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色施工:绿色建筑核心理念,绿色施工导则技术要点解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其基本要求,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建筑业作为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户,建立节约型的发展模式无疑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十分重要的环节。而发展绿色建筑、发展循环经济,是建筑业转变粗放式发展模式,在建筑活动以及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高效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实现建筑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建设部近
2、日发布了绿色施工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对于在工程建设中推广绿色施工技术,实现施工过程的“四节一环保”意义重大。,编制背景与意义,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阶段,建筑业大量消耗资源能源,也对环境有较大影响。建设部编制、出台绿色施工导则有其重要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意义。,我国尚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年建筑量世界排名第一,建筑规模已经占到世界的45%。建筑业每年消耗大量能源资源,我国已连续19年蝉联世界第一水泥生产大国,因水泥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碳高达5.5亿吨,而美国仅为0.5亿吨。同时我国却是散装水泥使用小国。目前我国水泥的散装率只有30左右,同世界工业化发达国家水泥散装率90以上的比例相差很大。袋装水泥需
3、要消耗大量的包装材料,且由于包装破损和袋内残留等造成的损耗在3以上,所以水泥生产和应用的高袋装率、低散装率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混凝土是我国建筑业用量最大的一种材料。目前年用量已超过20亿m3。混凝土搅拌与养护用水基本上都是自来水。假设每m3混凝土搅拌平均用水为185kg,即自来水达3.7亿吨,而养护用水系搅拌用水的25倍,粗略估计,若全用自来水的估算,年用水10亿吨。而国家每年缺水60亿吨,所以混凝土用水也是绿色施工中一个显眼的问题。,建筑垃圾问题也相当严重。据北京、上海两地统计,施工1万m2的建筑垃圾达500600吨,均是由新材料演变而生,属施工环节中明显的浪费资源、浪费材料。,这些高污
4、染、高消耗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我们推广绿色建筑,有个全生命周期的概念,强调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但从目前施工环节来看,存在着如上所述诸多“四不节”现象。为此,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于2006年开展“绿色施工技术研究”工作,旨在开展绿色施工技术的基础性研究,探索实现绿色施工的方法和途径,为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推广绿色施工技术、推行绿色施工评价奠定基础,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施工,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该课题三个主要成果之一就是绿色施工导则。作为大量消耗资源、影响环境的建筑业,应全面实施绿色施工,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这样就将绿色的理念贯
5、穿绿色建筑的全过程。 更主要的是,当前气候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态度很坚定,目标也很明确。在这种形势下实施推广绿色施工有着极为鲜明的现实意义。,概念与编制原则,要在工程建设中推广绿色施工技术,首先要明确何为绿色施工,以及绿色施工与绿色建筑的关系。,第一,绿色施工与绿色建筑,绿色施工不等同于绿色建筑。2006年6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的概念给予明确和规范,即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
6、,通过施工策划、材料采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强调的是从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的“四节一环保”的绿色建筑核心理念。,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是从规划设计阶段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对施工环节没有严格的要求,而导则则着手提出施工环节中的“四节一环保”。因此严格地说,绿色建筑应该包括绿色施工。二者的关系需要明确,即绿色建筑不见得通过绿色施工才能完成,而绿色施工成果也不一定是绿色建筑。当然,绿色建筑能通过绿色施工完成最好。,第二,绿色施工与文明施工的关系 文明施工在我国施工企业的实施有一定的历史,宗旨是“文明”,也有
7、环境保护等内涵。绿色施工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为贯彻可持续发展,适应国际发展潮流而提出的新理念,核心是“四节一环保”,除了更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外,还要节材、节水、节地、节能,所以绿色施工高于文明施工,严于文明施工。,第三,导则编制原则导则是“绿色施工技术研究”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绿色施工技术研究”课题的编制原则有四:一是重点突出环保与“四节”要求;二是结合我国国情,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三是体现过程控制;四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遵循上述原则,我们确定的绿色施工原则有二:1、绿色施工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实施绿色施工,应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
8、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2、实施绿色施工,应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导则核心内容,第一,绿色施工总体框架 导则作为绿色施工的指导性原则,共有六大块内容:1、总则;2、绿色施工原则;3、绿色施工总体框架;4、绿色施工要点;5、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6、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 在这六大块内容中,总则主要是考虑设计 、施工一体化问题。施工原则强调的是对整个施工过程的控制。紧扣“四节一环保”内涵,根据绿色施工原则,结合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导则提出了绿色施工的主要内容,根据其重要性,依次列为:施工管理、环境
9、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构成了绿色施工总体框架,涵盖了绿色施工的基本指标,同时包含了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指标的子集。绿色施工总体框架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结构相同,明确这样的指标体系,是为将来制定“绿色建筑施工评价标准”打基础。,在绿色施工总体框架中,将施工管理放在第一位是有其深层次考虑的。我国工程建设发展的情况是体量越做越大,基础越做越深,所以施工方案是绿色施工中的重大问题。如地下工程的施工,是采用明挖法、盖挖法、暗挖法、沉管法还是冷冻法,会涉及到工期、质量、安全、资金投入、装备配置、施工力量等
10、一系列问题,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对此导则在施工管理中,对施工方案确定均有具体规定。第四部分绿色施工要点则是导则真正核心的内容。,第二,绿色施工要点,绿色施工要点包括绿色施工管理、环境保护技术要点、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要点、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技术要点、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要点、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的技术要点六方面内容,每项内容又有若干项要求。,1、施工管理要求。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五个方面。如,组织管理要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规划管理要编制绿色施工方案,该方案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绿
11、色施工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2、环境保护要求。环境保护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工程施工对环境的破坏很大。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源之一是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粒径小于10m的颗粒可以被人类吸入肺部,对健康十分有害。悬浮颗粒包括了道路尘、土壤尘、建筑材料尘等的贡献。导则(环境保护技术要点)对土方作业阶段、结构安装装饰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明确提出了量化指标;对噪音与振动控制、光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土壤保护、建筑垃圾控制、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等也提出了定性或定量要求。,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绿色施工要点中关于节材与材料
12、资源利用部分,是导则中很硬的一条,也是导则的特色之一。此条从节材措施、结构材料、围护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到周转材料,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如,模板与脚手架问题。受体制约束,我国工程建设中木模板的周转次数低得惊人,有的仅用一次,连外国专家都要抗议我国浪费木材资源的现状。绿色施工规定要优化模板及支撑体系方案。采用工具式模板、钢制大模板和早拆支撑体系,采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竹胶板代替木模板。,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钢筋专业化加工与配送要求。钢筋加工配送可以大量消化通尺钢材(非标准长度钢筋,价格比定尺原料钢筋低200300元/吨),降低原料浪费。 结构材料要求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准确计算采购
13、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结构工程使用散装水泥。建筑工程所用水泥30用在砌筑和抹灰。现场配制质量不稳定,浪费材料,破坏环境,出现开裂、渗漏、空鼓、脱落一系列问题。若采用商品砂浆后,不仅使用散装水泥,使工业废弃物的利用成为可能。,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据测算,2006年发展散装水泥,减少包装袋94亿只,节省包装费用211.5亿元。由此节约包装纸282.6万吨,折合木材1554.5万立方米;节约电力33.9亿千瓦时,节约水资源7.1亿吨,节约烧碱103.6万吨,节约燃煤367.4万吨,综合能耗节约达807.4万吨标准煤。 如果预拌砂浆在国内工程建设中全面实施,将带动我国
14、水泥散装率提高810个百分点,并能有效地带动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是落实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节能减排的一项具体行动。,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要求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用水效率。如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大型工程的不同单项工程、不同标段、不同分包生活区,凡具备条件的应分别计量用水量;对混凝土搅拌站点等用水集中的区域和工艺点进行专项计量考核,施工现场建立雨水、中水或可再利用水的搜集利用系统。 其他技术要点也对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5、以及发展“四新”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的量化指标,制定任何标准规范都要强调其可操作性。导则虽然只是绿色施工的指导性原则,但确定量化指标对导则的实施很重要。为此,在制定导则的过程中,尽管定量数据不多,但我们还是努力提出了一些能够实现的定量数据。主要有:,在环境保护方面,要求土方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场界四周隔档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规定;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
16、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方面,要求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工地临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方面,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在节能与能源利用方面,施工临时用电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20。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方面,临时设施的占
17、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结语我国工程建设一直是粗放式施工,浪费现象比较突出,需要找出差距和不足,需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科学管理和技术指导。但因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我们需要先编制导则,对建筑工程实施绿色施工提供指导。通过试点示范,导则成熟了才能上升为标准规范。若上升为标准规范,则带有法制性和强制性,那么施工企业就必须严格执行。那时中国的工程建设水平将有一个质的飞跃,就能真正体现绿色施工的要求和发展绿色建筑的理念。我国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良好。应通过试点和示范工程,总结经验,引导绿色施工的健康发展。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和统计制度,制订引导施工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激励政策,促进绿色施工的发展。,谢谢各位!,王立红 正高级工程师、甘肃七建集团公司 原总工程师甘肃省建设科技专家委施工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Tel:13909469852,