义: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4北伐战争,国民政府,广东,武汉,二、国共十年对峙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1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_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

4、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_,10月,在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土地革命 (1)方针确定: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开展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内容:打土豪,分_,废除封建剥削。 (3)意义: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人民军队,湘赣边秋收起义,土地革命,田地,3根据地建设 (1)理论: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实践 经济:努力发展生产,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军事:从1930年10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三次粉碎敌人的“围剿”。 政权:1931年11月,_临时中央政

5、府成立,定都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4红军长征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过程 长征初期:1934年10月,开始长征,遭到重大损失。 遵义,毛泽东,左,吴起镇,会宁,长征,轻巧识记 五四运动,易错易混 五四运动具有彻底性并不是说五四运动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只是取得了初步胜利,并未彻底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不能说取得彻底胜利。其彻底性是指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轻巧识记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思维拓展 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 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纲,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为目标。它基本上照

6、搬苏联经验,是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革命纲领,后来被称为党的“最高纲领”。 中共“二大”在正确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基础上,提出把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制定出“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它实际上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纲领。,图解历史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易错易混 国民革命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新三民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 2国民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 3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北伐战争胜利了;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民革命失败了。,思维导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思维导图 “

7、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思维导图 遵义会议,图解历史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1有关中华民国分期问题 中华民国简称“民国”,是1912年至1949年中国国家的名称。中华民国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1月至3月)。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在南京组建临时政府,它是仿照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的政权。 (2)北洋政府时期(1912年至1928年)。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组建了第一个北洋军阀政府,其后,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相继任北洋政府总统。它以“中华民国”为招牌,实质上是地主和买办阶级的联合专政。,(3)国民党政府时期(1927

8、年至1949年)。1927年4月国民党新军阀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它打着“中华民国”的旗号,发展买办的封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改订新约运动” (1)概况: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起一场同列强“改订新约”的运动,主要集中于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美国首先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其他各国相继仿效。新约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的权利,中国收回部分关税及其他一些主权。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的交涉,由于列强借故拖延,双方迟迟不能签约。,(2)评价 “改定新约运动”恢复了我国长期丧失的部分主权,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

9、家关税的收入,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并不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其有关废除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实质是一纸空文。 3新教材连线: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蒋介石命令部队绕道开进。张作霖因战事不利,决定退出北京。日本见张作霖不能满足他们的侵略要求,在皇姑屯将他炸死。1928年年底,张作霖之子张学良通电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例 (2018全国卷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

10、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探究1 五四运动的影响,解析 C对:题干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通过这些争论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了一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A错: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发生在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之后。B错:材料说

11、的是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与欧美社会制度没有关系。D错:“消除”一词说法错误。 答案 C,史论链接 一、五四运动的特点 1革命性: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商人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2群众性:学生、工人、商人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 3爱国性:维护山东和青岛主权,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4成功性:运动斗争的目标基本实现。,二、五四运动彰显新的时代潮流 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

12、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5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但就其本质而言,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任务仍是反帝反封建。,训练1 (2019齐鲁名校模拟)二十八日,合约签字;我国代表拒绝签字,不出席会场;而发电报告北京政府,说:“不料大会专横至此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将更无外交之可言。”下列选项与该会议相关的是( ) A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 B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让与日本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提出“两个中国”的席位

13、,B,解析 “二十八日,合约签字;我国代表拒绝签字,不出席会场;而发电报告北京政府,说:不料大会专横至此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将更无外交之可言”可得出所叙述事件为巴黎和会,此会上没有涉及台湾及附属岛屿,故A项错误;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以“委任统治”的方式转让给日本,故B项正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发生在1955年亚非会议,故C项错误;“两个中国”的提案在26届联大由美国提出,后被否决,故D项错误。,训练2 (2019山东滨州模拟)1919年6月,陈独秀在题为我们究竟应不应该爱国的文章里写道: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的了。有时竟全

14、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由此可知( ) A陈独秀反对学生的爱国行为 B爱国主义成为那一时期的主旋律 C山东问题激发爱国主义产生 D五四运动的浪潮阻碍了社会发展,B,解析 材料中陈独秀强调爱国“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也就是说他也肯定学生大多数的爱国行为,只是反对不合理的爱国,故A项错误;材料中陈独秀说“自山东十万八千丈”,爱国“天经地义”,这直接体现了在当时爱国是社会的主流意识是主旋律,故B项正确;材料中只是强调山东问题后爱国声浪越来越高,并不是山东问题才激发爱国主义,由于近代民族危机,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早就产生,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反对不合理性的爱国行为,并非否定五四运动的历史作用,

15、因此不能体现五四运动阻碍了社会发展,故D项错误。,史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军这样一套方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探究2 工农武装割据,史料二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

16、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摘编自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探究问题 (1)史料一提出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史料一指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内容是什么? 提示:因素:红军和红色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内容: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依靠农民开展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提示: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教你读史 (1)史料一以历史叙述的视角看待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7、读此史料获取信息的步骤:,(2)材料说明毛泽东在国民革命失败后,认识到应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这一思想指引下,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史论链接 一、全面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2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党的领导是前提,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斗争形式,根据地建设是物质基础。 3意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

18、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二、“工农武装割据”与军阀割据的不同 1社会根源不同。军阀割据是分散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华政策的结果;“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社会根源在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城市敌人力量非常强大,而在农村统治薄弱。 2形成背景不同。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地方实力派失去了凝聚核心,由此形成军阀割据局面;大革命失败后,为挽救革命,中共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发动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3政权性质不同。军阀是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而建立的反动武装集团,它既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又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工农武装割据”是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代表了工农大众的利益。,4影响和前途不同。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了空前灾难,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工农武装割据”使广大人民政治上得到解放,经济上得到翻身,使革命由“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5出现范围不同。军阀割据遍及全国,以城市为统治中心;“工农武装割据”主要在南部农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