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经济学,授课教师:李 怡 联系方式:13922280524 Email:,授课体系,第一篇 农产品市场 第2章 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第3章 农产品市场体系 第4章 农产品国际贸易 第二篇 农业生产要素 第5章 土地与水资源 第6章 农业劳动力 第7章 农业技术进步 第8章 农业资金,第三篇 农业微观经济组织 第9章 农业家庭经营 第10章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第11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四篇 农业发展与宏观调控 第12章 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 第13章 农业产业结构 第14章 传统农业改造与农业现代化 第15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出勤)占10%;,实践成绩(课堂发言、专题讨
2、论)占30%;,期末考试(开卷考试或闭卷考试)占60%,Part1,Part2,Part3,导 论,一、农业的概念与根本特性 二、农业的地位与作用 三、农业经济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四、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农业的概念,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主要包括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一、农业的概念与根本特性,2.农业的根本特性,农业生产一方面是人类劳动产品、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等经济现象的再生产过程,同时又是生物的生长和繁衍及其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相互转换的自然现象的再生产过程。因此,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是农业的根本特性。,二、农业的地位、贡献
3、与多功能性,(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首先,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其次,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它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2)农业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首先是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其次是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农业由于自身特性使得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比较优势逐步丧失,市场本身的发展难以使农业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实行保护性政策。,1.农业的地位,2.农业的贡献,(1)产品贡献:食品、工业原料 (2)要素贡献:劳动力、资金、土地 (3)市场贡献:工业品市场、农产品市场 (4)外汇贡献:为资本品的进口提供外汇,3.农业的多
4、功能性,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除了具有提供食物和纤维等多种商品的功能外,还具有其它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其产生的有形结果和无形结果的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和产品价格来体现。主要包括:环境功能、 社会功能、粮食安全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三、西方农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农业经济思想 西欧中世纪的农业经济思想 近代资本主义前期的农业经济思想 近代资本主义后期的农业经济思想 现代农业经济思想,.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农业经济思想,(一)古代希腊、罗马的农业经济思想,关于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奴隶制庄园的管理农业经营的目标土地位置与土地肥力农业多种经营与专业化农庄产品出售及价格,
5、.西欧中世纪的农业经济思想,维护封建秩序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正统思想 主张财产公有并消灭等级特权的异端思想 强调公平忽视效益的重农抑商思想 优化结构改进管理的农业经营思想,.近代资本主义前期的农业经济思想 (17世纪19世纪30年代),(1)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农业经济思想,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来研究农业的,探讨了地租理论、农产品价格理论、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收益间的关系以及有关农业的各种政策,从而真正进入了农业经济的理论探讨。,配第首先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命题,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地租,将其视为剩余价值的唯一形态。,重农学派重视财富的使用价值方面,没有直接论证劳动创造价值;重农学派提出纯
6、产品学说,也认为地租是剩余价值的唯一形态,并且是自然力的结果。,斯密发展了配第的劳动价值论,并纠正了重农学派将农业视作唯一生产部门的错误。他用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说明商品价值,因而其价值理论带有二重性。,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两种价值标准,创立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中最完备的地租理论。他把地租看成是利润的派生形式,从而认为利润是剩余价值的唯一形式。,在17-19世纪,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已开始注意到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几个环节来分析社会生产,注意到生产要素的投入与经营收益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或规律。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被发现,既被用来说明农业生产的特点,又被用来作为地租理论的基础。,(2)相对独立的农业经济
7、理论体系的产生,18世纪中叶,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魁奈分析了法国农业经营情况,认为大农业比小农业具有优越性。 英国经济学家阿瑟扬(Arther.Yang)1770年出版了农业经济论,比较具体详细地论述了农业生产要素配合比例、生产费用和经营收益的关系。他被认为是农业经济学的创始人。但是,农业经济思想的更大发展是在德国。,.近代资本主义后期的农业经思想 (19世纪40年代20世纪初),(1)一般经济学中的农业经济思想与理论,用效用价值理论来说明农产品的价值或价格,重新解释地租理论以及基于其上的农业赋税理论等。这些在庞巴维克、克拉克、马歇尔等人的著作中都有所论述,代表了这些理论的转化过程。德国历史学派
8、的代表人物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非常深刻的论述。,(2)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特奥多冯戈尔兹(Theoder Freiherr von der Goltz),他曾任耶拿大学、波恩大学等校的教授,在李比希影响下研究农学,曾讲授过农业经营学、土地评价学、农业簿记、农业政策、农业制度、农业史等,1886年出版了农业经营学,他力图使农业经营学从李比希影响下的农业化学转回到经济学。,“化学之父” 尤斯图斯冯 李比希(1803-1873),.现代农业经济思想(20世纪初以后),(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中的农业经济思想,在微观经济学中也包含了大量
9、对有关农业分析、研究及结论。 农业经济思想在宏观经济学中反映的较少,不过也在一些地方涉及农业,或者一些研究农业问题所直接、间接需采用的分析方法。,(2)现代农业经济科学的形成与发展,进入20世纪以后,现代农业科学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农业科学研究领域分成四大类: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环境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和农业经济科学。这四大类可归为三大研究领域: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农业机械、工程科学;农业生物、环境科学。农业经济科学包括农业经济学、农村金融学、农村市场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农场经营管理学、国际农业经济、农产品贸易、农村社会学等。现代农业经济思想主要集中于农业经济科学各分支中。,现代农业经济科学的
10、发展深受相对独立发展较早的德国农业经营学派思想的影响,现今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发展经济学中:,1954年,WA刘易斯发表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二元经济发展模型 费景汉和G拉尼斯1964年发表了劳动力剩余经济的发展,把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进一步扩展为更为严密的宏观总体发展理论 舒尔茨在1964年发表改造传统农业,提出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系列建议 乔根森(D. W. Jorgenson)1967年发表剩余农业劳动和二元经济发展,提出了与舒尔茨含义相同的新二元经济模型,四、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美国的约翰W戈德温在其所著的农业经济学中将农业经济学定
11、义为关于各种有限资源在农牧业产品的生产、加工及消费等用途方面进行分配的社会科学。美国的盖尔克拉默则认为,农业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社会科学,它研究人类在一段时期内选择利用技术知识和稀缺资源如土地、劳力、资金和管理生产食物、纤维以供社会各种成员消费。农业经济学和经济学一样都是为寻求发现因果关系。农业经济学应用经济理论方法探索对农业和农业企业问题的解答。,朱道华在其主编的农业经济学中则认为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农业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包括农业生产力的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以及两者相互间的运动规律。从广义上看,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农业生产方式的更选和各个历史时期农业生产方式。但通常的农业
12、经济学是狭义的,是以研究现阶段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所以有主要研究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的农业经济学,或以主要研究社会主义农业生产方式的农业经济学。,(二)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第一,农业经济学的分化(或者说细化)不断加快,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综合化不断得到增强。 第二,农业经济学越来越注重多层面、多视角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定性和定量、实证和规范、宏观和微观分析的结合,不断深入地开展各种比较研究工作。 第三,农业经济学还不断突破原来意义上的农业经济范畴,更加系统全面地研究农业经济问题。,农业经济学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在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和管理等稀缺资
13、源的约束条件下,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农产品价格与市场、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与市场、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形式、农业宏观经济制度与政策的部门经济科学。,李秉龙教授认为,(三)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农产品市场 2.农业生产要素 3.农业微观经济组织 4.农业发展与宏观调控,复习思考题:,1.理解下列基本概念:农业,农业多功能性,粮食安全,农业经济学的研究 对象与内容。 2.理解与掌握农业的基本特性。 3.知晓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深刻理解农业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4.农业的作用及其延伸。 5.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近现代最重要的农业经济学代表人物及学术观点或研究领
14、域。 6.二次大战以后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表现出那些特征?,参考文献:,盖尔克拉默等著 农业经济学和农业企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李宗正等著 西方农业经济思想,中国物质出版社,1996 谭向勇等著 农业经济学教程,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 约翰W戈德温著 农业经济学宁夏人民出版社,1986 朱道华主编 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钟甫宁主编 农业政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刘易斯著 经济增长理论商务印书馆,1999 道格拉斯C诺思著 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商务印书馆,2005 费景汉,古斯塔夫拉尼斯著 增长和发展:演进的观点 商务印书馆,2004 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著 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林毅夫主编 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费孝通著 江村经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