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药药学研究.ppt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9732860 上传时间:2019-08-29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药学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中药药学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中药药学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中药药学研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中药药学研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药研究概况,至今中药资源已达12807种(植物药11146种,动物药1581种,矿物药80种)方剂数十万首,临床常用的中成药制剂5000多种。,中药新药的药学研究,过去,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本草书是我国的 神农本草经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是我国的 唐新修本草 早在公元五世纪我国就有制药专书 雷公炮炙论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现况,西药4000多种,其中97%以上是仿制国外的产品。由于知识产权问题,仿制工作将受到限制。而研制创新药,国外每种西药需投资13亿美元 ,6-7年时间传统中药发展缓慢,汤剂服用不便,不能满足当前高效率,快节奏的社会需要,老的中成药,生产工艺落后,剂型粗糙,质量不稳定,疗效不

2、理想,缺少足够的科学研究,无法保证安全有效的质量控制。,未来,回归大自然思潮 欧盟对草药的统一立法和草药地位的合法化 美国FDA已开始接受天然复方药物进行临床实验并起草了管理办法 国际上植物药年销售额达160亿美元,其增长幅度已超过了化学药品,可见中药有着非常广阔而美好的前景。,中药与西药之异同,1化学药 临床前 I期临床 II期临床 结果:动物与人体的差异,临床淘汰率高达70%。中药是从临床-实验室-临床:中药新药研制的成功率高。一些中药,有可靠的临床基础,且无明显毒性者,可以免作I期临床,直接进入II期临床研究。,2化学药新药多为化学纯品,成分明确,结构清楚。量效关系明确,毒性也较强。中药

3、新药则成分复杂,常为多组分的混合物,甚至有效成分不明。一味单药也含数十种化学成分。作用常较缓和。,3化学药作用专一,选择性强。 作用快而强。中药作用广泛,整体性强。作用缓而持久。,新药的评审原则与标准,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中药新药的基本要求,1、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是研究新药的最基本要求,也是评价新药的关键。“治不了病,也要不了命”的药,应予否定。 2、疗效显著、优于现有同类中药。不提倡简单的低质量的重复工作。 3、符合中医理论、具有中药特色。,主要内容,1.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 2.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 3.中药新药制剂研究,中药新药制备 工艺研究,与制备工艺有关的申报资料,7、药学研究资

4、料综述。 12、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辅料来源及质量标准。 13、确证化学结构或组分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一、剂型选择,临床需要 药物性质 用药对象 用药剂量,二、提取工艺研究,(一)药材的鉴定与前处理药材的鉴定药材的前处理 (二)工艺路线的设计设计原则设计基础,(三)技术条件的确定提取工艺路线初步确定后,应充分考虑可能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试验设计,采用准确、简便、具代表性、可量化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与方法,优选合理的提取工艺技术条件。,三.分离与纯化、浓缩与干燥工艺,(一)分离与纯化工艺研究常用分离方法;常用纯化方法;方法选择的依据;技术条件的确定 (二)浓缩与干燥工艺

5、研究常用浓缩方法;常用干燥方法;方法选择的依据;技术条件的确定,四、制剂成型性研究,(一)制剂处方设计制剂处方量应以1000个制剂单位计辅料品种及用量的确定;制剂分剂量与使用量的确定(二)制剂成型工艺研究,五、中试研究,目的;规模;需提供的数据,六、资料的整理与要求,格式化;规范化,1.处方; 2.制法; 3.工艺流程图 4.制备工艺研究;5.中试生产研究 6.参考文献,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申报资料项目,14、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5、药品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并提供药品标准物质的有关资料。 16、样品及检验报告书。 17、药物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中药质量标准特性

6、,控制药品质量;仲裁和衡量药品质量;反映新药研究水平;是制定质量标准的前提,处方药味及用量比例固定;制备工艺稳定;原药材质量稳定;是制定质量标准的基本要求,研究基础;概括、全面、有质控意义书写:格式化、规范化,原料(药材)质量标准,药典部颁标准进口药标准新药标准指明质量标准出处,国家标准,省级中药材标准或炮制规范,地方标准,新药 (中药材)申报资料项目,8、药材来源及鉴定依据。 9、药材生态环境、生长特征、形态描述、栽培或培植(培育)技术、产地加工和炮制方法等。,10、药材性状、组织特征、理化鉴别等研究资料(方法、数据、图片和结论)及文献资料。11、提供植、矿物标本,植物标本应当包括花、果实、

7、种子等,质量标准起草说明中含量测定,处方1、处方药味若属国家药品标准收载品种,名称均应与其一致。2、处方药味排列顺序,应根据处方原则,按君、臣、佐、使排列。3、处方中有需要炮制的药味,应加括号注明。,4、处方中药味均用法定计量单位,重量以“g”,容量以“ml”表示。5、处方原料均应附标准,药材标准。6、如处方原料为药材,而制剂由粗提物(浸膏)等制成,则浸膏制法及要求做为半成品规定,记述于制备工艺中,不作为原料要求另附标准。,鉴别,1、显微鉴别 2、一般理化鉴别 3、色谱鉴别,薄层色谱(TLC),药典收载的天然药物及制剂,采用TLC法的品种之比超过50%的即有德国、法国、英国、瑞士及欧洲药典等,

8、日本药局方1992年版在收载不到200个品种中,近50种收有TLC鉴别方法,共收载TLC鉴别法70种。适合于天然药物,特别是中成药组成成分复杂的情况,它具有分离和鉴定的双重作用,只要一些特征斑点具有再现性,就可以作为确认依据。,含量测定选定原则,(1)项目与药味的选定 包括方法准确、灵敏、考核实验数据齐全,尤其对于注射剂,要求大部分成分或组分均要说清楚。 单方制剂所含成分必须基本清楚,即如明确为生物碱类等,并搞清其中主要成分的分子式与结构式,既能测定其总成分,又便于以主要成分计算。,复方制剂处方原则有君、臣、佐、使之分,应首先选其君药及所含贵重药建立含量测定项。对上述药味基础研究薄弱或在测定中

9、干扰成分多的,也可选定臣药,测定含量。,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清楚的可针对性定量。成分类别清楚的,可对总成分,如总黄酮、总皂甙、总生物碱等进行测定。所测成分应归属于某一单一药味。不要选两种药所含相同的成分。,(2)测定成分的选定,对于因药材原料产地和等级不同而含量差异较大的成分,需注意检测指标的选定和产地的限定。含量过低的成分,较难真正反映成药的内在质量。检测成分应尽可能与中医用药的功能主治相近,如山楂在成药中消食健胃的功能。,中西药结合的制剂一般不提倡,除非经拆方试验,药效学证实复方制剂优于单独中药或西药,此药才能成立。复方制剂中由于某些药味基础研究工作薄弱,测定干扰难以克服或含量极低,无法进

10、行某些成分含量测定的,也可选择适宜的溶剂进行浸出物测定。对成药进行各种探讨均无法确定含量测定项目时,也可择其君药之一的药材原料进行含量测定,间接控制成药质量。,*含量测定是质量标准的核心部分,它是质量控制中最能有效考察产品内在质量的项目,也是药品稳定性考察最重要的依据。,3、方法学考察,(1)提取条件的选定 (2)分离纯化:根据被测成分的性质,采用一定方法,排除干扰物质,使供试样品达到一定纯净度。特别是气相、液相色谱分析更应注意此点,以提高分析准确性并可保护色谱柱。,(3)测定条件的选择:如比色法、高效液相、薄层扫描法中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液相色谱法中固定相、流动相、内标物的选择,薄层扫描法层

11、析与扫描条件的选择等。 (4)空白试验:可考察被测成分的斑点(或峰)位置是否与干扰组分重迭,以确证测定指标(如吸收度、峰面积)是否仅为被测成分的响应,防止假阳性的误判。,(5)样品浓度与响应值,样品浓度与吸收度色谱峰面积(或峰高)之间的线性关系考察,即标准曲线的制备。 (6)测定方法的稳定性试验:此项考察目的是选定最佳的测定时间范围。 (7)精密度试验,(8)重复性试验 (9)检测灵敏度及检测下限的测定(10)回收率试验,估计分析误差和操作过程的损失,中药注射剂要求指纹图谱,现阶段中药的有效成分绝大多数没有明确,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的方式,将有效地表征中药质量。同时指纹图谱也为国际社会所认可,有利

12、于中药及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系统性:指的是指纹图谱所反映的化 学成分 特征性:是指指纹图谱中反映的化学 成分信息 稳定性:指的是所建立的指纹图谱, 在规定的方法与条件下,不同 的操作者和不同的实验室应 能作出相同的指纹图谱,问题:,1 、如中药来源品种的混乱、无序; 2、产地、采制、加工方法的差异; 3、基础研究的片面化,低水平重复等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与推行,方法:,色谱法方法是主流方法,尤其是TLC,HPLC和GC色谱技术,已经为大家所公认的三种常规的分析手段。,中药化学指纹图谱的问题, 中药材受自然环境影响而固有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中药化学成分和药效作用的复杂性 基

13、础研究和质量监控的薄弱 现有色谱分析技术的局限性,中药化学指纹图谱的发展趋势, 从色谱的整体特征考虑“谱效关系” 多学科的交叉和介入,中国传统药品如何进入西方市场,西方市场前景 1.医疗模式的转变 回归自然潮流 2.疾病谱及健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3.医疗费用上涨 公共福利开支负担沉重 4.高科技参与,进入西方市场所存在的问题,1.管理分散 各自为政 方向不明 2.政府宣传力度不够 3.企业努力不够 4.无高科技的国际级中药产品,5.药品成分违规 6.高门槛的技术壁垒、绿色贸易壁垒 7.濒危野生动植物受保护的种类和品种 8.包装问题 9.假冒伪劣产品 10.无应有的法律地位,如何应对西方市场,1.制订为国际所接受的中药制剂规范 2.中药是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二者应齐头并进,否则会费医存药 3.邀请国外的传统医学专家作顾问 4.采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发掘古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