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 选修3.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9736324 上传时间:2019-08-3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 选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 选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 选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 选修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 选修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例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英法对德经济封锁(2018高考全国卷)材料 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数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

2、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 解析:(1)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据材料“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可得出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据材料“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可得出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据材料“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可得出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2)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据材料“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

3、可得出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据材料“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可得出减少了德国的战略资源供应。 答案:(1)措施: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 (2)作用:减少了德国的战略资源供应;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例2 美国与两次局部战争(越南战争与海湾战争)(2013高考全国卷)材料一 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形成一种新的共识: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做;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时才

4、能这样做”。摘编自哈佛西提可夫越战的战后影响材料二 1990年12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表示:“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摘编自威廉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越南战争与海湾战争。第(1)问,从材料信息看,美国对越南战争的教训总结为:军事力量是最后不得已的手段、只有美国利益受到明显影响才动用武力、只有得到公众支持才发动战争。海湾战争时期美国明显吸取了越南战争的教训,结合

5、所学知识可知,动武前,美国采取了一系列非军事措施,如制裁等;海湾战争美国联合组建了多国部队,并得到联合国授权,还属于高科技战争,所以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第(2)问,注意从两次战争对“国际关系”影响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美国吸取越南战争教训,确定战争决策的原则;越南战争实际上是美国与越南及其支持者的较量,海湾战争是多国部队与单一国家的较量;越南战争是美国发动的战争,海湾战争是联合国授权的行动;海湾战争是高科技战争。 (2)越南战争:推动美苏关系走向缓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 海湾战争:强化了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使中东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化。,例3 联合国的产生(

6、2018高考全国卷)材料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14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6

7、月25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 解析:(1)由材料“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得出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由材料“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得出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由材料“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

8、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得出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由材料“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得出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由材料“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得出签署联合国宪章。 (2)结合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突出贡献和重要作用得出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由材料“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1944年81

9、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得出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由材料“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14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得出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 答案:(1)活动: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提出

10、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 (2)原因: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一、关于世界性大战的规律性思考 (1)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世人的教训 要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国际秩序,以强凌弱、对战败国一味勒索,只会带来更大的冲突。 国际经济纠纷容易引发战争,在遇到世界性经济危机时,各国应该团结互助,共渡难关,切忌以邻为壑。 面临侵略势力的威胁,应该联合起来,奋起反抗。绥靖政策只能养虎为患,祸水他引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战争还

11、没有消灭之前,一个国家必须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加强抵御外敌的能力。,要加强维和性国际组织的权威,目前,要努力提高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 (2)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是抑制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 战争是交战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双方调动一切经济力量想赢得战争,使得世界各国的生产因两次世界大战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特别是战后的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重新起飞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于是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之时,国际合作也成为绝对必须之事。正是这种从最惨烈的战争中产生出来的对战争自身的否定力量,随着战后经济的迅速增长而大大发展,并成功地抑制了二战后一系列局部战争与冲突的扩大

12、。今天,以中国政府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准则的思想,已经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接受。,(3)通过外交手段实行必要的妥协 人类在付出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的巨大代价之后,开始学会了这种处理国际争端的一种古老而又全新的方法。一战前,欧洲列强之间毫不妥协,最终使大战爆发。一战以后,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教训,使通向二战的道路曲折得多。二战后,人们更多地接受了历史的教训,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危机时表现出更多的谨慎。伴随着“冷战”的发展、缓和与结束,妥协方式越来越成为解决国际纠纷的常规手段。今天,妥协意味着任何国家都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意味着参加谈判的国家在捍卫自己核心利益

13、的同时,必须承认和照顾谈判对手的合理利益,意味着谈判双方在各自所希望得到的东西之间实现某种有取有予的平衡,意味着反对和抵制国际关系中的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妥协是斗争结果的另一种形式。二战后的60多年来,这种妥协的实例比比皆是,从而在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以对话代替,对抗、以缓和与合作代替战争或“冷战”的新局面。这是人类社会在经过20世纪的战争风云之后,进一步走向文明与成熟的标志。 二、对战争的分析认识 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经常现象,也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对战争现象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国际关系特点的认识。 (1)战争的原因:战争的原因主要在于战争发动者的一方,战争发动者的社会

14、状况、国家实力、统治政策等都对战争的爆发产生影响。 (2)战争的性质: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发动者的目的决定的,而目的又受战争发动者所处的社会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利益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对战争性质的认识涉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目的的多样性又促使我们必须分清其优劣是非,凡是只为自己国家考虑、对他国构成伤害的目的都是需要谴责的,其战争性质必然是非正义的。反之则为正义的。,(3)战争的胜负: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比较多,其中从根本上说是国家的实力,而实力能否充分发挥、能否由弱变强,又受制于社会制度、统治政策、战争性质等各种因素。其次从战争的进程来看,指挥员的素质、军队的战斗力、战役谋略得当与否

15、、战场各部分的配合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战争的结果。 (4)战争的影响:任何战争都会造成对人类自身的巨大破坏,造成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损失。但是,有些战争在客观上会产生积极作用,而且这种积极作用要比其损害大得多。有无这种积极作用、积极作用的大小则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规模。,三、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1)原因 从历史上看,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之间,存在着民族、宗教矛盾或领土、边界纠纷。其中有一些矛盾和纠纷,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有意制造而形成的历史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崩溃,新兴的独立国家在历史上形成的种种矛盾和纠纷开始表面化、尖锐化,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从现实情况看,地区霸权主义的抬头也是第三世界国家之间频频发生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2)教训 发生冲突的国家往往两败俱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遭受灾难性的破坏。 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应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当受到尊重;国与国的争端,应当遵循国际关系准则,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加以解决,而不应当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